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总结三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总结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总结三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总结三篇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总结三篇 你知道怎么写火山口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总结吗?经过昌乐火山口工程地质实习,我们知道了此火山口是火山筒内充填的玄武岩栓,经过长期风化剥蚀,被剥露出地面。下面是勤学考试网我为大家整理的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总结三篇的内容,盼望能够帮忙大家,欢送阅读!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总结1 一、 目的 1、 熟悉各类地质现象。 2、 初步把握一般的野外地质技能,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等。 3、 现场熟悉断层、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4、 树立艰难奋斗的思想作风和勇于探究的科学求实精神,建立地质思维, 培育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 地质熟悉实习是地质根本概念、根本学问和根本
2、技能(三基)训练的实践过 程, 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地质学讨论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 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稳固和把握矿山地质课程的根本内容和方 法,为以后的教学和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根底。 二、主要任务 1、采集矿物和岩石标本,进展肉眼鉴定描述,训练野外鉴别矿物和岩石的 力量, 初步把握三大岩类的特征与区分标志, 尤其是沉积岩与岩浆岩的野外判别。 2、由老至新了解华北型沉积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岩性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和沉积矿产,建立地质进展的时、空概念。 3、初步把握褶皱、节理和断层等主要地质构造的野外观测方法和依据。 4、结合野外实际地质作用现象,观看熟悉风化作用、剥蚀作
3、用、搬运作用 和沉积作用等外动力地质作用,熟悉各种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景观。 5、初步学会地形图的使用、路线地质剖面的测量、地质点定点与描述、利用地 质罗盘仪测量地层产状要素、野外地质记录等根本地质工作方法。 三、实习方式与留意事项 1、本实习属于教学性质的熟悉实习,以教师指导方式为主,结合课堂学习 的理论学问,联系地质实际熟悉各种地质现象和地质作用,学会简洁的野外工作 方法。 2、实习期间以实习小组为单位,组长为本小组负责人,小组成员要相互照 顾、相互帮忙;整个实习期间均为集体活动,严禁个人行动。 3、实习开头要仔细做好预备工作,阅读实习指导书,明的确习目的和任务, 了解实习规划和安排,
4、预备实习用品。 4、野外实习中,每到一处,学生先集中听教师叙述,然后按实习小组分头 进展地质观看描述,有问题要准时提出,争取在现场弄懂。 5、自觉遵守纪律,爱惜树木、庄稼,不乱仍杂物,爱护环境,上山严禁烟 火。 6、上山不准穿凉鞋、要穿长裤;野外工作时制止相互玩耍、打逗,避开使 石块坠落伤人,在大路边工作时留意交通安全。 7、妥当保管实习指导书、罗盘等实习用品,遗失照价赔偿。 8、无特别状况必需出野外,如有特别状况必需向实习带队教师请假并获批 准。 9、要求学会用罗盘实地测量岩层产状,实地分析正逆断层和褶皱构造。 10、解释分析岩层产状的外力因素。 地质发育简史 本区自太古代至第四纪经受了漫长
5、的地质历史,总趋势表现为由太古代的活 动,到元古代后转向稳定,印支期又有活化的特征;沉积环境由元古代-古生代 的海相和海陆相沉积,至中生代转向陆相沉积环境的演化过程。本区的构造演化 可划分为四个演化阶段: 1 太古代一早元古代基底形成阶段 太古代早期(约 3.5Ga),在冀东一带消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了以迁西群为 代表火山一沉积建筑。太古代晚期(约 3.0Ga)地壳开头分异,形成以阜平群、 泰山群等为代表的孤立分散的小陆块。大约 2.5-2.6Ga,发生剧烈的阜平运动, 分散的陆块粘合形成较大的刚性块体。 早元古代早期的五台运动使刚性板块进一 步扩大,奠定了华北板块的根本构造格架。早元古代晚期
6、的吕梁运动,使沉积区 褶皱隆起,形成了包括本区在内的统一的华北板块结晶基底。 2 中新元古代裂堑演化阶段 吕梁运动后,华北板块进入相对稳定的盖层发育阶段,早期由于地壳较薄, 具有相当的活动性,广泛发育裂堑。承受了青白口系长山组、景儿峪组滨浅海沉 积。新元古代末期,本区整体上升成陆,在约 2 亿年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患病 剥蚀夷平,缺失震旦系和早寒武世早期沉积,早寒武世中期本区再度下降承受沉 积,形成府君山组与景儿峪组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3 古生代稳定盖层发育阶段 古生代伊始,华北板块作为一个整体再度下降承受沉积。由早寒武世晚期至 晚寒武世海侵扩大,本区发育以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
7、、藻灰岩 为代表的动乱浅海环境沉积物。早奥陶世海侵进一步扩大,亮甲山期为本区最大 海侵时期,沉积巨厚的滨浅海碳酸盐岩沉积。从晚奥陶世开头,由于受加里东运 动影响,本区再次整体上升成陆,长期患病剥蚀夷平作用达 140Ma 之久,形成 了准平原化的地形地貌。中石炭世才重新下降承受沉积,沉积了本溪组和太原组 海陆交相互含煤建筑。晚石炭世末期地壳上升,使本区自早二叠世开头脱离海相 环境,逐步转入陆相沉积环境。中石炭世一早二叠世,本区处于气候潮湿、地势 低平、植物茂密、沼泽广布的环境,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成煤期。 4 中新生代滨太平洋构造演化阶段 中新生代,本区构造演化进入了新的板块构造体制进展阶段。特殊是
8、自晚三 叠世以来,地壳活动的动力机制发生了根本转变,伴随着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 的俯仲作用,本区和整个中国东部一样,开头了一个全新的地质历史进展过程。 晚古生代一早中生代的近东西向构造为中新生代北北东向的环太平洋构造体系 所取代,表现为区域构造线方向的偏转和剧烈的构造一一岩浆活动。 (1)印支运动阶段 以深层构造变形、中深的区域热动力变质作用和小型岩脉侵入和改造为 特点。变形层次较深,构造作用过程中热的参加起着重要作用。 (2)燕山运动及其区内岩浆活动 区内主体构造形成和演化时期,是褶皱、断裂、岩浆和变质作用均极为 活泼阶段。本期构造作用塑造了区内现今主体构造格架。 (3)喜马拉雅运动与现代地
9、貌格局的形成 以北京西山山前高角度正断层的活动为代表, 是现今北京西山山区和东部平 原的分野阶段,塑造了现今地貌格局 实习地区概况 实习区内千米以上的山峰有多座, 闻名的如百花山海拔 1991m, 灵山达 2420m, 南部上寺岭 1307m。区内大多为低山和丘陵区,高程一般为 150-300m,总体地 势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东南为华北平原。 实习区内主要河流为永定河、大石河和拒马河等,永定河是北京地区的主要 河流,发源于吕梁山北端东部,其上游为桑干河,向东流经山西、河北、经北京 西山和平原,在天津汇人海河,然后流入黄海。这些主要河流的支流向上游呈树 权状撒开,形成了北京西山和平原的密集水系
10、。 北京西山年降水量 700mm 左右。雨季为 7 一 8 月,其降水量占全年的 70%,山洪主要集 中在这个时期。每年 6 一 7 月为高温季节,7 月平均气温为 28,极高温度可达 40;1 一 2 月为低温季节,1 月平均气温为一 6,极低温度达一 22。4 一 10 月,日平均气温超 过 11,年雷暴日约 37 天,多集中在雨季。年大风日(8 级)约 21 天,多在冬季和春季。 区内工矿企业较多,包括燕山石油化工厂、首都钢铁公司等,此外还有一系列的具有一 定规模的煤矿和水泥和石灰厂矿,花岗岩、板岩和大理岩石料的生产也很可观。农业方面, 平原区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丘陵和山区以杂粮为主,
11、山口河滩地多植苹果树、梨树和柿 树等。 实习区北京西山位于近东西向的燕山山脉和北北东向的太行山脉的接合部位。 区 内地质讨论程度较高,地层发育较全,从太古界到新生界的主要地层单位均有出 露(图 1) 。本区地层经受了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本区地层和岩石在华北 地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并可与华北地区的其它地区比照。下苇甸地质路线 一、地质路线 该路线从下苇甸村西北约 300 米处至下苇甸村, 沿大路向东南至丹里为止。 下苇甸属北 京市门头沟区管辖, 位于北京市西北, 有丰沙铁路、 门台铁路以及公共汽车至此, 交通便利。 二、观看内容 1、主要观看青白口系至上寒武统的地层剖面。 2、下马岭组至奥
12、陶系下统各组的主要岩性特征、构造构造特征。 3、沉积岩构造特征(鲕粒、竹叶状、叠层石、斜层理等)并分析沉积环境。 4、观看侵入岩脉并推断岩脉的相对地质时代。 5、测量地层产状。 6、其它褶皱、断裂等构造现象和阶地。 三、资料简介 本区在地质构造上位于京西闻名的髫髻山复向斜、 九龙山复向斜和妙峰山复向斜之间的下苇 店穹窿的东部(图 3-1) 。该穹窿中心出露有燕山期花岗闪长岩侵入体、地层出露由穹窿核 部向外依次为青白口系、下寒武统、中寒武统、上寒武统、下奥陶统、中奥陶统、上石炭统、 下二选统、上二叠统和侏罗系,以及侵入于上述地层之中侏罗纪的花岗闪长岩。各时代地层 大多为整合接触关系。 只在下寒武
13、统昌平组与青白口系景儿峪组之间、 中石炭统本溪组与中 奥陶统马家沟组之间为假整合接触关系,侏罗系则与下伏地层成不整合接触关系。 岩石 实习区可观看到的主要以沉积岩为主,在沉积岩下部可看到少量变质岩露 头,只有在断层或断裂中可看到倾入的岩浆岩。这主要以观看的地点有关,由于 我们的实习地主要在大路旁,看到的岩石以开路时切开的岩石露头为主。其余地 点根本为植被和泥土掩盖。 一、沉积岩 1、碎屑沉积岩: 区内碎屑沉积岩主要有砾岩、砂岩、粉砂岩、砂质页岩、页岩、泥岩和一些 火山碎屑沉积岩等,分布广泛,形成时代为太古代至新生代。 2、化学沉积岩 区内化学沉积岩主要有灰岩、白云岩和硅质岩等。在区内主要分布于
14、百花山 向斜的两翼。其形成时代主要是:蓟县纪、青白口纪、寒武纪、奥陶纪等。 二、岩浆岩 京西岩浆岩出露面积较大,主要可以分为深成侵入岩、浅成侵入岩和喷出岩 类,均形成于中生代侏罗纪和白垩纪。深成侵入岩是区内分布广泛,主要为中性 到酸性岩体,从南到北都有出露。区内出露较大的岩株有房山岩体、灵山岩体等 及与之相伴形成的岩枝。 浅成侵入岩主要是和深成侵入岩相伴形成的一系列的岩 墙、岩床、岩枝等,从基性到酸性均有发育。 三、变质岩 变质岩岩类较为简单,主要有大古界基底变质杂岩,显生宙的区域动力变质 岩类和热接触变质岩类。 太古界变质杂岩大面积出露于实习区南西部,其它地区则零出露。主要岩性 有片麻岩、斜
15、长角闪岩、变粒岩组成,并受到中等到剧烈的混合岩化作用,形成 了各种类型的混合岩。动力变质岩主要发育在各类断层带中,主要岩性有各种变 余糜棱岩、糜棱岩和断层岩等。区域变质岩类分布广泛。主要有板岩、干枚岩、 片岩、片麻岩和变质砂岩(砾岩) 、大理岩等。在与各类岩体的接触部位,还发 育各种类型的热接触变质岩类。 地质构造 一、断裂构造 1、北东向断裂 主要包括紫荆关深断裂带和怀柔涞水断裂带及其伴生的小断裂, 是区内主要断裂。 北东 向断裂主要变形时期为晚侏罗世,后期新生性、继承活动性明显。断裂活动掌握了晚侏罗世 及白垩世侵入岩体及早白垩世火山沉积盆地的分布和进展。 2.北东东向断裂 北东东向断裂与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地质 实习 报告 总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