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音乐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江花月夜》音乐教学设计.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春江花月夜音乐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应用可以丰富老师的教学方式,让教学时间化。优秀的教学课件还能充分提高同学学习的乐观性,丰富教学内容,以下是我整理的内容,供您阅读,参考。盼望对您有所关心! 春江花月夜音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力量。 2、提高同学联想和想象力量,进入诗歌意境。 3、培育同学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力量。 教学重点: 绽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自古以来,月亮始终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是个永恒的主题,其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予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
2、现了他们的人生坎坷历程。 所以说,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非常丰富。她是漂亮的象征,制造了很多美丽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予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家乡和亲人伴侣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很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同时,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索,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 当我们遥望夜空,观察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会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的诗句 海上生明月,天际共此时。,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以及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家乡明等
3、等等等描写月亮的诗句,不胜枚举。 而在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由于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很多人为之沉迷、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日,就让我们一起去领会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介绍及背景提示: (一)、: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抱负的高远意境。 (二)、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 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究宇宙的奇妙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
4、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美丽,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善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进展,影响极为深远。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很多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三、学习本诗重在诵读,以读传情,读、悟交融。 听了我们以上的介绍,同学们肯定会有一种迫切的心情,急迫的想去领悟这首诗带给我们的美妙意境。 下面由老师作配乐范读。 要求同学在观赏老师范读时,绽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
5、原作的描绘、而又带有同学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在这其中,想象是至关重要的。 (播放配乐flash) 四、赏析诗歌: (一)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奇妙境界。 1、提示: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描绘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江潮浩瀚,与大海相连。明月就涌生于这无垠的大海之上,万里的春江,无不在明月朗照之下!江流围着芳草蔓生的原野;那映照在月色之中的花林,好象铺上雪珠一样。月色如霜,所以霜飞也就无从察觉;洲上的白沙与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白。 2、问:在前几句诗中,诗人写到
6、了哪些意象?请绽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3、同学回答、老师总结这一部分描绘的画面意境: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概雄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二)接下八句为其次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思索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1、提示: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洁之境,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特别想:
7、毕竟是谁最先在江畔观察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时候开头照着人呢?人生代代绵延无已,但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变化。她可是在等待什么人吗?但月下只有滔滔不绝的江水。 2、放映课件字幕及配画,指名一同学朗诵本节。 3、评价同学的诵读,并加以指导,在指导中让同学感受哲理。 重点读出“江天一色”的宽阔与苍茫,“空中孤月”的孤独空旷。 “何人”“何年”应重读,以读出诗人对月的苦苦追问与思索。 “人生代代无穷已”应读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江月年年望相像”“但见长江送流水”应读出诗人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 (三)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由感叹人生多愁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情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憧憬和对幸
8、福的向往。 详细而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 这里写思妇惦念游子的情形非常别致,月光无处不在,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是月。那一轮可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好像想要劝慰她,但是思妇见月,更增加了悲苦。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那无边的月光,覆盖着一切,鸿雁不停地长飞,仍旧飞不出无边的月光去,水底鱼龙泛起阵阵波纹,思妇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 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为一层,写游子想家。 最终这几句写落月,落花闲潭,春光将老,隐含思妇青春将逝。
9、在这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几许游人能乘月而归。此时明月西下,游子思妇的一腔离情伴随月影洒在江边的树上。 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更加显得浓郁。这首诗当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表现了对美妙生活的憧憬,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究,境界是相当开阔的。 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恍惚,气氛朦胧。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渐渐绽开、变化,忽此忽彼,亦虚亦实,跳动着,断续着。有时让人觉得难以把握,但又觉得有深邃的东西在里边,值得
10、深化发掘。这就是人生的短暂,离别的苦痛,以及青春的漂亮。 诗题中的五个字:春、江、花、月、夜,全都点到了,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其它四个字都是陪衬。诗人从月生开头,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终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奇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诗歌意境。 这首诗的景物描写,实行多变的角度,敷以斑烂的颜色,很有艺术效果。同是写月光,就有初生于海上的月光,有花林上似霰的月光,有沙汀上不易察觉的月光,有妆镜台上的月光,有捣衣砧上的月光,有斜月,有落月,多么富于变化! 诗中景物的颜色,虽然统一在皎洁光亮上,但是由于衬托着海潮、芳甸、花林、白云、
11、青枫、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因此随着景物出现变化,而取得了斑烂多彩的效果。 同时,诗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像”等诗句,展现了生命与宇宙的统一,表现出对生命的喜爱和对人生幸福的追求,在礼赞自然的同时礼赞生命。 五、再次观赏老师诵读这首的配乐范读录音。 同学跟随录音,轻声吟诵,细细体会诗歌美妙而幽远的意境。 六、作业。 用现代文的形式将这首诗的美妙意境表现出来。 春江花月夜音乐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培育同学在诵读中感悟诗歌的力量。 2、把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赏析意象、品尝意境、把握情感。 3、分析本诗感情表达的层次结构,体会画面美、哲理美、情感美的融合。 【教学重点】 赏
12、析意象、品尝意境、把握情感。 【教学难点】 诗歌中景、理、情的融合。 【教学方法】 1、借助多媒体,合作探究、缘景明情。 2、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曾经有一位诗人,由于一轮明月,引发了一串灵感,成就了他在诗坛上的千秋美名。他就是初、盛唐时期的诗人张若虚,这首诗就是千百年来很多人为之沉迷、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二、配乐朗诵,整体感知 以“月”为典型意象。 月的流淌变化过程:月生月悬月斜(月落)。 三、赏析诗歌 (一)第一部分:月生 原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1、意象 提
13、问:开头八句写了什么意象?请找出来。 2、意境 提问:这里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构成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3、同学朗读。 (二)其次部分:月悬 原文: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像。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1、提问:这样的良辰美景,引发了怎样的遐想?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2、朗读。 (三)第三部分:月落 游子思妇情 1、两地相思 原文: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2、思妇怀远 原文: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14、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3、游子思归 原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小结: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美大自然的秀丽景色,讴歌人间纯净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神秘的探究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漂
15、亮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蔽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覆盖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四、拓展 回顾曾经读过的与“月”有关的诗歌。 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五、作业 课后搜集、整理古典诗歌中关于“月”“落花”“流水”等意象的诗歌,总结古典诗歌中这些意象的普遍含义。 春江花月夜音乐教学设计3 教学时数:2学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目的要求: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力量。 2.提高同学联想和想象力量,进入诗歌意境。 3.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
16、志达情的主要文脉,以提升诗歌鉴赏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1.绽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2.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方法与手段: 1.借助多媒体教学,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使同学通过吟诵感受春江月夜的美景,初步把握的感情。 2.意境再现。启发同学的制造性想象,再现春江月夜幽美的情景。 3.情感把握。通过诗歌中意象的分析,深刻领悟在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及诗中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的哲理。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主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始终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予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
17、现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非常丰富。她是漂亮的象征,制造了很多美丽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予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家乡和亲人伴侣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很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索,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当我们遥望夜空,观察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海上生明月,天际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
18、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李白静夜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在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由于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很多人为之沉迷、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而诗人张若虚也凭借这一首诗即“孤篇盖全唐”。今日,就让我们一起去领会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介绍及背景提示 (一)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治所在今江苏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
19、、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另一首诗是代答闺梦还。 (二)作品介绍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 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究宇宙的奇妙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美丽,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
20、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善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进展,影响极为深远。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很多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三.指导诵读,以读传情,读、悟交融。 要求同学在观赏配乐朗读时,绽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而又带有同学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 四、赏析诗歌 (一)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奇妙境界。 这首诗就是从春江
21、月夜的美景入笔的。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描绘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江潮浩瀚,与大海相连。明月就涌生于这无垠的大海之上,万里的春江,无不在明月朗照之下!江流围着芳草蔓生的原野;那映照在月色之中的花林,好象铺上雪珠一样。月色如霜,所以霜飞也就无从察觉;洲上的白沙与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白。 问题:在前几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绽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这一部分描绘的画面意境要点: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概雄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生,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
22、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二)接下八句为其次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思索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洁之境,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特别想:毕竟是谁最先在江畔观察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时候开头照着人呢?人生代代绵延无已,但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变化。她可是在等待什么人吗?但月下只有滔滔不绝的江水。 (三)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由感叹人生多愁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情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憧憬和对幸福的向往。 详细而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从“白云一片
23、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这里写思妇惦念游子的情形非常别致,月光无处不在,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是月。那一轮可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好像想要劝慰她,但是思妇见月,更增加了悲苦。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那无边的月光,覆盖着一切,鸿雁不停地长飞,仍旧飞不出无边的月光去,水底鱼龙泛起阵阵波纹,思妇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 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为一层,写游子想家。 最终这几句写落月,落花闲潭,春光将老,隐含思妇青春将逝。在这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几许游人能乘月而归。此时明月西
24、下,游子思妇的一腔离情伴随月影洒在江边的树上。 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更加显得浓郁。这首诗当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表现了对美妙生活的憧憬,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究,境界是相当开阔的。 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恍惚,气氛朦胧。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渐渐绽开、变化,忽此忽彼,亦虚亦实,跳动着,断续着。有时让人觉得难以把握,但又觉得有深邃的东西在里边,值得深化发掘。这就是人生的短暂,离别的苦痛,以及青春的漂
25、亮。 诗题中的五个字:春、江、花、月、夜,全都点到了,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其它四个字都是陪衬。诗人从月生开头,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终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奇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诗歌意境。 五、艺术特色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清人徐增在而庵说唐诗中说:“此诗如连环锁子骨,节节相生、绵绵不断,使读者眼光正射不得,斜射不得,无处寻其端绪。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各各照看有情,诗真艳诗,才真绝才也。”第一部分描写明月照射下的江水花林景色,以明月的慢慢升起为中心,紧扣题目中春、江、花、月、夜五字逐步绽开,最终构成一幅天地一体、颜
26、色绚丽的完整图画,为下面的对景抒情打下基础。其次部分,写江月永照,引发生命短暂;用明月常圆,引发人间常别。通过景与情的对比,抒发了月圆人难圆的感叹。最终一部分,主要用月照、春归、花落、雾漫、月残来引发思妇游子的相思之情。这里,景与情相互烘染,离别之苦显得更加浓重。 2.运用多种手法,表达游子思妇相思之情。 为了让诗句生动形象,诗中多处用了比方。如“月照花林皆似霰”,写花林似乎披上一层霰雪。这个比方的妙处是,它不仅生动地再现了月光之下,花林一片白蒙蒙的绮丽景象,而且与下一句把月光比方成霜,构成了有机的联系。“空里流霜不觉飞”,写空中,是抬头仰视所见。这里由花林似霰,进而联想到月光如霜。不过,在比
27、方的方法上又有了变化;上句是明喻,这句是暗喻。而且需要指出的是,虽则如霜,却只觉得它像水似的“流”,而不觉得它像霜那样“飞”,这就写出了月光的柔和细腻。“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两句中的“送”、“待”两字,则是运用了拟人化手法。把月亮写得很有感情,为了见到它期盼的人,可以年年长明不衰。诗人由仰视月轮,又低头见长江“送”走的一江春水。人生、人的青春,不就是被这滔滔流水“送”走的吗?“落月摇晴满江树”,则是运用了双关修辞。“摇晴”双关“摇情”,犹如刘禹锡竹枝词中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个双关的“晴”字,正写出了游子思妇相思不得相见的苦情。此外,诗中有很多写景之句,实际上是通
28、过示意手法抒写相思之情。“白云一片去悠悠”,示意游子远去,“月徘徊”,示意思妇徘徊楼台、望月思人;月照“妆镜台”,示意思妇对镜伤怀;月光“卷不去”、“拂还来”,示意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排遣;“光不度”,示意情不变;“梦落花”,示意春将尽;“落月复西斜”,示意游半夜夜望月思归等等,都使人与物、情与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最终,烘托和铺垫手法的运用,也值得读者留意。第一部分由春江引出明月,渐次引出花林、芳甸。江伴月,月伴花,把“春江花月夜”自然组合成一个美丽完整的画面,谱写了一首春的颂歌,这首春的颂歌又反衬着春的忧愁。接着诗人面对春江明月,抒发宇宙永恒的感悟,从中寄寓着对人生短暂的深沉慨叹。这种
29、慨叹,以其意味深长的哲理对诗的情调进一步铺陈了感伤的气氛。然后推出游子、思妇“相望不相闻”的情思哀愁。这是诗的精华、.部分。然而,它的形成与诗人层层铺垫、步步烘托有关。汇细流而成江海。读者的观赏正好沿波讨源,渐入佳境,随步步烘托而达.。 3.语言美丽自然,韵律动听。 全诗三十六句,每四句一韵,首句入韵。对仗工整平仄相间,加上顶真与反复的运用,推动了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呈现了相互联系而又不断变化的画面与思绪,从而使语言清爽流畅,顿挫悠扬,琅琅上口,连绵不绝。 思索练习题 一.划分这首诗的层次,并概括各层意思。 二.如何看待这首诗的思想价值。 三.分析这首诗的烘托与铺垫手法。 四.找出诗中有示
30、意意义的写景句,并说明其示意意义。 五.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春江花月夜音乐教学设计4 一、导入新课 这是一种朦胧的美,如梦如幻,悲凉而又轻快;这是一种纯粹的美,超于象外,安静而又纯洁;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穿越与打动,一切世俗的丑陋与鄙俗都在诗意的的光泽中消融;这是一场无声的细雨,渐渐的浸润这人世间的每一个角落,然后任情感汇合成河流,千年不息,始终流到宇宙的那一端.这就是春江花月夜,这就是一千年来给了很多人心灵滋养的大爱与大美的春江花月夜,今日就让我们融进这片奇妙的境界,去共同感受这份优雅与华美吧。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观赏朗诵视频,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首先我们一起来观赏一段课文的朗
31、诵视频) 2、观赏完视频后,有什么感受?诗歌美、画面美、声音美。那你们也来有感情的读一读,怎么样?在读的时候,盼望大家能沉醉到诗歌所创设的意境中,并尝试着把文字想象成一幅幅画面,来个自我沉醉式的朗读。 3、由同学推举两位同学朗读。 4、分组齐读。 5、这首诗是山水诗?哲理诗?还是爱情诗? 明确:前八句写景,后八句阐发哲理,后二十句抒情,抒情部分前十句写思妇怀人,后八句写游子思乡。 三、合作探究,赏析诗歌。 分组争论:按内容分为四组品尝和赏析诗句,可以整体说,也可以选取其中一两句,或者就个别用词炼字来谈。 明确要求:赏景要抓住意象,分析意境;析理要明确观点,谈谈自己见解,结合以往古诗文谈谈体会;
32、明情要分析形象,弄清景和情之间关系。 (一)、同学赏析诗歌的景物美 1出示诗歌前八句(幻灯字幕)。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3我们请一位同学描绘一下他依据诗文所想象的画面吧。 4、问:这几句诗中,诗人写到了那些意象?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用短语概括一下) 争论明确:春、江、花、月、夜。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制造了一个神话般奇妙的境界,他笔下的春江花月夜是如此的幽美舒适、清澈空明。(板书) (二)、同学体会诗的哲理美 1、导:清明清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洁的世界,这就自然引起了诗人
33、的遐思冥想,诗人想到了什么呢?(幻灯字幕)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像。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2、问:本段引发出怎样的人生哲理问题?(同学展现想象作文) 同学回答、老师总结:诗人想到了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神秘。江月总是以她“年年只相像”的姿容升起、江水还是年年川流不息,苍天不老,然而生命短暂,好像颇有“年年岁岁花相像,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受,感叹人生易老、感叹人生苦短。张若虚在此处别开生面,他认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有限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而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像的明月得以共存,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
34、伤,但并不是颓废与无望,而是一种欣慰,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喜爱,全诗的基调“哀而不伤”,充盈着热闹与达观。 (三)同学赏析诗的情感美 1,导:如此良宵,如此美景,人生能得几回逢?然而诗人的笔触由大自然景色又转到了人生图像,展现下半篇的(幻灯)字幕。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3、重点赏析“思妇怀远”片
35、段。(幻灯)品尝:“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里思妇的绵绵情思。它令我们想到 明确:花自飘落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退,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孤独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味道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分析:卷不去,拂还来的动作动作细节,生动的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惆怅和迷惘,而鱼雁又无法传递情思,愁苦倍增。思妇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这“卷不去”,“拂还来”的既是月色,也是思妇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_。 4、最终八句写游子思归,通过什么来烘托的? 明确: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 5、赏析: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
36、情满江树。 明确: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渲染了他的孤寂,加深了他的乡思。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四、小结: 诗人把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渲染得空灵而又朦胧,把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情怀抒写得深挚而缠绵。对人生、宇宙神秘的思索表达得深邃而邈远。融诗情、画意、哲理于一体。 春江花月(景) 幻灯展现春江花月夜宇宙人生(理)完善融合 思妇游子(情) 五、作业: 全篇向我们展现了春的温情、江的奔放、花的娇美、月的朦胧、夜的静谧。其中“月”乃诗之魂。综观全文,从月生为起始,到明
37、月高悬,再到月斜,最终以落月作结,“月”乃诗中情景兼容之物。古典诗词中,月好像成了人生命情怀的一种寄予,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安静凄凉,“明月照松间”的安静恬淡;感受到了“雁子回时,月满西楼”的相思,“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清苦;感受到了“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惆怅无奈,还有“一夜飞渡镜湖月”的梦幻奇妙 你知道的古典诗歌中关于“月”的意象的诗句有哪些?试找出一些来。并结合整首诗分析意象所蕴含的情感,并概括该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般情感寄寓。 例:1、游子征夫思乡之情: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 2、女子相思怀远之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 3、离愁
38、别绪之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4、怀古伤今之情: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 5、感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 六、在乐曲声中结束。 板书 春 江、赏景-安静幽美 花、析理-哀而不伤 月、明情-哀伤悲凉 夜 春江花月夜音乐教学设计5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古代名曲的观赏,了解我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悠久传统,培育喜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从而提高同学文化素养,增进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骄傲感,懂得继承祖国悠久文化、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的意义。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 和“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2)熟识乐曲及主题思想,演唱
39、、乐曲主旋律,在音乐律动的过程中提高学习音乐的爱好。 教学难点 打击乐表现:师生用电子琴和打击乐器进行演奏,培育简洁合奏协作力量与群体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老师活动 同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 1、观赏古曲春江花月夜片段,试着说出乐曲的名字 (导语:在上一节课,我们系统地学习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族乐器的基本常识。今日,老师将要向大家推举一首用中国民族乐器演奏的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 2、简介乐曲: 古曲春江花月夜 运用情境教学法,引情激趣,在如诗如画的意境中走进音乐的世界。 二、熟识主题 哼唱主题 1、观赏歌曲春江花月夜 2、运用听唱法,哼唱主旋律。加深对主题音乐的印象。 感受观
40、赏 观赏民族管弦乐队演奏的春江花月夜主题音乐: 1、【思索题】 2、 在乐曲中多次出现了哪些中国民族乐器? 乐句一头一尾的音有何特点?(这段主题旋律如歌,给人以舒适静谧、令人沉醉。也是全曲的基础。我们可以用一句民间的俗语来形容它叫“鱼咬尾”。) 2、揭示音乐主题。这首乐曲一般分为十段。人们遵循中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为每段加了一个富于诗意的小标题。(出示乐曲结构图) 留意音量与声音位置的掌握,体会音乐的意境。 在乐曲中多次出现了琵琶、洞箫、古筝、二胡等中国民族乐器。 发觉乐句一头一尾的音都是用同度音贯串连接的。 运用听唱法,熟记音乐主题,有利于后面的观赏教学。 观赏前提出相关问题,请同学用小组
41、争论的方法解决问题,能激发他们探究的爱好,引导同学乐观主动地观赏音乐。 三、画面 联想 运用画面联想法,分段观赏乐曲,老师在此过程中绘声绘色地进行讲解江楼钟鼓月上东山凤回曲水花影层台水深云际渔唱歌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濑 欸乃归舟尾声【课件演示】 放各段音乐的同时,向同学演示包含各段基本内容及相应图片的页面。 【思索题】 比较乐曲每段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乐曲的音愿意境美丽,乐曲结构严密。它每一段的结尾都是一样的,而前面却有 所变化。这就是中国传统乐曲中常用的“换头合尾”变奏法。 四、合作演绎 打击乐表现:师生用电子琴和打击乐器进行演奏。 【课件演示】展现标有各打击乐器演奏谱的页面。 分组排练,集体展现。 同学以自己感爱好的方式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乐趣,参加性极高,充分发挥制造性,在自主的环境中学习,培育良好的合作意识。 五、创作升华 1、创作:观赏编钟演奏的春江花月夜片断,要求同学依据音愿意境,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情景和神韵,并依据音乐的意境选择适合的图画。 2、观赏一段以春江花月夜为题的现代芭蕾舞,引导同学感受民族音乐与西洋芭蕾的完善融合。 【课件演示】 a、展现有编钟演奏的春江花月夜片断,包含有几幅风景图片的页面(课件中出现提示文字:“试一试,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情景和神韵,并依据音乐的意境,查找认为合适的图画!”) b、在电脑上展现同学选择的图片。 春江花月夜音乐教学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