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章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pptx(6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第10章章 采购与付款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循环审计 主编 段兴民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采购与付款循环中的主要业务活动,及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理解采购与付款循环中的内部控制方法及控制测试;掌握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固定资产的实质性程序和累计折旧的实质性程序;了解采购与付款循环中其他相关账户的审计。应用能力目标应用能力目标 掌握采购业务管理过程、会计核算过程、付款内部控制程序,能运用所学的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审计工作中的有关问题。10.1 采购与付款循环概述采购与付款循环概述 采购与付款循环所涉及的财务报表项目,主要属于资产负债表
2、项目,按其在财务报表中的列示顺序通常应为预付款项、固定资产、存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开发支出、商誉、长期待摊费用、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和长期应付款等;所涉及的利润表项目通常为管理费用。10.1.1 主要业务活动主要业务活动1.请购商品2.编制订购单3.验收商品 4.储存已验收的商品存货5.编制付款凭单6.确认与记录负债7.付款 8.记录现金、银行存款支出 10.1.2 涉及的主要凭证与会计记录涉及的主要凭证与会计记录 1请购单2.订购单3.验收单4.卖方发票5.付款凭单6.转账凭证7.付款凭证8.应付账款明细账9.材料采购明细账10.卖方对账单 10.2 采购与付款循环
3、的内部控制及测试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及测试 10.2.1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 请购审批采购验收付款监督检查图10-1 采购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图1.岗位分工 企业应当建立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2.授权审批 企业应当对采购与付款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1)明确审批人对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授权审批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审批人不得越权审批。(2)明确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和人员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3)对于重要和技术性较强的采购业务,
4、应当组织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并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4)加强对请购手续、采购订单、验收证明、入库凭证、采购发票等的管理和相互核对工作。3.请购控制(1)建立采购申请制度,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程序。(2)加强采购业务的预算管理,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由具有请购权的部门在对需求部门提出的申请进行审核后办理请购手续。(3)建立请购审批制度,明确审批权限,并由审批人根据其职责、权限以及单位实际需要等对请购事项进行审批。4.采购控制 企业应当根据物品或劳务的性质,以及供应情况等确定相应的采购方式(定单采购、合同订货或直接购买等)。对于特殊物品或劳务的采购或例外紧急需求,应制定特
5、殊采购处理程序。企业应当充分了解和掌握供应商的信誉、供货能力等情况,经过比质比价和规定的授权审批程序确定供应商。5.验收控制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验收制度。根据制度规定验收所购物品或劳务等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等,并出具验收单据或验收报告。对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6.付款控制(1)财会部门在办理付款业务时,应严格核对采购发票、验收单、入库单、合同等有关凭证,检查其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对符合付款条件的采购业务及时办理付款业务。(2)建立预付账款和定金的授权审批制度,加强预付账款和定金的管理。(3)加强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的管理,已到期的应付款项经批准后办理结算与支付。(
6、4)建立退货管理制度,发生采购退货的,及时收回货款。(5)定期与供应商核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等往来账项。如有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7.监督检查 企业应建立采购预付款循环的监督检查制度,定期检查采购与付款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定期检查采购与付款业务授权审批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的管理情况;定期检查有关单据、凭证和文件的使用和保管情况。10.2.2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控制测试采购与付款循环的控制测试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控制测试,是在了解与描述采购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的基础上,测试其实际运行的有效性。测试内容主要有:1.请购商品或劳务内部控制测试2.订购商品或劳
7、务内部控制测试3.货物验收内部控制测试4.应付账款内部控制测试5.付款业务内部控制测试10.3 应付账款审计应付账款审计 10.3.1 应付账款审计目标应付账款审计目标 应付账款的审计目标一般包括:确定期末应付账款是否存在;确定应付账款的发生及偿还记录是否完整,确定应付账款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应付账款的的列报是否恰当。10.3.2 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1获取或编制应付账款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2根据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选择以下方法对应付账款执行实质性分析程序。3检查应付账款是否存在借方余额,如有,应查明原因,必要时建议作重分类调整
8、。4函证应付账款。一般情况下,并不必须函证应付账款,这是因为函证不能保证查出未记录的应付账款,况且审计人员能够取得采购发票等外部凭证来证实应付账款的余额。但如果控制风险较高,某应付账款明细账户金额较大或被审计单位处于财务困难阶段,则应进行应付账款的函证。例题例题10-1 注册会计师对开宇公司进行审计时,决定对其下列四个明细账户进行函证。注册会计师应选择哪家公司进行函证,并分析理由。注册会计师在选择应付账款函证公司时应选择下述公司 乙公司,原因为乙公司在资产负债表日应付账款金额虽然为零,但为企业该年度重要供货人,注册会计师应对其应付账款进行函证,核实是否开宇公司对乙公司所有欠款都已付清。丁公司,
9、原因为丁公司为开宇公司欠款金额较大的债权人。5.查找未入账的应付账款。为了防止企业低估应付账款,审计人员应检查被审计单位有无故意漏记应付账款行为。6检查带有现金折扣的应付账款,是否按发票记载的全部应付金额入账,是否在实际获得现金折扣时再冲减财务费用。7被审计单位与债权人进行债务重组的,检查不同债务重组方式下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8结合其他应付款、预付账款等项目的审计,检查有无同时挂账的项目,或有无不属于应付账款的其他应付款款项,如有,应做出记录,必要时,建议被审计单位作重分类调整或会计误差调整。9检查长期挂账的应付账款,作出记录。要求被审计单位说明账龄超过3年的大额应付账款未偿还的原因,注意是否
10、无需支付,并在期后事项中反映资产负债表日后是否偿还。10以非记账本位币结算的应付账款,检查其采用的折算汇率及折算是否正确。11标明应付关联方包括持5以上(含5)表决权股份的股东的款项,执行关联方及其交易审计程序,并注明合并报表时应予抵销的金额。12.确定应付账款的披露是否恰当。一般来说,“应付账款”项目应根据“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的合计数填列。10.4 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审计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审计 10.4.1 固定资产审计固定资产审计1.固定资产审计目标 固定资产的审汁目标一般包括: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存在;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或控制;确定固定资产、
11、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固定资产财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2.固定资产的实质性程序(1)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检查固定资产的分类是否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2)分析程序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以下方法对固定资产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计算固定资产原值与本期产量的比率,并与前期比较,分析其波动原因,发现可能闲置固定资产或已减少固定资产未在账户上注销的问题;计算本期计提折旧额与固定资产总成本的比率,将此比率同上期比较,旨在发现本期折旧额计算上可能存在的错误;比较本期各月之间、本期与以前各期之间的修理及维护费用,旨在发现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
12、出区分上可能存在的错误;比较本期与以前各期的固定资产增加和减少。由于被审汁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不断变化,各期之间固定资产增加和减少的数额可能相差很大。审计人员应当深入分析其差异,并根据被审计单位以往和今后的生产经营趋势,判断差异产生的原因是否合理;分析固定资产的构成及其增减变动情况,与在建工程、现金流量表、生产能力等相关信息交叉复核,检查固定资产相关金额的合理性和准确性。(3)实地观察重要固定资产(如为首次接受审计,应适当扩大检查范围)。确定其是否存在,关注是否存在已报废但仍挂账的固定资产。(4)检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5)检查固定资产的增加。(6)检查固定资产的减少。(7)检查固定资产后续支出
13、的核算是否符合规定。(8)检查固定资产的租赁。审计人员应获取租入、租出固定资产相关的证明文件,检查是否存在混淆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的情况,并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9)获取暂时闲置固定资产的相关证明文件,并观察其实际状况,检查是否已按规定计提折旧,相关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10)获取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固定资产的相关证明文件,并作相应记录。(11)结合银行借款等科目,了解是否存在固定资产抵押、担保情况。如有,则应取证并作相应的记录,同时提请被审计单位作恰当披露。(12)确定固定资产的披露是否恰当。10.4.2 累计折旧审计累计折旧审计1.累计折旧的审计目标 固定资产折旧的特性,决定了累计折旧审
14、计的主要目标为: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是否恰当;确定折旧费用的计算、分摊是否合理、一贯;确定累计折旧在财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2.累计折旧的实质性程序(1)获取或编制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2)检查被审计单位制定的折旧政策和方法,是否符合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确定其所采用的折旧方法,能否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合理分摊其成本。前后期是否一致,预计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是否合理。(3)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以下方法对累计折旧执行实质性分析程序:对折旧计提的总体合理性进行复核,是测试折旧正确与否的一个有效办法。在不考虑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前提下,计算、复核的方
15、法是用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价乘本期的折旧率。计算之前,审计人员应对本期增加和减少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长短不一的和折旧方法不同的固定资产作适当调整。如果总的计算结果和被审计单位的折旧总额相近,且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的内部控制较健全时,就可以适当减少累计折旧和折旧费用的其他实质性程序工作量。计算本期计提折旧额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并与上期比较,分析本期折旧计提额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计算累计折旧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评估固定资产的老化程度,并估计因闲置、报废等原因可能发生的固定资产损失,结合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分析其是否合理。(4)复核本期折旧费用的计提是否正确,检查折旧费用的分配是否合理,是否与上期一致
16、,注意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时,有关折旧的会计处理是否符合规定,查明通过更新改造、接受捐赠或融资租入,而增加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计算是否正确。(5)将“累计折旧”账户贷方的本期计提折旧额,与相应的成本费用中的折旧费用明细账户的借方相比较,以查明所计提折旧金额是否全部摊入本期产品成本费用。一旦发现差异,应及时追查原因,并考虑是否应建议作适当调整。(6)检查累计折旧的披露是否恰当。例10-2审计人员对A厂某年财务决算进行审计,在审查固定资产增减业务时,发现下列问题:(1)上年9月购入专用设备一台,买价300000元,共发生运杂费2500元和设备安装费2500元。购买设备价款计入固定资产原值,运杂费、设备安
17、装费都计入管理费用。该专用设备于该年9月份投入使用(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直线法折旧,年折旧率为10%)。(2)发现上年度经批准出售车床一台,原价58000元,已累计提取折旧12800元,净值45200元,出售所得价款35000元,该厂的会计处理为:借:银行存款 35000 贷:营业外收入 35000 借:累计折旧 12800 营业外支出 45200 贷:固定资产 58000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分析指出所存在问题的性质,并根据审计结果,分别编制调整分录。(1)该笔业务属于固定资产增加计价错误。购入固定资产的原值包括买价运杂费和安装调试费。由于计价错误,进而影响了折旧和本年度损益以及资产负债表中的
18、资产项目。调整分录为:应计提折旧数=500010%123=125(元)借:固定资产 5000 贷:累计折旧 125 管理费用 4875还应调整所得税、盈余公积等科目。(2)调整分录为:借:营业外收入 35000 贷:营业外支出 3500010.4.3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审计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审计1.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目标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目标一般包括:确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方法是否恰当,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否充分;确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确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披露是否恰当。2.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实质性程序(1)获取或编制固
19、定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2)检查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核销的批准程序,取得书面报告等证明文件。(3)检查被审计单位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依据是否充分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4)检查资产组的认定是否恰当,计提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依据是否充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5)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计算本期末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占期末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并与期初该比率比较,分析固定资产的质量状况。(6)检查被审计单位处置固定资产时原计提的减值准备是否同时结转,会计处理是否正确。(7)检查是否存在转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情况。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减
20、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8)确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披露是否恰当。10.5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10.5.1 预付账款审计预付账款审计1.预付账款的审计目标 预付账款的审计目标一般包括:确定预付账款是否存在;确定预付账款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确定预付账款及其坏账准备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确定预付账款和坏账准备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预付账款在财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2.预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1)获取或编制预付账款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2)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3)按照审计策略选择大额或异常的预付账款重要项目(包括零账
21、户),函证其余额是否正确,并根据回函情况编制函证结果汇总表;回函金额不符的,要查明原因做出记录或建议作适当调整;未回函的,可再次函证,也可采用替代审计程序进行检查,如检查该笔债权的相关凭证资料,或抽查资产负债表日后预付账款明细账及存货、在建工程明细账,核实是否已收到货物、转销预付账款,并根据替代检查结果判断其债权的真实性或出现坏账的可能性。(4)分析预付账款账龄及款项构成,关注账龄超过1年的款项未结转的原因。(5)确定预付账款的披露是否恰当。10.5.2 在建工程审计在建工程审计1.在建工程的审计目标 在建工程的审计目标一般包括:确定在建工程是否存在;确定在建工程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确定在建
22、工程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确定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计提是否充分、完整,方法是否恰当;确定在建工程及其减值准备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在建工程及其减值准备的披露是否恰当。2.在建工程的实质性程序(1)获取或编制在建工程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结合减值准备科目与报表数核对相符。(2)检查在建工程项目期末余额的构成内容,并实地观察工程现场,确定在建工程是否存在;观察工程项目的实际完工程度;检查是否存在已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但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未及时进行会计处理的项目。(3)检查本期在建工程的增加数。(4)检查本期在建工程的减少数。(5)检查是否有长期挂账的在建工程。
23、(6)确定在建工程的披露是否恰当。3.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实质性程序(1)获取或编制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2)检查在建工程减值准备计提和转销的批准程序,取得书面报告等证明文件。(3)检查被审计单位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依据,是否充分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4)检查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在建工程,关注其项目的进展及可行性,考虑是否需要提出审计调整建议。(5)检查被审计单位处置在建工程时,原计提的减值准备是否同时结转,会计处理是否正确。(6)检查是否存在转回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情况。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在建工程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7)
24、确定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披露是否恰当。10.5.3 工程物资审计工程物资审计1.工程物资的审计目标 工程物资的审计目标一般包括:确定工程物资是否存在;确定工程物资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确定工程物资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确定工程物资及减值准备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工程物资及减值准备的披露是否恰当。2.工程物资的实质性程序(1)获取或编制工程物资及减值准备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2)实地检查工程物资,确定其是否存在。并观察是否有呆滞、积压物资。(3)抽查若干工程物资采购合同、发票、货物验收单等原始凭证,检查其是否经过授权批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4)检查
25、工程物资的领用手续是否齐全,会计处理是否正确。(5)检查工程完后剩余的工程物资,转入存货时对所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处理是否正确。(6)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对工程物资定期盘点,对盘盈(亏)是否及时处理。处理是否符合规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7)检查工程物资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3.工程物资减值准备的实质性程序(1)获取或编制工程物资减值准备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2)检查工程物资减值准备计提和转销的批准程序,取得书面报告等证明文件。(3)检查被审计单位计提工程物资减值准备的依据是否充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4)检查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工程物资,关注其原建设项目的
26、进展及可行性必要时,做出调整。(5)检查被审计单位处置工程物资时,原计提的减值准备是否同时结转会计处理是否正确。(6)检查是否存在转回工程物资减值准备的情况。(7)确定工程物资减值准备的披露是否恰当。10.5.4 固定资产清理审计固定资产清理审计1.固定资产清理的审计目标 固定资产清理的审计目标一般包括:确定固定资产清理的记录是否完整;核算内容是否正确;确定固定资产清理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固定资产清理的披露是否恰当。2.固定资产清理的实质性程序(1)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清理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2)结合固定资产等的审计,检查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等结转
27、是否正确。(3)检查固定资产清理的原因。(4)检查固定资产清理收入和清理费用的发生是否真实,清理净损益的计算是否正确,会计处理是否正确。(5)检查有无长期挂账的固定资产清理余额。如有,应查明原因。必要时提出调整建议。(6)确定固定资产清理的披露是否恰当。10.5.5 无形资产审计无形资产审计1.无形资产的审计目标 无形资产的审计目标一般包括:确定无形资产是否存在;确定无形资产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确定无形资产增减变动及其摊销的记录是否完整;确定预计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是否合理;确定无形资产的摊销政策是否恰当;确定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是否充分、完整,方法是否恰当;确定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发生和转销的
28、记录是否完整;确定无形资产、累计摊销及减值准备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无形资产、累汁摊销及减值准备的披露是否恰当。2.无形资产的实质性程序(1)获取或编制无形资产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结合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与报表数核对相符。(2)检查无形资产科目的核算内容是否符合规定,特别关注土地使用权的核算是否正确。(3)检查无形资产的权属证书原件、非专利技术的持有和保密状况等,并获取有关协议和董事会纪要等文件、资料,检查无形资产的性质、构成内容、计价依据、使用状况和受益期限,确定无形资产的所有权和存在性:(4)检查无形资产的增加。(5)检查无形资产的减少。(6
29、)检查被审计单位确定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依据,分析其合理性。(7)检查无形资产的后续支出是否合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8)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逐项检查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做出详细记录;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都应进行减值测试。若某项无形资产预计不能为被审计单位带来经济利益的,是否将其账面价值予以转销,并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9)结合长、短期借款等项目审计,了解是否存在用于债务担保的无形资产。如有,则应取证并记录,并提请被审计单位作恰当披露。(10)确定无形资产的披露是否恰当。3.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的实质性程序(1)获取或编制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
30、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2)检查无形资产各项目的摊销政策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与上期一致,若改变摊销政策,检查其依据是否充分。注意使用期限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但应当在每个会计期间对其使用寿命进行复核。(3)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在年度终了,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和摊销方法进行复核,其复核结果是否合理。(4)检查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是否为其成本扣除预计残值和减值准备后的余额。检查其预计残值的确定是否合理。(5)确定累计摊销的披露是否恰当。4.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实质性程序(1)获取或编制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2)检查无形
31、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转销的批准程序,取得书面报告等证明文件。(3)检查被审计单位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依据是否充分,计算和会计处理是否正确。(4)检查无形资产转让时,相应的减值准备是否一并结转,会计处理是否正确。(5)通过检查期后事项,以及比较前期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数与实际发生数,评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合理性。(6)确定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披露是否恰当。10.5.6 应付票据审计应付票据审计1.应付票据的审计目标 应付票据的审计目标一般包括:确定应付票据的发生及偿还记录是否完整;确定应付票据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应付票据的披露是否恰当。2.应付票据的实质性程序(1)获取或编制应付票据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应付票据备查簿、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2)选择应付票据重要项目(包括零账户),函证其余额是否正确。(3)检查应付票据备查簿,抽查若干原始凭证,确定其是否真实,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检查该笔债务的相关合同、发票、货物验收单等资料,核实交易事项的真实性。抽查相关会计凭证,验证其账务处理的正确性。抽查资产负债表日后应付票据明细账及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核实期后是否已付款并转销。对截至资产负债表日已偿付的应付票据。检查其入账凭证,注意入账日期的合理性。(4)复核带息应付票据利息是否足额计提,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6)确定应付票据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