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实验操作教案:认识空气.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幼儿科学实验操作教案:认识空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科学实验操作教案:认识空气.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幼儿科学实验操作教案:认识空气_幼儿科学讨论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发觉动物为了生存而实行的几种自我爱护方法。2、通过观看,引发幼儿探究动物神秘的兴趣。3、激发爱惜小动物的情感。【活动预备】1、ppt课件:动物爱护色。2、音乐:森林的早上。3、小动物头饰。【活动过程】一、图片导入课题引导幼儿观看图片:石头上的袋鼠教师:小朋友,你们看图片上有什么?幼儿通过认真观看发觉石头上有一只袋鼠。引导幼儿发觉石头和袋鼠的颜色很相近。小结:动物爱护色可以让动物隐身,不被侵害。二、动物的隐身绝技1、了解小动物的隐身妙招。小动物们在玩捉迷藏的嬉戏呢,我们一起把小动物找出来,好吗?说一说你找到了什么动物,它躲
2、在了哪里?2、观看课件(1)袋鼠躲在和自己一样颜色的石头上。(2)狮子躲在黄黄的草丛中。(3)刀郎藏在绿色的叶子上。(4)青蛙藏在绿色的池塘里。(5)蝴蝶藏在花丛中。(6)斑点蛙藏在水草中。(7)紫色的蟹蛛藏在紫色的花瓣上。3、这些动物都有什么样的爱护自己的本事呢?小结:隐身。在大自然中有些动物为了爱护自己更好生存,它们身体的颜色与斑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非常相近,用来隐藏自己不被敌人发觉。4、启发幼儿叙述还知道哪些动物具有隐身的本事?三、争论动物的防身绝技。1、你知道动物还有哪些爱护自己的方法?2、教师叙述乌龟:盔甲刺猬:硬刺鹿:快跑壁虎:自切黄鼠狼:臭气四、嬉戏:躲猫猫1、播放音乐:森林的早
3、上2、幼儿戴上自己喜爱的动物头饰,在教室里查找适合自己隐藏的地方。幼儿园中班科学试验教案熟悉空气 活动目的: 1、通过探究让幼儿知道空气的特征和重要性。2、通过争论培育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提示幼儿绿化树木能净化空气。3、培育幼儿积极去探究、发觉和观看的力量。 活动预备: 塑料袋,冲气玩具,空玻璃瓶,两只蜡烛,火柴等。 活动过程: 1、幼儿探究发觉空气的存在:(1)请幼儿想方法把桌上的塑料袋、冲气玩具都鼓起来。(不能装东西)(2)提问:它们是怎样鼓起来的?里面装的是什么?(3)请幼儿看看、摸摸、闻闻、尝尝空气,有什么感觉?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气体。试验:将空
4、瓶子瓶口朝下,垂直按到水底,然后渐渐将瓶子倾倒,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2、熟悉空气(1)让幼儿闭上嘴巴,捏住鼻子,说出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小结:人和动物都离不开空气,否则会因缺氧而死。试验:空气助燃把两只点燃的蜡烛粘在平板玻璃上,将大小不同的两个玻璃瓶同时到扣在两只蜡烛上,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小结:空气能帮忙燃烧,大瓶里的空气多,蜡烛燃烧时间长,小瓶里的空气少,蜡烛燃烧时间短。试验:验操作,探究活动。1、身体里的空气以小组的形式,请幼儿把吸管插入水槽中,用力吹气,感知身体里空气的存在。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2、土里的空气。以小组的形式,幼儿分别把少量土渐渐的
5、放入水槽中,观看有什么现象发生。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四)幼儿集体争论。1、让幼儿自由沟通争论自己的试验过程和试验结果。2、请各组轮番叙述自己的试验过程和试验结果。(五)教师小结:我们的四周处处都是空气,假如没有空气,我们就会死掉,小动物和小花、小草,还有土也需要空气,可是有的工厂排放出来黑黑的气体,污染了我们的空气,就会影响我们身体的安康,所以我们要一起来爱护环境,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很安康。那我们应当怎样爱护环境呢?你还知道空气有那些用处?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结合幼儿的承受力量,教师简洁讲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和动植物带来的危害,教育幼儿要将卫生,爱护环境,让空气保持清爽。幼儿科学试
6、验教案:好玩的两面镜 【设计思路】 朋友出差回来,送我一面精巧的两面镜,我带到教室里,引发班上孩子的深厚兴趣。单面镜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孩子们特别熟识它、喜爱它;而对两面镜孩子们则见得较少,但它特别好玩,它所照的物体成像有不少的变化,好玩、易观看又好操作,是科学活动的好素材。兴趣是幼儿自觉学习和进展的动机力气,鉴于此,我生成并设计了好玩的两面镜这一教学活动,旨在通过对两面镜的成像操作,培育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进展探究、观看、思维以及表达的力量。【活动目标】1、观看两面镜夹角的变化所带来的物体成像数量的变化。2、尝试记录两面镜成像的现象。3、愿意表述自己的探究过程和试验结果。【活动预备】1、一
7、面大的两面镜;每人一面单面镜、两面镜、各种立体小玩具。2、记录纸、笔若干。【活动过程】1、幼儿了解单面镜的成像现象。(1)教师组织幼儿自由地照小镜子。师:“小朋友们长得真得意!教师今日特意为每一位小朋友预备了一面小镜子,让朋友照一照自己得意的样子。看一看,你在小镜子里面能看到你自己的什么呢?”(2)幼儿同伴间相互沟通。师:“你发觉镜子里有几个自己?”2、探究两面镜好玩的物体成像现象。(1)熟悉两面镜,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师:“今日教师除了给小朋友们预备了一面小镜子外,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另一种镜子,你们看,它像什么?它是怎样做成的?”(出示特大的两面镜)(2)师:“这种镜子就叫两面镜。它特别好玩
8、!可以渐渐地翻开,还可以。渐渐地合起来。”(教师边讲边演示)接着教师边看边作惊异状说:“咦!这两面镜真好玩!还可以看到一些好玩的现象,小朋友,你们猜一猜我在两面镜里看到了什么好玩的现象呢?”(3)师:“那我毕竟看到了什么呢?小朋友们想知道吗?请小朋友把你们桌子上的两面镜拿起来玩一玩,看一看你能发觉什么好玩的现象呢?”3、幼儿第一次探究,初步感知两面镜成像的好玩现象。(1)幼儿照两面镜,教师观看指导。(2)组织幼儿相互沟通。师:“小朋友,你们刚刚在两面镜里发觉了什么好玩的现象?和一面镜子里照出来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4、幼儿其次次探究,进一步感知两面镜好玩的物体成像现象。(1)幼儿用各
9、种立方体小玩具和两面镜玩一玩,进展探究,教师留意观看和指导,并鼓舞幼儿相互沟通。师:“刚刚,小朋友发觉了这么多好玩在现象。其实,两面镜还会变更多的戏法呢!看,教师还给小朋友预备了很多小玩具,请小朋友用这些小玩具和你的两面镜一起玩一玩,看看你们还能发觉什么更好玩的现象?”(2)组织幼儿沟通探究的结果。师:“刚刚,小朋友用小玩具和两面镜一起玩了玩,又发觉了什么更好玩的现象呢?”5、幼儿第三次探究,感知两面镜夹角的变化所带来的物体成像数量的变化并记录结果。(1)教师鼓舞幼儿连续探究并记录,教师留意观看和指导。师:“我们的小朋友可真能干,又发觉了这么多好玩的现象。现在,教师想请小朋友把这些好玩的发觉给
10、记录下来。那么,该怎么记,记在哪呢?请小朋友看黑板上的这张记录表。”(2)教师介绍记录表格:“第一行是两面镜的标记。第一个图是两面镜完全翻开时的标记(边讲边演示);其次个图是两面镜合拢时,张口大一点儿的标记;第三个图是两面镜再渐渐合拢,张口小一点儿的标记。这其次行、第三行是空格,是给小朋友记录用的。假如,你是用小鱼跟两面镜玩的,你就在其次行的第一个空格里面画上小鱼的标记,然后依据上面的标记,看看小鱼在这种状况下(指第一标记)小鱼像的数量是多少,在这种状况下(分别指其次、第三标记)小鱼像的数量又是多少?然后,把你的发觉记录下来,可以用数字表示,也可以用画图来表示。下面,请小朋友去试一试,边玩边记
11、录吧。”(3)展现个别幼儿的记录单,组织幼儿叙述记录结果。师:“你是用什么跟两面镜玩的?发觉了什么规律?”6、将幼儿作业记录装订成册,完毕活动。师:“今日,小朋友玩两面镜发觉了许多好玩的现象,探究出当两面镜完全翻开的时候,物体像的数量最少,只有一个,当两面镜渐渐合拢的时候,物体像的数量就越来越多,并把它记录下来。现在,教师把小朋友的记录装订成一本书,取名叫“我们的发觉”,在教室挂起来,好吗?”【活动评析】幼儿对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科学问题有着天生的奇怪和探究欲望,好玩的两面镜就是因幼儿的兴趣生发出来的。在教学活动中,我先诱发幼儿的认知冲突,鼓舞他们大胆提问和猜测。幼儿有了猜测和问题,并产生想
12、寻求答案的愿望,主动探究才会进入真正的预备状态。接着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我指导他们通过自身的探究,对两面镜进展感知、操作、发觉问题、寻求答案。其间,我敬重接纳每个幼儿的观点,积极正确评价每一个幼儿的探究行为,对仔细探究、积极动脑的幼儿加以确定和表扬;对力量差的、依靠性较强的幼儿总是赐予鼓舞的支持,帮忙孩子树立自信念,从而进一步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探究活动真正做到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在探究中得以充分发挥,目标大成度高。幼儿科学教案 探究科学是很具好玩味的,对于幼儿来说也可以从小就树立起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增长幼儿的见识和学习力量,那么都有哪些适合幼儿学习的科学教案呢,下面是由范文资讯网
13、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科学教案”,仅供参考,欢送大家阅读。 幼儿科学教案(一) 一、教案目标 1、发觉动物为了生存而实行的几种自我爱护方法。 2、萌发探究动物神秘的兴趣。 3、经过身体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动物自我爱护方式的熟悉。 二、活动预备 1、多媒体课件,音乐。 2、小动物头饰,用绉纸编成的“尾巴”,吸吸果冻瓶4个。 三、活动过程 嬉戏:捉迷藏。 1、我们一齐来玩个捉迷藏的嬉戏,我数1、2、3小朋友躲起来。 2、争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我找到了,有的小朋友我找不到? 3、师小结。 隐身妙招 1、了解小动物的隐身妙招。 师:小动物们也在捉迷藏,请小朋友认真找一找,然后告知大家你找到了什么动物,它躲
14、在了哪里? (观看课件:枯叶蝶飞到树枝上,蜥蜴趴在土堆上,青蛙钻到草丛中的动画。) 2、身体表演:枯叶蝶飞到树枝上。 蜥蜴趴在土堆上。 青蛙钻到草丛中。 3、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爱护自我的本事? 小结:隐身。在大自然中有些动物为了爱护自我更好生存,它们身体的颜色与斑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非常相近,用来隐藏自我不被敌人发觉。 4、启发幼儿叙述还明白哪些动物具有隐身的本事 四、争论动物的防身绝技 1、你明白动物还有哪些爱护自我的方法? 2、观看课件。在观看前提出要求“留意里面都有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爱护自我的?” 提问:你看到了哪个动物,它是怎样爱护自我的? (讲出一种,点击消失相应字宝宝和相应动物的
15、头像) 盔甲:乌龟 硬刺:刺猬 快跑:鹿 自切:壁虎 臭气:黄鼠狼 装死:狐狸 3、争论:还有哪些动物也用同样的方法爱护自我的? 小结:小动物们很聪慧的,想了很多方法来爱护自我,有的,有的等。它们真是能干的小动物。 五、表演防身术 教师出示各种动物头饰,幼儿答复是谁?是用什么方法爱护自我的? 此刻我们来玩个嬉戏,小朋友能够变成任何一种小动物,戴上头饰跟着音乐玩一玩,咦!怎样了?老虎出来了,怎样办呢?你就要用你变的小动物的方法来爱护自我,看谁仿照得最像! 幼儿科学教案(二) 一、活动目标 1、充分体验探究活动的欢乐。 2、了解螃蟹的形状,爬行方向,学会一些简洁的观看方法。 3、鼓励幼儿英勇探究,
16、积存一些生活阅历。 二、活动预备 1、四十只小螃蟹,两只大螃蟹。 2、二十只小塑料箱,四只大塑料箱。 3、夹子、筷子、手套人手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亮盖电锅两只等。 三、活动过程 1、教师问:你们知道螃蟹吗?(知道)在家里爸爸妈妈让你们玩吗?(不)为什么? 幼儿1:由于螃蟹凶。 幼儿2:它有大钳子。 幼儿3:要夹人。 2、教师说:今日教师和你们一起玩螃蟹好吗?(好)不过肯定要留意螃蟹的大钳子。 幼儿观看螃蟹: 幼儿1:只看不动手。 幼儿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儿3:用手碰一下立刻缩掉。 幼儿4:拿起一旁的筷子夹着玩,夹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儿坐在地毯上。 教师问:
17、玩得欢乐吗?(欢乐) 教师说:小动物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教师又问:螃蟹长得什么样子? 幼儿自由谈,教师巡听。 幼儿1:背上有壳,是灰黑色的。 幼儿2:有眼睛,烧熟了是红色的。 幼儿3:有三只脚。 幼儿4:不对,有四只脚。 4、教师说:螃蟹究竟有几只脚?大家去数一数。 5、教师示范,戴上手套捉起螃蟹点数。 教师提示: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里,认真看看螃蟹底部是什么样的。 6、盆子、水、抹布,透亮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中幼儿的英勇、才智、力量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动中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幼儿从多个方面进展观看,学习一些科学学问,使他们在以后的探究活动中更加聪明。 不过在活动中觉得“数
18、活螃蟹腿”这个环节较有难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后进展。 幼儿科学教案(三)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尝试,感知淀粉遇到碘变蓝的现象。 2、能运用这个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二、活动预备 魔术表演视频、碘酒、淀粉、含淀粉食物和不含淀粉食物,如:馒头、胡萝卜、土豆、白菜、饼干、香蕉、奶粉、毛笔、吸管、小盆、喷壶等。 三、活动过程 开头局部,激发幼儿对魔术的兴趣。 1、师:小朋友平常喜爱看电视吗?幼儿自由答复 2、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一段特别奇妙的魔术表演吧! 3、一起观看魔术,体验魔术的奇妙之处。 教师表演魔术,让幼儿初步体验碘酒与淀粉碰撞的奇妙。 1、师:教师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魔术表演。看这有一张
19、白纸,前后都没有东西,那现在我要用奇妙之水喷在这张白纸上面,它会消失什么呢?(幼儿大胆猜想)。 2、教师把水匀称的喷洒在白纸上,(事先已用淀粉水画好的)渐渐的纸上消失了一幅美丽的画! 3、小朋友自己也来当一个小小魔术师吧! 幼儿动手操作,体验魔术的奇妙。 1、幼儿用事先预备好的淀粉水在纸上画出自己喜爱的东西。画好以后等淀粉水稍干一点,用事先预备好装有碘酒的喷壶,匀称的喷洒在画纸上,最终消失小朋友的画。 2、介绍碘酒与淀粉。 是不是很好玩呀!其实没有奇妙水,是用了这两样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出示碘酒看这是什么?请小朋友来闻一闻。(引导幼儿说出是碘酒)并且向幼儿介绍碘酒是干嘛的,(消毒)什
20、么地方能看到碘酒(医院打针时)。 教师出示淀粉请幼儿看,并且引导幼儿淀粉是干嘛的?那些东西里面含有淀粉(如:馒头等) 教师为幼儿解释,淀粉在遇到碘酒的时候他就会变蓝,这是一种化学奇妙现象。 四、幼儿自由探究 发觉那些食物含有淀粉那些没有。 1、师: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种食物究竟哪些食物含有淀粉那些没有?请小朋友自己去发觉吧! 2、幼儿用事先预备好的碘酒和食物动手操作。(得出结果:滴碘酒变蓝的食物含有淀粉,反之就没有。) 3、师幼记录:哪些食物发生了变蓝的现象,在表格对应的栏里打勾,反之打叉,教师验证有异议的食物 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五、教师小结 现在小朋友知道刚刚我们的魔术是怎么变得吗?由
21、于我们画画的水是淀粉水,画在纸上看不见,而我们往纸上喷的奇妙水就是碘酒,当碘酒遇到淀粉,所以纸上就显现出了蓝色。就像有的食物会变蓝一样,由于他们中都有一样东西叫淀粉,淀粉遇到碘会变蓝。所以食物就会显现出蓝色。聪慧的小朋友你们懂了吗? 幼儿科学教案(四) 一、活动目标 1、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出现象; 2、大胆探究、尝试便物体沉或浮的不一样方法,进展探究精神; 3、初步学习两人合作进展试验,培育合作本领。 二、活动预备 人手一份活动材料,包括石子、牙膏皮、橡皮泥、空药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记录表(见附图)、铅笔;盛水的水盆若干个,积木块若干,塑料插片若干。 三、活动过程 导入:出示材料,激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 科学实验 操作 教案 认识 空气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