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经济学》教学大纲.doc
《《体育经济学》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经济学》教学大纲.doc(26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黄山学院 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大纲(2007级)体育系目 录1、体育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42、体育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113、武术课程教学大纲-194、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275、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大纲-416、社区体育课程教学大纲-587、社会体育导论课程教学大纲-658、健身概论课程教学大纲-729、大众健身娱乐项目的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8210、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9011、体育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大纲-10712、游泳与救护课程教学大纲-11313、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11614、门球课程教学大纲-12515、网球课程教学大纲-12816、乒乓球课程教学大纲-13317
2、、田径课程教学大纲-13618、跆拳道课程教学大纲-14119、散打课程教学大纲-14720、田径与户外运动课程教学大纲-15221、篮球课程教学大纲-15822、台球课程教学大纲-16623、排球课程教学大纲-17024、羽毛球课程教学大纲-17525、足球课程教学大纲-17726、体育旅游导论课程教学大纲18527、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大纲-19628、体育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20629、体育舞蹈课程教学大纲-21330、体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21831、健美操专选课程教学大纲-23332、健美操课程教学大纲-24033、团体操课程教学大纲-24634、体育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24935、
3、体操课程教学大纲26036、篮球专选课程教学大纲-264体育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832010 课程性质: 必修 总学时: 64 学时 其中讲授 64 学时 总学分: 4学分 开课学期: 3学期 适用专业: 社会体育 先修课程: 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导论 后续课程: 体育管理学、体育市场营销、体育统计学 大纲执笔人: 王林 参加人: 大纲审核人: 胡国吾 编写时间: 2009年7月 (一)、课程简介体育经济学是社会体育专业四年制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是现代经济学的组成部分,是体育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该课程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体育与经济的关系;研究体育如何受经济制约,同时又如何促进经济发展
4、;探讨体育产业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规律和特点以及体育领域的经济现象、经济活动过程的本质、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 体育经济学课程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现代体育发展需要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在推动我国体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转换,活跃大众体育消费,培育国内外体育市场,促进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体育经济学作为社会体育专业的必修课,其目的是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掌握体育活动中的基本经济现象,并能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经济方法来解决问题。教学中,按照理论与实际联系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本课程教学所
5、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力求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体育与经济的关系,以及体育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体育部门改革的方向及途径;掌握经济规律在体育工作中的运用;懂得提高体育事业经济效益的意义及作用。(四)、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体育经济学理论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体育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经济问题。(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体育经济学以经济科学、体育科学、思维科学等众多学科作为理论基础,以体育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学习本课程的先期课程有:体育社会
6、学、社会体育导论等课程。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体育管理学、体育市场营销、体育统计学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体育经济学处在先期、后续课程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承接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桥梁。(六)、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第一章 绪论(共4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体育经济学的概念2)了解体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3)了解体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2、教学内容: 1)概述(1学时)2)体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学时)3)体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1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体育经济学的概念、教学难点:体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4、本章思考题(1)体育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7、?(2)试述体育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第二章 体育产品及无形资产(共12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体育产品及无形资产的概念2)了解体育无形资产的具体构成及其类型,3)了解体育特许权,经营开发的原则和途径,体育无形资产的保护2、教学内容:1)体育产品的属性及其基本形态(2学时)2)体育服务产品的经济学特征(6学时)3)体育无形资产(4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明确体育产品的属性 (2)体育产品的劳动边际收益递减性 (3)体育服务产品生产要素的替代弹性 (4)体育产品供给弹性教学难点:体育服务产品的经济学特征4、本章思考题(1)简述对体育产品属性的理解。(2)用图说明体育服务
8、产品生产要素的替代弹性。第三章 体育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共12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体育市场的概念及构成要素2)了解体育市场体系的基本构成3)了解影响市场供需的要素;均衡价格的形成,供求变化对均衡价格的影响;(4)理解我国体育市场的运行格局和发展前景。2、教学内容:1)体育市场概述(2学时)2)体育市场的需求与供给(4学时)3)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4学时)4)我国体育市场的运行格局和发展前景(2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体育市场的需求与供给 (2)需求弹性和价格弹性 教学难点:(1)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2)需求弹性和价格弹性4、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体育市场供给?影响体
9、育市场供给的因素是哪些?(2)试论述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提供该商品的厂商的总收益之间的关系。第四章 体育消费及其消费行为(共12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效用、无差异曲线、预算约束等概念和理论2)掌握替代效应、收入效应、连带外部效应等概念和理论3)了解体育消费的含义;体育消费的特点、体育消费的增长趋势。4)利用经济学原理分析体育消费者行为过程;制约体育消费偏好的因素分析。2、教学内容: 1)需求与消费者行为(2学时)2)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4学时)3)体育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2学时)4)制约居民体育消费偏好的因素分析(4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效用和无差异曲线 (2)
10、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3)消费者剩余 教学难点:(1)连带外部效应 (2)风险偏好(3)制约居民体育消费偏好的因素分析4、本章思考题(1)简述无差异曲线的特征。(2)何为替代效应?何谓消费者剩余?第五章 体育产业组织(共8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体育的市场结构及相关问题2)了解体育产业组织理论的框架体系;市场结构的基本内容、集中度、差别化等。2、教学内容: 1)产业组织理论简介(2学时)2)体育市场结构及相关问题(2学时)3)体育市场行为(2学时)4)体育市场绩效(2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体育市场的相关问题教学难点: 体育市场行为4、本章思考题(1)体育的市场结构主要有
11、哪几种?其主要特征是什么?(2)简述体育产品的差别化及其影响因素。第六章 体育的投融资(共4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体育财政融投资体系及其特点, 2)了解体育产业投融资所涉及的问题;体育博彩业;投融资基金。2、教学内容: 1)体育财政投资体制(2学时)2)体育产业投融资(2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体育产业投融资的若干问题教学难点: 体育产业投资基金4、本章思考题 谈谈对体育产业投融资基金建设的想法第七章 区域体育经济发展(共8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涵义;2)了解区域体育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要素。2、教学内容: 1)经济增长与发展(2学时)2)区
12、域体育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要素(4学时)3)区域体育经济发展战略(2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区域体育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要素教学难点: 区域体育经济发展战略4、本章思考题 谈谈对区域体育发展战略的理解第八章 体育产业政策(共4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体育产业相关政策。2、教学内容: 1)体育产业组织政策(1学时)2)体育产业结构政策(2学时)3)体育产业发展政策(1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体育产业结构政策教学难点:体育产业组织政策4、本章思考题 (1)体育产业组织政策有哪些?结合实际分析我国体育产业组织政策现状。(2)试论述我国体育产业结构政策现状。(七)、本课程教学时数
13、分配表章节标 题学时分配讲授实践一绪论 4二体育产品及其无形资产12三体育市场的需求与供给12四体育消费及消费者行为12五体育产业组织8六体育的投融资4七区域体育经济发展8八体育产业政策4(八)、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1、指定教材:体育经济学,丛湖平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08 月2、主要参考资料:1)、钟天朗主编,体育经济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01月2)、吴超林 杨晓生主编,体育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06月 3)、迈克尔立兹 彼得阿尔门 著, 体育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4)、卢泰宏等著,行销体育综合篇,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3年02月5)、鲍明晓
14、著,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九)、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 1考核内容及比例本课程考核的内容、教材基本理论知识占1/3,教师课堂联系实际补充内容占1/3,学生理解、运用、发挥及能力测试的内容占1/3 。2考核方法及评分标准一般采取闭卷的考核方法,评分采取平时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其中考试占70%,作业占20%,出勤情况占10%。体育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832012 课程性质: 必修 总学时: 32 学时 其中讲授 32 学时 实验 0 学时 习题 0 学时 总学分: 2 开课学期: 6 适用专业: 社会体育 先修课程: 体育概论、体育社会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
15、育学、体育经济学、体育旅游导论后续课程: 运动训练学、体育竞赛学 大纲执笔人: 王林 参加人: 大纲审核人: 胡国吾 编写时间: 2009年7月(一)、课程简介体育管理学作为我系社会体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是我系学生在其知识结构中获取管理类知识的一门重要课程。体育管理学是阐述体育活动中管理行为的一门学科,是管理学中一门重要的分支课程。体育管理学最早产生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有人开始对这一学科进行研究,到50年代把它正式列为大学课程。我国正式建立体育管理学是20世纪80年代初。2004年我系设立了社会体育本科专业,体育管理学成为该专业的必修课程,2学分。(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
16、用体育管理学作为社会体育专业的必修课,其目的是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掌握体育活动中的基本管理思想和管理行为,并能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管理方法来解决问题。教学中,按照理论与实际联系的原则,要求将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与体育实践领域中发生的问题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掌握管理思想、原理与方法在体育行为中应用的基本要求,掌握体育行为的分类管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管理学和体育学基础。(四)、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体育活动中的基本管理思想和管理行为,并能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管理方
17、法来解决问题。并根据体育管理的基本管理知识,管理学校体育、运动训练、运动赛事、社会体育、体育产业等具体事务,促进学生理论水平和社会实践管理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社会体育综合运用和解决问题的水平。(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体育管理学以管理科学、体育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等众多学科作为理论基础,以体育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学习本课程的先期课程有:体育概论、体育社会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体育经济学、体育旅游导论等课程。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社会体育管理学、运动训练学、体育竞赛学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体育管理学处在先期、后续课程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承接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桥
18、梁。(六)、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第一章 绪论(共2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体育管理学的概念2)明确学习体育管理学的目的与意义,了解体育管理学形成的影响因素与演变过程3)了解我国体育管理的内容2、教学内容: 1)体育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学时)2)体育管理学的基本性质(1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体育管理学的概念及基本性质教学难点:体育管理学的形成及与管理学的关系4、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体育管理和体育管理学?2)简述体育管理学与管理学的关系。3)论述学习体育管理学的意义第二章 体育管理的基本原理、职能与方法(共4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1)认知并能运用体育管理的基本原理
19、2)学会运用体育管理的基本职能3)掌握并运用体育管理方法2、教学内容: 1)体育管理的基本原理(0.5学时)2)体育管理的基本职能(3学时)3)体育管理方法的概述(0.5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体育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职能及方法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运用体育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职能及方法4、本章思考题1)体育管理中怎样体现人本管理?2)矩阵型结构在何种情况下最适宜?它有什么优点和缺点?3)简述体育管理中创新的过程与方法第三章 体育管理体制(共4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并掌握体育管理体制的概念2)掌握影响体育管理体制的因素以及体育管理体制的类型3)了解我国体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体育经济学 体育 经济学 教学大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