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试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试卷.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语文试卷 第 1 页(共 8 页) 语文试卷 第 2 页(共 8 页) 绝密启用前 2018 年湖北省十堰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卷共 8 页,25 小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限 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指定位置,并认真核实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和姓名,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3.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在指定位置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答题,不得使用铅笔或圆珠笔等笔作答,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请按照题目序号在答题卡对应的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卡区域的答案和在试卷、
2、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_ 一、积累与运用(26 分,1-7 题每小题 3 分,第 8 题 5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木讷(n) 半响(xing) 惟妙惟肖(xio) 叱咤风云(zh) B.寒噤(jn) 懵懂(mng) 自怨自艾(y) 白驹过隙(x) C.颠簸(b) 瞭望(lio) 五脏六腑(f) 探骊得珠(l) D.箴言(zhn) 餐券(jun) 面面相觑(q) 退避三舍(sh)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缭草 馥郁 融汇贯通 纷至沓来 B.瑕疵 颤粟 浑身懈数 矫揉造作 C
3、.胡茬 取谛 壁垒森严 深居俭出 D.决计 皱缬 问鼎苍穹 扶摇直上 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 一生颠沛流离的陆游以“驿外断桥边”的梅自许, _“零落成泥碾作尘”,_绝不向权贵卑躬屈膝。 (2)月亮是别在乡村上的一枚徽章,禾苗上_的月光,溪流上_的月光月亮无时不在乡村美景上留下时间的烙印。 A.虽然 但 跳动 飘摇 B.宁可 也 飘摇 跳动 C.即使 也 跳动 飘摇 D.不但 而且 飘摇 跳动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欣赏丹江水的浩渺,便想武当山的灵秀;探寻野人谷的神秘,就思五龙河的清幽。十堰风光美如画,怎能不让人见异思迁?
4、 B.中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仍有学生用一纸空文为自己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画上句号。 C.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洗耳恭听。 D.在词的发展史上,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别开生面的大家。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我们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才能走出一条丰富而精彩的人生之路。 B.一篇文章的好坏,不在于辞藻的华丽,而在于它是否有思想、有温度。 C.为防止校园暴力事件再次发生, 在政府的组织领导下, 启动校园安全综合治理机制。 D.厉害了,我的国这部记录电影,从圆梦工程、创新驱动、绿色中国等角度,宣传了我国的大国风采。 6.下面对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5、) 哲人说,你想的对象大,心就大;你想的对象小,心就小。 空间小,心就会像小水洼,即使一阵微风也能使之心神不宁;空间大,心便会像海一样,装得下十二级飓风,万丈狂澜。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心灵空间的大小取决于一个人的思想、襟怀。 宽容是一种美好的品行,它需要心灵有足够大的空间。 也就是说,心里面想着绝望、仇恨,与怀着向往、宽容,其心灵空间截然不同。 A. B. C. D.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集音、形、义于一体。汉字中的形声字是由形旁、声旁构成的。 B.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历经千辛万苦到达西天,却被如来佛祖的两位大弟子索要好处费,令人哑然失笑。鲁迅
6、评价说:“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C.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毕业学校_ 姓名_ 考生号_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语文试卷 第 3 页(共 8 页) 语文试卷 第 4 页(共 8 页) D.我们学过的古文中关于年龄的称谓很多,如“黄发”,形容老人;如“弱冠”,指未成年男子。 8.古诗词默写填空 (1)君去沧江望澄碧,_。 (李白赤壁歌送别 ) (2)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_。 (王安石浪淘沙令 ) (3)_,_。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诗经 ) (4)张养浩在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表达对统治阶级残暴的痛恨,对老百姓深切同情的句
7、子是_;_。 (5)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_,_,_”三句与白朴天净沙 秋中“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两句写法相同,意境相似。 二、现代阅读(28 分) (一)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16 分,9、11 题各 2 分,其余每小题 3 分) 迎着风,一顶草帽迎着风,一顶草帽 一顶金黄的草帽,是父亲刚从集市上买来的,还带着干燥的草香。 小时候的我,总喜欢在夏天枕着父亲的草帽酣眠,尤其是在夜晚,露天的打麦场上,我们一家人吃过了饭,聚集到这里,一边看守麦子,一边聊天,望着满天眨眼的星光,一盏茶工夫,我就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天光大亮,口水溢湿了父亲的草帽,抖一抖,像荷叶上的水珠。 白
8、天的草帽多半属于父亲,父亲要么用它来遮挡毒辣的阳光,要么用它来遮挡被风吹散的麦糠。 所以, 在我的印象里, 父亲的草帽里总有淡淡的麦香, 那是收获的气息。 一场活忙下来,那草帽,就属于我了,我把它连同叔叔的那一顶扣在一起,“砰哐哐,砰哐哐”两顶草帽,像乐器中的铙儿一样碰在一起,草帽相撞哪里会有声音?那声音,是农场上闲下来的父亲的杰作,父亲,成了我童年记忆里最优秀的配乐大师。 清楚地记得,父亲帮我“配乐”时,还会禁不住手舞足蹈,那舞蹈,像极了蒙古的摔跤。当然了,蒙古摔跤是我后来才知道的。那是在电视上,早已忘记了那是一档什么综艺节目,只记得我拉着厨房里忙碌的妈妈,“妈妈快看,那两个人在学爸爸”妈妈
9、扑哧一声笑了,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那是蒙古摔跤!我哪里会相信妈妈的话,因为,在我童年的印象里,只有爸爸才会把舞蹈跳成那样夸张。 “砰哐哐”,爸爸黝黑的脸膛上盛放着璀璨的笑容,那笑起来的皱纹,分明就是夏天成熟的麦浪, 一波又一波, 伴随着两顶碰在一起的草帽, 爸爸的脸上浪花浮动。爸爸一跳起这种舞蹈,仿佛从来就没有疲惫过,直到我拿草帽的手累酸了,爸爸才停下来擦汗。 记得有一两次,我也抢过毛巾给爸爸擦过汗,当时的爸爸突然变得好安静,高兴地让我擦,不知为什么,每次还都闭上眼睛,可能是也想起了他的童年吧,要不然,为什么每当爸爸睁开眼睛,总会眼眶湿润呢? 爸爸的草帽,不止能在夏天发挥作用。到了来年春天
10、也一样。到了春天,爸爸用一种最简单的办法就让草帽飞上天。他先用两片细长的竹篾撑在帽肚里,然后,随便在帽檐上系上一根长长的布条,再绑上一条长线,一顶草帽做成的风筝就这样飞上天了! 现在依稀记得, 那系在帽檐上的布条总是红色的, 像一面细长的旗帜在空中飘扬,又多像一只金黄色的鸟,摆动着火红的尾天空遨游。春天的旷野里,我和父亲奔跑着,翻越一个又一个田垄,直跑到村口的妈妈唤起我的名字,那是要吃饭了。 那时候,我总会边吃边说,说爸爸是个发明家。每当我这样夸奖爸爸,一旁的妈妈总会撅起嘴唇。我一看妈妈吃醋了,忙用爸爸交给我的“招数”妈妈,你是个美食家啊!接着,我们一家人都哄堂大笑。 光阴荏苒,记不得这样的场
11、景过了多少个年头。现在,我定居城市,父母依然留在乡下。前几天,母亲从乡下打来电话,结束时,母亲突然说:“你们要个孩子吧,你爸爸整天念叨着重操旧业呢!” 我明白爸爸“重操旧业”的意思, 眼泪簌簌地流了下来, 脑海里重现多年前的场景:一样热闹的打麦场,一样的旷野,一顶草帽,迎着风! 9.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 10.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我”的印象里,爸爸练习蒙古摔跤,为“我”嬉戏,伴“我”童年。 B.文中第段, “我”喜欢在夏天枕着父亲的草帽酣眠的叙述, 为下文情节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C.文中第段, 爸爸笑起来的皱纹分明是夏天成熟的麦浪, 一波又一
12、波在脸上浮动,说明爸爸为“我”跳起舞来,仿佛从来没有疲惫过。 D.文章善于捕捉细节,语言清新隽永,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11.草帽相撞怎会发出“哐哐”的声音?请结合第段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语文试卷 第 5 页(共 8 页) 语文试卷 第 6 页(共 8 页) 12.请用简洁的语言赏析第段画线句子。 1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段中“重操旧业”在文中的意思。 14.分析示题“迎着风,一顶草帽”的含义和作用。 (一)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12 分,每小题 3 分) 拓展人生的宽度拓展人生的宽度 郑伟钦 沈括梦溪笔谈载:“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草。芸,香草也。”古人用芸草来保证藏
13、书不被蠹虫蛀坏,还能留有幽幽清香,“书香”一词由此产生。古人如此藏书,体现了对书的珍爱。书是美好的东西,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 那么,为什么要读书?因为,读书让人知不足。 知定力不足。 “三天不读书, 自感面目狰狞”。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是本。事务繁忙心情烦躁之际翻开经典,能从里面感受圣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崇高信念。这一对比,更能发觉自己的渺小。现代生活忙忙碌碌、紧张劳累,这时候,书的“精神食粮”作用便得以体现。 知才具不足。毛主席当年就告诫全党领导干部要有“本领恐慌”意识,要加强读书学习。习总书记也说:“前进道路上,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肯定会不断出现,关键看我们有没有
14、克服它们、战胜它们、驾驭它们的本领。”人的成长、成熟、成才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上升的过程。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更要求我们不断汲取新理念、新信息、新知识。 读书无止境。勤于思考、善于解码,才能实现读得其所,学有所用。 一贵在坚持,忌躁贵恒。一日无书,百事荒废。正如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读书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读书如锻炼,锻炼与不锻炼的人,隔一天看,没有任何区别;隔一个月看,差异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体和精神状态上就有了巨大差别。在坚持阅读中
15、,我们能看到这个世界更多一点。 二贵在系统,忌窄贵广,忌浅贵深。总有人说,读书到底应该注重量的积累还是深度的挖掘。在我看来,量的积累和深度挖掘不矛盾,可以并行不悖。我们既需要把书读厚, 又需要把书读薄, 前者就是“量的积累”, 后者就是“深度挖掘”。 初读一本书,免不了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见到一种观点,以点带面地联想,发散思维。这时就需要从古今中外寻找答案,一本书满足不了我们的求知欲,一类观点说服不了我们内心的想法。那么,书读多了,也就读广了。另外,也要兼顾深入挖掘。曾经有人在某名校进修时,每周都被要求阅读一本哲学著作,但到周末则要把哲学论文缩写成薄薄的两页,这样, 渐渐地, 所读过的哲学思
16、想和意识理念自然会在脑海里留下印象。 这就是“读薄”,是直达事物的本质的过程。 三贵在应用, 忌虚贵实。 要善于将书本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实现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真正的阅读具有两个必不可少的维度,即反思与行动。读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 ,要求我们立身用权、廉洁奉公、求真务实,那么我们就要带着这样的价值观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不断反思工作中是否有失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读习近平总书记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激励我们落实改革举措,切实为人民服务。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 (摘自人民日报 ,有删节)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6.下列对文章
17、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段中“书香”一词表明书是美好的东西,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 B.第段的作用主要是启下,和两段是分总关系。 C.第段中“把书读厚,又需要把书读薄”,一个是“量的积累”,一个是“深度挖掘”,它们并不矛盾。 D.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古今资料的使用,既有趣味性,又有现实性。 17.文章第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举出一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 _ 18.请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_ 三、古诗文阅读(16 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12 分,每小题 3 分) 醉翁亭记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
18、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饮少辄醉,毕业学校_ 姓名_ 考生号_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语文试卷 第 7 页(共 8 页) 语文试卷 第 8 页(共 8 页)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
19、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而乐亦无穷也 B.若夫霪雨霏霏日出而林霏开 C.名之者谁 不能
20、名其一处也 D.临溪而渔 而不知人之乐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 21.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第一段介绍醉翁亭所在, 由面到点, 先“环滁”再“西南”, 望“琅琊”闻“水声”,用“回”字“转”字,引出亭子,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 B.文章第二段将“山水之乐”具体化。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突出流连山中美景的无究乐趣。 C.文章能过描绘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 D.全文连用二十一个“世”, 形成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 读起来抑扬顿挫, 铿锵悦耳。 22.文中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的是哪
21、一句?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_ (二)阅读下面古诗词,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4 分,每小题 2 分) 渔家傲渔家傲 范仲俺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用近乎白描的方式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笛瑟悲凉的边塞风光图。 B.“衡阳雁去无留意”是说一到秋天, 衡阳的大雁奋翅南飞, 毫无留恋之意, 生动表现了征人的内心感受。 C.“将军白发征夫泪”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 爱国热情, 浓重相思兼而有之, 构成将军、征夫复杂矛盾的情绪。 D.这首词将写景和抒情完美结合。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读来真实感人。 24.品析“浊酒一杯家万里”一句中“一杯”和“万里”的妙处。 _ 四、作文(50 分) 25.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请以“无言的褒奖”为题,写一篇作文。 (2)芬芳我们能嗅到,也能用心感受到。请以“芬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择题目(2)的另拟题目作文;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除诗歌,戏剧外。不限文体;不少于 600 字;文章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请用“”代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