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测室管理规程.docx
《微生物检测室管理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检测室管理规程.docx(7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治理规程一、目的标准微生物限度检查室干净区、一般区的治理。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微生物限度检查室的治理。三、内容1 微生物限度检查室预备间1.1 预备间应保持清洁,严禁吸烟和饮食。1.1.1 工作人员进入微生物限度检查室预备间,必需穿戴一般工作服,离开时脱去,放于指定地点,一般工作服按一般生产区工作服清洁操作规程定期清洁。1.1.2 工作人员操作前后或离开预备间,必需用肥皂或0.1%洁尔灭洗手。1.1.3 严防一切器材和培育基被污染,已污染的应马上停顿使用并作相应的处理,保证明验的准确性。1.1.4 工作衣、帽、口罩等受到菌液污染时,应马上脱去,湿热灭菌后洗涤。 如有菌液污染手部,
2、应先用 75%的乙醇棉球擦拭后,浸入 0.1%洁尔灭消毒液内片刻,再用肥皂及清水彻底洗刷干净。1.1.5 接种环针每次使用前后,必需通过酒精灯外焰灼烧灭菌,待冷却后,方可接种培育物。1.1.6 废弃培育物和带菌的试验用品应先进展湿热灭菌,再清洗枯燥。1.1.7 阳性菌专用的无菌工作服使用后应先进展湿热灭菌后,按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清洁操作规程进展洗涤,再经湿热灭菌后备用。1.2 微生物限度检查室干净区1.2.1 干净区内应有消毒设施、消毒毛巾及挂衣钩等。检测室有放置试验用品的工作台和试验操作有关的仪器,室内应设置适当的日光灯。1.2.2 检测室内备好消毒液、酒精灯、镊子、消毒棉球、打火机及天公平。
3、1.2.3 微生物限度检查室干净区应定期检查空气干净度。1.2.4 出入微生物限度检查室干净区的治理规定1.2.5 一切物品按要求经消毒或灭菌程序处理后,方可传入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洁 净区。1.3 物品进出规定 进:去除外包装,放进传递窗后关闭传递窗阳性菌传递窗在物品放入前开启风机。开启紫外灯照耀消毒 30 分钟后,从传递窗另一侧取进。 出:检验后物品放入传递窗,关闭传递窗,再从传递窗另一侧取出。1.4 人员进出规定进:预备区用肥皂洗净手,脱一般区工作鞋,进到缓冲间从鞋柜取出并穿上已消毒的工作鞋,脱一般区工作服,进入一更换上干净拖鞋, 洗手液洗手烘干。进入二更从衣柜取出并穿上无菌工作服,脱下干净
4、拖鞋,用消毒剂进展手消毒。进入检测室。出:检验完毕后到二更用消毒剂进展手消毒, 脱无菌工作服,穿上干净拖鞋,将无菌工作服叠放整齐放于相应的贮衣柜中,进入一更洗手液洗手烘干,脱下干净拖鞋。进入缓冲间,穿上消毒工作鞋及一般区工作服,脱下消毒鞋放入鞋柜后出。2 发生菌液或培育液污染台面或地面时,应马上用 75%乙醇消毒棉球掩盖后用火灼烧灭菌,再用消毒毛巾包裹送至传递窗,用 0.1%洁尔灭或其它消毒液擦试台面和地面,消毒毛巾和废弃物取出后再次进展湿热灭菌后洗涤枯燥。3 无菌工作服穿戴要求 穿:戴上口罩,要求口罩盖住口和鼻;将连裤无菌干净服穿好。要求衣领不内卷、不外翻,内衣领、袖不得露出无菌干净服外,长
5、发者须将头发压在干净服内,工作帽遮盖住全部头发,头发不得外露。脱: 先脱下无菌干净服后取下口罩。4 不准进入微生物限度检查室干净区的人员、物品4.1 非工作人员、皮肤有外伤、炎症、搔痒症者,不得在室内进展有肯定危急度的病原体的 操作。4.2 鼻涕排出物过多者。4.3 严峻咳嗽、打喷嚏者。4.4 没有按规定除去化装品和未穿干净工作服者。4.5 猛烈运动而出汗者。4.6 吸烟、饮食后未超过 30 分钟者。4.7 一切个人物品包括手表、手帕、笔记本、食品、装饰品。5 灭菌方法5.1 干热灭菌:140、4 小时或 160、2 小时;有效期:三天5.2 湿热灭菌:121、20 分钟;有效期:三天6 留意
6、事项6.1 凡进入微生物限度检查室干净区后不宜再次补充物品,因此,在每次试验中所用物品必需打算好,并预备好备用物品。6.2 每次操作前至少提前半小时开启抽风机和空调,操作前,用 75%乙醇或0.1%洁尔灭擦试操作台面;操作完毕后,用 75%乙醇或 0.1%洁尔灭擦试操作台面和地面;离开检测室时,应开启臭氧杀菌半小时后再关闭。离开干净区后, 关闭空调和抽风机。6.3 微生物限度检查室干净区清洁程序按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清洁操作规程进展清洁。6.4 干净度监测不合格时检测室不得使用,按干净区干净度偏差处理程序进展处理。6.5 检测室沉降菌检查不合格时须马上清洁消毒。必要时可使用 2%戊二醛每立方米 3
7、 毫升熏蒸或喷洒后保持 8 小时或经臭氧消毒 2 小时后,翻开干净室排风系统,完全排净后,再次检测直至合格。6.6 干净区内温度宜把握在 18-26,相对湿度 45-65%,填写QC 室温湿度记录。6.7 微生物限度检查的全过程,均应遵守无菌操作,严防污染。因此,微生物限度检查宜在环境干净度 C 级下的局部干净度 A 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展; 微生物限度检查试验室应配有相应的人流和物流缓冲间或传递窗柜并定期作环境监测。取样标准治理规程1、目的:依据国家计量局批准的计量器具检定规程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制订公司常用玻璃容量仪器校验标准操作规程,使玻璃仪器校验标准化。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玻璃
8、仪器的校验。3、相关责任:质量部玻璃仪器的校验人员。4、内容:4.1 玻璃容量仪器是指那些在容量分析中需要很准确容积的玻璃仪器。它们在使用前需要校验。常用的容量玻璃仪器有滴定管、移液管和容量瓶三种。4.2 玻璃容器的校验是依据该温度时水的密度将水的重量换算为体积。测定液体体积的根本单位是 ml。1ml 是指在真空中,1g 重的水在最大密度3.98时所占的体积。3.98以上时,水的密度随水温的上升而减小。不同温度下水的密度已准确测得,它为玻璃容器的体积校正供给了依据。校正温度一般在 1525 较好,校正中如温度有变化,可查各该温度下的修正值见附表。4.3 检查法4.3.1 滴定管的校验:将纯化水
9、装入已洗净的滴定管中,调整弧形液面至刻度“0” 处,然后依据每秒流下 34 滴1 分钟约 10ml放下,使恰到所需要量,读取读数时液面应与视线在同一平面上,到已称量的带塞锥形瓶中,再称量,两次重量之差,即为水重。然后用试验温度 1ml 水的重量来除水重,即可得到真实体积。半微量滴定管最少分半容量、总容量 2 点进展校正;常量滴定管分五段进展校正, 如 25ml 滴定管可按 05ml、010ml、015ml、020ml、025ml 等五段进展校正,一般每个滴定管应同时校正 2 次,取其平均值。校正时,2 次真实容量不得超过0.01ml。滴定管 10ml、25ml、50ml 应符合 A 级允许误差
10、分别为0.02、0.04、0.05ml 标准。4.3.2 移液管的校验:将被校正的移液管洗净枯燥,取烧杯放校正用水,将被校正移液管同放入天平室中。恒温后,登记水温用移液管吸取校正用水,移液管尖用滤纸擦拭干净,把水放入已称定重量的烧杯中,称重,烧杯和烧杯加水的重量差值即为移液管中水的重量,再加上该温度下该体积的修正值,即为此移液管的实际容量。应校正二次,取其平均值。常用移液管 1ml、2ml、5ml、10ml、25ml、20ml、50ml 应符合 A 级允许误差分别为0.007、0.010、0.015、0.020、0.03、0.03、0.05ml 标准。4.3.3 容量瓶的校验:将被校正的容量瓶
11、洗净枯燥,取烧杯放校正用水,将被校正容量瓶同放入天平室中。恒温后,登记水温,先称空容量瓶重,然后加水至刻度,留意不行有水珠挂在刻度线以上,假设挂水珠应用滤纸吸干,塞上瓶塞,称定重量,两次差值即为容量瓶中水的重量,再加上该温度下该体积的修正值,即为此容量瓶的实际容量。应校正二次,取其平均校正值。常用容量瓶 25ml、50ml、100 ml、200ml、250 ml 应符合 A 级允许误差分别为 0.030、0.05、 0.10、0.15、0.15ml 标准。4.3.4 量筒的校验将预备校正的量筒用重铬酸钾洗液洗洗净枯燥,备用,取烧杯放校正用水,将被校正量筒、同放入天平室中。恒温后,登记水温,净枯
12、燥的量筒在室温下用电子天平称量,准确称出待检量筒的空筒质量,向各个待检空量筒分别注入水,把握注水速度,防止形成气泡;眼睛与量筒垂直并与水的凹液面齐平,记录水的凹液面到达量筒的刻数;依次称取各个待检量筒注水到刻度位臵后水和量筒总重量;计算各个量筒刻度位臵所容纳水的重量;其校验次数至少二次, 二次校验的数据的差值不应超过被检定容量允差;常用量筒 50ml、100 ml、250 ml、500ml、1000ml 等,允许误差分别为0.5、1.0、2.0、5.0、10.0ml。4.3.5 刻度吸管的校验:将刻度吸管用重铬酸钾洗液清洗后将应无挂水珠晾干或烘干备用;将预备校验的刻度吸管、碘量瓶、纯化水臵于试
13、验室内使其与室温全都;测量水温,称量碘量瓶空瓶重量,使用洗耳球将蒸馏水吸入刻度吸管标线上方渐渐松开手指,将水的弯液面调整至刻度吸管刻度线将刻度吸管的水移至碘量瓶内,将流尽时,将刻度吸管尖口与瓶壁接触,称量碘量瓶与水的重量,碘量瓶加水重量减去空瓶重量即为刻度吸管中水的重量,再加上该温度下该体积的修正值,即为刻度吸管的实际容量。应校正二次,取其平均校正值。常用刻度吸管1ml、2ml、5ml、10 ml,允许误差分别为0.015、0.025、0.050、0.10ml 标准。4.4 留意事项4.4.1 所用纯化水至少须在室内放置 1 小时以上。4.4.2 待校正的仪器,应认真洗净常用清洁液洗涤,洗至内
14、壁应完全不挂水珠。滴定管和移液管不必枯燥,容量瓶必需枯燥后才能校正。4.4.3 校正时所用小锥瓶必需干净,瓶外需枯燥。4.4.4 在开头放水前,滴定管或移液管尖端与外面的水必需除去。4.4.5 室温应恒定,变化小于1,水温与室温温差小于2。须在每次放下纯化水时,记录水的温度。4.4.6 天平使用万分之一的。温度计使用 0.1 分度值。4.4.7 玻璃容量仪器经专人校验合格前方能使用,并贴上合格证。其中滴定管校验值应代入计算。容量瓶等也可用石蜡和氢氟酸将真实容量刻在瓶壁上,供以后使用。4.4.8 玻璃容量仪器校验周期为三年。用于使用碱液的玻璃容量仪器校验周期为一年。4.5 水 在 各 该 温 度
15、 下 的 修 正 值 : 见 附 表1。表 1温度密度g/ml温度密度g/ml温度密度g/ml100.99839170.99765240.99639110.99831180.99751250.99618120.99823190.99734260.99594130.99814200.99718270.99570140.99804210.99700280.99545150.99793220.99680290.99519160.99780230.99661300.99492培育基标准治理规程1、目的本规程规定了培育基的使用治理。2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培育基的使用治理。3 职责QC 负责执行本治理规程。
16、 QC 主管负责本规程治理实施。4 治理程序4.1 培育基治理员由质量治理部门授权人担当,应具有肯定的微生物学专业学问,并经过考核培训合格。4.2 培育基配制4.2.1 预备工作4.2.1.1 制备培育基所需使用的玻璃器皿,均须清洗干净。4.2.1.2 用原棉纱布、原棉制备棉塞,或胶塞。棉塞以能塞进瓶口 2/3 外为宜。4.2.2 配制4.2.2.1 按配方核对试剂,准确称量,作好记录。4.2.2.2 溶化:将配方中各种成分混溶于水中含糖的配方,糖最终参加,在电炉上加热助溶时要随时搅拌,以免沉淀焦化。假设加热时间过长,要补足液量。4.2.2.3 调 PH:用周密试纸,也可用酸度计调整。一般调整
17、在灭菌前要稍高于最终 PH 的 02 为宜。4.2.2.4 过滤:调 PH 后应过滤,使其清楚透亮。将脱脂棉按纤维十字穿插放置用纱布包好,先用清水浸湿后再过滤培育基。过滤后可参加糖类再分装。4.2.2.5 分装:依据需要将培育基装入不同容量的三角瓶、试管、塞好棉塞, 包扎后灭菌。装量不要超过容量的三分之二为宜。4.2.2.6 灭菌:按各培育基说明中规定的条件灭菌。无说明时,一般不含糖的培育基用热压灭菌法取 12105,30 分钟;含糖的培育基用热压灭菌法取11505,20 分钟为宜;对不耐高热的牛乳、明胶等可用流通蒸汽法,每次 30 分钟,每天一次。4.2.2.7 检定:每批培育基配制后,应置
18、 3035培育 24 小时,证明无菌前方可使用。霉菌培育基需要经过 2328培育不少于 72 小时4.3 培育基的保存4.3.1 环境条件 各种未经配制的培育基按其储存条件保存,配制的培育基均应在干净的一般冰箱内 28保存,以5左右为宜,不得冻结。否则,常因理化性质转变而不能再用。4.3.2 保存时限4.3.2.1 根底养分培育基应在 2 周内用完。4.3.2.2 生化鉴别培育基应在 1 周内用完。4.3.2.3 选择性分别鉴别培育基制成平板后当日用完。4.3.2.4 未经配制的培育基保存至有效期。4.4 治理4.4.1 贮存培育基的冰箱内不得存放食品、饮料等无关物品。4.4.2 培育基治理员
19、应按二日一次检查培育基的外观,如失水、沉淀、过期、棉花塞松弛或脱落等特别状况。觉察问题准时处理。4.4.3 使用过的培育基废弃前须经高压灭菌12130 分钟。4.4.4 培育基包括内毒素检测试剂应有购入及使用记录。4.5 留意事项4.5.1 配制培育基不得用铁制或铜制容器,以免影响细菌的生长生殖。4.5.2 灭菌次数不应超过 1 次,否则易变质变色,影响细菌发育。4.5.3 所使用的试剂必需是专用生物试剂。4.5.4 凡 PH 值在 4 以下或 9 以上者,热压灭菌时间假设较长时,易损坏培育基的养分成分。5 记录培育基配制记录-蛋白胨LX 03-2804-01培育基配制记录-玫瑰红钠琼脂LX
20、03-2804-02培育基配制记录需气菌、厌气菌LX 03-2804-03培养基配制记录-营养琼脂LX03-2804-04培育基配制记录-养分肉汤LX 03-2804-05培育基配制记录-真菌培育基LX 03-2804-06培育基灵敏度复核记录LX 03-2804-07培育基领用记录LX03-2804-08培育基台帐LX 03-2804-0966、文件发放范围品质保证部 QA、QC、备份各 1 份,共印 3 份。检验用比照品、标准品和检定菌种标准治理规程1 目的明确标准品、比照品、检定菌使用和发放的治理方法 保证明验的正确性。2 范围适用于本厂质监科化验室检验用的标准品、比照品和检定菌的治理。
21、3 责任质监科有关人员。4 内容4、1 质监科指定专人负责标准品、比照品和检定菌的治理。4、2 标准品、比照品由质监科化验室统一申请购置和发放 并做好记录按有关要求贮存和使用。4、3 标准品、比照品和基准物质应有使用登记并加锁保管。4、4 检定菌由化验室指定专人保管,建立收发制度,依据菌种的生长特点,定期进展传代纯化,作好遗传谱,并有具体记录。4、5 对传染性、能引起人体致病的菌种,需严格治理,在试验、纯化等过程中要防止污染,对废弃物须经高压灭菌前方可排出。5 记录记录名称:滴定液、标准液、标准品、检定菌分发记录保存部门:质监科保存时间:长期滴定液、标准液、标准品、检定菌分发记录一、目的:化学
22、试剂、试液具有肯定的毒性及危急性。对化学试剂、试液加强治理,不仅是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也是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二、适用范围:适用分析室中所用检验用试剂、试液的治理。三、责 任人:中心化验室主任负责监视执行制,化学试剂治理员负责接收, 分析人员依据本规 定进展操作。四、内容:1、试剂、试液的选购化学试剂的购置:每月由中心化验室主任依据库存量及化学试剂检验需要量提出购置打算,打算中应包括:试剂名称、规格、级别、数量、必要时指定生产厂家, 经质量部部长批准,由供给部选购员购置。2、试剂、试液接收贮存2.1 购入试剂、试液由化学试剂治理员负责验收检查,检查生产日期、标签是否清楚完整、是否有渗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生物 检测 管理 规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