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黄陵庙翻译]《西江月黄陵庙》《沉醉东风秋景》比较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江月黄陵庙翻译]《西江月黄陵庙》《沉醉东风秋景》比较阅读答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西江月黄陵庙翻译西江月黄陵庙沉醉东风秋景比较阅读答案 西江月黄陵庙双调沉醉东风秋景比较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和元散曲,回答问题。(8分) 西江月黄陵庙 张孝祥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这首词是张孝祥由湖南长沙改任湖北荆州时,途经黄陵山下,遇风阻所作。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卢挚 挂绝壁枯松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 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1)这两首诗描写的旅程,在时间挨次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详细意象,作简要分 析。(4分) (2)西江月上片和沉醉东
2、风开头四句分别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两首词都描写了一幅潇湘秋景图,但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4分) 参考答案: 12(8分,每小题4分) (1)西江月写的是晚上动身,到黄昏滞留,(1分)标志是明月和斜阳。(1分)沉醉东风秋景则是黄昏动身直到夜深,(1分)标志是残霞、静夜和月影。(1分) (2)西江月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生动别致的主观想象,布满了神话颜色。(答“拟人”也给1分)。(1分)沉醉东风秋景化用了李白和王勃的诗句。(1分) 西江月表达了虽遇风阻,却欣然接受的乐观喜悦。(1分)沉醉东风秋景通过漂亮壮阔的场景描写,表达了安静闲适、胸襟开阔的心情。(1分) 附诗歌鉴赏: 张孝祥西江月黄陵庙 宋孝宗
3、乾道四年(1168)秋八月,张孝祥离开湖南长沙,到达湖北荆州(今江陵)任职。这首词是他在赴任途中所作。词题一作“阻风三峰下”。词句亦稍有差异。他在给友人黄子默的信中说:“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黄陵庙在湖南湘阴县北的黄陵山。相传山上有舜之二妃娥皇、女英庙,故称黄陵庙。可见孝祥在赴任途中曾为风浪所阻,然而他的用意不是在正面描绘汹涌澎湃的波浪,而是着眼于波臣风伯的“善戏”。因此词人倾注了浓烈的主观想象颜色。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起两句写舟泛湘江一路行来的景色。只写“一船明月”、“千里秋江”,其他美景堪收、旅怀足慰之事,下必细数。以下转入黄昏阻风情事。“波神留
4、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两句,由自我想象而进入一种主观幻觉心理的境界。词人不说自己的行船为大风所阻,不得行驶的实况,却通过生动别致的想象,写水神热忱地邀请他观赏那美妙的夕阳景色。这种浪漫主义手法,使人感到似幻似真,从而增加了词的艺术魅力。 下片借景抒情。“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面对风遏行舟的状况词人此刻的心境,如同苏轼定风波词中所写:“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那样泰然自如。不过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切望风向转变。假如明天能够转为顺风的话,那么今日露宿在江边也是心情舒服的。 结尾以“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两句收结,别具情味。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是唐代比较流行的一种歌舞曲。“岳阳楼”,在湖
5、南岳阳市城西,面临洞庭湖。这里前一句写一阵阵江中波涛的声响,就象水府在演奏奇妙动听的音乐。这种生动的比方表现出词人所独有的想象。后一句则是表达他内心的愿望,当行舟到达岳阳时,肯定要登楼远眺宏伟壮阔的洞庭湖面的自然风光。 卢挚沉醉东风秋景 这是元散曲大家卢挚的一首写景曲。前五句写黄昏之景,后两句写静夜之景,二者又有机地构成一幅反映时空推移的动态画面,传达出诗人闲适安静而略带萧瑟的情思。 此曲的特点在于,通过时空的转换,对景物作动态的描写,使画面有所移动,使黄昏与清夜两个时间范畴同时出现,诗情融于画意而又多于画幅。全曲虽仅有45字,其所蕴涵的“意”与“景”却是非常丰富的。 整首小令写的是潇湘行舟所见,按时间挨次道来。的态度感想,更多的是寓于冷静的观照之中。视野所及,潇湘两岸的山水风物,都使他心旷神怡;虽然西风轻拂带来了满天的秋意,传统的季节感受,加之身在旅途,不能不心生微微的萧瑟之感;但其时卢挚是在湖南宪使任上,或许是外出公干,或许正是在赴任途中,所以心境是安静的。由是,我们观赏到了一幅气象阔大、意境飞动的秋光图。 曲中“挂绝壁枯松倒倚”句化用了诗人李白蜀道难中“枯松倒挂倚绝壁”“落残霞孤鹜齐飞”句,化用了王勃滕王阁序里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载我在潇湘画里”一句中,“潇湘画”指宋代画家宋迪的潇湘八景图,是闻名的一组平远山水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