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一)小分子.ppt
《(精品)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一)小分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一)小分子.ppt(10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有机质谱原理及应用浙江大学理学院无机与材料化学研究所刘子阳教授,博士生导师 电话:0571-87951158(办公室)13516726973(手机)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 (一)小分子1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4.1 电离过程4.2 单分子分解反应理论4.3 离子裂解基本类型4.4 常见各类化合物的质谱物征4.5 分子结构推导4.6 解析举例2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4.1 电离过程一、电子轰击一、电子轰击1 1、分子电离与、分子电离与Frank-CondonFrank-Condon
2、原理原理电子能量:70eV运动速度:4.96106 ms-1分子尺寸:电离时间:10-16s有机物的振动周期:10-1310-14s电离过程极快,分子内原子核的间距来不及调整,垂直跃迁。Frank-Condon原理绝热电离 非键电子电离垂直电离 成键电子电离 A:垂直电离能IEve=绝热电离能 IEad B:垂直电离能IEve 绝热电离能 IEad3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2 2、分子的电离能和离子的出现电势分子的电离能和离子的出现电势离子的出现电势AE(Appearance Energy):分子的电离能IE(Ionization Energy)或分子的电离势IP(
3、Ionization Potential):EEexE0rF+NM+IE(F)AE(F+)f H(F+)势能f H(M)IE(M)F+NMNf H(N)f H(F)反应坐标4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电离能的测定:电子轰击电子轰击 光致电离光致电离 光电子谱光电子谱X光致电离电子电离光电子谱NO29.9210.1810.26CN9.7110.0910.02CHO9.539.709.80COCH39.279.57-H9.249.569.40F9.209.739.50Cl9.079.609.31Br8.989.529.25CH38.829.188.90I8.729.278
4、.78OH8.509.168.75SH8.33-OCH38.228.838.54NH27.708.328.04NHCH37.35-7.73N(CH3)27.147.957.51单取代苯C6H5-X的电离能(eV)5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 平衡法测定质子亲和势和气相碱度将lnK对1/T作图,由斜率和截距分别得到焓变和熵变。所用仪器:离子回旋共振,P=10-4Pa高压质谱:P=1001000Pa辉光后漂移:P=1001000Pa精度可达0.2kcal/mol。二、化学电离二、化学电离1 1、质子亲和势、质子亲和势(PAPA)和气相碱度和气相碱度(GBGB)分子的质子亲
5、和势(PA,Proton Affinity)和气相碱度(GB,Gas Basicity):均表示其接受质子的能力,分别用用反应的焓变和吉布斯自由能来表示。6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2 2、氢负离子亲和势、氢负离子亲和势(HIAHIA)化合物A与氢负离子反应放出的热量的负值,为氢负离子亲和势。离子的氢负离子亲和势,反映正碳离子的稳定性,在化学电离质谱中可用来判断其氢负离了的抽取能力。氢负离子亲和势:CH3+,CF3+CH5+,C2H5+R+fHHIACH3+261313CF3+95296CH5+216269C2H5+216271n-C3H7+211270i-C3H7+
6、191250n-C4H9+203268i-C4H9+199266s-C4H9+183248t-C4H9+166233CH2=CHCH2+226256C6H5CH2+215238CH3CH+(OH)139230(CH3)2C+(OH)117217常见碳正离子的标准生成热和氢负离子亲和势(kcal/mol)7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3 3、电子亲和势、电子亲和势(EAEA)分子A得到一个电子所放出的最小能量的负值,EA(Electron Aphinity)。常见负离子的电子亲和势(kcal/mol)REAREAH17.4CH311.5O33.7C6H6 PA(A)。所以
7、要选择PA小的试剂。常用的质子转移试剂有:甲烷、异丁烷、甲醇、水和氨等。甲烷:CH5+和C2H5+和C3H5+等。异丁烷:t-C4H9+释放出质子,产生异丁烯。甲醇:CH3OH2+。氨:NH4+等,质子化能力较差,只适用于含PA更大的含氮化合物。水:H(H2O)+,不常用。5 5、化学电离试剂体系、化学电离试剂体系 化学电离试剂的要求:q 分子量小,背景干扰小。q 在低质量区产生尽可能少的反应离子,离子强度随离子压力变化不敏感,保证 谱图的重现性。q 样品分子电离后不再与试剂气进一步反应,以免形成加合或簇合离子。q 高纯易得。15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 电荷交换试
8、剂电荷交换试剂 电离试剂产生反应离子R+,与样品分子M发生电荷交换反应,得到分子离子M+。R+M M+R 与EI产生的分子离子一样,均为奇电子离子,但内能与前者有很大的差别,前者内能分布宽,后者内能分布窄,碎裂过程与结构关系密切。常用的电荷交换试剂:N2、CO、CO2和Ar、Kr、Xe、苯、二硫化碳等。电荷交换反应试剂的反应能力与电离能有关,越大,越易发生交换。常用电荷交换化学电离试剂试剂气反应离子电离能(eV)N2N2+15.3ArAr+15.8KrKr+14.7XeXe+13.4COCO+14.0CO2CO2+13.8C6H6C6H6+9.3CS2/N2(1:9)CS2+10.0COS/C
9、O(1:9)COS+11.216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 1 1、离子的飞行时间、离子的飞行时间 以磁质谱为例:离子源 有推拆电极,加电压使离子向分析器方向排出。离子源尺寸很小,因此离子停留时间短,15s.加速区 加速电压一般为 610 kV.分析器 无场区、磁场区、碰撞区、静电场区、检测区 仪器的尺寸大约在2m的数量级。若加速电压为8kV,根据mv2/2=zeV 得 质量为100Da的离子 t=16s4.2 单分子分解反应理论一、离子的飞行时间、寿命、内能分布及其转化一、离子的飞行时间、寿命、内能分布及其转化 在质谱离子源内,电子轰击产生分子离子,分子离子碎裂后产
10、生碎片离子。为什么有的化合物分子离子较强,碎片较少,有的则分子离子峰强度很低,碎片很多为什么有的化合物分子离子较强,碎片较少,有的则分子离子峰强度很低,碎片很多?离子从产生到检测所用时间 离 子 的 寿 命 内能分布及其转化有关17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2 2、离子的寿命、离子的寿命 质谱仪检测离子的时间大约在10s数量级,不同离子有不同的寿命,在质谱中以稳定离子、亚稳离子、碎片离子出现。稳定离子:在产生及检测过程中不分解,寿命大于10s,速率常数106s-1.亚稳离子:在离开离子源,到达检测器前(飞行过程中)分解的离子。寿命在110s之间,速率常数 105 10
11、6s-1反应速率常数和寿命的关系:18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3 3、内能分布及其转换、内能分布及其转换 电子轰击,70eV,电子束的能量不均匀,电离后的样品离子处于各个激发态上(电子、振动、转动),产生过剩内能,内能分布与电子能量和离子结构有关。不同电子能量时分子的电离效率和内能分布 丙烷分子的离子的热能分布 获得精确的内能分布是很困难的。常用光电子谱的办法获得近似的内能分布。正常电离条件下,过剩内能一般在几个eV的范围。19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 内能转换内能转换 离子源中的离子,无碰撞传递能量,处于激发态上的离子靠能量转换获得分解
12、所需要的能量。内能 E=Ee +Ev +Er 电子 振动 转动能量 角动量守恒,振动和转动之间不能发生转换。Ee+Ev 之和为常数。可发生电子能级、振动能级自身或相互的能量转换。最常见的是电子能量转换为振动能量,称内转换。内能转换在10-14s内完成。具有足够振动能量的离子发生分解。分解发生在若干次振动以后。时间在10-1410-9s。特殊情况:低的电子激发态,活化能较高的情况,分解慢,可能通过发射光子释放能量,固到基态。通过基态分解的单分子分解时间可达10-6s。20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内能分布能与分解速率和离子分布的关系内能分布能与分解速率和离子分布的关系W
13、ahrahftig图 能量从小到大,a 点之前:内能不足,不分解,Ea(AB+)为AB+离子的临界能。ab:AB+能够生成,但非常少,以至于在质谱上无法检测到。bc:分解速率为105106之间,离子寿命在10s数量级,与质谱检测的时间相当,离子在飞行过程中分解,亚稳离子。cd:c点以后,主要出现离子AD+,该点与电离能的差为AD+的出现能,Es(AD+).d点之前,内能不足,不生成AB+。df,fg:同前面ab,bc,这里是对AB+而言的。e点以后:主要出现离子AB+。bdacegf21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对于AD+:临界能:Ea(AD+)出现能:Es(AD+)
14、动力学位移=Es(AD+)Ea(AD+)由于质谱仪检测需要一定的离子强度所要求的.对于AB+:动力学位移+竞争位移=Es(AB+)Ea(AB+)在Wahrahftig图上e点以后才能出现AB+离子,而不是g点,是由于AD+对AB+的竞争作用而来。ES(AD+)动力学位移=Es(AD+)-Ea(AD+)Ea(AD+)反应进程能量 A D+B C紧密复合物A-B-C-D+A B+C D疏松复合物 AD+BC AB+CDAD+焓有利 低内能下有利AB+熵有利 高内能下有利22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准平衡理论的实验基础:Franck Condon原理实验上,解离相对于电离
15、是很慢的。1952年 Rosentock建立准平衡理论 (Quasi-Equilibrium Theory,QET)基本假设:基本假设:1、离子的生成及其能量的再分配时间远远小 于解离的时间。2、裂解产物由一系列平行和连续单分子反应 生成。3、质谱仪内产生的离子,为一个内能平衡态 的弧立体系。速率公式可用修饰的绝对反 应速率理论表示。二、准平衡理论二、准平衡理论 中性分子单分子分解反应:RKMM(Rice-Ramsperger-Kassel-Marcus)理论,绝对速率理论。内能支配离子的单分子分解反应,准平衡理论。EE0反应进程能量AB+A+B活化络合物23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第四章:
16、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1 1、E E0 0,反应临界能反应临界能 E0,E-E0P(EE0),k 当 E-E0 CBr CCl CF,半径增大,电负性减小,键强度减弱。3 3、空间因素、空间因素 k=Ae-E/RT 指前因子,与对称性有关。活化复合物:“紧密型”、“疏松型”,苯衍生物的邻位效应。26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二、离子碎裂反应二、离子碎裂反应 由McLatterty总结出来的,它是一种表象方法,大部分与事实符合,但并不严格表示真实的反应机理。由于气相中的离子单分子分解由内能控制,在高内能的情况下,会有多种复杂的过程发生,尤其是涉及到一些复杂的重排过程。奇电子
17、离子:OE+,电子数为奇数的离子,分子离子一般为奇电子离子。偶电子离子:EE+,电子数为偶数的离子,碎片离子或化学电离的准分子离子。1 1、基本类型、基本类型 键断裂键断裂电离发生在键上,随后发生断裂反应,烃类中常发生。R1CH2R2 R1+CH2R2 R1 +CH2R2+R1YR2 R1+YR2 R1 +YR2+(Y=Si,S)例:27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 自由基引发的断裂自由基引发的断裂(断裂断裂)自由基引起的键的断裂 动力:游离基中心强烈的成对倾向。特点:电荷保留。自由基位置十分重要,杂原子或多重键或芳香烃位置。饱和中心:不饱和中心:发生断裂的化合物类型:
18、羰基、醇、醚、胺、烯、芳烷等发生断裂的难易顺序:N S,O,Cl,Br H举例荷基异位离子(Distonic ion)28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 最大烷基丢失 当有几种可能失去烷基时,优先考虑最大烷基失去的反应。1-甲基,1-乙基-正丙醇二乙胺29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 电荷中心诱导的断裂电荷中心诱导的断裂(i i断裂断裂)正电荷中心对一对电子的吸引导致的断裂,电荷转移。奇电子离子偶电子离子倾向:X O,S N,C 与电负性有关与相比,总体上 i不利30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电荷定域对产物分布的影响异丙基
19、对电荷的稳定作用所致。化学电离产生的离子麻黄素的电子轰击质谱和化学电离质谱EI谱图CI谱图31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 环已烯的开环分解环已烯的开环分解 2 2、环状结构的分解、环状结构的分解 开环,至少断裂两个键,连续反应,可以看成是基本断裂类型的组合。环已烷的开环分解环已烷的开环分解逆Diels-Alder缩合,简写为RAD。32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 四元环开环分解四元环开环分解 五元环开环分解五元环开环分解 杂环开环分解杂环开环分解33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3 3、氢重排、氢重排 重排:伴随着旧键断
20、裂,新键生成,在焓上有利,在熵上不利。氢重排:常见,H的体积小,空间障碍小。结构特征重排:有些氢重排与结构的对应非常明确,如 McLafferty重排。随机重排:高能电离,常见于 键电离场合。氢重排可用氘同位素标记方法。质谱中氢重排与光化学反应有一定的相似性。重排的驱动是自由基对氢原子的吸引或电荷中心的诱导作用。34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 特点:不饱和中心。-H(六元环)转移,键断裂。电荷保留占主导地位(有例外)。游离基中心引发的氢重排游离基中心引发的氢重排 a)McLafferty(麦氏重排)-H 重排到不饱和基团上并伴随着发生键断裂,产生奇电子离子。35第四章
21、: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 能够发生麦氏重排的有机物种类:醛、酮、酯、酸、酰胺、碳酸酯、磷酸酯、亚硫酸酯、亚胺、肟、腙、烯、炔和烷基苯。36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醛37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b)饱和杂原子上的氢重排 氢重排到饱和杂原子上并伴随着邻键的断裂。特点:环的大小不固定。断键位置与重排的H相邻的键断裂。电荷转移往往为主。38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39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 电荷中心引发的重排电荷中心引发的重排i 诱导的断裂,直接键断裂。远电荷处的氢重
22、排。40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 双氢重排(麦氏+1重排)可以解释酯及类似物失去27、41和55碎片过程。41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 特殊氢重排特殊氢重排 a)连串重排奇电子重排离子的进一步重排。b)随机重排多次重排步骤,氧对氢的接受能力较强所致。缺少反应中心 临界能较高,各种可能的反应都会发生 结构关系差 产生低质量离子系列 化合物种类:烃、卤代烃、氰基、硝基烷烃 有时会出现骨架随机重排。42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 氢重排的影因素氢重排的影因素a)氢的不稳定性 游离基引发的重排反应中,不成对电子的转移,自
23、由基上的稳定性影响重排的竞争性。易于发生氢重排的位置:支化度较高的碳原子上,与不饱和键相邻的碳原子上的氢(苄基)或电负性原子上的氢(如氧上)。43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b)位置的接受能力 质子亲合势高的基团有利于接受氢。含N大于S,O。醚、酮、酯 酸、醛、醇 烯、芳烃。44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c)产物的稳定性稳定的偶电子离子45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4 4、骨架重排、骨架重排置换重排置换重排(rdrd)无H迁移发生;三、四、五、六元环系列;直链烃易发生rd(链的支化对rd是不利的),断裂能量仅低于仲碳键
24、断裂。46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 消去重排消去重排(rere)47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48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4.5 常见各类化合物的质谱特征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进行,不完全相同。单官能团:烃、醇、醛和酮、酯、酸和酐类、醚(硫醇和硫醚)、胺、酰胺、氰 、脂肪卤化物等。多官能团:电荷定位能力,协同效应等。单官能团多官能团49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一、烃类一、烃类 随机重排倾向,氢原子和碳骨架都可能(饱和烃中最为严重)饱和脂肪烃类 电离势 CC 11.5eV,CH 12eV
25、,电离发生在碳碳键上。特点:直链烃,有M+存在,但随着链的增加,M+减小 支链烃,M+很小(由支链处容易断裂所致)低质量区,CnH2n+1+,主系列 m/z 29,43,57,71,85 最大在43或57。CnH2n-1+,CnH2n+次要系列,二次断裂和重排产生的系列。50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第四章: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 不饱和脂肪烃类 由于存在双键,电离势下降,能稳定M+,有显著的M+。特点:CnH2n-1+和CnH2n+系列离子。烯丙基断裂 RCH2CHCHR R+CH2=CHR CH2CH=CHR 双键发生转移,不能区分顺反和位置异构体。CnH2n+可能是麦氏重排产物+饱和脂环烃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第四 质谱法 测定 分子结构 分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