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六国论 (2).ppt





《(精品)六国论 (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六国论 (2).ppt(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历史坐标上的沉思历史坐标上的沉思六国论六国论苏苏 洵洵历史是一面镜子。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是一面镜子。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过无数令人感奋、发人省悟的事件,发生过无数令人感奋、发人省悟的事件,也留下许多经验教训。人们在记录历史、也留下许多经验教训。人们在记录历史、追踪历史的同时,总会涌现出许多联想,追踪历史的同时,总会涌现出许多联想,引发出许多感慨,这中间又有多少英雄的引发出许多感慨,这中间又有多少英雄的喟叹、智者的思索和文人骚客的浪漫的诗喟叹、智者的思索和文人骚客的浪漫的诗心。那是历史的回声,它从遥远的过去传心。那是历史的回声,它从遥远的过去传来,又将裹挟着我们的
2、声音向着未来绵延来,又将裹挟着我们的声音向着未来绵延而去。而去。六六 国国 论论 (宋(宋 苏洵)苏洵)一、作者简介一、作者简介 苏洵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字明允,号老泉(“苏老泉,二十七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始发愤,读诗书读诗书”),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眉山(今四川宋代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人称眉山县)人,人称“老苏老苏”,与儿子,与儿子“大苏大苏”(苏轼苏轼)、“小苏小苏”(苏辙苏辙)并称并称“三苏三苏”后后人有诗称赞:人有诗称赞:“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v一门三父子,v都是大文豪。
3、v诗赋传千古,v峨嵋共比高。一门父子三词客,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千古文章八大家。“人以铜为镜,可以正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镜,以防己过。今朕常保此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魏征殂(c c)逝,遂亡一镜逝,遂亡一镜矣。矣。”贞观政要贞观政要 唐太宗李世民语唐太宗李世民语北宋地图北宋地图北宋地图北宋地图 北宋初期,西、北方边患北宋初期,西、北方边患严重,自开国至英宗治平年严重,自开国至英宗治平年间,间,宋军宋军和和辽军西夏军辽军西夏军大小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军事六十余战,败多胜少。
4、军事上的软弱无能导致了外交上上的软弱无能导致了外交上的妥协投降。的妥协投降。北宋的时代背景北宋的时代背景 宋真宗景德元年(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年)“澶渊之澶渊之盟盟”议定。北宋议定。北宋每年给辽每年给辽“岁币岁币”银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万两,绢二十万匹。宋仁宗庆历二年(宋仁宗庆历二年(1044年),宋又年),宋又被迫与辽订盟,被迫与辽订盟,每年加每年加“岁币岁币”银十万银十万两,绢十万匹两,绢十万匹。同年,宋与西夏达成协议,西夏对同年,宋与西夏达成协议,西夏对宋称臣,宋宋称臣,宋每年送给西夏银十万两,绢每年送给西夏银十万两,绢十五万匹,茶三万斤十五万匹,茶三万斤。北宋的时代背景北宋的
5、时代背景 论论:是散文的一种,:是散文的一种,以论证以论证为主为主,其特点是善于说理。,其特点是善于说理。“六国论六国论”在这里是一个省略在这里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应是式短语,实际应是“六国破灭之论六国破灭之论”。文章旨在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文章旨在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借古讽今。借古讽今。解题1.1.非非兵兵不利不利 2.2.战不战不善善 3.3.弊弊在赂秦在赂秦 4.4.赂秦而力赂秦而力亏亏 5.5.破灭之破灭之道道也也 6.6.或或曰曰 7.7.六国六国互互丧丧8.8.率率赂秦耶赂秦耶9.9.不赂者不赂者以以赂者丧赂者丧 10.10.盖盖失强援失强援 弊:弊病,弊端。弊:弊病,弊端。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六国论 2 精品 六国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