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全国卷II语文真题 2022年高考全国卷II语文答案.docx
《2022年高考全国卷II语文真题 2022年高考全国卷II语文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全国卷II语文真题 2022年高考全国卷II语文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高考全国卷II语文真题 2022年高考全国卷II语文答案 高考是.关注的大事。6月7日,随着各省市语文科目开考铃声的响起,2022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大幕正式拉开。下面是学习啦我为大家收集关于2022年高考全国卷II语文真题,欢迎借鉴参考。 语文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留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晰,将条形码精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根据题号挨次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
2、,确定后必需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由于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犯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化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
3、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留意的成就,便是其吸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化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观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奇妙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
4、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福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留意的,则是杜甫严厉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观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伤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躲避。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
5、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气,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气的,则端赖他全部的一份幽默与观赏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化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欣赏,如闻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流血之余,却突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兴奋,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一片娇痴之态。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体中却往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
6、,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厉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观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 (摘编自叶嘉莹轮渡复七律直言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有一种难得的健全才性,能兼容感性与理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全面的把握。 B.从杜甫论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 C.杜甫的诗歌涵括范围特别广泛,擅长以变化的笔触,表现.生活和人情物态。 D.对于天宝年间的乱离,杜甫在诗中既有主观感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关照。多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观照。 2.下列
7、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 B.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吸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C.文章在论证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时,将杜甫和陶渊明、屈原等诗人作了对比。 D.文章论证了杜甫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气,是由于他广泛吸取了前人传统。 3.依据原文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之前的诗人,或以感性见长,或以理性见长,至杜甫方能二者兼备。 B.杜甫勇于尝试各种诗体,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则作出革新。 C.对躲避、被击败与正面担荷这三种回应危机方式,在情感态度上一视同仁。
8、 D.杜甫诗歌震撼人心的力气,部分来自严厉与幽默之间、担荷与观赏之间的平衡。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
9、天下议己。卫换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般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行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行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印,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
10、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随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日:“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D.会座病/魏
11、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擅长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通过景监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考全国卷II语文真题 2022年高考全国卷II语文答案 2022 年高 全国卷 II 语文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