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医学专题—糖尿病防治新指南解读---修改版汪1.ppt
《2022年医学专题—糖尿病防治新指南解读---修改版汪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医学专题—糖尿病防治新指南解读---修改版汪1.ppt(9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解读解读(ji d)Interpretation 汪大望汪大望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dy)医院医院第一页,共九十三页。指南(zhnn)发展和修改历程20072007年版年版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三级预防提出明确目标和措施重视管理,血糖控制目标更为严格(yng)强调早期达标的重要性20102010年版年版依据循证医学进展和中国人群(rnqn)资料修改血糖控制目标强调综合治疗和心血管病变的防治制定新的诊治流程图反映治疗新进展20032003年初次编写年初次编写以“九五纲要”为依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重点关注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及早发现和监护2第二页,共九十三页。1.中国糖尿病的患病
2、率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240万2.中国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采用WHO 1999 标准暂不推荐HbA1c诊断糖尿病3.糖尿病的控制标准HbA1c控制标准定为7%4.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管理和综合治疗强调(qing dio)生活方式干预、降血糖、降血压、调脂和抗血小板等综合治疗提出筛查和临床治疗决策的路线图2010年版指南(zhnn)要点3第三页,共九十三页。5.特殊人群的血糖控制提出危重患者、妊娠和青少年的血糖控制标准6.优先选择有充分循证依据的药物,制定新的治疗流程图7.胰岛素起始(q sh)治疗可根据患者特点选择基础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8.确认手术治疗糖尿病的
3、有效性,规范手术适应证和管理9.抗血小板治疗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策略10.制定下肢血管病变筛查路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2010年版指南(zhnn)要点4第四页,共九十三页。中国(zhn u)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流行病学 第五页,共九十三页。注:*诊断标准为空腹血浆血糖130mg/dl或(和)餐后2h200mg/dl或(和)OGTT曲线上3点超过(chogu)诊断标准(0125,30190,60180,120140,180125;其中30min或60min为1点;血糖测定为邻甲苯胺法,葡萄糖为100g)。#糖尿病前期,包括IFG、IGT、IFG/IGT调查年份(诊断标准)调查人数年龄
4、范围(岁)DM患病率(%)IGT患病率(%)筛选方法1980*(兰州标准)30万全人群0.67尿糖+馒头餐2hPG筛选高危人群1986(WHO 1985)10万25-641.040.68馒头餐2hPG筛选高危人群1994(WHO 1985)21万25-642.282.12馒头餐2hPG筛选高危人群2002(WHO 1999)10万18城市4.5农村1.8IFG 2.71.6FBG筛选高危人群20072008(WHO 1999)4.6万209.715.5#OGTT一步法一、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li xn bn xu)6第六页,共九十三页。这几次的调查方法和诊断标准不一致如用FBG7.0mmol
5、/L,前3次调查的患病率被低估2007-2008年调查采用自然人群(rnqn)OGTT,结果更为准确缺乏有代表性的1型糖尿病患病率和发病率的研究7第七页,共九十三页。二、妊娠(rnshn)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年份(诊断标准)调查人数调查人群调查地区GDM患病率(%)1998-1999(WHO诊断标准)9,471妊娠妇女天津城区2.312008(ADA诊断标准)16,286妊娠妇女中国18个城市4.3只代表(dibio)城市的情况Diab Care,2002,25:847Diabet Med,2009,26:10998第八页,共九十三页。三、糖尿病并发症的流行病学(li xn bn xu)中国医
6、学科学院学报(xubo),2002,24:447-451.9第九页,共九十三页。我国糖尿病流行(lixng)特点 1以2型糖尿病为主10第十页,共九十三页。我国糖尿病流行(lixng)特点 2经济发达(fd)程度与糖尿病患病率有关第十一页,共九十三页。我国糖尿病流行(lixng)特点 3未诊断(zhndun)的糖尿病比例高于发达国家12第十二页,共九十三页。我国糖尿病流行(lixng)特点 4男性、低教育(jioy)水平是糖尿病的易患因素在20072008年的调查中,在调整(tiozhng)其他危险因素后男性患病风险比女性增加26%而文化程度大学以下的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57%13第十三页,
7、共九十三页。我国糖尿病流行(lixng)特点 5中国人肥胖(fipng)不如外国人明显14第十四页,共九十三页。我国糖尿病流行(lixng)特点 5餐后高血糖比例(bl)高新诊断(zhndun)糖尿病患者中单纯餐后血糖升高者占近50%15第十五页,共九十三页。国内缺乏儿童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资料(zlio)近年来20岁以下的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我国糖尿病流行(lixng)特点 6儿童糖尿病流行病学(li xn bn xu)资料匮乏16第十六页,共九十三页。四、我国糖尿病流行的可能(knng)原因1.城市化17第十七页,共九十三页。2.老龄化:年龄(ninlng)每增加10岁,患病率增加6
8、8%18第十八页,共九十三页。3生活方式改变城市化:体力活动明显减少,但热量的摄入并没有减少脂肪摄入所占比例明显增加农村的劳动强度大幅减少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rn men)长期处于应激环境19第十九页,共九十三页。4肥胖和超重的比例(bl)增加20072008年调查(dio ch)WHO诊断标准20第二十页,共九十三页。5筛查方法糖尿病前期的人群中70%是孤立(gl)的IGT,需进行OGTT试验筛查21第二十一页,共九十三页。6中国人的易感性亚裔是糖尿病发病的高危人群与白人相比较,在调整性别、年龄(ninlng)和BMI后,亚裔糖尿病的风险比为1.622第二十二页,共九十三页。7糖尿病患者
9、(hunzh)生存期增加23第二十三页,共九十三页。糖尿病的诊断(zhndun)与分型 第二十四页,共九十三页。一.糖尿病的诊断(zhndun)依据静脉血浆血糖而非毛细血管血的血糖诊断切点依据血糖值与糖尿病发生风险的关系确定我国采用WHO(1999)标准理想的调查是同时(tngsh)检查空腹血糖和OGTT 后2hPG无明确高血糖史的人应激情况下的高血糖值不能作为诊断依据,需应激消除后复查25第二十五页,共九十三页。口服(kuf)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方法1.受试者空腹(810 h)后口服溶于300 ml水内的无水葡萄糖粉75 g(如用1分子水葡萄糖则为82.5 g,儿童1.75 g/Kg体
10、重,总量不超过75 g),5 min之内服完2.从服糖第一口开始计时,于服糖前和服糖后2 h分别在前臂采血3.试验过程中,受试者不喝茶及咖啡(kfi),不吸烟,不做剧烈运动,但也无须绝对卧床4.血标本应尽早送检5.试验前3天内,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 g6.试验前停用可能影响OGTT的药物如避孕药、利尿剂或苯妥英钠等37天26第二十六页,共九十三页。二.HbA1c诊断(zhndun)糖尿病?ADA、WHO:HbA1C 6.5%作为(zuwi)诊断切点我国:HbA1C诊断糖尿病切点的资料相对不足HbA1C测定的标准化程度不够HbA1c诊断糖尿病?目前(mqin)不推荐在我国将HbA1c
11、作为诊断标准27第二十七页,共九十三页。不能依据血糖水平或酮症区分1型还是2型糖尿病血清C肽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及其他与1型糖尿病相关的自身免疫标记物的检测(jin c)有助于鉴别诊断,但是不能作为建立诊断的唯一依据如果对诊断有任何不确定时,可先做一个临时性分类,用于指导治疗。然后依据对治疗的初始反应再重新评估28第二十八页,共九十三页。儿童(r tng)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近来在儿童和青少年、尤其在高发族群中的发病率迅速增加(zngji)国内目前尚无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全国性流行病学统计资料29第二十九页,共九十三页。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zhlio)路径
12、 1.综合控制目标2.高血糖的治疗(zhlio)路径第三十页,共九十三页。综合治疗策略降糖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应用降糖药物降压调脂抗凝控制体重改善生活方式第三十一页,共九十三页。治疗(zhlio)未能达标不应视为治疗(zhlio)失败,控制指标的任何改善对患者都将有益,将会降低相关危险因素引发并发症的风险!第三十二页,共九十三页。2型糖尿病高血糖治疗(zhlio)路径HbA1c:糖化(tnghu)血红蛋白;DPP-4:二肽基肽酶-4;GLP-1:胰高血糖素-1第三十三页,共九十三页。一.口服(kuf)降糖药物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格列奈类DPP-4抑制剂非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
13、类TZDs-糖苷酶抑制剂第三十四页,共九十三页。未使用过罗格列酮及其复方制剂的糖尿病患者只能在无法使用其他降糖药或使用其他降糖药无法达到血糖控制目标的情况下,才可考虑使用罗格列酮及其复方制剂已经使用罗格列酮及其复方制剂者应评估其心血管疾病(jbng)风险,在权衡用药利弊后决定是否继续用药第三十五页,共九十三页。胰岛素治疗(zhlio)1.概述2.胰岛素起始(q sh)治疗3.胰岛素强化治疗4.特殊情况下胰岛素的应用5.胰岛素注射装置和技术第三十六页,共九十三页。胰岛素治疗(zhlio)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胰岛素治疗患者需加强教育:1.坚持生活方式干预 2.自我血糖监测 3.低血糖危险因素、症
14、状和自救措施理想的胰岛素治疗应接近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模式一.概述(i sh)第三十七页,共九十三页。二.胰岛素起始(q sh)治疗发病初始就需要胰岛素治疗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HbA1c仍大于7.0%者1型糖尿病患者应将胰岛素作为一线治疗药物2型糖尿病患者应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新发病且与1型糖尿病鉴别困难的消瘦的糖尿病患者可选用基础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起始胰岛素治疗无明显诱因体重显著下降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第三十八页,共九十三页。基础胰岛素:包括中效或长效胰岛素仅使用基础胰岛素治疗时,不必停用胰岛素促分泌剂继续口服降糖药治疗,联合中效人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睡前注射。起始
15、剂量为0.2U/(kgd)根据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通常每35天调整1次,根据血糖的水平每次调整14 U直至空腹血糖达标如3个月后空腹血糖控制理想但HbA1c不达标,应考虑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第三十九页,共九十三页。预混胰岛素:包括预混人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可选择每日12次的注射方案。当使用每日2次注射方案时,应停用胰岛素促泌剂1型糖尿病在蜜月期阶段,可以短期使用预混胰岛素每日23次注射第四十页,共九十三页。四.特殊(tsh)情况下胰岛素的应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伴明显高血糖可短期使用胰岛素治疗高血糖控制改为口服药治疗或单纯(dnchn)的医学营养治疗和运动治疗第
16、四十一页,共九十三页。2型糖尿病的手术(shush)治疗第四十二页,共九十三页。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常见合并症部分肥胖伴2型糖尿病的非手术减重疗法对长期减重及维持血糖良好控制的效果并不理想非手术疗法血糖控制不理想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肥胖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非糖尿病肥胖症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也显著下降手术疗法可有效控制血糖2009年ADA在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中正式将减肥手术列为治疗肥胖伴2型糖尿病的措施之一2011年,IDF正式承认代谢手术可作为治疗伴有肥胖的2型糖尿病的方法2011年,CDS和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也就代谢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达成共识手术疗法的指南推广第四十三页,
17、共九十三页。腹腔镜下可调节胃束带术(laparoscopic adjustable gastric banding,LAGB)术后2年2型糖尿病缓解率60%胃旁路术(Roux-en-Y gastric bypass,RYGB)随访5年,2型糖尿病缓解率83%一.手术方式(fngsh)与疗效第四十四页,共九十三页。二.手术(shush)治疗的缓解标准术后仅用生活方式(fngsh)治疗可使HbA1c6.5%空腹血糖7.0mmol/L2h血糖10mmol/L第四十五页,共九十三页。三、手术(shush)适应证可考虑行减重/胃肠代谢手术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难以控制血糖或合并症时BMI35 kg/m2有或
18、无合并症的T2DM亚裔人群如果其合并T2DM,并有向心性肥胖且至少额外的符合2条代谢综合征标准BMI 3035 kg/m2且有T2DM的亚裔人群且年龄15岁、骨骼发育成熟按Tanner发育分级处于4或5级的青少年BMI 28.029.9 kg/m2的亚裔人群在患者知情同意情况下进行手术只作为伦理委员会事先批准的试验研究的一部分,而不应广泛推广BMI40 kg/m2或35 kg/m2伴有严重合并症BMI 25.027.9 kg/m2 T2DM患者年龄60岁或身体一般状况较好,手术风险较低的T2DM患者第四十六页,共九十三页。四.代谢(dixi)手术治疗糖尿病的禁忌症1.滥用药物、酒精成瘾、患有难
19、以控制的精神疾病的患者以及对代谢手术的风险、益处、预期后果缺乏理解能力的患者2.明确诊断为1型糖尿病的患者3.胰岛细胞功能已基本丧失的2型糖尿病患者4.外科手术禁忌证者5.BMI28kg/m2且药物治疗(zhlio)或使用胰岛素能够满意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6.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暂不在外科手术治疗的范围之内第四十七页,共九十三页。五、代谢手术(shush)的风险GBP术后30天后死亡率为0.3%-0.5%,90天死亡率为0.35%LAGB为0.1%出血吻合口瘘消化道梗阻溃疡等死亡率营养缺乏胆石症内疝形成等术后并发症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设立该类手术的资格准入制度以保证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医学 专题 糖尿病 防治 指南 解读 修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