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说课稿范文集合七篇.doc
《幼儿园说课稿范文集合七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说课稿范文集合七篇.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幼儿园说课稿范文集合七篇一、说教材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但是幼儿对圆柱体的认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幼识是模糊的,并且特别难联系到社会中去。因此,在大班幼儿已熟悉了个中平面几何图形与球体的根底上,我进展了本次教学活动。 二、说目标 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力量、学问、技能等方面的进展”。依据纲要的精神及本班幼儿的实际状况,我确定了认知与力量、情感与态度二方面的目标,表达了目标的整合性: 1、初步熟悉圆柱体的根本特征,探究生活中与圆柱体相像的物体。 2、激发幼儿探究圆柱体隐秘的兴趣。 三、说预备 1、 学问阅历预备: (1)请家长引导幼儿观看生活中与圆柱
2、体相像的物体。 (2)已熟悉过球体。 2、材料预备: (1)供应圆柱体实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积木、固体胶等,预备印泥、纸张。 (2)一样大小的硬币若干、透亮胶、长方形纸张、固体胶、橡皮泥。 四、说教学方法 在活动中为了到达完善的教学境地,我除了以亲切的形象、饱满的心情感染幼儿外,还运用多种形式的方法进展教学,采纳的教学方法有: 1、发觉法 皮亚杰认为:教学不该仅仅是学问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刺激儿童的心智进展。教师应尽可能供应多种材料让幼儿进展试验操作,引导幼儿积极探究,体验发觉的乐趣。依据大班幼儿奇怪、好问,又有肯定学问阅历的特点,我引导幼儿在找一找、比一比、玩一玩、印一印、想一想、说一说中
3、进展探究,从中感知圆柱体的根本特征,培育幼儿探究发觉的兴趣。 2、争论法 新纲要指出,鼓舞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并能开心地与他人沟通、共享。在幼儿探究前后与探究过程中,我都引导幼儿积极地与教师、同伴沟通、探讨问题,让幼儿的思维相互碰撞,在共享中体验胜利的喜悦。 3、操作法 本活动安排了二次操作,二次操作活动的目的是循序渐进的,而且每次操作活动都供应了相应的、相宜的材料,让幼儿在有目的的操作中探究发觉与稳固。充分表达了纲要中“因地制宜地供应丰富的、具有相宜的、可操作性的材料,支持、引发幼儿与材料互动,留意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制造的乐趣”的精神。 五、说活动程序 新纲要提出:创设
4、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参加实际探究活动,感受探究的乐趣,感受发觉的喜悦。为此,本活动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幼儿在活动室查找各种圆柱体实物并自由探究 在活动设计的开头局部,我就把探究的问题以任务的形式交给幼儿,让幼儿自由地在活动室查找各种圆柱体实物,找到以后与球体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然后玩一玩、说一说立在桌上与侧放在桌上有什么不同,并把圆柱体上下两面印下来,看一看发觉了什么。由于探究的目的明确,幼儿急于发觉教师的问题,所以兴致勃勃。最终,教师再依据幼儿的叙述进展小结,让幼儿初步了解圆柱体的根本特征,从而顺当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二)组织幼儿争论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幼儿把学习到的学问
5、联系到社会中去,扩展幼儿的学问阅历,稳固幼儿所学的学问,为后面的环节作铺垫。 (三)玩一玩、变一变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幼儿充当“小小魔术师”,这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每个幼儿都跃跃欲试,心情高涨。 幼儿的探究欲望被激发以后,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引导孩子去思索“用什么方法来操作”。教师抓住时机介绍操作材料,并提出活动要求,让幼儿正确、有目的地进展操作。在幼儿自由动手操作中,教师边引导幼儿自由探究边验证:“你用了什么方法把它们变成圆柱体?把你变的圆柱体玩一玩。”并鼓舞幼儿想出多种方法来变魔术。这样既开发了幼儿的智力,又培育了幼儿探究科学神秘的兴趣。 (四)活动延长 纲要
6、提出,教师应为幼儿制造更多的观看、探究、经受、体验的时机。我在区角活动中连续供应丰富、相宜的材料,让幼儿进一步深入探究。 幼儿园说课稿 篇2 一、设计思路及来源: 曾经在“我带玩具大家玩”的活动中和孩子们玩过“变形娃娃”这种小玩具,所谓变形娃娃是一个大气泡内装上面粉扎紧口子,在大气泡的外面画上五官,然后任意的捏,一会儿变成一个胖娃娃,一会儿变成瘦娃娃,幼儿对变形娃娃特别感兴趣,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如有的孩子问:“这里面是什么东西?”等,正是幼儿深厚的兴趣,促使我去思索来设计本次活动。 我们依据纲要提出的:“科学教育应亲密联系孩子的实际生活进展,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及“指导孩
7、子们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等要求,努力挖掘身边特有的自然资源,如各类种子、沙子等,利用这些自然材料制作变形娃娃,让幼儿去探究变形娃娃的形成材料,以次激发孩子们动手操作、探究的兴趣,培育幼儿解决问题的力量。 二、说目标、重难点 本次活动我从情感、认知、力量三个方面入手制定了以下两条目标 1、 尝试利用各种常见自然材料制作变形娃娃,激发幼儿动手做一做的兴趣 2、 励幼儿探究不同填充物的特性,用适宜的方法和材料制作与 同伴不一样的变形娃娃,从中探究材料与变形娃娃的关系,激发 幼儿的探究欲。 重点:尝试利用各种常见自然材料制作变形娃娃 难点:鼓舞幼儿探究
8、不同填充物与变形娃娃的关系 三、 预备: 在活动中我预备了一个“变形娃娃”以这些直观演示的方法,激发探究的欲望。并预备了孩子们身边熟识的事物,如沙子、黄豆、芝麻等,使 幼儿在已知的阅历根底上进展操作,而利用废旧材料富有弹性的袜子进展包装更是激发了幼儿玩的兴趣,同时在课后延长局部以大米和面粉、干沙子两种材料激发幼儿进一步的探究欲望,为孩子们在以后的区域活动中的操作稳固与提升。 四、 说过程: 1、 活动开头局部教师以变形娃娃来做客引题以变魔术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奇怪心,并通过摸摸、看看、说说的形式让幼儿根本知道了变形娃娃的特性,初步感受里面与外面材料的结合的重要性,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2、 第一次
9、尝摸索索,教师在探究前讲清晰操作要求。依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他们的手眼不协调,因此再活动前强调了操作要求,鼓舞幼儿相互合作,使幼儿明确自己的任务了解了制作变形娃娃的技巧和方法。同时在操作时教师时刻留意个别有差异的孩子准时帮忙幼儿解决困难,教师在这一环节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进展相应的指导使幼儿进一步在操作、探究感受利用身边材料制作物品的欢乐。 3、 第三环节让幼儿在开心的气氛中拿着变形娃娃放于展览台展现并得出结论,让幼儿自己区分了三种材料的不同特性,从而知道并会选择适宜的材料进展制作。 4、 最终延长局部为以下的科学探究活动打下伏笔,增进幼儿对科学探究的欲望。 五、 说特色: 1、 首先本次活动的
10、内容来源与幼儿的兴趣、取材于幼儿的生活,满意了幼儿的需要,于是幼儿在活动开头之前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并主动参加了材料的收集过程,纷纷从自己的家中带来了一些材料。 2、 在活动中,通过幼儿自己的动手操作,充分感知了自然材料沙子、黄豆、芝麻的特征,在活动中我始终支持幼儿们自主的进展探究和制作。并始终为幼儿“穿针引线”鼓舞幼儿自己说、自己解决、充分发挥幼儿们实际参与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觉的乐趣。 幼儿园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幼儿数学规律思维训练简洁的说可以包含了数、量、图形与空间、规律与关系四大领域。数以及数与数间的规律关系是事物各种属性关系在人脑中引起的综合反映,
11、简单且不易理解。,而我今日要说的相邻数对于6到7岁的幼儿尚没有在其大脑中形成这一概念,而与其接近的邻居关系却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的,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肯定的挑战性;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阅历和视野”的要求,我设计了这堂10以内的相邻数的教学活动,盼望孩子们在轻松开心的嬉戏活动中和积极参加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相关学问。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精确有效地把握学习对象。”为此,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纳本活动中采纳情景引入
12、法,操作法、嬉戏法、等教学方法;提问方式也将采纳个别提问、和集体提问等多种提问方式。让幼儿在听听、说说、玩玩的过程中融入学习,获得学问和阅历。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的说课还很粗糙,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三、说目标: 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肯定的挑战性”的要求和“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熟悉规律”原则,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数学规律思维训练的实际进展水平,制定了以下目标: 1、用情景导入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情感) 2、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把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认知) 3、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
13、1的关系。(认知) 4、进展幼儿的比拟的力量和思维的敏捷性。(力量) 四、说重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数的简洁关系, 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1和少1。 活动难点:用语言清晰完整地表述出相邻数的含义。 五、说教学程序 为了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加活动,我采纳由易到难、环环相扣的方法组织本次活动 六、说活动预备 1:幼儿用书、 2:教学图卡组(数字卡若干) 3:房子图十副 七、说过程 1、开头局部:通过情景让幼儿找身边的朋友,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2、 根本局部: (1)“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教师”,通过嬉戏请幼儿帮数字搬家,并提问让幼儿找找他们的邻居,实现从详细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告知并帮忙幼儿
14、相邻数的定义 (2) 幼儿自主探究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局部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进一步推理说出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复习10以内数的形成,“添1就是,比少1”为后面理解10以内相邻数(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打下根底。 (4) 幼儿操作,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5)拓展局部为相邻数找共同的邻居。 3、完毕局部:嬉戏中稳固对相邻数的熟悉 八、教学反思 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让抽象的数的规律概念在详细的事物中理解。实现从详细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以情节性的引导方式来激发幼儿进展主动探究,感知和形成相邻数的概念。接着,
15、让孩子比拟各组相邻数的规律,引导孩子自己去发觉:中间的数字比前面的数多1,比后面的数少1这一规律。再者,以操作练习“找相邻数”,验证幼儿把握学习内容的同时也以个别指导的方式帮忙个别幼儿理解相邻数的概念。最终,进展扩展让孩子找出相邻的邻居。整个活动遵循了幼儿学习数学由易到难、由简洁到简单的循序渐进的规律。 幼儿园说课稿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圆柱体的根本特征,探究生活中与圆柱体相像的物体。 2、激发幼儿探究圆柱体隐秘的兴趣。 活动预备: 1、学问阅历预备: (1)请家长引导幼儿观看生活中与圆柱体相像的物体。 (2)已熟悉过球体。 2、材料预备: (1)供应圆柱体实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
16、积木、固体胶等,预备印泥、纸张。 (2)一样大小的硬币若干、透亮胶、长方形纸张、固体胶、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 幼儿在活动室查找各种圆柱体实物并自由探究。 1、它们与球有什么不同? 2、把圆柱体立在桌上和侧放在桌上会消失什么不同的现象? 3、把圆柱体上、下两面印下来,发觉了什么? 4、小结:上下两面都是圆形,这两个圆形是一样大的,侧面没有棱角,而且从上 到下都是一样粗细,叫做圆柱体。 二、 组织幼儿争论:你在社会中还见过哪些像圆柱体的物品。 三、 玩一玩、变一变。 1、怎样把很多枚硬币变成圆柱体? 2、怎样把长方形纸张变成圆柱体? 3、怎样把橡皮泥变成圆柱体? 四、 活动延长:让幼儿自由选
17、择区域进展活动。 计算角:供应各种圆柱体实物,供幼儿连续探究发觉圆柱体的隐秘。 操作角:供应多种材料供幼儿连续变成圆柱体。 幼儿园说课稿 篇5 人类的进步总是伴随着无尽的战火和销烟,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年月,但也时有面临战斗的威逼,喜爱祖国,保卫祖国是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职责。所以,今日的音乐观赏活动我选择了歌曲保卫黄河。 其目的是: 1、让幼儿在音乐观赏中去感受歌曲雄壮、有力、气概磅礴的美。 2、让幼儿在豪迈激越的音乐中想象歌曲所表现的意境,用语言、表情、动作表现出来。 3、激发幼儿从小喜爱祖国,反对侵略,有扞卫祖国尊严的情感。 目标1和3是本活动重点,目标2是本活动的难点。 活动前我作了以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园 说课稿 范文 集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