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docx
《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依据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和*省教育厅颁发的*省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为加强地方统筹治理和有效指导,标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特制定*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一、课程特点与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中小学必修课程,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根底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其所设计的课程详细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进展需要动身,从生活情境中发觉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效劳、制作、体验等方式,培育学生综合素养的跨
2、学科实践性课程。 课程目标以培育学生综合素养为导向;课程开发面对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课程实施注意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课程评价主见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阅历,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熟悉,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力量。 学校和教师要依据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各学段目标,基于学生进展的实际需求,设计活动主题和详细内容,选择相应的活动方式。 课程详细内容选择与组织遵循自主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整合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小学、初中的活动方式分为考察探究、社会效劳、
3、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高中阶段活动方式分为考察探究、社会效劳、职业体验等。提倡把劳动教育渗透到各种活动方式当中。 二、课程规划与实施 (一)课程规划 各校要仔细落实国家课程规划,保证国家课程规划的严厉性,这是对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养教育的最根本要求。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展整体设计,将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培育目标、教育内容等融入其中。依据学生进展状况、学校特色、可利用的社区资源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展统筹考虑,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实施方案,同时结合“学校学年(或学期)活动规划与实施方案”对学年、学期活动做出规划。并且使总体实施方案和学年(或学期)活动规划相互配套、连接,形成促进学生持续
4、进展的课程实施方案。同时制定好 “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规划”,三类规划相互连接。要根据课程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要素撰写实施方案。 建议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学习”为主要特征,充分开发利用本市地方资源,敬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受,鼓舞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按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推举的主题安排课程内容开展活动。 详细年级推举课程内容见附件1。 (二)课程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课程,应当具备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各学校要明的确施机构及人员、组织方式等,加强过程指导和治理,确保课程实施到
5、位。 1.课时安排 小学1-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3-6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开齐四种活动方式的主题活动,其中3-4年级开展的每个主题活动不少于3课时,5-6年级开展的每个主题活动不少于4课时。 初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数平均每周不得少于2 课时,且课时总数不得少于216课时。设计制作主题活动中的信息技术局部应在八年级上学期完毕前,完成*省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且不得少于40 课时。对于其他教学内容,开足本指导意见所规定课时数和开齐四种活动方式的主题活动,且每个主题不少于5课时。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由讨论性学习、社会实践和志愿效劳三局部组成
6、,主要通过考察探究、社会效劳、职业体验等方式进展,由学校统筹规划与实施。高一、高二周课时不少于1节,用于开展讨论性学习(以跨学科讨论为主的课题讨论或工程设计)和社会实践(党团活动、军训活动、职业体验和社会考察等主题活动);志愿效劳在课外时间进展,三年不少于40小时。 各校组织的社会效劳、劳动技术、职业体验及其他活动必需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规划主题活动,不得以单纯的班团队活动代替。 学校可以依据详细活动需要,把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有机结合起来。各校在课时安排时,可以随活动需要实行敏捷的弹性课时,可集中几天或一周时间开展一项主题活动。对于有条件开展研学旅行的学校还应全面执行教育部等11 部
7、门关于推动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和*市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实施意见的详细内容和规定,在开展本意见推举的主题活动的前提下,依据课程需要,可以组织4-8年级、高一、高二学生结合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绿色生态文化等主题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开展研学旅行。各校每学年安排一次,每次安排1-2天活动。 各校应将研学旅行作为考察探究的其中一种活动形式,组织开设研学前的课程(发觉并提出问题;提出假设,选择方法,研制工具)及研学后的课程(提出解释或观念;沟通、评价探究成果,反思和改良),的确到达综合实践育人的目的。 2.实施机构与人员 (1)各校要成立综合实
8、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规划、组织和落实工作,做好相关部门的协调。指定校级领导担当组长,详细落实课程的实施。成员由教务处(教研室)、政教处(德育室)、团委(少先队)和年级组长、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长等组成。 (2)分管校级领导负责统筹各科室制订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以及相应的教学治理规章制度,领导和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正常实施。教务处(教研室)负责落实课时安排、教师教学工作的监视治理和教师个人工作业绩的考核,指导和审核各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做好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档等相关工作;政教处(德育室)、团委(少先队)应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以及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将有关德
9、育主题实践活动纳入社会效劳、职业体验等活动方式之中。 (3)学校要选拔组织力量、责任心、综合素养强的教师任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长。组长要协作学校制定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规划,组织、指导开展教研活动,使之常态化。 (4)学校要鼓舞教师担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工作,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相对稳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队伍。规模较大的学校(10个教学班以上)力争配备一名专职教师,还可聘请校外优秀人士担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兼职指导教师。 (5)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责任。依据学校学期课程实施规划,确定每位教师每学期应担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工作量。任课教师要制定活动周历表,以“周”为单位落实综合实践活
10、动的内容,做到专时专用。 3.组织方式 组织方式主要分为三类:个人活动、小组活动、集体活动。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组织形式。各校可依据实际状况实行个人、小组、集体活动有机结合的方法,提倡小组活动,适当掌握个人和大规模集体活动。重视培育学生自主参加、合作沟通的力量。 4.教师指导 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应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加者和促进者。 (1)活动预备阶段:指导学生确定主题,制定活动方案,同时对活动方案进展组内及组间争论,吸纳合理化建议,不断优化完善方案。 (2)活动实施阶段: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经受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在现场考察、设计制作、试验探究
11、、社会效劳等活动中发觉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3)活动总结阶段:指导学生选择适宜的结果呈现方式,对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进展系统梳理和总结,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与表达、同伴沟通与对话。 指导教师必需编写活动方案(包括背景分析、活动目标、活动预备、课时安排、活动过程、场所要求、人员分工、安全措施、活动评价、预期成果等环节),预设活动开展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并仔细指导学生制定与实施规划,通过参观访问、实地考察、资料查阅、试验观看、设计制作、志愿者效劳等方式进展实践与探究,猎取丰富的信息和资料。 教师应将劳动教育渗透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学 综合 实践 活动 课程 实施 指导 意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