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docx
《2018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 5山东省潍坊市 2018 年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答案解析一、1.【答案】D【解析】D 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A 项:慈祥和蔼。B 项:折(zh)。C 项:漫不经心。【考点】本题考查具体语境中字音字形的辨识能力。2.【答案】B【解析】B 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倒映:物体的形象倒着映射到另一物体上。簇拥:紧紧围着。 “青峰湖”中的“广袤的蓝天和绵延的青山”,自然用的“倒映” 。耀眼:光线强烈,使人眼花。炫耀:照耀,夸耀。形容“光斑”明亮自然用“耀眼” 。深邃:深奥。深刻:达到事情或问题的本质的;内心感受程度很深的。形容“智者的黑眸”自然用“深邃” 。【考点】
2、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表述正误的辨析能力。3.【答案】C【解析】C 衔接最恰当。的语序与上文的“蓝天” “青山”相对应。的“湖面”作后面分句的主语,与下句话题统一。的结构与上文一致。【考点】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表述正误的辨析能力。4.【答案】A【解析】A 加点成语使用恰当。B 项: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大。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C 项:不厌其烦,不嫌烦琐。指很有耐心。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D 项: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指做得妥当。与语境矛盾。【考点】本题考查成语辨识能力。5.【答案】B【解析】B 表达准确、逻辑严密。A 项:因果关系的原因与结果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C
3、项:假设关系的条件与结果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D 项:条件关系的条件不充分。说法绝对。应改为“只有才”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表述正误的辨析能力。6.【答案】C【解析】C 项“体现了道家反对战争的主张”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应把“道家”改为“墨家” 。【考点】本题考查对语言表达的辨析能力。二、7.【答案】(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国破山河在(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不求闻达于诸侯千呼万唤始出来(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 / 5【解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
4、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侯” “沧” “婵”等字词的书写。【考点】本题考查对古诗文名句的默写。8.(1)【答案】贝多芬傅雷【解析】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平时注意积累,理处线索,形成体系。此题考查的是与名人传 傅雷家书有关的文学常识。【考点】文学常识考察。(2)【答案】要勇敢面对命运的挑战;要坚持对梦想的追求;要抵制物质的诱惑。【解析】首先仔细阅读这两个名著片段,并注意议论抒情的句子,然后归纳出两语段的中心,由观点出发解答此题。【考点】
5、文学常识考察。三、9.【答案】让读者有阅读收获(提高阅读质量)。【解析】通读材料一,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分析作答即可。如可分析“评价阅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阅读收获”一句,即可得出让读者有阅读收获的答案。【考点】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10.【答案】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根据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解析】所谓探究题,简单地说就是指开放性试题中带有对材料的研究、探讨、分析、整合,进而提出质疑、另解、建议或鉴赏评价的题目。 “材料 2”强调“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行为”,二“材料 3”谈的是“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化文章” 。两个观点整合在
6、一起即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相得益彰和可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概括与表达的辨析。11.【答案】(1)去掉“都”(将“双升”改为“上升”)。(2)将“而是”改为“而且是” 。(3)在“在于”后面加“是否”(将“能否”改为“能”删去“能否”)【解析】句语意重复。 “都”与“双升”内容重复。去掉之一即可。句关联词语使用不当。这是个递进复句,不是并列复句。所以要将“而是”改为“而且是” 。句两面对一面。在“在于”后面加“是否”或删去“能否”均可。【考点】考查语病的修改。四、12.【答案】 “逐”字有追逐的意思,突出了游人之多、兴致之高,表现了众人游春的热闹情景。“出”字有飞出、荡出
7、的意思,突出了打秋千人的情态,使画面富有盎然生机。【解析】一个“逐”字,生动地道出了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喧嚣热闹的情形。 “出”字突出了秋千和打秋千的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们好像隐约听到了绿杨成荫的临水人家传出的笑语喧闹之声,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这样于幽美的景色中,平添出一种盎然的生意。【考点】考查诗人的炼字技巧。13.【答案】写出了作者旷达不羁、乐而忘形的情态。蕴含着作者追求欢乐、排遣苦闷的情感。【解析】词的下阙写诗人自己与民同乐的情景:白发上插着鲜花的诗人随着急促的乐声频频举杯畅饮,以议论结尾并抒发诗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愉快心情,同时也蕴含词人仕途坎坷的无限感慨。最后一句反
8、问形式发议论,表达出诗人乐而忘忧(贬谪流放、志不得伸的忧愁)、与民同乐、行乐惜春的思想。3 / 5【考点】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14.【答案】(1)通“向”,从前(先前)。(2)擅长(善于)。(3)用鞭子打(驱赶)。【解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乡”:通“向”,从前(先前)。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考点】本题考查对线索及小说三要素的概括。15.【答案】C【解析】C 项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代词,指代前文所说之事。
9、A 项:介词,把;介词,因。B 项:连词,表示顺承关系;连词,表示转折关系,但是,却。D 项:代词,他的;助词,加强语气。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 “而” “则”作为连词使用,可根据上下文推断它的用法。【考点】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及作用分析能力。16.【答案】(1)颜渊告退后,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禀报鲁定公说东野毕驾驭的马跑了。(2)从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
10、生危机的,从来都没有过。【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俄而” “厩人” “穷” “下”等字词的翻译。 “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的翻译。【考点】本题考查对语言的品析能力。17.【答案】为政者要体恤民情,使百姓安居乐业(不能把老百姓逼得走投无路)。【解析】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首先要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山东省 潍坊市 中考 语文试卷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