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莉感动中国事迹心得体会8篇.docx
《张丽莉感动中国事迹心得体会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丽莉感动中国事迹心得体会8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张丽莉感动中国事迹心得体会8篇 亦师亦母,“校长妈妈”大爱无疆 早晨5点15分,张桂梅和平常一样,从女生宿舍的钢架床上爬起,坐着宿管员的电摩来到教学楼,在学生到来前,把每层楼的灯一一翻开。早晨5点15分,张桂梅和平常一样,从女生宿舍的钢架床上爬起,坐着宿管员的电摩来到教学楼,在学生到来前,把每层楼的灯一一翻开。 10多年来,张桂梅每个上学日都坚持着这个颇具仪式感的习惯。“姑娘们怕黑,提前把灯翻开让她们更安心。”她说。 爱人早年病故,张桂梅膝下没有儿女,她把母爱奉献给了女高的孩子。 每逢假期,不管工作多忙,她都要抽出时间去学生家中挨个家访。10多年来,她的脚印遍布丽江市一区四县,行程超过10万
2、公里。 有年寒假,张桂梅到华坪县荣将镇家访。在街头,张桂梅一眼就看到高三学生山启燕正在路边卖甘蔗。“都要高考了,不好好在家看书,咋跑来卖甘蔗?”张桂梅生气地问。 了解到山启燕父亲患病、家庭困难,张桂梅常常偷偷给她塞生活费,直到她顺当考上大学。如今,大学毕业的山启燕已成为一名幼师。 张桂梅名下几乎没有任何财产,她没有房、没有车,全部收入都用在了女高的学生们身上,自己一件衣服能穿10多年。 2023年初,张桂梅病危入院,华坪县县长到医院探望她。躺在病床上的张桂梅拉住县长的手说:“我状况不太好,能不能把丧葬费提前给我,我想看着这笔钱用在孩子们身上。” 我将无我,让信仰的力气传递 9月5日,华坪女高高
3、一新生端坐在操场上,倾听入学后的第一堂“校课”。每周“校课”,小到学习生活,大到抱负信仰,张桂梅都亲自授课。 如今,这堂课让张桂梅愈发感觉吃力。63岁的她站在教学楼前,身形有些佝偻,手指、胳膊、颈背上贴满了止痛膏药。“早上起床时,脚疼得不敢着地。有时我真想不干了,可看着你们,我告知自己必需坚持。”张桂梅对学生说。 看到有学生抽泣,张桂梅赶忙说:“不哭不哭,我同意你们,我会好好的,陪你们读完这三年”话音未落,100多名新生已哭成一片。 前不久,张桂梅被中宣部、教育部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向张桂梅同志学习的活动。丽江市特地设立了“张桂梅教育基金”,所筹集资金
4、将用于支持华坪女高进展、补助贫困学生。 让张桂梅感到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接过她手中的接力棒。受她的精神感召,很多华坪女高的学生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大城市的时机,选择投身艰难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 周云丽是华坪女高第一届毕业生。从小穷苦的她,以前愿望是“走出大山、赚大钱”,但女高转变了她的想法。2023年大学毕业后,周云丽考取了宁蒗县城的中学教师岗位。听说女高缺数学教师后,她毫不迟疑放弃了县城工作、放弃了正式编制,来到女高做代课教师,一年后才转正。 “教师老了,我们长大了。”周云丽说,“我们要连续她未竟的事业。” 【篇二】张丽莉感动中国事迹心得体会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
5、好事。”张桂梅数十年如一日,坚韧执着励精图治,勤俭节省无私忘我,不忘初心献身扶贫,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坚韧执着励精图治。丈夫去世后,张桂梅只身去了祖国西南边陲的贫困山区从事教育工作,并选择了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在任教期间,她全身心投入教学,为贫困的学生和简陋的学校出钱出力,又当教师又当母亲,不留余力的细心照看着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和生活起居,为了学生们能够走出大山,她励精图治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免费女子高中,她主动带头免费为学生们补课,因操劳过度导致身体状况越来越差,长期拖着病体就算腹部长了肌瘤,也忍痛站在讲台上,只为孩子们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除此
6、之外,她还义务担当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成为了54名孤儿的母亲。她十年如一日,从未退缩,从不言弃。天道酬勤,在她的不断努力和坚持下,孩子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师资力气也得到了大大地提升。她的到来转变了很多孩子的一生。 勤俭节省无私忘我。张桂梅在贫困山区任教期间,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和慈善事业中。在学校里,学生没有钱吃饭,她拿自己的钱给学生;学生没有衣服穿,她拿自己的衣服给学生;学生生病需要看病,她带学生看病并自己掏医药费。总之,只要学生们缺什么只要她有,她都能解决。在儿童之家,她义务成了众多孩子的“妈妈”,一把屎一把尿不分昼夜的照看着几个月大的孩子,为了维持儿童之家,她把自
7、己有的能用的都拿出来给孩子们用,并利用空余时间处处筹措资金。然而她不是万能的,她自己并不富有,她只舍得吃馒头青菜面条,衣服也是好心人给的,她省下来的钱都用到了教育和慈善事业中,自己未留下一分一毫。 不忘初心献身扶贫。张桂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她深知教育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她曾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她不忘自己的初心,并积极响应国家扶贫号召,扶贫先扶智,为了贫困山区的教育,她心系群众,勤俭节省,帮忙困难学生,带学生看病,给学生添置衣物,对贫困家庭进展家访,为孩子们争取学习时机。她前前后后为山区的孩子们为慈善和教育事业投入了100多万元,其中包括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给她治病的
8、钱,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教育,并无怨无悔。 “一个有盼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张桂梅巾帼不让须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尽显巾帼英雄本色。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她这种坚韧执着励精图治,勤俭节省无私忘我,不忘初心献身扶贫的英雄精神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在此也号召广阔党员干部真正把坚决的抱负信念化作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实际行动。 【篇三】张丽莉感动中国事迹心得体会 申纪兰荣获“全国劳动榜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等称号。2023年中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9、。2023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申纪兰,1929年诞生于山西长治平顺县,17岁嫁到了同县的西沟村。太行山夹缝中的西沟村“山是石头山,河是乱石滩”。申纪兰说:“一句话就是,金、木、水、火、土什么也没有,人民吃不饱穿不好。” 为了让全村人吃饱肚子,1951年劳动榜样李顺达联合几个互助组成立了合作社。生产规模扩大了,光靠男劳力已完不成生产规划,李顺达提出让申纪兰担当副社长,发动妇女一同参与劳动。年轻时候的申纪兰不仅会劳动,而且有想法。申纪兰不仅带着同村妇女下地,还为她们争取到了和男劳力一样的工分。西沟村彻底实现了“男女公平,同工同酬”。 1953年,申纪兰被评为第一届全国劳动榜样,受到了毛主席的
10、接见。1954年,申纪兰中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申纪兰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建议被写入了新中国的宪法。从25岁第一次中选,申纪兰是唯一一位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 上世纪60年月,申纪兰带着群众在“石头沟”植绿,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栽,最终把西沟村周边的太行山种满了树。 1973年,申纪兰被调任山西省妇联主任。她做出了出人意料的打算,“不领工资,不转户口,不定级别,不坐专车”。10年后,任职期满的申纪兰回到了西沟,为农夫们查找新的致富方向。申纪兰说:“我是农夫代表,只有生活在他们中间,才能了解他们的疾苦和需求,更好地为他们代言。” 2023年6月28日凌晨,申纪兰
11、在山西长治逝世,享年91岁。 【篇四】张丽莉感动中国事迹心得体会 申纪兰1929年诞生于山西省平顺县山南底村。抗战时期,她就担当过村里纺花织布小组的组长。一嫁到西沟村,她就积极参与劳动。1951年西沟村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时,她成了副社长。这对奉行“好男人走到县,好女子不出院”古训的山里人来说,已让人刮目相看。但在她心里,有一个坎始终过不去:为啥妇女的劳动酬劳要少一半? 申纪兰介绍说,根据当时的分工计酬方式,假如男人干一天活计10个工分,那么妇女只能计5个。不公平的酬劳又挫伤着妇女的劳动积极性,许多妇女只情愿干“家里活”,不愿出门参与社会劳动,而这又成为阻碍妇女地位提高的关键。田间劳作的申纪兰为
12、了让妇女得到真正的解放,申纪兰走家串户,向妇女宣传“劳动才能获得解放”的道理,同时努力做男社员的思想工作,积极争取男女同工同酬。开头,男社员许多不同意。申纪兰认为,只有干出成果,才能让妇女不再受卑视。村里原来是男女共同协作劳动的。经申纪兰申请,社里特地给女社员划出一块地,和男社员进展劳动竞赛。男社员认为稳操胜券,该休息就休息;被发动起来的妇女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始终在田间争分夺秒。最终,女社员赢得了竞赛。这场劳动竞赛在西沟村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很多男社员都开头支持男女同工同酬。不久,全国妇联、山西省妇联的同志也来到西沟村。一是考察,二是帮着申纪兰出谋划策。在妇联的支持下,申纪兰带着西沟村妇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张丽莉 感动 中国 事迹 心得体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