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4: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格式要求和课程设置表.docx
《附件4: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格式要求和课程设置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附件4: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格式要求和课程设置表.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附件4: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格式要求和课程设置表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 )(专业英文名称:三号,Times New Roman)一、培养目标1、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德良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
2、门知识,同时要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的成果。3、身心健康。(说明:各学科、专业应根据本学科专业的特点,制定本学科、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具体培养目标。)二、研究方向设置的研究方向一般不超过5个(应能满足学位点评估要求),所设研究方向须写出主要研究内容简介(200字以内)。三、学习年限全日制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年,在校学习时间最长年限为8年(含休学)。四、课程设置与要求本学科、专业的博士研究生须获得16学分(包括课程学习12学分、学术活动2学分、科研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2学分)方可通过毕业资格审核。(一)课程要求博士研究生课程
3、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类,总学分不得少于12学分。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学分设置10学分左右;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每个学科、专业列出8-12门选修课程。公共课必修课包括博士英语课程为3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为2学分;具体要求参照关于修订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二)课程设置1、必修课(10学分左右)(1)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0学分(2)博士英语 3.0学分(3)专论课程 1.0学分2、选修课(列出12门左右课程)(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1.0学分3、补修课程(2-4门)跨专业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应根据研究方向补修2-4门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
4、并通过考试,不计学分。五、培养方式与培养环节1、实行研究生导师负责的研究生导师指导小组制。建立以研究生导师为主,由3-5名本专业和相关学科专业的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简称导师组),负责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所有环节。研究生导师组的主要职责: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监督、检查研究生课程学习、博士研究生学科综合考核、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试验研究、中期检查、学位论文撰写、预答辩等培养环节。研究生导师组至少每周组织一次研究生组会,主要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汇报、读书报告会或学术交流等。研究生导师组成员至少每年作专题学术报告一次,并且必须参与每学年组织的对研究生业务考核工作。研究生导
5、师组成员应以各种形式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和科研工作,配合做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助做好研究生招生、就业指导工作。2、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须在入学后2周内在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的指导下完成。3、课程学习。博士研究生必须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并获得相应学分。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和科研发展方向以及研究领域所需的知识结构,鼓励博士研究生跨学科选修课程。4、学术活动。博士研究生必须参加学术交流活动,记2学分,并计入总学分内。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参加由导师组组织的每周一次的研究生组会。学术活动包括学院、学校统一组织的学术活动和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等。5、科研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1、科研创新与实践能力
6、培养为研究生培养必修环节,记2学分,并计入总学分内。各学科、专业须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制定符合本学科、专业的博士研究生科研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标准、要求和内容,并制定出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2、导师或导师组根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学位论文等需求,安排研究生进行相关专业实验技能训练、科学研究及创新能力培养,由导师或导师组组织实施,并负责考核。六、考核方式1、课程考核。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考核分考试和考查,考试、考查记分均采用百分制,70分为合格。课程考核重在考核博士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和应用基础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课程考核须以多种考核项目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可采取“笔试+课程论文
7、(读书报告)+平时成绩(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2、博士研究生学科综合考核。博士研究生学科综合考核,可与博士研究生论文中期检查同时进行。由各学科点的学科综合考核小组对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学术活动、科研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开题报告、科学研究情况、学位论文的进展以及对本学科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的掌握等情况进行综合检查和考核。七、学位论文1、学位论文选题进行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是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要有创新性和先进性,选题应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国家攻关项目、高科技项目以及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开发项目接轨。2、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
8、开题报告,要求在课程学习阶段结束后第三学期(10月1日前)完成。开题报告应说明所选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拟采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资料情况、技术手段或实验条件、工作进度、预期成果等,供专家组和导师评议审核。导师和专家组应对学位论文选题严格把关,加强对论文写作的指导和监督。3、学位论文预答辩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的3-5个月,应组织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专家,审查其学位论文工作及取得的成果,提出修改和补充意见。对达不到学位论文要求的,应建议进行修改并延期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书写格式参照石河子大学学位论文格式、书写规范。4、博士研究生至少在第一学期结束后,必须开始科学研究和从事学位论文工作
9、,并且用于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的时间不少于24个月。八、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博士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通过预答辩后,按照石河子大学关于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暂行规定、石河子大学科学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细则和石河子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匿名评阅实施办法等相关文件的要求组织论文评审、答辩。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博士研究生应根据评审和答辩意见进行论文修改,形成正式学位论文,提交学院、学部、学校三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者授予相应学位。九、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各学院不仅要重视博士研究生的业务知识、
10、工作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政治思想、学术道德、学风、纪律与团结合作精神等诸方面的培养。导师要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的教育。学生要积极参加规定的政治学习、公益劳动等,自觉加强道德品质的修养,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十、必读书刊目录列出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必须阅读的专业书目10本以上以及期刊杂志目录10种以上,其中英文书刊所占比例不少于50%。学位点负责人签字: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日期:(专业代码 ) 博士课程设置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分配开课学期授课教师总学时理论实验必修课公共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3636博士英语3.0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公共选修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1.0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附件 博士 硕士研究生 培养 方案 格式 要求 课程 设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