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泥鳅养殖.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精品)泥鳅养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泥鳅养殖.ppt(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泥鳅的养殖泥鳅的养殖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Mudloach)属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泥鳅属,俗称:泥鳅、鳅。除西部高原地区外,我国自南到北都有分布。泥鳅被誉为“水中人参”,其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泥鳅钻豆腐”是闻名中外的传统名菜,在医药上也具有较高价值。泥鳅因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且繁殖力强、肉味鲜美、含蛋白质高、运输方便、饵料易得,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近年来不少渔民走上了饲养泥鳅的致富道路,也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一、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体细长,前端稍圆,后端侧扁。吻突出,眼小;口小,下位,呈马蹄形。唇软而发达,具
2、有细皱纹和小突起。头部无细鳞;体鳞极细小,埋于皮下,侧线鳞150个左右;体表粘液丰富。背鳍无硬刺,起点在腹鳍起点上方稍前;尾鳍圆形,尾柄上、下方有窄扁的皮褶棱起。体灰黑,并杂有许多黑色小斑点,体色常因生活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生活习性和食性泥鳅属底层小型鱼类,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当天气闷热,水中溶氧不足时,整个水体中的泥鳅都上升至水面吸气,此起彼伏,故西欧人对它有“气候鱼”之称。泥鳅耐低溶氧能力强。在干燥的桶里,全长4-5厘米的泥鳅幼鱼能存活1小时,而全长12厘米的成鱼可
3、存活6小时,并且将它们放回水中仍能活动正常。泥鳅多在晚上出来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小型甲壳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类等,有时亦摄取水底腐植质或泥渣。人工饲养可投喂商品饲料,如花生饼、米糠、麸皮、豆饼、蚕蛹粉、螺、蚯蚓、水丝蚓、鱼肉、家禽家畜内脏等。泥鳅个体小,重量轻,贪吃,过饱时易引起消化不良,影响正常呼吸造成胀死。生长泥鳅是温水性鱼类,在稻田中呈土黄色,其生长水温为1534,最适生长水温为2430。当水温降到56以下或高于3536时,它便潜入泥中10厘米30厘米泥层进行休眠。自然条件下,刚孵出的泥鳅苗体长约0.3厘米,第二年10月体长可长到13厘米体重15克左右。繁殖习性泥鳅2冬龄即发
4、育成熟,属多次产卵鱼类。繁殖期在5月中旬8月上旬,水温18以上,盛产期在5月下旬6月下旬。一般卵为黄色,稍有粘性。产卵在水深不足30厘米的浅水草丛中,产出的卵粒粘附在水草或被水淹没的旱草上面。经过23天即可孵化出幼鱼,不过这种幼鱼和别的幼鱼有所区别,它的鳃条是全部露在外面的。孵出的仔鱼,常分散生活,并不结成群体。二、亲鱼繁殖亲鱼选择作为繁殖的亲鱼,要体色正常、体质健壮、无病无伤。雌鳅最好选取体长15厘米以上、体重30克以上,腹部膨大的个体,雄鳅可以略小。自然繁殖开春后,修整好鱼池,用生石灰消毒后注入新水,待池水药性消失后,将亲鱼按雌雄1:2的比例放入池中,每平方米面积放300克左右。当池水温度
5、上升到20左右时,就要在池中放置用水草、柳树须根或棕片等做的鱼巢。放置鱼巢后要经常检查并清洗上面的泥尘污物,以免泥鳅产卵时影响卵粒的粘附效果。泥鳅喜在雷雨天或水温突然上升的天气产卵。产卵多在清晨开始,至上午10时左右结束,产卵过程需2030分钟。产卵时,亲鱼追逐激烈,高峰时雄鳅以身缠绕雌鳅前腹部位,完成产卵受精过程。产卵后要将粘有卵粒的鱼巢及时捞出,另池孵化,以防亲鱼吞吃卵粒。同时补放新鱼巢,让未产卵的亲鱼继续产卵。同时产卵池要防止蛇、蛙、鼠等危害亲鱼。人工繁殖和孵化泥鳅的人工繁殖与家鱼相同。使用的催产剂种类与剂量按每条雌鱼计,分别为:鲤鱼垂体0.51个,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150国际单位或
6、类似物(LRH-A)510微克。雄鱼剂量减半。溶剂注射量为0.10.2毫升,采用1毫升的注射器和4号针头注射。注射部位为腹部中线胸、腹鳍之间,也可背肌注射。因泥鳅喜钻动,注射时可用温纱布包着(露出注射部位)。注射后放入产卵池中,此后的工作与自然繁殖相同。水温2025,经1020小时就会发情自然产卵授精。若采取人工授精,可将已注射催产剂的雌雄泥鳅分别暂养于小池或网箱中,水温1825时,经1015小时,轻压雌鱼腹部有卵粒流出,即可采用干法进行人工授精。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均与家鱼相同。卵粒人工授精后随即上巢。其方法是,取清水一桶,将鱼巢平铺桶底,然后一人轻轻抖动鱼巢,同时搅动水体,另一个徐徐将卵粒倒
7、入桶中,使卵粒均匀上巢。上巢后再转入到孵化池中孵化。泥鳅的受精卵在水温2030范围内都能正常孵化,每升水放受精卵400600粒为宜。一般23天左右可孵出鱼苗。孵化中要避免震荡,勤换水(每天2次),孵化效果较好。三、苗种培育技术鱼苗培育刚孵出的鳅苗约为3毫米,不能自由活动,用头部附着在鱼巢或其他物体上,以卵黄为营养。池中孵化的鱼苗一般留原池培育,水深保持在2030厘米,密度以5001000尾/平方米为宜,有微流水条件的可适当增加。过密时应取出部分鱼苗另池增育。鳅苗孵出3天开始摄食。此时应投喂煮熟研碎的蛋黄或鱼粉悬浮液,一日数次,投喂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限。过23天改投水蚤、轮虫、捣碎的水蚯蚓或蚕蛹
8、等。饲养35天,体长7毫米左右,卵黄囊消失,营外源性营养,能自由平泳。过1月左右鱼苗长到3厘米上下时再转入到鱼种池,进行鱼种培育,也可直接放入稻田、池塘或坑中进行成鱼饲养。鱼种培育(1)池塘条件苗种培育以土池为好,面积以30100平方米为宜,池深4050厘米,池中开挖鱼溜,以利其栖息和避暑防寒,池埂池底夯实,进、排水口设拦鱼网,池底铺垫1520厘米淤泥层,池中投放浮萍,覆盖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4。(2)清塘培水鳅苗下池前10天,用生石灰2030千克/100平方米带水清塘消毒。消毒后施300400千克/亩腐熟的人畜粪作基肥培水,池水加至30厘米。待水色变绿,透明度1520厘米后,即可投放鳅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泥鳅 养殖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