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含答案.pdf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含答案.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机密,t启用前考试时间:3月27臼9:00-11:30 昆明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试卷本试题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破亲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信息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7
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一切艺术的本质,都在于使观众感到振奋和喜悦。文学是艺术的一种,本质也是这样,它同个人和国家的存亡没有什么联系,完全脱离实际利益,也不一定能穷究什么哲理。所以,从它的功用上来看,在增进知识方面,不及历史书册;在劝戒人群上,不如格言;在使人发家致富方面,不及工商业;在获取功名上,不如毕业文凭。不过,世界上自从有了文学,人们便接近完满了。英国诗人道登曾经说过:“世界上杰出的文学艺术作品,在我们观看、诵读以后,对于人世似乎没有什么梓益,这种情况是常常有的。但是,我们却喜欢观赏和阅读,就好像在大海中游泳,面前是茫茫一片,我们在波涛间浮游。当我们游泳完了,就会感到
3、身心有了变化。而那大海本身,实际上只是波涌涛飞,没有什么思想感情,也始终没有给予我们什么教训和格言。但是游泳者的元气和体力,却因此而突然增强了。”所以,文学对于人生,它的功用决不在衣食、房屋,以及宗教、道德等之下。人生活于天地间,必定有时自觉勤奋劳动,有时也会精神颓唐而迷惘;有时必须努力谋生计,有时也会忘记谋生的事情而去寻欢作乐;有时活动在现实世界,有时神驰于理想的境界。如果只是偏在一个方面努力,这就是不完满了。严寒的冬天永远存在,春天的生气就不会降临;虽然躯壳活着,灵魂却死了。这种人虽然活着,但是人生的意义丧失了。文学这种没有用的游泳,道理就在这种地方吧。约翰密勒说:“近代文明,没有不以科学
4、为手段,以功利为目的。”世界潮流是这样,因此文学的作用史加突出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文学具有培育人们理想的任务和作用。(摘编自鲁迅摩罗诗力说)语文第l页(共8页)材料二:鲁迅在1907年写作的摩罗诗力说,在鲁迅留日时期的写作中占有特殊位置。在这篇文章中,他开始强调以文学为药来救治国民精神。因此,在文学史上,我们认为这篇文章中的重要概念“摩罗诗力”,既是其诗学原点,同时也是其精神原点。在范式转型的意义上,摩罗诗力说之于鲁迅,一如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之于梁启超,都是他们从政治和思想学术转向文学的尝试。鲁迅之所以选择诗这一体裁作为突破口,更多因为诗位于中国古典文学的核心,而“摩罗诗力”学说最能颠
5、覆“温柔敦厚,哀而不伤”的古典诗教传统。在摩罗诗力说中,鲁迅说:“盖诗人者,j摆人心者也。”而毛诗正义则说:“作者承君政之善恶,述己志而作诗,所以持人之行,使不失坠。”两相对比,就可以见出鲁迅的用意。古典诗教是要平衡人的心志,“中固之治,理想在不才婴现代诗教却是要激发人的心志,“令有情皆举其首,如睹晓日,益为之美伟强力高尚发扬,而污浊之平和,以之将破。平和之破,人道蒸也”。故而鲁迅别求心声于异邦,试图以摩罗诗派来改造中国诗歌,建构一种异质性的现代诗教。这个过程中,因为鲁迅必须同时应对启蒙运动与浪漫主义之间的思想和话语张力,故而其立论最终呈现出一种寓启蒙于浪漫、以浪漫济启蒙的思想特点。日本学者北
6、冈正子在鲁迅:救亡之梦的去向中,也强调了以拜伦为代表的西方“积极反抗现实”的诗人对鲁迅一生的本质性影响。当然,借助“摩罗诗力”,鲁迅更多想要挖掘的是浪漫主义诗歌中的反抗精神。可以说,“摩罗诗力”这一学说构成了鲁迅精神与文学的一个原点,他终其一生都保持着这种思想和话语张力。注攫:扰乱,干扰。(摘编自王冬冬作为诗人的鲁迅:诗与思想的艺术)l.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学的本质在于使读者感受到振奋和喜悦,它完全脱离实际利益,也未必能探究哲理0B.有人认为近代文明往往以科学为手段、以功利为目的,因此文学的作用更加突出了。c.摩罗诗力说在鲁迅留日时期的写作中占有特殊地位,i
7、:1以说是鲁迅恃学和l精神的原点。D.中国古典诗教传统是“温柔敦厚,哀而不伤”,鲁迅式现代诗教则是茧在激发人的心志。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作者在阐述观点时,既用到了引用论证,也用到了对比论证、比喻险证,方式多样。B.材料二作者引用毛诗正义的句子,有力地证明了鲁迅“现代诗教激发人的心志”的观点。c.材料二引用北冈正子的文章,表明了西方文学中反抗精神对鲁迅的影响,拓宽了文章视野。D.材料二尾段对首段提出的“摩罗诗力是鲁迅诗学和精神的原点”进行了JI于应,逻辑严密。3.以下关于文学的名言,最切合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福楼拜说:“文学就像炉中的火一样,
8、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传给别人,以致为大家所共同。”B.托尔斯泰说:“文学应该预见未来,用自己最美的鼓舞人心的成果跑在最前面,就像它;在护着生活向前迈进似的。”c.小仲马说:“任何文学,只要不是把完普道德、锻造理想和弘扬真善作为目的,都是病态的、不健康的文学。”D.杜勃罗留波夫民:“文学其实向是教育的伙伴,文学的开展和受教育程度的要求的发展,一向是并行不悖的。”语文第2页(共8页)1 昆明一中 2023 届高三第八次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信息类文本阅读(17分)1.C(C 选项偷换概念,原文的表述是“摩罗诗力这一学说构成了鲁迅精神与文学的一个原点。”)
9、2.B(B 选项引文和观点不对应,毛诗正义的句子与鲁迅观点相左,不能印证。)3.C(A 选项强调文学的传递作用;B 选项强调文学的预见性;D 选项阐释文学和教育的关系。)4.道登将阅读杰出的文学作品比喻为在大海中游泳,看似没有产生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却暗中增强了游泳者的元气和体力。这段话启示我们,不要从功利的角度去考量阅读文学作品这件事,要在阅读的过程中,锻造自己的精神和理想。(每点 2 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5.材料首先提出论点“摩罗诗力是鲁迅诗学和精神的原点”;紧接着论证鲁迅用“摩罗诗力”学说来颠覆中国古典诗教传统的原因;尾段作者重申首段观点,呼应首段内容。(每点 1 分,答出 3 点得满
10、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8 分)6.D(“轻松温馨的笔调收尾”分析错误,万年青的命运在早点铺的对比下,更显无奈沧桑,“江山社稷改朝换代又一番景象”寄寓作者深刻的思考)7.B(曲解文意,根据原文“他认为老蔡会更觉得他好”,可推知金子美透露实情的心理动机。)8.具有浓厚的乡土性:使用乡俗俚语,如“打灯都没法找”;使用俗语,如“嘛时候”“嘛忙”“登时”等具有地方特色,富有生活气息。(2 分)多用短句,简洁明快。(2 分)语言直白晓畅,通俗易懂。(2 分)9.天下独有的店规家规之“奇”,显现尊纲守常的精神信念。破坏规矩、店铺殒命之“奇”,暗含对文化衰微的批判反思。万年青店铺平庸化,终被取代的结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 昆明市 第一 中学 2022 2023 学年 第八 考前 适应性 训练 语文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