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3).ppt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3).ppt(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单元第二单元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特征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特征(1)东周建立(分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东周建立(分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春秋:前春秋:前770-前前476战国:前战国:前475-前前221(2)历史特征: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历史特征: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西周西周.镐京镐京东周东周.洛邑洛邑西周西周.镐京镐京东周东周.洛邑洛邑BC1046BC771BC476BC475BC221西周西周春秋春秋战国战国东周东周(BC770-BC256)周平王周平王洛邑洛邑春秋春秋因鲁史因鲁史春秋春秋而得名;而得名;战国战国因诸侯争霸连年不断的阶段特征而得名因诸侯争霸连年不断的阶段特征而得名 也因西汉刘
2、向作史书也因西汉刘向作史书战国策战国策而得名。而得名。一、春秋战国变法的背景一、春秋战国变法的背景社会变化的新气象社会变化的新气象1 1、经济:(农业、手工业、工商业)、经济:(农业、手工业、工商业)(1 1)铁犁牛耕使用,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铁犁牛耕使用,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力)(2 2)封建土地制度确立(生产关系)封建土地制度确立(生产关系):私田的大私田的大量的出现量的出现改变剥削方式(交地租)改变剥削方式(交地租)(3 3)阶级关系变化(生产关系)阶级关系变化(生产关系)平民和逃亡奴隶平民和逃亡奴隶自耕农自耕农贵族、商人贵族、商人地主地主(4 4)影响:小农经济形成,促进了经济的发
3、展)影响:小农经济形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铁器使用、牛耕的推广铁器使用、牛耕的推广一、春秋战国变法的背景一、春秋战国变法的背景社会变化的新气象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1 1经济:经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2 2政治: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政治: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上层建筑变化上层建筑变化)奴隶主贵族制度奴隶主贵族制度封建专制统治;封建专制统治;世卿世禄世卿世禄选贤任能、奖励军功;选贤任能、奖励军功;封邑制封邑制俸禄制;俸禄制;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中央集权制;中央集权制;3 3军事: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军事: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 4 4思想:法家学说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思想:法家学
4、说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 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主要动力主要动力:富国强兵(直接目的)富国强兵(直接目的).社社会会的的发发展展铁器、牛耕的使用铁器、牛耕的使用私田增多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各国展开变法各国展开变法封建制度确立封建制度确立生产力生产力决决定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上上层层建建筑筑经经济济基基础础决定决定结构结构一、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背景(经一、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背景(经.政政.军军.文)文)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1
5、.1.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改革改革:目的:富国强兵,为争霸奠定基础;目的:富国强兵,为争霸奠定基础;特点:特点:在维护旧制度前提下进行在维护旧制度前提下进行。著名改革:著名改革:齐国管仲改革:齐国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相地而衰征”;鲁国改革:鲁国改革:“初税亩初税亩”。公开公开公开公开承承承承认土地认土地认土地认土地私有私有私有私有实质上实质上实质上实质上承认土承认土承认土承认土地私有地私有地私有地私有本质本质本质本质顺乎了时代需要;局限:重在顺乎了时代需要;局限:重在顺乎了时代需要;局限:重在顺乎了时代需要;局限:重在经济改革经济改革经济改革经济改革(改革税制改革税制改革税制改革税制,增加收入增
6、加收入增加收入增加收入),),),),没有改革没有改革没有改革没有改革旧的世卿世禄旧的世卿世禄旧的世卿世禄旧的世卿世禄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政治制度认认识识不论公田和私田,不论公田和私田,不论公田和私田,不论公田和私田,都征收实物税都征收实物税都征收实物税都征收实物税初税初税初税初税亩亩亩亩鲁鲁鲁鲁国国国国增加了国家增加了国家增加了国家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的赋税收入的赋税收入的赋税收入,加速了齐国井加速了齐国井加速了齐国井加速了齐国井田制瓦解田制瓦解田制瓦解田制瓦解使齐国率先使齐国率先使齐国率先使齐国率先成为中原霸主成为中原霸主成为中原霸主成为中原霸主农工商业、军备、农工商业、军备、农工商业
7、、军备、农工商业、军备、赋税赋税赋税赋税“相地而衰征相地而衰征相地而衰征相地而衰征”-不论公田私田都不论公田私田都不论公田私田都不论公田私田都按土地好坏和产量按土地好坏和产量按土地好坏和产量按土地好坏和产量征收实物税征收实物税征收实物税征收实物税管仲管仲管仲管仲改革改革改革改革齐齐齐齐国国国国成效成效成效成效内容含义内容含义内容含义内容含义名称名称春秋时期的改革春秋时期的改革一、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背景(经一、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背景(经.政政.军军.文)文)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1.1.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改革改革2.2.战国时期战国时期变法(改革)变法(改革):目
8、的:建立、巩固地主阶级的专政,完成统一;目的:建立、巩固地主阶级的专政,完成统一;特点:特点: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著名变法著名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成为战国中的强成为战国中的强成为战国中的强成为战国中的强国国国国限制贵族权力,没收贵族土限制贵族权力,没收贵族土限制贵族权力,没收贵族土限制贵族权力,没收贵族土地,削减官吏俸禄,要求官地,削减官吏俸禄,要求官地,削减官吏俸禄,要求官地,削减官吏俸禄,要求官吏秉公执法吏秉公执法吏秉公执法吏秉公执法吴起吴起吴起吴起楚国楚国楚国楚国经济经济经济经济:“尽地力之教尽地力之教尽地力之教尽地力之教”;
9、推行;推行;推行;推行“平籴法平籴法平籴法平籴法”法律法律法律法律:制定制定制定制定法经法经法经法经,加强法加强法加强法加强法治治治治战国变法特点战国变法特点:改革由经济基础逐渐转移到改革由经济基础逐渐转移到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维,维护护地主阶级地主阶级统治,根本任务变为统治,根本任务变为政治政治上废除世卿世禄制。上废除世卿世禄制。古代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成效显著、更彻底古代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成效显著、更彻底.认识认识战国时期最为彻底战国时期最为彻底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商鞅商鞅商鞅商鞅秦国秦国秦国秦国战国最早战国最早战国最早战国最早;魏国魏国魏国魏国成为战国前期最成为战国前期最成为
10、战国前期最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强强强.政治政治政治政治:“选贤任能选贤任能选贤任能选贤任能”,改革旧改革旧改革旧改革旧的世卿世禄制度的世卿世禄制度的世卿世禄制度的世卿世禄制度李悝李悝李悝李悝变法变法变法变法魏文魏文魏文魏文候变候变候变候变法法法法成效成效成效成效内容含义内容含义内容含义内容含义名称名称战国时期的变法改革战国时期的变法改革国家国家 主持者主持者时间时间内容内容作用作用赵国赵国 赵列侯赵列侯 前前408408至至前前387387年年选拔贤能者做官,选拔贤能者做官,并并“节财俭用节财俭用”封建政权封建政权得以巩固得以巩固韩国韩国 申不害申不害 前前335335年年“循功劳,视次循功劳,视
11、次第第”的因功行赏的因功行赏制度制度诸侯不来诸侯不来侵伐侵伐齐国齐国邹忌邹忌前前347347年年 整顿吏治、谨修整顿吏治、谨修法律而督奸吏法律而督奸吏东方诸侯东方诸侯霸主霸主燕国燕国乐毅乐毅前前311311至至前前279279年年“与百姓同甘苦与百姓同甘苦”使燕国强使燕国强盛起来盛起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战争频繁战争频繁思想文化繁荣思想文化繁荣春秋改革春秋改革战国变法战国变法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秦的统一秦的统一练习题:练习题:1春秋与战国改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春秋与战国改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A.内容不同内容不同 B.方式不同方式不同 C.发动者不同发动者
12、不同 D.性质不同性质不同2、齐国管仲、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和鲁国“初税亩初税亩”,实,实质都是要(质都是要()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建立地主阶级专政 B、发展封建经济、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D、消灭奴隶制残余、消灭奴隶制残余3、管仲改革期间,某贵族拥有封地、管仲改革期间,某贵族拥有封地300亩,另辟新荒亩,另辟新荒地地200亩,按当时的规定,他应该向国家交纳赋税的亩,按当时的规定,他应该向国家交纳赋税的田亩数是(田亩数是()A、300亩亩 B、200亩亩 C、500亩亩 D、100亩亩练习题:练习题:4、下列事件,不属于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运
13、动、下列事件,不属于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的是的是A、管仲改革、管仲改革 B、李悝变法、李悝变法 C、吴起变法、吴起变法 D、商鞅变法、商鞅变法5、战国初年,最先崛起的国家是、战国初年,最先崛起的国家是A、晋国、晋国 B、魏国、魏国 C、卫国、卫国 D、秦国、秦国6、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国国君是、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国国君是A、秦穆公、秦穆公 B、秦献公、秦献公 C、秦孝公、秦孝公 D、秦王赢政、秦王赢政 名称名称分类分类 管仲改革管仲改革 李悝变法李悝变法时间时间 春秋时期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战国时期背景背景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都都都都
14、为富国强兵为富国强兵维护旧制度维护旧制度建立巩固地主阶级专政建立巩固地主阶级专政完成统一完成统一内容内容 经济上都涉及对井田制的变革经济上都涉及对井田制的变革 “相地而衰征相地而衰征”未触未触未触未触及到上层建筑及到上层建筑及到上层建筑及到上层建筑改变世卿世禄制;改变世卿世禄制;“尽地力尽地力”;“废沟洫废沟洫”;强调法治;强调法治(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成效成效增强国力,使国家迅速崛起,成为当时较强大国家。增强国力,使国家迅速崛起,成为当时较强大国家。未改变社会性质,仍然是未改变社会性质,仍然是奴隶制国家奴隶制国家促进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促进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转变。比较管仲改革比较管仲
15、改革(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与李悝变法与李悝变法(战国时期战国时期)异同异同治世不一道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一、一、一、一、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商鞅变法的背景)(商鞅变法的背景)(商鞅变法的背景)(商鞅变法的背景)1.客观原因客观原因秦穆公称霸西戎,但仍落后中原秦穆公称霸西戎,但仍落后中原2.必要条件必要条件秦献公改革,无根本改观;秦献公改革,无根本改观;3.有利条件有利条件权力集中、法家学说、尚武精神;权力集中、法家学说、尚武精神;4.历史机遇历史机遇晋分三家晋分三家、“士人要求士人要求”5.主观原因主观原因秦孝公变法图强,重用商鞅秦孝公变法图强,重用商鞅公元前公元前361
16、361年秦孝公继位。年秦孝公继位。商鞅初到秦国时第一二商鞅初到秦国时第一二次见到秦孝公,对他讲次见到秦孝公,对他讲述学尧、舜等的帝王之述学尧、舜等的帝王之道,孝公直打瞌睡;第道,孝公直打瞌睡;第三次他就与孝公讲述了三次他就与孝公讲述了富国图强之术,孝公听富国图强之术,孝公听得津津有味,一连几天得津津有味,一连几天都不厌烦。都不厌烦。商商鞅鞅 商鞅(约前390前 338),出生于卫国没落贵 族家庭,原姓公孙,名鞅,也叫卫鞅。后因在变法有功,被封在商地,尊为商君,故 史称商鞅。商鞅尊崇李悝的 学说,少年时就立志革新政 治。公元前361年,商鞅看到秦孝公的求贤令后,便带着李悝的法经,只身入秦。商商
17、鞅鞅商鞅其人商鞅其人 商鞅向秦孝公阐述富国强兵之术,提出变革政治的主张,得到赏识。在秦孝公支持下,商鞅与保守势力展开论战,为变法扫清了思想障碍。商鞅舌战图商鞅舌战图展开论战展开论战徙木立信 为了取信于民,商鞅在公布法令前,又立木于为了取信于民,商鞅在公布法令前,又立木于栎阳城南门,发告示称徙木之北门者,赏十金,以栎阳城南门,发告示称徙木之北门者,赏十金,以此来取信于民。商鞅克服重重阻力,于公元前此来取信于民。商鞅克服重重阻力,于公元前356356年年和公元前和公元前350350年两次实行变法。秦国获得大治。年两次实行变法。秦国获得大治。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宗旨宗旨性质性质范围范围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法
18、家理论;法家理论;富国强兵;富国强兵;地主阶级的改革;地主阶级的改革;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习俗等方面。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习俗等方面。一、一、一、一、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商鞅变法的背景)(商鞅变法的背景)(商鞅变法的背景)(商鞅变法的背景)1.客观原因客观原因穆公称霸西戎,但仍落后中原穆公称霸西戎,但仍落后中原2.必要条件必要条件献公改革,无根本改观;献公改革,无根本改观;3.有利条件有利条件权力集中、法家学说、尚武精神;权力集中、法家学说、尚武精神;4.历史机遇历史机遇晋分三家、晋分三家、“士人要求士人要求”5.主观原因主观原因秦孝公变法图强,重用商鞅秦孝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3 改革 变法 风潮 秦国 历史 机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