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3).ppt
《第1课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3).ppt(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百家争鸣”第第1课时课时一、一、“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局面的出现1.原因(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3)阶级关系上:的活跃和受重用。(4)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2.流派:主要有道家、法家、墨家、儒家等流派。士3.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4.影响(1)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运动,推动了社会大变革。(2)文化: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思想解放时期 代表主张地位和影响春秋 孔子(1)政治:思想核心是“”;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克己复礼”(2)教育:“”“因材施教”儒家学派的创始
2、人,首创私学,被后人尊称为“至圣”二、孔子和早期儒学二、孔子和早期儒学有教无类仁战国孟子(1)政治:“仁政”;提出了“”的民本思想(2)伦理:主张“”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荀子(1)政治:“”和“王道”,以德服人;“君舟民水”(2)伦理:提出“人之性恶”性本善民贵君轻仁义三、其他思想流派三、其他思想流派1.道家(1)春秋时期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提出“”的政治主张;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2)战国时期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道无为而治2.法家:韩非子(1)地位
3、: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2)主张:君主要 ,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3.墨家:墨子(1)主张:兼爱、节俭、。(2)地位: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在当时影响很大。以法治国非攻尚贤辨析比较辨析比较1.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代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孟子的思想对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而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2.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二者的范围不同,儒家的仁爱范围狭窄,且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仍然讲究阶级性;墨家的“兼爱”具有广泛性,不分等级贵贱。前者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后者代表了平民百姓的利
4、益。考点二“异彩纷呈”的治国思想道家、法家、墨家的治国思想1.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各自体现的时代性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各自体现的时代性(1)儒家思想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的礼乐制度,其目的是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但在奴隶制瓦解的时代,其思想未被重视。战国时期,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以利于封建统治的需要。在当时诸侯割据混战、封建制度确立时期,不能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只是诸子百家中的大宗而已。(2)道家思想春秋时期,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说明老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5、。战国时期,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消极思想。道家的消极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不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3)墨家思想: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反映了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小生产者经济实力增强,要求平等,反对战争的愿望。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墨家的主张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4)法家思想:战国时期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提出“中央集权”“法治”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迫切愿望,符合统治者富国强兵的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受到统治者的欢迎和推崇。要要求求:分分析析材材料料,论论证证韩韩非非子子的的法法治治思思想想为为什什么么适适应应了了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课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3 百家争鸣 独尊 儒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