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班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学问点归纳.docx
《七班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学问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班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学问点归纳.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班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学问点归纳 七班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学问点归纳(通用2篇) 七班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学问点归纳 篇1 孙权劝学 1.出处:选自资治通鉴 2.: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 3.文学影响:司马迁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重要的 编年体通史 ,共294卷,记述了公元前420xx年(战国时期)至公元959年(五代时期)共1362年的史实。全书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讲经济、文化,长于描写战斗。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都是本书描写战斗的代表作。这里资是关心;治是治理;通是通史;鉴是借鉴;整个书名的意思是:以历史上的得失为鉴戒来关心加强政治。 4.字词句: A.词义: .古今
2、异义: .但,古义为只,en)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通:贯穿,通透。直:挺立。蔓:生藤蔓。枝:生枝茎。远: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益:更加。亭亭:屹立的样子。植:直立。亵玩: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予谓菊,花之隐逸(y)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谓:认为。隐逸者:指隐居避世的人。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菊之爱,陶后鲜(xi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噫:叹词,表示感慨。鲜:少。闻:传闻。同:和一样。宜:应当。众:许多。 (二)重点句子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宠爱莲花,(它)从积存的污泥
3、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干净地挺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可以在远处欣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它)。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5.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唉!对于菊花的宠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传闻了。对于莲花的宠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宠爱,人应当许多了。 (三)课文分析 1.归纳主题
4、。 通过对莲花的喜爱和赞颂,表现对美妙抱负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及其风尚的不满。 2.莲之爱(君子形象)。 (1)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前句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后句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2)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体态,象征君子通达正直、豁达大度、行为端正;香远益清是香气,志洁行廉,美名远扬。 (3)气质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象征君子美妙的资质,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3.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的哪些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5、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4.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么呢? 菊是隐逸者,躲避现实。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独吐幽芳,就像那些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 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 莲是君子,高洁高雅。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德名远播的君子。 5.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宠爱,为何还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班级 下册 语文 文言文 学问 归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