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绪论.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01章 绪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1章 绪论.ppt(6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交通运输经济学交通运输经济学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交通运输经济学研究什么交通运输经济学研究什么什么是交通运输什么是交通运输研究交通运输经济的基础研究交通运输经济的基础交通运输业的性质交通运输业的性质交通运输产品的特点交通运输产品的特点交通运输生产的特点交通运输生产的特点交通运输设施布局交通运输设施布局交通运输工具类型交通运输工具类型交通运输组织方式交通运输组织方式第第1章章 绪论绪论n1.1 经济学的研究视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n1.2 交通与运输交通与运输n1.3 交通运输的产业特性交通运输的产业特性n1.4 交通运输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交通运输经济学研究的重点31.1 经济学的研究
2、视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n一、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n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n三、经济学的逻辑41.1 经济学的研究视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n一、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p(1)重商主义与重农主义p(2)古典经济学p(3)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p(4)宏观经济学p(5)现代经济学51.1 经济学的研究视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n一、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p(1)重商主义与重农主义)重商主义与重农主义n从16世纪开始,欧洲的封建主义开始崩溃,资本主义开始萌芽。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出现了早期的经济思想,这个时期形成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两大思想主张。61.1 经济学的研究视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n一、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p
3、(1)重商主义与重农主义)重商主义与重农主义n重商主义p代表人物:英国的约翰海尔斯、威廉斯塔福德,法国的安徒安德孟克列钦p基本观点:金银即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71.1 经济学的研究视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n一、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p(1)重商主义与重农主义)重商主义与重农主义n重农主义p代表人物:法国的布阿及尔贝尔、弗朗斯瓦魁奈p基本观点:认为在充分自由竞争的条件下,交换总是按等价的原则进行的,所以流通不可能是财富的源泉,而只有农业才能使物质财富的数量增加,因为在农业中,一斤种子的播种可以生产出几十斤的谷物。81.1 经济学的研究视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n一、经济学
4、的产生与发展p(2)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n亚当斯密(ASmith,1723-1790年)于1776年发表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被公认为是“经济学之父”。他开创建立的经济学理论称为古典经济学。n国富论中亚当斯密批判了重商主义者把金银货币看作财富唯一形态的观点,克服了重农学派片面狭义的财富定义,认为劳动生产物商品是财富的代表,劳动是财富的源泉。n提出了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中耗费的劳动量所决定。91.1 经济学的研究视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n一、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p(2)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n代表人物:英国的大卫李嘉图(DRicardo,17
5、72-1823年)、法国的让萨伊(JBSay,1767-1832年)、英国的约翰穆勒(JMill,1806-1873年)等。101.1 经济学的研究视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n一、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p(2)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n斯密认为一切经济活动的原动力是人的利己心。利己与利他是不矛盾的,商家要赚钱,这就是利己之心的驱动,但要做到这点,商家就必须考虑顾客的利益提供顾客所需要之物,这是利他的行为,整个社会就是在这许许多多利他行为中实现了每个人的个人利益。n因此,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的经济活动完全的自由,因为充分的自由竞争是发挥社会每个成员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条件。111.1 经
6、济学的研究视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n一、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p(3)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n19世纪中期,一些人认识到了劳动价值论的局限,主张用一种主观价值论来代替。n奥地利的门格尔(C.Menger,1840-1921年)、英国的杰文斯(Jevons,1835-1882年)、法国的瓦尔拉斯(Walras,1834-1910年)三个经济学家几乎同时独立地于1871年前后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121.1 经济学的研究视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n一、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p(3)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n他们认为商品的价值既不由劳动决定,也不由生产费用来决定,而是由消费者的主观评价决定的。n消费者之所以需要商
7、品,是因为商品都有满足人们消费欲望的效用。n人们对商品效用的评价,随着对这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多而减少,商品的价格高低则是由商品给他带来的边际效用而定。131.1 经济学的研究视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n一、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p(3)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n英国剑桥大学的阿弗里德马歇尔(AMarshall,1842-1924年),于1890年出版了经济学原理一书,系统综合了自亚当斯密以来的经济理论和学说,建立了以边际效用分析为手段、均衡价格为核心的经济学体系,称之为新古典经济学。n经济学原理是可以和国富论相提并论的划时代的著作。经济学从一门必修课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剑桥大学在他的影响下建立了世界
8、上第一个经济学系。141.1 经济学的研究视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n一、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p(3)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n新古典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异同p主要共同点:主要共同点:l都承认“经济人”假设,即认为人是利己自私的,但他的行为又是利他的;l都主张经济政策的自由放任,反对政府干预经济。151.1 经济学的研究视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n一、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p(3)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p新古典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主要不同点是新古典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主要不同点是:l第一,研究对象不同。研究对象不同。古典经济学只重视对生产生产的研究,新古典经济学更加重视消费和需求消费和需求;l第二,价值理论不同
9、。价值理论不同。古典经济学所持的是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而新古典经济学所持的是边际效用价值论边际效用价值论;l第三,研究的中心问题不同研究的中心问题不同。古典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国民财富如何增长,强调财富是物质产品,因此增加财富的方法是通过资本积累等途径来发展生产发展生产。而新古典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资源配置作为经济学研究的中心,论述了价格如何使社会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将消费、需求分析与生产、供给分析结合起来,提出了均衡价格理论。161.1 经济学的研究视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n一、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p(3)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n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垄断阶段,不同的市
10、场由于垄断程度不同,均衡价格运行机制也完全不同。171.1 经济学的研究视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n一、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p(3)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n美国的张伯伦(EHChamberlin,1899-1967年)、英国的琼罗宾逊(Joan Robinson,1903-1983年)于1933年对马歇尔的完全竞争情况下的市场价格运行机制作了补充完善。n张伯伦用垄断竞争理论,罗宾逊用不完全竞争理论说明了现实市场中存在的这种情况,分析研究了不同市场条件下厂商决定其产量和价格,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形成了比较切合实际的厂商均衡理论,补充和发展了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形成了现在所称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体
11、系。181.1 经济学的研究视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n一、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p(4)宏观经济学n背景:从亚当斯密到马歇尔,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颂扬自由竞争,都认为市场价格机制能有效地调节供给与需求,失业仅仅是一种偶然现象,都主张政府不要干预经济。n然而1929-1933年发生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传统的自由竞争经济学无法解释这一现象,也无法提出有效的经济政策。现实迫使经济学家对传统的经济理论进行反思。191.1 经济学的研究视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n一、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p(4)宏观经济学n英国的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
12、46年)于1935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被称之为凯恩斯革命,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建立。201.1 经济学的研究视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n一、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p(4)宏观经济学n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阐述了在自由放任条件下有效需求不足是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而有效需求不足又是由三大基本心理规律造成的:p 第一,人有节约的天性,天生爱好储蓄,因而整个社会的消费需求总是显得不足;p第二,企业家对于其投资收益总是被其悲观的心理所笼罩,因而社会的投资也总是显得不足;p第三,人们具有流动偏好的特性,即人们在心理上总是喜欢保有流动性比较大的货币,以便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用于支付,满足自
13、己不断变化的需要。211.1 经济学的研究视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n一、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p(4)宏观经济学n凯恩斯提出政府需要采取干预措施,用宏观经济政策来保证充分就业和经济发展。他的政策主张先是被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接受并付诸实施,经济理论也逐渐被经济学家所接受,成为与传统的微观经济学并立的宏观经济学流派,凯恩斯被称之为“宏观经济学之父”221.1 经济学的研究视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n一、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p(5)现代经济学)现代经济学n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被发达国家政府广泛采用于经济管理,取得显著成效。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西方各国出现了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发的“滞胀
14、”局面,而这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无法解释的现象。n较有影响的代表性理论主要有:p1)以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为首的现代货币主义。p2)以穆斯(John F Muth)、卢卡斯(Robert E Lucas Jr.)、萨金特(Thomas J.Sargent)等为代表的理性预期经济学。231.1 经济学的研究视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n一、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p(5)现代经济学)现代经济学p3)以蒙代尔(Robert Mundell)、费尔德斯坦(Martin S.Feldstein)、拉弗(Arthur B.Laffer)等为代表的供给学派。p4)以加尔布雷斯(John Kennit
15、h Galbreth)、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格鲁奇(Arian G.Gruchy)等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p5)以布坎南(James M.Btlchanan)、科斯(Ronald H.Coase)、诺思(Doglas C.North)、斯蒂格勒(George Joseph Stigler)等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p6)以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坎南(Edwin Cannan)等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学派。241.1 经济学的研究视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n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p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在不
16、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p 人们在运用稀缺性资源进行选择时,就要考虑如何用既定的资源生产经济物品,以便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这就涉及到资源配置问题:251.1 经济学的研究视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n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l(1)生产什么?资源的用途是多方面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替代。l(2)如何生产?即用什么方法进行生产。l(3)为谁生产?即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如何进行分配的,谁来享用这些产品,产品怎样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261.1 经济学的研究视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n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p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样的问题,需要采取不同的经济体制进行组织,而经济学则研究这些可供社会采用的配置
17、资源的制度和机制。通常我们分三种类型区分不同的经济组织体制。l一种是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l 一种是计划经济(command economy),也称为指令经济。l一种是混合经济(mixed economy)。271.1 经济学的研究视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n三、经济学的逻辑p为了避免在事实判断过程中对价值观问题的纠缠,从研究思维与方法的角度,经济学分为了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两大类。p还有另一个划分的角度和分类结果: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281.2 交通与运输交通与运输n一、交通与运输的异同n二、交通运输的含义291.2 交通与运输交通与运输n一、交通与运输的异同p(1)运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01章 绪论 0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