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艺术活动教案(11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小班艺术活动教案(11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幼儿园小班艺术活动教案(11篇)幼儿园小班艺术活动教案 幼儿园小班艺术活动教案 时间:2023-09-28 13:24:53 教案 投诉 投稿 小班艺术活动教案 推举度: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 推举度: 幼儿园小班奥运教案及语言活动教案 推举度: 小班春天活动教案 推举度: 小班安康活动教案 推举度: 幼儿园小班艺术活动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当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小班艺术活动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小班艺术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
2、儿歌的韵律、节奏美,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能用身体动作表现儿歌并大胆表达。 3、理解儿歌内容,尝试大胆朗读儿歌。 活动预备 玩具小手洗脸、漱口、穿衣的图片儿歌音频幻灯片等 活动重点 学会宁静倾听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活动难点 能够大胆的在同伴面前表演儿歌,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过程 一、利用手指嬉戏,了解小手的作用 1、师幼一起做嬉戏“听我说、跟我做”,激发幼儿对手的兴趣,熟悉小手。 师: (1)刚刚小朋友和自己的小手做了嬉戏,现在请数一数你有几只手?比一比你的两只手是不是一样大?(知道两只手合起来是一双手。) (2)伸出我们的双手,数数一共有几个手指头?(从拇指开头,按次序进展,
3、手口全都地点数,数好后再换一只手数。) 2、依据出示的玩具小手和图片的提示,请幼儿说说、做做穿衣、扣x等动作。 师:我们的小手能做什么? 二、宁静倾听,感知儿歌的节奏感 1、播放音频,请幼儿宁静倾听儿歌。 师:你听到了小手能做什么事情? 2、教师结合图片朗读儿歌,使幼儿感知儿歌押韵的特点。 三、利用幻灯片教师有感情朗读,使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 教师播放幻灯片,依据图片提示,请幼儿学说儿歌内容。 四、师幼表演儿歌,鼓舞幼儿用身体动作在同伴面前大胆地表演,并朗读儿歌 播放儿歌音乐,教师与幼儿一起伸出小手,表演儿歌。 小结:我们现在已经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才是最棒的小宝宝。 活动延长 利用丙烯
4、颜料进展手印画:我的小小手。 附: 我有一双小小手 我有一双小小手, 一只左来,一只右, 小小手,小小手, 一共十个手指头, 有了这双小小手, 能洗脸来,能漱口, 会穿衣,会梳头,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反思 直观的教具能帮忙幼儿更好的了解小手的作用。由于小班幼儿阅历缺乏,又喜爱仿照,因此,教师预备了各种贴近生活的图片,来拓展幼儿的阅历。 幼儿园小班艺术活动教案 篇2 艺术活动: 捉小鱼(音乐嬉戏) 活动目标: 1、能随音乐自由的表现鱼儿游动的动作,感受音乐的停顿。 2、有初步的角色意识,情愿遵守嬉戏规章。 活动预备: 1、阅历预备:事先引导幼儿观看鱼儿游的动作,理解捕鱼的意思。 2、物质预
5、备:音乐捉小鱼。播放器。 活动过程: (一)以小鱼游的嬉戏引入,激发幼儿嬉戏的愿望。 教师:小朋友,小鱼是怎么游的?谁来表演小鱼游?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鱼游吧。 (二)介绍嬉戏的玩法。 玩法:请两个幼儿双手上举,碰在一起做网鱼,其他的幼儿扮演小鱼,跟着音乐有节奏的游动,一个接一个用碎步从网下钻过。当唱到快快捉牢的捉字时,渔网快速地放下,开头捕鱼,把小鱼套进网里。被捉到的幼儿排到尾末,嬉戏连续进展,等音乐反复多变到完毕时捕到的两只小鱼,与渔网交换角色,嬉戏重新开头。 (三)提出嬉戏要求。 (四)幼儿嬉戏,教师指导。 1、引导幼儿随音乐学鱼儿游动的动作,让幼儿享受自由随音乐运动的欢乐。 3、引导幼儿充
6、分感受歌曲,感受音乐完毕前的休止。 4、鼓舞幼儿创编各种表现鱼儿游动的动作,让幼儿随音乐进展嬉戏。 5、开头时教师可以当捕鱼人,幼儿熟识玩法后,与幼儿交换角色。 (五)教师简要评价后,幼儿自由做鱼游动作完毕活动。 户外活动: 1、体育嬉戏:小刺猬见领域活动指导P23。 2、分组活动:(见周规划表) 幼儿园小班艺术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1熟识歌曲旋律,能够跟随教师有情的唱歌曲 2、学唱附点音符,感受歌曲的美丽意境。 3、引导用嘹亮的嗓音唱歌 活动预备: 了解春天的景象,抒发对春天美妙风光的回想,春天挂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 引导幼儿唱跟我唱,学习附点音符的唱法 二、谈话春天,引发
7、幼儿对春天的美妙憧憬 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从哪里感受到春天来了? 你最喜爱春天的什么地方?为什么? (引导幼儿从人们的活动、穿着及大自然的变化进展联想,丰富幼儿对春天的多重熟悉) 三、出示春天挂图,教师朗读诗歌,引导幼儿观赏歌曲里的春天 1、出示挂图,引发幼儿思索 图片上有什么?这是什么季节?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假如把这幅图片编成一首歌,这首歌的旋律应当是什么样的? 2、朗读诗歌春天是个调皮包,并请幼儿回答下列问题 这首诗歌的名字是什么?什么是调皮包? 诗歌里为什么说春天诗歌调皮包?(引发幼儿用诗歌里的语言进展描述) 3、教师再次朗读诗歌,引发幼儿美的感受 4、教师引导幼儿共同朗读诗歌 四、教
8、师示范唱,引导幼儿熟识乐曲旋律 教师要把这首好听的诗歌编成一首美丽的歌曲,引发幼儿唱歌的欲望 春天遇到了什么?小草和小花被染成什么样的了? 春天牵出了什么?把什么引来了?它是怎样唱歌的? (重点练习第一段和其次段的中间局部) 五、教师与幼儿共同演唱,鼓舞表情丰富,声音美丽悦耳的幼儿。 1、分角色演唱:男孩唱第一段,女孩唱其次段;教师演唱第一段,孩子们一起演唱其次段等 2、自选同伴表演唱 4、独立演唱歌曲 活动完毕, 引导幼儿在活动区中表演唱 幼儿园小班艺术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情愿参加粘贴活动,感受粘贴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2.通过粘贴加深幼儿对国旗的印象,熬炼幼儿手的敏捷度。
9、3.激发幼儿对国旗的喜爱。 活动预备: 打印好国旗一份,即时贴(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头局部 1.手指嬉戏,稳定幼儿心情。 2.提出上课要求 二、根本局部 1、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熟悉了国旗,知道国旗是什么颜色?上面有几颗星星?星星是什么颜色?(幼儿答复) 2、引导幼儿学习粘贴画 1)、教师出示国旗轮廓的纸,问这是什么呀? 2)、教师小结:哦,国旗是红红的对吗?现在教师只把星星粘贴上去,旗子的颜色怎么样让它们变成红红的国旗呢?(引导幼儿说出涂色) 3、教师向幼儿讲解粘贴的要求 1)、教师范画,重点突出粘贴时方向要全都。(左右左右、上下上下) 2)、提问:小朋友们,教师是怎么
10、粘贴国旗上的五角星? 4、播放音乐,幼儿操作粘贴 1)、幼儿动手粘贴,教师巡回指导。 2)、幼儿任选方法粘贴,教师提示幼儿留意卫生,相互谦让。 三、完毕局部 1、讲评幼儿作品,让幼儿感受胜利。 1)、今日我们的小画家画的真棒,瞧,果果,伦伦涂的颜色特别匀称、逐一出示幼儿作品,让幼儿观赏。 2)、让我们把这国旗贴在我们的展现处,好吗? 2、幼儿听音乐走出教室。 幼儿园小班艺术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进展指南的教育建议指出:“和幼儿一起感受、发觉和观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基于这样的理念指导,我尝试挖掘身边的资源自然界中孩子们熟识的、宠爱的“蒲公英”,让孩子在观赏蒲公
11、英的美的同时感受生活的美妙。 活动目标: 1、在观赏中关注蒲公英的特征及形状的美。 2、尝试运用吸管拓印的方法表现蒲公英的.主要特征。 3、体验绘画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尝试运用吸管拓印的方法表现蒲公英的主要特征。 活动预备: 画纸、白色颜料、吸管、蜡笔。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活动。 教师:小朋友,你们见过蒲公英吗?它是长什么样子的? 二、幼儿观赏图片,感受蒲公英的主要特征,激发幼儿创作欲望。 1、观赏蒲公英,引导幼儿感受蒲公英的特征。 (1)你看到了什么?(蒲公英) (2)草地上有很多蒲公英,它们长什么样?(白色、毛绒绒的) (3)这是蒲公英的什么部位?(花茎) (4)它是什
12、么样子的? (5)这么一大片漂亮的蒲公英你们喜爱吗? (6)草地上有很多的蒲公英,这些蒲公英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高、有的矮。 三、用作画工具表现蒲公英 1、学习用吸管拓印的绘画方法表现蒲公英引导语:今日教师还带来了一个特殊的工具(吸管),让我们试试用吸管拓印的方法画蒲公英,吸管沾上颜料就可以拓印出漂亮漂亮的蒲公英。 2、出示所用到的工具 3、教师:今日我们就要用这些工具来画蒲公英,首先,我们把吸管在颜料里蘸一下,然后轻轻的纸上按一下,这样蒲公英就出来了。 4、师:蒲公英的下面有一条茎,你们刚刚留意到这条茎是什么样子的吗?是直直的,还是弯弯的?我们要用蜡笔把它画下来。 5、
13、师:蒲公英画好了,宝宝们,你们看,美丽吗?(美丽)风吹过来,是不是还有飘散出来的蒲公英呢?我们要画出飘散出来的蒲公英就需要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进展合作哦!吸管和吸管碰一碰,或者小朋友用一边轻轻的点一下,就可以碰出来了哦! 四、师生共同创作,体验绘画的乐趣。 教师巡回指导,鼓舞幼儿大胆创作。 五、展现幼儿作品,体验胜利的喜悦。 1、展出幼儿作品 2、共同评价幼儿作品。 延长活动: 让幼儿在生活中查找蒲公英,观看它的形状特征和种子的传播途径。 幼儿园小班艺术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茶树的样子,并用语言简洁的描述。 2、学习用简洁拓印的方式绘画茶树。 活动预备: ppt、黑色卡纸,茶树叶
14、、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早上好!我是胡教师,你们可以叫是胡萝卜教师今日教师带来一颗奇妙的树,你们寻常的树都是怎么样的?”(引导小班幼儿回想自己身边的树是什么样的,为后面的茶树做铺垫) 小结:原来小树和你们一样有身体(树干),有胳膊(树枝),有树叶那么我带来的树跟他们长得还真有一点像,不过它奇妙的地方在它的叶子可以放到水里泡起来喝。 (二)、出示图片,让幼儿熟悉茶树 1、看看它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观看茶树。 2、(拿出茶叶)现在的样子还不能喝,(变魔术)看胡教师把它变成可以喝的样子好么?现在有没有小朋友熟悉它了呀? 小结:原来他就是茶叶宝宝,(帮忙幼儿总结茶树的样子) (
15、三)、引导幼儿绘画 (1)嘘!宁静。我刚刚听到了茶树宝宝对我说话了(假装耳朵靠近茶树),小朋友你们听见了么?我听见咯,我听到茶树宝宝说:听说我们班级的小朋友们,画画特殊厉害,我们的茶树宝宝想请小朋友们帮它一个忙哦!帮它画一个自画像。 (2)教师进展简洁的示范,说明留意要点 (3)教师指导幼儿进展绘画。 (四)、幼儿作画,教师巡察指导 重点指导:帮忙力量弱的幼儿完成作品 (五)、小评幼儿绘画表现,并展现幼儿作品。 (六)、整理整理。 幼儿园小班艺术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熟识乐曲的旋律,在教师的带着下能跟随音乐有节奏地做搓元宵的动作。 2借助揉糯米粉、搓元宵等动作,感受并表现音乐的强弱
16、、快慢。 3体验自由表现的愉悦,增加参加活动的自信念。 活动预备: 1观看或参加过元宵的活动,了解做元宵的过程,并学过做元宵的仿照动作。 2搓元宵活动的图片或照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新年好。 (二)幼儿回忆相关阅历,尝试用动作表现搓元宵。 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搓元宵的相关内容。 教师:他们在做什么?搓出的元宵是什么样子的? 2幼儿回忆相关阅历,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搓元宵,教师带着幼儿将搓元宵的仿照动作进展整理。 3教师带着幼儿做整理过的动作,并加上语言节奏,帮忙幼儿感受音乐的强弱、快慢。如:和米粉时慢速念“揉,揉,揉成团”,搓元宵动作时配“搓搓搓,搓搓搓,搓搓搓,搓元宵”等
17、。 4教师引导幼儿做元宵的造型,鼓舞幼儿用不同的身体动作表现。 教师:元宵做好了,是什么样子的?谁来做一做?请个别幼儿先来做一做。 5教师反应幼儿的造型动作,引导幼儿集体学习几个有创意的动作。 6教师指导幼儿练习做搓动作。教师在乐曲最终两小节时说“变变变”,幼儿做出造型;教师哼唱最终一句旋律,幼儿跟着教师口呼“变变变”,在最终一小节做造型动作。 (三)学习旋律活动搓元宵。 1教师分段弹奏音乐,引导幼儿将动作与音乐相匹配。 教师带着幼儿分段听音乐做动作。 幼儿听教师完整地哼唱音乐、练习做动作。 2教师带着幼儿完整地听音乐练习做动作,在音乐变换时用语言提示幼儿换动作。幼儿尝试独立地听音乐做动作,教
18、师在动作转换时用眼神或动作提示,增加幼儿独立地随着音乐做动作的自信念。 活动延长: 区域活动:幼儿在美工区用橡皮泥等工作做元宵。 幼儿园小班艺术活动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颜色是我们大家所熟识的,由于到处可见颜色的存在,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对于孩子也自然时时刻刻都接触着颜色,只是小班幼儿年龄段的孩子并不会有意识的去留意颜色,也就是对颜色的敏感度不强。这次活动是让孩子们在玩中体验、观看并识别颜色,发觉颜色的变化,从而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四周事物的颜色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尝试玩色,观看颜色的变化,了解两种颜色混合会变成其他的颜色。 2、对颜色的变化产生奇怪。 活动预备: 1、透亮的
19、塑料瓶(如矿泉水瓶等)每人一个(在瓶盖里面分别放上红、黄、蓝、绿、紫、橙等水粉颜料)。 2、贴有多种颜色标识的筐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扮演魔术师变魔术。 (1)教师出示装有水的瓶子。引导幼儿观看瓶子里水的变化。教师今日带了一个特别的瓶子,它会让水发生变化。现在教师这里瓶子里的水是什么颜色?我们让它变、变、变!水变成什么颜色了? (2)教师换一个瓶盖,连续摇摆,让幼儿观看瓶内水的颜色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问:水又变成什么颜色? (3)幼儿尝试操作,观看水颜色的变化,探究缘由。 教师现在给你们一瓶水,你先看看是什么颜色的,摇一摇,看看水的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猜一猜,是什么缘由? (4)幼儿争
20、论,水会变颜色的隐秘。 2、教师揭秘,幼儿再次尝试。 (1)原来瓶盖里有颜料,两种颜色混合以后水的颜色就变了。 (2)请幼儿将手中的瓶换另一种颜色的瓶盖试试,会发生什么变化?说说你的瓶子里的水变成了什么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 3、给颜色着家。 按颜色分类,引导幼儿依据瓶内水的颜色分类摆放(活动室内放置贴有多种颜色标识的筐) 活动反思 艺术活动魔术瓶是让孩子在玩色的过程中,观看颜色的变化,初步了解两种颜色混合会变成其他颜色,并让幼儿对颜色变化产生奇怪,乐于探究颜色变化的隐秘。 在活动中,我利用变魔术的形式,吸引孩子的留意力,让孩子发觉瓶子里的水颜色变化了,孩子们都很仔细地进展了观看。我也让孩子们
21、进展了尝试,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变魔术”真的很奇妙的,尤其是教师给他们“施了魔法”之后,瓶子里的水真的能变了,都感到特别好玩,也特别听话地认为魔法不能始终用,会消逝的。整个活动孩子们留意力特别集中,也对颜色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由于在预备材料的时候,没有预先预备更多的瓶盖,因此,孩子们的操作活动中削减了更换瓶盖,变颜色的环节,这个目标没有实施。我让孩子预备的瓶子中,水不是许多,所以我请“每个孩子看看自己瓶子里的水是什么颜色”的之后,让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作,将两瓶水变成一瓶水,看看有什么变化。孩子们积极性很高,纷纷找到好朋友,开头变颜色了,他们也惊异地发觉有绿色了,有桔黄色了,还有黑不溜秋的颜色。
22、只是在这个环节中,我没有考虑到孩子们在倒水过程中会将水倒出,因此,这个环节过后,教室里一片狼藉。我想,虽然只是一节常规课,但还是要考虑到每一个细节,让孩子们既能进展得很好,又玩得快乐! 幼儿园小班艺术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感知春雨的声音,理解小雨和种子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赏教师演唱,学会用轻轻的声音演唱“沙沙沙”和种子“在说话”。 3、愿意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 活动预备: 沙球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教师摇动沙球,并提问: 师:听,沙沙沙,沙沙沙,这是什么声音? 二、观赏歌曲春雨沙沙 (1)教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春雨沙沙 师:刚刚,你听到谁在说话?它在说些什么? (2)教师
23、带着幼儿跟唱歌曲,提示幼儿在“沙沙沙”处和种子“在说话”处用轻轻的声音演唱。 三、表演歌曲。 (1)教师启发幼儿尝试依据歌词的内容创编相应的动作。 (2)引导幼儿两两结伴,分别扮演小雨和种子,鼓舞幼儿边唱歌边表演。表演完毕后互换角色。 四、音乐嬉戏猪笼草 师:春雨沙沙沙,种子发芽啦!春雨沙沙沙,种子长大啦!一只小飞虫飞过来找吃的东西啦,小飞虫你可别吃我们的种子呀!怎么办,你有什么好方法呢?别焦急猪笼草正在等着小虫子呢?(嬉戏开展1-2遍)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在设计时将幼儿当成一粒粒的小种子,参加了许多生活中的情境,如把种子一粒粒种到泥土里、盖土、喝春雨、翻土、开花、结果等。幼儿在这些情景中
24、一遍遍的学唱歌曲。将原本枯燥的学习变成了好玩的嬉戏。在活动中我通过给幼儿盖土、喝春雨时的身体接触,将师生互动变得轻松、开心,表现出了春雨与种子的亲切关系,使目标得到了较好地实现。两粒种子出土后一起欢乐的生长,使幼儿之间的生生互动得到了实现。 对于整首歌曲来说,由于没有更有效的利用图谱和动作的记忆,因此在后半段歌曲的演唱时,幼儿还是需要教师一起唱。而且“哎呀呀,我要。”最终拖得太长,我在课前没有敏捷地做处理,将尾音削减两拍,可能效果会更好。 幼儿园小班艺术活动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通过谈话的方式吸引幼儿的留意力,同时向幼儿明确这首歌找朋友的概念。我班大局部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过分自我,家长反映
25、孩子回家常说小朋友不跟他玩。要稳定幼儿的心情,最好的途径之一是让幼儿拥有自己的朋友。因此,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活动 活动目标: 1、熟识歌曲,学唱歌曲,愿意找朋友做嬉戏。 2、学习邀请舞,体验嬉戏中邀请与被邀请的开心。 活动预备: 1、相关音乐。 2、座椅排成圆圈,幼儿面对圆心坐。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课题。 请朋友说说自己的好朋友是谁? 听口令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教师敲一下铃鼓,幼儿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拉着手或抱在一起;听到两下响铃幼儿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2、观赏歌曲找朋友,理解歌曲内容。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 你们喜爱这首歌吗?找到朋友之后做什么事情呢?你们会敬礼、握手吗?让我们来学一学吧。
26、 3、幼儿学唱。 跟着教师轻声唱。 边做动作边学唱,鼓舞幼儿唱到最终一句的时候和身边的小朋友拥抱一下。 4、学习“邀请舞”。 教师讲解并示范。 教师做邀请者,和配班教师一起示范邀请方法。引导幼儿观看。 提问:找到好朋友时怎么做?(请幼儿仿照动作) 歌曲完毕好朋友要分别时,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动作? 5、幼儿跳“邀请舞”。 个别幼儿站在圈内与教师共同当邀请者,其余幼儿坐在座位当被邀请者。 集体边唱边跳“邀请舞”。 活动反思: 通过这节活动我吸取了一些阅历,但在活动中也有缺乏的地方。例如:在幼儿学唱歌的这个环节,教师说的太多了应放在身体上的节奏更多一些,这样对有儿童来说可能会更简单些。幼儿在运用体态
27、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可能还不够,导致在找朋友的时候动作有点僵硬,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应引导幼儿留意动作与音乐之间的联系,并且鼓舞幼儿大胆与同伴交往,让幼儿能够体验到上幼儿园的欢乐。 幼儿园小班艺术活动教案 篇11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对艳丽的颜色特别敏感,颜色的变化使幼儿兴奋、惊异,产生深厚的探究欲望。于是我设计了彩带飘起来这一活动,让幼儿在玩玩做做中熟悉颜色,在欢乐的活动中舞彩带,感受颜色带来的美。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舞彩带中感受民间秧歌舞的韵味,体验扭秧歌的欢乐。 2、培育幼儿的观看和比拟力量,进展幼儿的动作协调力量。 3、在熟悉颜色的根底上,引导幼儿区分长短,并按肯定的挨次排序。 活动预
28、备各色皱纹纸、剪刀若干,音乐磁带,有关扭秧歌的录像带,作业纸和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百宝箱变魔术,让幼儿摸出各种颜色的彩带,启发幼儿说出是什么颜色,并说出彩带有什么用处?(装饰活动室、跳舞等) 2、教师和幼儿用彩带装扮活动室。 (1)教师和幼儿一起制作彩带(剪皱纹纸)。 让幼儿自由组合,分组练习,选择自己喜爱的颜色,将皱纹纸剪成长短不一的彩带。教师强调剪得宽度要适中,当心剪刀,留意安全。 (2)在制作彩带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熟悉颜色,区分长短。 让每一组的幼儿分别说出自己剪得彩带是什么颜色,并比拟出谁剪得彩带长,谁剪得彩带短。 (3)引导幼儿分别按长短、颜色排序,装扮活动室。
29、1、教师示范,根据颜色排序,粘贴在刻体板上。 2、让力量强的幼儿到前面来试着粘贴一下,教师赐予订正。 3、让幼儿自由分组,根据长短排序粘贴在活动室墙壁上(教师帮着粘贴上双面胶,)装饰活动室,看哪一组做得既快又正确,并赐予鼓舞。 4、利用谈话的形式,让幼儿说说:彩带还能做什么用? (过节日时,可以用扭秧歌的形式庆祝,彩带做道具,进展表演。) 5、看关于扭秧歌的录像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6、学习“扭秧歌”,教师先示范,然后教幼儿根本动作。同时启发幼儿自由创编动作,在欢快音乐的伴奏下,让幼儿自由扭动,甩彩带,感受彩带的美。 活动延长 画彩带飘舞。 引导幼儿观看彩带飘舞的情景,观赏五彩缤纷的彩带飘舞时的漂亮景象。(教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彩带飘舞,边画边说:“红带子飘起来了,绿带子飘起来了。”)幼儿学用彩笔涂画,画时也可边画边说。 活动评析 本次活动从幼儿生活中吸取题材,幼儿在对颜色有了根本熟悉的根底上,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彩带等过程,更进一步加深了对颜色的熟悉。同时幼儿自由分组活动,表达了自主选择性、参加性、合作性,熬炼了幼儿的集体意识和竞争意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