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2289.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228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2289.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1 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课本 5972 页【课程标准】1.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发现日常生活中分物体的时候存在分不完有剩余的情况,借此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初步培养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2.通过操作、计算、比较等活动,经历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理解竖式中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初步培养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恰当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3.初步掌握试商的基本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有余数除法的口算和笔算,培养运算能力。4.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继续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习重点】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除法笔算;解决问题。【学习难点】余数与出书的关系;试商;笔算的格式。【课时安排】有余数的除法 5 课时 解决问题 1 课时 小小设计师 1 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例 1 例 2【课标描述】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发现日常生活中在分物时存在着分不完有剩余的情况,借此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初步形成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学习目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2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学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2.经历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
3、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3.通过猜想、质疑、推理、判断等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1.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2.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 1.课件展示例 1 的问题情景:(小朋友们请看)有 6 个草莓,每 2 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到底是不是可以摆 3 盘呢?现在,老师请两个小朋友到黑板上来摆一摆。一个摆盘子,一个摆草莓。)2.名摆一摆。小朋友们仔细看,摆了几盘?草莓摆完了吗?(板书:摆 3 盘,正好摆完。)3.质疑: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为什么用除法来计算?
4、4.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6 个草莓,每 2 个摆一盘,可以摆 3 盘。)在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们知道吗?二、揭示课题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出现剩余的情况。如果有 7 个草莓,还是每 2 个摆一盘,又可以怎样摆呢?接下来,咱们就同桌合作,按照这样的要求来摆一摆,看哪个组的小朋友摆得最快。质疑: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两次摆的有什么不一样?7 个草莓,每 2 个摆一盘,摆了几盘?摆完了吗?板书:摆 3 盘,还剩 1 个。2.列算式表示摆的过程。(像这样摆又可以怎样写除法算式呢?剩下的一个在除法算式中怎么表示?)3.交流展示。(谁来试着说一说。)72=
5、3 剩 1(个)72=3 多 1(个)规范余数写法。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3 72=3(盘)1(个)3 表示什么?1 呢?4.质疑:谁能结合这幅图完整的说说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剩下的 1 个叫做余数。(课件出示完整的算式)5.揭题:像这样的除法就叫有余数的除法。并说说每个数的名称。读算式:7 除以 2 等于 3(盘)余 1(个)说各部分的名称。我们已经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你会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请小朋友们翻到课本 60页,完成做一做第 1 题圈一圈,填一填。6.跟进练习。圈一圈,填一填。(先收起草莓和盘子再做.)17 个,2 个 2 个地圈。23 个,3 个 3 个地圈。圈了()组
6、,剩下()个。172=(组)(个)圈了()组,剩下()个。233=(组)(个)过渡:其实,有余数的除法里边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小朋友们请看 三、观察对比,发现规律 1.按要求操作并记录 这些小朋友正在用小棒摆正方形。想一想:摆 1 个正方形要用几根小棒?如果有 8 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84=2 动手实践。8 根小棒可以摆 2 个正方形,如果是 9 根、10 根、11 根、12 根小棒又会出现什么情况?接下来,咱们就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看看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一人摆小棒,一人把摆的结果及所列的算式写在下面的记录单上。小棒根数 摆的结果 算式 8 根 84
7、=2(个)()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4 2.汇报交流。(1)交流展示(9 根小棒摆出了怎样的结果?谁先来试试?)小棒根数 摆的结果 算式 8 根 84=2(个)9 根 94=2(个)1(根)10 根 104=2(个)2(根)11 根 114=2(个)3(根)12 根 124=3(个)(2)猜想:好了,小朋友们,咱们不摆小棒,你能推算出 13 根、14 根、15 根的结果吗?13 根 134=3(个)1(根)14 根 144=3(个)2(根)15 根 154=3(个)3(根)3.观察对比,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些除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质疑:为什么余数
8、总是 1、2、3 而不是其它的数?猜想并验证:余数可能是 4 或 5 吗?为什么?16 根能剩 4 根吗?164=4(个)17 根能剩 5 根吗?174=4(个)1(根)归纳小结:余数既不能比 4 大,也不能和 4 相等,也就是余数必须比除数怎么样?余数除数 四、猜想运用,加深理解 1.猜一猜:下面老师用一堆小棒摆五边形,想一想,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谁来猜一猜?质疑:为什么只有这几种可能性?说说你的理由?如果摆三角形,可能会剩几根?2.数学小医生。(现在不摆小棒了,你能判断)下面的计算对吗?103=24 ()正确的应该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5 3.出示课件抢答。(给你一个这样
9、的除法算式,)只知道除数,如果有余数,可能是哪些?7=(?)9=(?)(齐答)小结:看来,在有余数除法中,余数总是比除数小。4.我会选。下面的除法算式中,如果只知道余数,除数可能是答案中的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1)(?)=5,除数可能是()。A、3 B、8 C、4 D、5(2)(?)=7,除数可能是()。A、4 B、6 C、9 D、7 5.我会做。你能运用我们发现的规律快速找到下面算式中的答案吗?说说你的想法。7=(?),余数最大是多少?(?)=9,除数最小是多少?【学习检测】1.完成教材 60 页“做一做”2 题。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指名汇报填空的情况,并说一说每道
10、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2.判断,并说说理由。17345()13261()18353()3.猜一猜余数可能是几。()6()()()8()()()9()()笔算除法【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 6 单元 P62-63 例 3、4【课标描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6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3.学会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学习目标】1.结合分纸条的游戏,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能用语言讲明除法竖式中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2.结合分纸条的游戏,通过动手操作
11、和多个竖式的对比,懂得笔算除法中每一步的含义,学会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算法。3.结合第三次分纸条,边分边写竖式,体会剩余的纸条大于除数时要继续分,一直分到余数小于除数时就不能再分了。【重点难点】结合分纸条的游戏,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对比,能用语言讲明除法竖式中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懂得笔算除法中每一步的含义,知道余数为什么要小于除数,能正确的进行除法竖式的计算。【学习过程】一、除法竖式的来历 1.引出除法竖式(1)分别出示 35 厘米和 5 厘米长的纸条(贴黑板上)把 35 厘米长的纸条按每 5 厘米一段来分,可以分成几段?怎样列算式?(2)你认为 355 的竖式怎么写?预设多种写法。如:(3
12、)教师介绍笔算除法写法 以前,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除法竖式的写法,就跟你们一样,写法很多,五花八门。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人们只看得懂本国的除法竖式的写法,其他国家的写法就看不懂了。这就为各国人们之间的交流带来不便。所以数学家们决定把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7 这种写法作为除法竖式的统一写法,现在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这种写法,不论哪国人看了都能明白这个竖式的意思,所以说,数学是没有国界的语言。(4)观察这个竖式,你看懂了什么?没看懂什么?理解:“”什么意思?为什么竖式里出现 2 个 35?为什么下面写 0?2.介绍“”的由来:很久以前,有的国家的除法竖式跟加、减、乘法竖式写法一样,只是用“/
13、”表示除号。如 3/5学生发现,容易把除数“/5”看成“15”。所以数学家们做了改变:把“/”和“”上下调换位置变成了“”;后来,又为了美观,变成“”。并把这个符号作为竖式除号。同时数学家们还决定,竖式除号里面写被除数,外面写除数,上面写商。二、表内除法竖式 1.理解除法竖式的算理。355 把被除数按照 5 为一份去分。可以分成几段?7 段分走了多长的纸条?分走的是 57=35。纸条还有剩余吗?怎么表示没有什么剩余?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8 直观图与除法竖式进行对比:比较分纸条和竖式书写过程,哪种表示方法更简洁?学生认为竖式更简洁。所以说数学是一种简洁的美。2.用除法竖式进行计算。要求
14、学生边计算边口述。计算:244 和 568 三、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1.在分纸条中认识余数。(1)学生猜测:37 厘米长的纸条,每 5 厘米一段来分,可以分成几段?会不会有剩余?并用手中的纸尺折一折、分一分,进行验证。(2)为什么剩的 2 厘米不算一段?在研究过程中学生认为:再分纸条的过程中,要求 5 厘米为一段,剩下的 2 厘米不够 5 厘米,因此剩下的 2 厘米不能再分了。(3)教学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和“余数”的名称。2.学习有余数除法的竖式。(1)研究 375 竖式写法:全班讨论、交流每一步怎么写,竖式中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2)被除数 37 下面为什么写 35,不写 37?3
1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余数要比除数小。把 25 厘米长的纸条,每 7 厘米一段来分,可以分成几段,剩几厘米?学生用手中的纸尺折一折、分一分,并根据分的结果试写竖式。展示学生不同的答案:交流:第一个算式:商 2 余 11,即分成 2 段剩 11 厘米对不对?为什么?教师用课件演示剩的 11厘米又能再分一段。第二个算式:商 3 余 4,即分成 3 段剩 4 厘米对不对?为什么?教师用课件演示剩的 4 厘米不够分一段。第三个算式:商 4 余 3,即分成 4 段剩 3 厘米对不对?为什么?教师用课件演示不够分成 4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9 段。小结:在分纸尺的过程中,分到什么情况就不再分了?
16、也就是除法竖式中的哪两个数在比大小?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如果余数比除数大,说明什么?四、总结 今天我们对除法进行了再认识,在认识中我们知道在分物品的过程中会出现分光和剩余的情况。在学习中你对除法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学习检测】40 厘米长的纸条,每 8 厘米一段,可以分成几段,还有剩余吗?用竖式计算。40 厘米长的纸条,每 6 厘米一段,可以分成几段,还剩几厘米?用竖式计算。40 厘米长的纸条,每 7 厘米一段,可以分成几段,还有剩余吗?余数一定比谁小?解决问题【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材第 67 页例 5 及相关内容。【课标描述】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
17、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学习目标】1.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理解不同语境中“最多”“至少”的含义。2.借助“租船”生活情境,正确理解“最多”“至少”的含义。3.通过不同表征方式理解“进一”的道理,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通过对比练习,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进一法”或“舍余法”确定问题的结果。【学习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难点】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取舍。【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10 用“最多”和“至少”说一句话。二、探究新知 1.审读题意,交流理解 课件出示:22 个学生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 单元 有余 除法 人教版 小学 数学 年级 下册 教案 2289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