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云南省中考化学试卷-答案.docx
《2017年云南省中考化学试卷-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云南省中考化学试卷-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 12云南省 2017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答案解析第卷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解:A.木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瓷碗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 C。【提示】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2.【答案】B【解析】解:空气的成分及其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
2、94%,二氧化碳0.03%,其它和杂质 0.03%,故答案选 B。【提示】运用空气的成分及其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0.03%,其它和杂质 0.03%解答。【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3.【答案】A【解析】解:A.塑料花盆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B.铁锅是用生铁或不锈钢制成的,生铁或不锈钢属于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C.玻璃杯是用玻璃制成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D.木碗是用木材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故选:A。【提示】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
3、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4.【答案】D【解析】解:A.胡萝卜主要含有维生素,不合题意;B.米饭主要含有糖类,不合题意;C.西红柿主要含有维生素,不合题意;D.鸡蛋主要含有蛋白质,符合题意。故选 D。【提示】根据蛋白质的主要食物来源和常见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素判断。【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2 / 125.【答案】D【解析】解:A.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B.中有氮元素,属于氮肥;C.中22CO NH()4 24NHSO()23K CO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D.中有
4、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D。34 2CaPO()【提示】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据此分析。【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6.【答案】C【解析】解: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钙,在金属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铝。故选:C.【提示】根据地壳中各元素含量的排序及元素的分类判断。【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元素的简单分类。7.【答案】A【解析】解: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正确;B.泥土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不是溶液,故错;C.
5、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不是溶液,故错;D.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是溶液,故错。故选:A。【提示】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考点】溶液。8.【答案】D【解析】解:A.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检
6、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提示】A.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考点】蒸发与蒸馏操作,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9.【答案】B【解析】解: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主要原因与分子间是有间隔的无关,故选项错误。B.由于分子是3 / 1
7、2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质量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体积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故选:B。【提示】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 ,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10.【答案】B【解析】解:A.分类回收垃圾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省资源,故正确;B.过量使用化肥会污染水和土壤,不利用环境保护
8、,故错误;C.大力开发利用风能,替代化石燃料,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故正确;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以治理水体的污染,故正确。故选 B。【提示】A.分类回收垃圾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省资源;B.根据过量使用化肥会污染水和土壤进行解答;C.根据新能源的利用来分析;D.根据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来分析。【考点】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11.【答案】A【解析】解:A.柠檬,小于 7,呈酸性;B.苹果,小于 7,呈酸性;C.菠萝,小pH2.1pH3.0pH7于 7,呈酸性;C.柿子,大于 7,呈碱性;呈酸性的物质中,柠檬的最
9、小,故酸性最强,故选pH8.5pHA.【提示】当溶液的等于 7 时,呈中性。当溶液的大于 7 时,呈碱性。当溶液的小于 7 时,呈酸pHpHpH性。当溶液的时,随着的减小酸性增强。pH7pH【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值的关系。pH12.【答案】D【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锗,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锗元素的符号为,Ge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 32,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32,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
10、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72.63,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 ,不是“克” ,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 D。【提示】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4 / 12【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13.【答案】A【解析】解:A.火灾烟很大时,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从而严防烟尘中毒,故做法正确;B.锅里的油着火了,应立即盖上锅盖灭火,这是因为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立即浇水灭火,油会附在水的上面,继续燃烧,故做法错误;C.在加油站用手机打电话产生的
11、电磁波,容易发生火灾,故做法错误;D.燃气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故做法错误。故选 A。【提示】A.根据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既可以阻止烟尘进入呼吸道,又可以降低空气的温度分析;B.根据常见的灭火措施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电磁波容易产生火花判断;D.根据燃气的可燃性分析。【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14.【答案】D【解析】解:氧元素显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则价。x230(- )x6 故选:D.【提示】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三氧化硫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15.【答案】B
12、【解析】解:A.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的数字是 11,该元素原子核内有 11 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是 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 1 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的最外层有 1 个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D.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核外有 3 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提示】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4【考点】
13、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16.【答案】D【解析】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但带火星的木条不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如带火星的木条在含有氧气的空气中不能复燃,故选项说法错误。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但氧气不能燃烧,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错误。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红磷一定要过量,以全部消耗装置内的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提示】A.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注意事项,
14、进行分析判断。5 / 12【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空气组成的测定。17.【答案】A【解析】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甲醇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A.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没有单质的生成,不属于2232CO3HCH OHH O一定条件下置换反应,故 A 错误;B.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故 B443 1 222:3 : ()正确;C.由上述方程式可知,甲物质是二氧化碳,丁物质是水,都属于氧化物。故 C 正确;D.由上述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故 D 正确;故选:A。1:1【提示】观察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
15、化学式,根据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式、方程式的意义计算、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反应类型的判定。18.【答案】C【解析】解:A.单宁酸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B.单宁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C.单宁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D.个单宁12761 521646228:13:184(): (): ()酸分子是由 76 个碳原子、52 个氢原子和 46 个氧原子构成的,可见一个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76、52、46,故选
16、项说法正确;故选 C。【提示】A.根据有机化合物的概念来分析;B.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D.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19.【答案】C【解析】解:A.能与过量的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2MgClNaOH氢氧化钠(过量的) ,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错误。B.、溶液均能与稀硫酸溶23Na CONaOH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错误。C.氢氧化钠、硝酸铵溶于水分别放热、吸热,使溶液的温度分别升高、降低,氯化钠溶
17、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实验方案错误。故选:C。【提示】A.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6 / 12不能引入新的杂质。B.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C.根据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溶于水的温度变化,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浓硫酸的性质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云南省 中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