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语言优质课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班语言优质课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质课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1、幼儿园大班语言优质课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喜爱阅读活动,感受探究小蝌蚪生长过程的乐趣。 2、学习围绕故事的名字来观看、思索画面内容,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晰地表述自己的熟悉。 活动预备: 1、教师用大书一本(自制);故事磁带、录音机。 2、小蝌蚪、小青蛙图片各一;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猜谜语,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教师:小蝌蚪从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 (1)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看两者的不同。 教师: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呢
2、? (2)请幼儿凭以往阅历先自由争论,再在集风光前表达自己的观点。 2、教师叙述故事的开头局部,激发幼儿自主阅读的愿望。 (1)结合自制大书,教师叙述故事的前半局部。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关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师一边叙述故事(从开头到“小蝌蚪们高快乐兴地向前面游去了“),一边用手指着相应的画面,帮忙幼儿建立图画和口语的关系,理解故事的内容。 (2)设疑,创设自主探究的阅读环境。 教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路上遇到了谁?它们会相互说些什么话?“教案来自:屈;教师教;案网.“最终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请你们快去看看书吧! 3、幼儿分组自主阅读小书,教师巡回观看,并依据幼儿阅读状况分层指导。 对于
3、能根本正确读懂内容的幼儿,建议他们想像角色的对话,把故事连起来,完整地讲一讲;对于不明白个别地方的幼儿,建议他们看看前后的画面,推断故事的内容。 4、引导幼儿围绕重点开展争论。 (1)结合鸭妈妈与小蝌蚪对话的这张图画,帮忙幼儿归纳观看画面的策略:依据后面的图画,推想前面的内容。 (2)引导幼儿学习鸭妈妈的语言。 (3)用同样的方法推想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小蝌蚪说的话。 教师:你们知道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小蝌蚪说了什么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5、结合大书,师幼共同看图叙述故事。 教师先讲故事的开头局部,再分别请幼儿轮番叙述故事后面的情节(找到鱼妈妈,找到龟妈妈,找到鹅妈妈,找到青蛙妈妈
4、),最终局部由教师讲。 6、集体观赏配乐故事,进一步感受故事语言的美丽与生动。 播放语言磁带,师幼共同观赏配乐故事。 活动延长: 1、在语言区摆放故事中动物头饰,分区活动中可以让孩子自由表演故事。 2、引导幼儿绘制小蝌蚪找妈妈的连环画。 活动反思: 在集体教学中,这是一个语言活动,叙述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故事内容简洁,简单让幼儿理解,易懂。通过图片让幼儿理解故事,赐予幼儿更加直观的感受,活动中幼儿兴趣深厚,在和同伴沟通的时候,大胆描述故事内容,向同伴叙述自己的发觉,积极参加其中,活动内容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但是在活动中也有缺乏之处,活动形式有点单一,只是通过图片让幼儿来学习,所以局部幼儿
5、兴趣点不是很高。 在区域中,为幼儿供应了故事内容图片以及绘画材料,请小朋友先观看图片,然后在纸上绘画涂色,自己制作故事图册,最终装订在一起。供应好看的图片请幼儿观赏,激发幼儿自制图书的兴趣。活动中也存在许多缺乏,韦雪小朋友在区域的时候,选择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制作图书,在绘画的时候能够自己独立完成,但是过了一会之后就不太仔细的了,绘画内容简洁,在活动中我发觉孩子们简单分心。 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集体教学时,应留意方式方法,依据内容的不同为幼儿供应不同活动形式,设计新奇的活动环节,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同时更简单让幼儿承受,在语言活动中要多给幼儿表达的时机,让幼儿在沟通中学习。在区域活动中,大班孩子观
6、看力量有了肯定的进展,能够观看到图片中细节方面,在绘画的时候有很大的进步,许多活动都能够自己独立完成,也有局部较弱的幼儿需要帮忙和指导,有的技能还需要加强,例如:在涂色以及装饰的时候,有的孩子会不仔细对待,随便涂色装饰,在以后的美术活动中,要多多提示幼儿,在细节方面也要做好。 2、幼儿园大班美术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幼儿园美术教案小蝌蚪找妈妈含反思 小朋友都喜爱听故事,尤其是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幼儿。在故事中,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曲折经受,使幼儿了解到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用绘画的形 式表现出来,了解连环画的形式,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挨次,制作成连环画,并
7、且在活动中培育幼儿相互合作的力量。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熟识和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2、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挨次,并能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制作成连环画。 3、与同伴协商,在分工与合作的根底上共同完成任务。 4、能理解底色,会留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比照。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制造的力量。 活动预备: 1、白纸裁成32k,数量7倍于幼儿人数。 2、事先熟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 3、水彩笔、连环画、动物图片、订书机。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主要情节。 1、播放录音,再次观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2、提问:小蝌蚪刚生下来是什么样子
8、? 小蝌蚪把哪些动物当成自己的妈妈了? 小蝌蚪去找妈妈,先遇到了谁?后来又遇到了谁?最终它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小结:小蝌蚪遇到了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在大家的帮忙下,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二、争论:怎样制作连环画? 1、师:小朋友知道什么是连环画吗?(连环画就是由一张张连续的画面,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按次序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连环画。) 2、怎样来做连环画呢? .画故事。每张纸画一个故事情节,有几个情节就画几张纸。 .把画好的故事内容根据先后挨次排列并写上页码。 .装饰封面。利用故事的名字小蝌蚪找妈妈,画在封面上,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本连环画告知我们的是什么故事。 .装订。 三、
9、请幼儿观赏图画书,边思索边争论绘画方法。 教师:这么长的故事我们可以怎么画?(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时怎么分工?一共要画几张?有哪几张? 四、播放故事,幼儿绘画,制作连环画,教师巡回指导,赐予准时的帮忙。 教师留意提示幼儿依据情节的进展表现完整的画面。 难点:与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五、幼儿之间相互观赏、沟通。 教学反思: 在上好一节课时,我们肯定要做好活动预备,包括了物质预备,我做了40个小蝌蚪的头饰,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仿照蝌蚪的乐趣、画好了40幅彩色的池塘背景图,让每个孩子在视觉上体验美的乐趣,受到美的熏陶。同时要做好阅历预备,课前我问孩子们,看过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和故事吗?没想到有的幼儿
10、从来没有看过、也没听过这个故事,虽然是少数的孩子,但是在课前需要孩子们都能了解这个故事的也许内容,于是我在网上找到了这个动画片,还是我小时候看的上海制片厂的水墨画的动画片,没想到每个孩子都聚精会神特别仔细地观看,并且要求再看一遍,连我都和他们一起重温了我的童年了。现在的孩子只看喜洋洋和灰太狼之类新的动画片。我问孩子们见过小蝌蚪吗?大局部的孩子只是从动画片、图画书上见到过,所以我打算在上课时要给孩子们拿几只活的小蝌蚪,他们肯定很感兴趣、很快乐。感觉孩子接触活的动物太少了,接触大自然的也太少了。我让家长回家带孩子了解小蝌蚪进化青蛙的过程,有条件的话,家里养几只小蝌蚪,让孩子亲身观看,没有的话可以看
11、图书和上网了解,虽然这个学问点不是活动目标的内容,但是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加强家园联系到达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也可以引导家长在家如何教育孩子,都教育什么。教师也要有阅历预备,做好预设问题,熟记教案,把每个环节可能消失的问题都要预想到,做好相应的预备和方案。孩子们上课积极性很高,兴趣很深厚,尤其是让两个孩子到前面做示范,画蝌蚪,两个孩子都不想回去了,孩子没有用过棉签画画,所以很奇怪,兴趣很高。美术活动,肯定要把要求提明确,画画要求,卫生要求,把可能发生的问题都要想到,对幼儿要提出要求。 小百科:蝌蚪(英文:tadpole ) 古时写作“科斗“,是蛙、蟾蜍的幼体,又称蛤蟆蛋蛋。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
12、体呈纺锤形,无四肢、口和内鳃,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吸附在水草上,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应养分。 幼儿园美术教案小蝌蚪找妈妈含反思2 活动目标: 1、请幼儿把故事中的一个情节画成一幅画,进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制造力。 2、让幼儿留意画面安排,留意远近、大小关系。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感受颜色比照。 活动预备: 1、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教师对故事内容要很熟识,语言要生动、形象,特殊是讲到动物的外形、颜色、动态时,更要认真详细) 2、每个一盒蜡笔、油画棒、彩色铅笔和一张纸。 活动过程: 1、启发谈话:小朋友,今日我们要画“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图画,怎样画呢?不
13、是看着教师的画再画,而是听了教师讲的故事以后再画。小朋友,你们会画吗?仔细听教师讲故事的小朋友,就肯定会画。现在听教师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小池塘边,长着很多水草,在草丛里,青蛙妈妈生了很多小宝宝。小宝宝长大了,变成了大脑袋、尖尾巴的小蝌蚪。很多小蝌蚪你追我赶地游呀游呀。小蝌蚪要回家了,可是妈妈呢?妈妈不见了,快快找,小蝌蚪找妈妈,游到西,游到东,游到荷花旁边,观察一条金鱼,眼睛圆又大,忙叫:“妈妈!妈妈!”金鱼说:“你们认错了,我是金鱼,白肚皮的才是你们的妈妈。”小蝌蚪问问这个,这个说“不是”,问问那个,那个也说“不是”。“呱呱呱”,青蛙妈妈游过来了,说:“孩子,好孩子!我是你们的妈妈呀
14、。”小蝌蚪看看青蛙:大眼睛,白肚皮,四条腿,样子怎么跟我们一点儿也不像呢?青蛙妈妈说:“好孩子,你们还小呢,等你们长大了,就像妈妈了。”小蝌蚪最终找到妈妈了。 小朋友,故事讲完了,请小朋友把故事里的事画给教师和其他小朋友看好吗?不要遗忘故事里讲到的地方,是哪里?(在池塘里)那里有什么呀?(有水草、荷叶、荷花,还有各种小鱼)更不要遗忘小蝌蚪是去干什么呀?(找妈妈)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幼儿安排好画面,留意远近、大小关系。 3、讲评:完毕后,将幼儿的图画张贴起来,让幼儿观看和相互学习。 活动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好玩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宠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
15、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转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宠爱的心情。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教师神奇地告知学生,刚刚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惊诧声中,教师用幻灯打出 3、大班语言公开课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 目标: 1、知道故事的名称、角色和主要的情节。 2、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3、丰富对春天特征的感受和熟悉,观赏有关描述春天的语句。 预备: 1、幼儿已在自然角里饲养小蝌蚪,并观看到了解蝌蚪变青蛙的生长
16、过程。 2、故事的录音、图片或幻灯。 过程: 1、出示“小蝌蚪” 图片,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师: “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今日有段好听的故事,讲的就是小蝌蚪的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蝌蚪找妈妈。 2、教师叙述故事一遍,并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中主要讲的是谁? (2)小蝌蚪把哪些动物当成自己的妈妈了?小蝌蚪为什么会认错妈妈吗? 3、教师边演示图片边叙述故事,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 (1)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青蛙妈妈生的黑乎乎的卵变成了什么? (2)小蝌蚪找妈妈先遇到了谁?后来遇到了谁?为什么会把她们当成自己的妈妈? (3)小蝌蚪的妈妈毕竟是谁?为什么小蝌蚪和它的妈妈长的不像呢?
17、 (4)小蝌蚪最终怎么变成青蛙的? 4、再次倾听故事,感受美丽的语句。 提问: “你最喜爱故事中哪一句描述春天的话? 5、幼儿跟录音边看图边叙述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反思: 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整体来说是自然、流畅、轻松活泼的,教学内容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方式,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是孩子们兴致盎然。首先从教师问孩子们,回家没观察自己的妈妈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导入,让幼儿知道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之后出示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这不仅集中了幼儿的留意力,也让幼儿有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教师的操作活动有着很深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表达,孩子们对小蝌蚪的各种动态有了肯定的理解,教师先
18、让孩子了解小蝌蚪的特征,再让幼儿争论小蝌蚪游动的反向,是怎样转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的,突出了本节活动课的重点。将语言进展,数的感知,探究奇妙的融合在一起。 4、大班语言优质课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故事名称、角色和主要情节。 2.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3.感受动画中的意境美。 4.帮忙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洁的事情。 5.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加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活动预备: 1.小蝌蚪找妈妈动画片。 2.蝌蚪变成青蛙的示意图。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1.提问(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图片上是谁吗? (2)小蝌蚪长得怎么样?
19、(3)它的妈妈是谁? 2.过渡:你们都知道它的妈妈是青蛙,可是小蝌蚪却不知道它的妈妈究竟是谁,他们你问我,我问你,最终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他们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吧! 三、分段观赏。 1.观看课件(一)提问: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 小结:由于他们观察小鸭的妈妈带着他们在水中玩耍,所以他们特别的艳羡,也想找到自己的妈妈。 过渡:于是小蝌蚪就要去查找自己的妈妈了。 2.观看课件(二)提问:(1)在查找的路上小蝌蚪遇见了哪两位小动物?(鱼、乌龟)(2)这两位小动物是怎么答复小蝌蚪的呢? 小结:鱼妈妈说:好孩子,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鱼的妈妈
20、,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 乌龟说:我是小乌龟的妈妈,你们的妈妈肚子是白色的。 3.幼儿学说对话4.观看课件(三)提问:(1)白鹅妈妈是小蝌蚪的妈妈吗?为什么不是? (2)他说了些什么呢? 小结:小结:白鹅说:我是小白鹅的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色的衣服,唱起歌来呱呱呱。小蝌蚪一路把鱼、乌龟、鹅当成妈妈,他们的妈妈究竟是谁?我们连续往下看。 5.观看课件(四)提问:(1)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它的妈妈是谁啊? (2)小蝌蚪最终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呢? 小结:一天又一天小蝌蚪渐渐长大了,先长出两条后腿来,再长出两条前腿来,他们的小尾巴呢,不见了,小蝌蚪变成小青蛙了。 三、完整观赏。 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
21、程中分别遇到了谁? 2.最终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他的妈妈长得什么样? 四、稳固故事。 1.这是一个春天里关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小蝌蚪找到妈妈心情怎么样? 2.那我们和小蝌蚪一起快乐的嬉戏吧。 课后反思: 事先预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 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幼儿看图引导孩子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要求要求用上先、再、接着、最终,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这样孩子把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活动中,我尽量让孩子自己说,自己问,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语言力量。最终还请孩子分角色表演了一次,孩子都很快乐。 5、大
22、班美术公开课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 活动名称 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依据故事情节的进展,画成6幅连环画,表现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形状特征和主要情节。 2、引导幼儿用与物体相应的颜色作画。 3、培育幼儿留意远近、大小关系,合理安排画面的力量。 4、鼓舞儿童发觉生活中的美,培育幼儿对美术的喜爱之情。 5、能绽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重点 依据故事情节的进展,画成6幅连环画。 难点 留意远近、大小关系,合理安排画面的力量。 活动预备 幼儿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鸭子、鱼、乌龟、鹅、青蛙图片,图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我们已经听过小蝌蚪找妈
23、妈的故事,今日我们把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内容画出来,每一段故事画一张画,连起来就叫连环画,让别人把几张画连起来看就知道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2、引导幼儿观看主要角色的特征。 幼儿争论,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动物。 出示动物图片,请幼儿观看。 3、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我们把故事分成6幅图,在画的右下角标上数字。 画之前,请幼儿先想好如何构图。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幼儿将主要角色画在纸的中间,留意添画与主题有关的事物,鼓舞幼儿大胆表现动物形象和设计画面。 4、评价作品,完毕活动。 鼓舞幼儿与邻座的小朋友相互观赏并叙述故事内容,选出画的最好的作品进展表扬并让幼儿介绍作画经过。 活动反思:
24、 这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幼儿。在故事中,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曲折经受,使幼儿了解到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了解连环画的形式,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挨次,制作成连环画,并且在活动中培育幼儿相互合作的力量。 6、大班美术优质课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青蛙的形状特征及生长过程。 2、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曲线添画的画法画出各种动态的蝌蚪。 3、进展幼儿的动手力量。 4、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5、探究、发觉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预备: 1、在自然角饲养小蝌蚪,供幼儿观看。 2、范画:在水中向各种方向游动的小蝌蚪。 活
25、动过程: 一、听故事,引起兴趣: 1、你们见过青蛙宝宝吗?青蛙的宝宝是什么样子的,是小青蛙吗? 2、教师生动叙述故事,幼儿观赏。 二、依据故事,回答下列问题: 1、小蝌蚪找妈妈时先后遇到了哪些动物? 2、青蛙妈妈的样子是怎样的?它有哪些特点呢? 三、创作图画在水中的小蝌蚪: 1、展现自然角的小蝌蚪,引导幼儿观看:“你们看看,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它们是什么颜色?它们在水中是怎样游泳的?”(屈.教师.教案网出处)引导幼儿争论说出小蝌蚪有圆圆的身体,细瘦长长的尾巴,在水中能向各个方向游动。 2、教师引导幼儿画小蝌蚪,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黑色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记号笔画上弯弯曲曲的尾
26、巴,这样一条得意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想让小蝌蚪向不同方向游,只需变换不同的方向压印。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提示幼儿留意点画方法,画出不同方向游的小蝌蚪,蝌蚪的尾巴不宜太长 ) 4、展现沟通自己的画作,给自己的画创编故事。 活动反思: 春天来了,当迎春花把春天的信息告知大地时,春姑娘就静静地唤醒了冬眠的小动物喊来了背着剪刀的小燕子,敲开了花妈妈的家门啊!春天多美妙!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也一起出来找春天啦! 在主题开展过程中,幼儿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妙,对春天产生了一种积极的情感。 1、大自然是孩子们自由探究的天空,孩子的兴趣来源于大自然。在这个主题里,我们走出教室,走出幼儿园去感受春风的抚拂,去领
27、会阳光的暖意,去查找春的脚印。菜地上,花丛里,小树旁,我们在植物里查找春天;小蝌蚪、小蝴蝶,瓢虫,我们和动物万春天的嬉戏!春天多么美、春天多么好,我们和动物玩春天的嬉戏!雨过天晴,万物呈现出一片崭新的景象,小树、小花、小草在雨水的淋浴下,一下子变的精神抖擞起来,一只小蜗牛也能引起幼儿对科学探究的愿望。孩子对蜗牛的兴趣完全来自于自然环境。他们在自然中查找蜗牛,了解了蜗牛的特征、生活习性,对蜗牛产生了感情,这些科学中的探究、情感上的互动是在活动室里不能实现的,所以我们将常常带孩子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乐趣。 2、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空间,发挥他们的制造力。活动中我们为幼儿
28、供应了屡次表征活动、共享、沟通活动,孩子们敢说、敢想、敢做,制造性地运用各种材料进展绘画、制作、表演等,再现了自己心目中蜗牛的形象。由此我们体会到:教师只有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空间才能使幼儿自由地发挥他们的制造潜能,自由地沟通自己的发觉、熟悉,从而使他们的制造力和表达力得到提高。 3、让家长走进主题活动,成为活动的合。在以往的教学中,家长往往处于一种比拟轻松的配角位置上,而在此主题活动中,家长则与教师同唱主角,他们也忙了起来,要与幼儿一起捉蜗牛,饲养蜗牛,记录蜗牛的饮食状况。家长的一次次参加,经常会使孩子在活动中处于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状态,更加使孩子有信念投入到集体活动中去。因此,我们在
29、开展主题活动时,总是真诚地吸纳家长参入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共同为幼儿的进展效劳。 孩子在这次主题活动中观赏到了大自然的美,还探究了大自然的隐秘,能大胆地对春天进展描述和体验,了解到春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体验到春天郊游的欢乐,并学会了同伴之间协商、解决问题,会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达春天的美,对春天的喜爱。 7、幼儿园大班语言优质课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喜爱阅读活动,感受探究小蝌蚪生长过程的乐趣。 2、学习围绕故事的名字来观看、思索画面内容,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晰地表述自己的熟悉。 活动预备: 1、教师用大书一本(自制);故事磁带、录音机。 2、小蝌蚪、小青蛙图片各一;幼儿用书每
30、人一本。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猜谜语,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教师:小蝌蚪从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 (1)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看两者的不同。 教师: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呢? (2)请幼儿凭以往阅历先自由争论,再在集风光前表达自己的观点。 2、教师叙述故事的开头局部,激发幼儿自主阅读的愿望。 (1)结合自制大书,教师叙述故事的前半局部。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关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师一边叙述故事(从开头到“小蝌蚪们高快乐兴地向前面游去了“),一边用手指着相应的画面,帮忙幼儿建立图画和口语的关系,理解
31、故事的内容。 (2)设疑,创设自主探究的阅读环境。 教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路上遇到了谁?它们会相互说些什么话?“教案来自:屈;教师教;案网.“最终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请你们快去看看书吧! 3、幼儿分组自主阅读小书,教师巡回观看,并依据幼儿阅读状况分层指导。 对于能根本正确读懂内容的幼儿,建议他们想像角色的对话,把故事连起来,完整地讲一讲;对于不明白个别地方的幼儿,建议他们看看前后的画面,推断故事的内容。 4、引导幼儿围绕重点开展争论。 (1)结合鸭妈妈与小蝌蚪对话的这张图画,帮忙幼儿归纳观看画面的策略:依据后面的图画,推想前面的内容。 (2)引导幼儿学习鸭妈妈的语言。 (3)用同样的方法推想鱼
32、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小蝌蚪说的话。 教师:你们知道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小蝌蚪说了什么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5、结合大书,师幼共同看图叙述故事。 教师先讲故事的开头局部,再分别请幼儿轮番叙述故事后面的情节(找到鱼妈妈,找到龟妈妈,找到鹅妈妈,找到青蛙妈妈),最终局部由教师讲。 6、集体观赏配乐故事,进一步感受故事语言的美丽与生动。 播放语言磁带,师幼共同观赏配乐故事。 活动延长: 1、在语言区摆放故事中动物头饰,分区活动中可以让孩子自由表演故事。 2、引导幼儿绘制小蝌蚪找妈妈的连环画。 活动反思: 在集体教学中,这是一个语言活动,叙述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故事内容简洁,简单让幼儿理解,
33、易懂。通过图片让幼儿理解故事,赐予幼儿更加直观的感受,活动中幼儿兴趣深厚,在和同伴沟通的时候,大胆描述故事内容,向同伴叙述自己的发觉,积极参加其中,活动内容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但是在活动中也有缺乏之处,活动形式有点单一,只是通过图片让幼儿来学习,所以局部幼儿兴趣点不是很高。 在区域中,为幼儿供应了故事内容图片以及绘画材料,请小朋友先观看图片,然后在纸上绘画涂色,自己制作故事图册,最终装订在一起。供应好看的图片请幼儿观赏,激发幼儿自制图书的兴趣。活动中也存在许多缺乏,韦雪小朋友在区域的时候,选择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制作图书,在绘画的时候能够自己独立完成,但是过了一会之后就不太仔细的了,绘画内容简洁,在活动中我发觉孩子们简单分心。 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集体教学时,应留意方式方法,依据内容的不同为幼儿供应不同活动形式,设计新奇的活动环节,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同时更简单让幼儿承受,在语言活动中要多给幼儿表达的时机,让幼儿在沟通中学习。在区域活动中,大班孩子观看力量有了肯定的进展,能够观看到图片中细节方面,在绘画的时候有很大的进步,许多活动都能够自己独立完成,也有局部较弱的幼儿需要帮忙和指导,有的技能还需要加强,例如:在涂色以及装饰的时候,有的孩子会不仔细对待,随便涂色装饰,在以后的美术活动中,要多多提示幼儿,在细节方面也要做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