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所属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科、专业代码:080501 获得授权时间:2006年2学科、专业简介本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安徽省重点学科,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具有一定特色、覆盖材料物理与化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尤其是前沿领域的专业学科;着重研究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合成与制备、功能材料、纳米材料、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粉末冶金材料等;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教授5人,硕士生指导教师15人;现承担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项目以上项目10余项,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本学科已经成为培养材料
2、物理与化学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3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开拓进取、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高层次、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坚实的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能运用一门外国语进行科学研究及交流,具有在材料物理与化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4主要研究方向01. 材料结构与性能02. 新型无机功能材料03. 纳米材料合成与制备化学04. 粉末冶金过程理论与新技术05. 计算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5. 学制及
3、学分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最长学习年限4年。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8,学位课程学分16。跨专业及同等学力考生需补修本学科本科阶段至少2门主干课程,补修学分不计入课程总学分。6. 课程设置方案见课程设置方案一览表7. 必修环节必修环节采取学分制,考核合格课取得相应学分,研究生取得相应学分后才能进行论文答辩。必修环节学分不计入课程总学分。(1) 文献阅读和开题报告文献阅读一般从第二学期开始,导师应根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逐步安排文献资料阅读,文献阅读总量以充分了解所研究课题方向的前沿动态和学科基础为宜。开题报告原则上在第三学期之前完成,由各系统一组织、公开答辩完成。文献阅读和开题报告由导师
4、考核,合格者取得1学分。(2) 学术报告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听8次以上学术报告,且自己独立做1次以上学术报告。学院成立考核小组,对该环节进行审核,合格者可取得1学分。 (3) 工作技术实践工作技术实践内容可以是本科生课程教学、辅导、试验和实习的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辅导,也可以是企业、科研部门、工程单位的生产、科研技术或管理工作。作为工作技术实践的一部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将硕士生担任助教或助管工作设立为1个学分的必修环节。要求助教所助课程学时(或累计)不少于48学时;助管工作量当量等同于助教工作量要求。8. 学位论文(1) 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并具有新
5、的见解和一定的理论深度,能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2) 学位论文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由学位申请者独立完成。(3) 学位论文正文不少于3万字。撰写格式参考合肥工业大学授予博士学位论文相关规定。如果学校政策有调整,具体实施参照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新标准执行。9. 论文发表毕业前或毕业后1年内发表学术论文达到下列条件(1)或(2)及(3):(1) 在国际或全国学术性刊物上公开发表(或收到录用通知)学术论文1篇及以上。(2) 被公开出版发行的国际或全国性行业学术会议论文集收录学术论文1篇及以上。(3) 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与本门学科相关,且以合肥工业大学为第一作
6、者单位,学位申请人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位申请人为第二作者。10. 能力要求掌握坚实的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能运用一门外国语进行科学研究及交流,具有在材料物理与化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品行端正,作风严谨,遵守学术道德。11. 其他说明学生除了选修本专业课程中的任选课程外,还可根据导师要求或个人意愿,选修我校其他院(系)所开设的研究生课程。专业实践能力标准1)材料的设计、选用及加工能力,主要包括:根据零件运行环境合理设计、选择材料的能力,材料加工工艺制定的能力;2)材料分析表
7、征、性能测试及失效分析的能力,主要包括:掌握材料成分、组织、力学性能的检测方法,具备通过材料成分、组织与力学性能之间的联系进行材料失效分析的能力;3)相关设备的设计、使用和维护能力,主要包括:掌握材料常用各种类型设备的选用、设计,具有正确使用相关设备并能进行常规设备维护的能力;4)采用计算机进行材料设计、计算、开发能力,包括常用的绘图软件、数据处理软件、模拟软件以及工业运行软件的使用;5)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新材料研发的能力。主要包括:掌握基本的自然科学和材料工程领域知识,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够进行新材料的研发;6)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能力。培养规格:为了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素质和创新精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材料 物理 化学 专业 学术 硕士研究生 培养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