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生命与安全》指导纲要及教材解读.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生活生命与安全》指导纲要及教材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生命与安全》指导纲要及教材解读.ppt(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谌 业 锋 四川省特级教师 凉山州专家型教师 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中学高级教师 中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 西昌学院客座教授欢迎访问 业锋教育在线 :/谌业锋主页 :/(讲座幻灯课件请在网上下载,让我们一起思考!)QQ:178990915 :E-mail:1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业锋一、背景二、课程目标三、课程性质及实施原则四、课程内容及基本任务五、实施途径及保障机制六、教材特点七、教学建议2为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环境
2、教育实施指南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人格,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生存和自我保护能力,根据四川省地方课程实施方案(修订)的有关要求,结合我省中小学生生活、学习状况和教育教学实际,四川省教育厅制定了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生活生命与安全指导纲要(试行)。(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 川教200982号 2009年8月23日发)3一、背景一、背景(一)从教育改革政策走向看(一)从教育改革政策走向看开展生活生命与安全教育是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教育的需要。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
3、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因此,要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课程均衡性、综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新认识和审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古老的话题。4(二)从教育的现实问题及学生生活、(二)从教育的现实问题及学生生活、生命与安全存在的问题看生命与安全存在的问题看实施素质教育,所追求的就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人格健全,一生幸福平安。然而,由于诸多原因,我们做得不尽人意,导致学生在生活、生命与安全方面困惑很多,问题突出。主要表现有:如生命的意义在哪里?涉及幸福感、快乐感及自杀等问题;意外伤害,涉及溺水、车祸等;健康生活,涉及肥胖、吸毒、艾滋病等;
4、心理困惑,涉及自卑、叛逆、厌学、早恋、网瘾等,这些话题全社会都非常关心。5数据惊心数据惊心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相当多的学生因考试或学业压力而心情不好(76.2%)、郁闷(55.4%)和烦躁(54.2%),部分学生因此睡不着(38.2%)、不想学习(25.1%)、自卑(24.5%),还有少数学生甚至对生活绝望(9.1%)。调查还表明,升学考试激烈(66.9%)、考不上好大学(41.2%)、学习压力大(38.2%)、找不到好工作(37.4%)、学费高(30.0%)是中小学生认为他们未来生活将会面临的主要困难。6一项数据显示,上海市每年约有25万名学生发生意外伤害,意外伤害已成为
5、0-14岁学生的第一“杀手”。每100名前往学生专科医院急诊的病人中,就有14名是缘于意外伤害;超过40%的学生意外伤害发生在家中;每年约有25万名学生发生意外伤害,相关医疗救治费用高达6250万元;每10万个上海学生中,有人因溺水死亡;每10万个上海学生中,有人因交通事故死亡;跌落是学生意外伤害最高的发生原因,占所有伤害的34.7%。7意外伤害的发生地: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公布的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调查数据显示,前三位依次是家里/宿舍、学校/幼儿园和街道/公路;意外伤害的发生频次:按发生频率高低排序依次是跌倒/跌落、碰伤/挤压伤、扭伤、割/刺伤、交通事故、烧/烫伤。对四川省城市监测点199820
6、00年三年意外伤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城市居民意外伤害致死的前三位死因是交通事故、自杀、淹死,死亡率分别为14.1 5/10万、万、万。8以年龄标为指标,淹死为意外伤害死亡的第一死因,其次分别为交通事故和自杀。010岁组死因顺位以淹死为主,10岁以下学生淹死总数占该组死亡总数的51.04%;10、20、40、60岁各组死因顺位皆以交通事故为主。和谐社会,不仅仅是社会的和谐,人和自然的和谐,也是人的自我的和谐,开展“生活生命与安全”教育,大力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9二、课程目标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意在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热爱生命,形成积极向
7、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自我生存能力,使之能科学、及时、有效地处理实际生活中的各类安全问题,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态度和技能;10通过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使学生获得积极劳动的体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初步的技术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使之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11三、课程性质及实施原则三、课程性质及实施原则(一)课程性质(一)课程性质生活生命与安全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实践性课程。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
8、动课程。12(二)实施原则(二)实施原则1 1、体验性原则、体验性原则积极引导学生的体验、实践和经历,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和体验,获得有益的生命经验,形成关于生活与生命的积极态度和情感,习得生存的良好习惯和技能,促进生命的健康发展。132 2、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并培育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动性、独立性和主动性。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以及学生间的相互教育、合作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3 3、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充分利用生命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环境教育等专项教育,构建学生生命活动的综合性实践能力;重视学生生活、生存等生命历
9、程质量的全面提升。14四、课程内容及基本任务四、课程内容及基本任务“生活生命与安全”教育涵盖了生命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环境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有序地贯穿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各个年级。151 1、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生命都会经历三个阶段:源头、过程、归流。我从哪里来?我来干什么?我要到哪里去?三个问题概括了生命的三个阶段:源头、过程、归流。162 2、身体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身体健康教育的内
10、容包括: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公共卫生等几个领域3 3、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安全应急与避险)、社会安全、网络及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等。174 4、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生活和社会适应及情绪管理等方面的常识。185 5、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
11、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养成有益于环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与行动,成为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生态、社会生活、经济与技术、参与与决策等内容。196 6、劳动与技术教育学习和掌握常用的技术、劳动与技术教育学习和掌握常用的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树立劳动服务于社会、劳动可以创造社会财富的思想观念;认识各种常用材料和工具及其不同用途,体会材料和工具对技术、对人类的意义;通过作品的设计、制作及评价活动,了解简易手工制作的一般过程,掌握相应的制作方法,体验劳动的可贵和创造的愉悦;了解家乡人民创造的优
12、秀劳动成果,感受家乡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激发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20课程具体内容及基本任务课程具体内容及基本任务分别划分为四个水平(具体内容见纲要):水平一(小学1-2年级);水平二(小学3-4年级);水平三(小学5-6年级);水平四(初中7-9年级)。21课程内容的水平划分课程内容的水平划分水平一:小学12年级水平二:小学34年级水平三:小学56年级水平四:小学79年级22五、实施途径及保障机制五、实施途径及保障机制(一)课程计划(一)课程计划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周课时安排如下表:年年 级级一一二二三三四四五五六六七七八八九九周周课课时时数数3 33 33
13、 33 33 33 32 22 21 123(二)教材编写(二)教材编写编写者应依据本课程指导纲要,在内容的安排、知识的呈现、图像的运用、活动的设计、案例的选择等方面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实际,关注学生的自身体验、反思、改进和适应,进而将本课程的探究技能与方法落实在“认识与思考、咨询与调查、调整与适应、防止与预防、观点与态度”方面,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24(三)资源开发(三)资源开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多方面地开展和利用校内外丰富的“生活生命与安全”教育资源,积极开发图文资料、教学课件、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源;利用网络、影视、博物馆、图书馆、自然和人文景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社会
14、资源。25各级学校应该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充分体现本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利用社会、社区、各相关部门优势条件,搞活“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教育内容。另外,学校应在校外聘请一批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专业人员,如心理专家、医生、计划生育干部、警察、社会学工作者、记者等作为校外辅导员,加强学生与专家的直接对话、交流、咨询的机会,使之能更全面地了解社会,了解自我,切实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实现本课程的目的。26(四)师资建设(四)师资建设搞好“生活生命与安全”教育,学校必须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生活生命与安全”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生活生命与安全”教育工作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活生命与安全 生活 生命 安全 指导 纲要 教材 解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