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及答案10篇]说明文阅读“气冰”附答案.docx





《[说明文阅读及答案10篇]说明文阅读“气冰”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阅读及答案10篇]说明文阅读“气冰”附答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说明文阅读及答案10篇说明文阅读“气冰”附答案 说明文阅读“气冰”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 自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外貌极似冰雪,点火即可燃烧,故称之为“气冰”或“固体瓦斯”。它在自然界的分布非常广泛,海底以下0到1500米的大陆架和北极等地的永久冻土带都有可能存在,已探明的储量是传统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自然气等)的两倍。“气冰”可视为被高度压缩的自然气资源,每立方米能分解释放出160180标准立方米的自然气。 专家认为,形成“气冰”至少要满意三个方面的条件。首先是温度,海底温度在2至4时,适合“气冰”的形成,高于20则分解。其次是
2、压力,在0时,只需要30个大气压就可以形成“气冰”。假如在海底,海深每增加10米,压力就增大1个大气压。因此,海深300米就可达到30个大气压。海越深,压力越大,“气冰”就越稳定。第三是气源,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会产生甲烷,或者是自然气在地球深处产生并不断进入地壳。在此状况下,自然气可在介质的空隙中和水生成“气冰”;甲烷分子被若干个水分子形成的笼型结构接纳,生成笼型固体结晶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岩层的空隙中。在常温常压下,“气冰”则分解为甲烷和水。 埋藏于海底岩石中的“气冰”,和石油、自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善的开采方案。有专家认为,开采这种水合物会给生态造成
3、一系列严峻问题。由于“气冰”中存在两种温室气体甲烷和二氧化碳。甲烷是绝大多数“气冰”中的主要成分,同时也是一种反应快速、影响明显的温室气体。“气冰”中甲烷的总量大致是大气中甲烷数量的3000倍。作为短期温室气体,甲烷比二氧化碳所产生的温室效应要大得多。有学者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是二氧化碳的1020倍。假如开采时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比二氧化碳更加严峻。而“气冰”矿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坏,甚至是自然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的大量释放。这种气体进入大气,无疑会使地球升温更快。 另外,陆缘海边的“气冰”开采起来非常困难,至今尚没有特别成熟的勘探和开发的技术,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说明文阅读及答案10篇 说明文 阅读 答案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