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儿童心理行为异常的诊断与矫治-Rett综合症(36).ppt
《03儿童心理行为异常的诊断与矫治-Rett综合症(36).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儿童心理行为异常的诊断与矫治-Rett综合症(36).ppt(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Rett综合征 Rett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发育的疾病,由Andreas Rett于1966年首先报道。近年来发现本病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受到国际医学领域的重视,迄今已举行八次世界性学术会议。发病率:1/15000女孩。发病年龄:11.5岁,初诊年龄为312岁。北大医院儿科于1987年首先在我国报道Rett综合征。其临床特点是多为女孩患病,呈进行性智力倒退,孤独症行为,手的失用,刻板动作及共济失调。1996年诊断随访31例,其中女孩30例、男孩1例,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2例死于感染,8例失访,其他21例中最大15岁,多处于病程第三期。遗传学研究:Rett综合征的家族性病例少,低于2%,其原
2、因为:1、具有独特的遗传规律;2、本病病情重,患者极少且不可能结婚生育。已报道的14对有家族史的,其中,有6对亲姐妹,2对同母异父姐妹,1对表姐妹,1对姨与外甥女。孪生子中,6对同卵双生姐妹均患病。11对异卵双生儿其中4对为两个女孩,7对为1个男孩1个女孩中,均只有1个女孩患病。由上可见,女孩得病均系母系方面家族史,且具有同卵发病的一致性,提示该病存在着遗传倾向。Rett综合征确切的遗传方式尚不清楚。有观点认为属于x连锁显性遗传,男孩胚胎致死。对于母亲携带基因但表型正常,而女儿发病的解释,引入了x染色体非随机失活的假设,即母亲携带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优先失活,表型正常,女儿x染色体随机失活或其正
3、常x染色体优先失活而发病,男孩只有一条x染色体,故胚胎致死。但是,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患儿同胞的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其母亲的自然流产率无增高,与男孩胚胎致死的假设不相符。北大医院儿科于19921994年随访了19例Rett综合征,对12例患儿及11名母亲进行了x染色体失活类型分析。显示该组病儿中,母亲自然流产率为10.5%,死胎率为0%;而人群中自然流产率为1018%说明本组并未增高。因此,无法以x连锁显性遗传来解释Rett综合征的遗传方式。有关Rett综合征遗传方式的其他假设如下:1、女性呈杂合子的等位基因产物相互作用而致病;2、通过细胞质遗传的线粒体病;3、两次突变理论,即母亲含有一次
4、突变基因,表型正常,女儿基因再次突变那么发病。1998年Xiang等在9个Rett综合征家系中每个家系至少有2个患儿作单体分析,发现Rett综合征基因可能位于染色体Xg28。1999年后证实Rett综合征局部患儿家族性及散发性有染色体Xq28区的Mecp2基因突变。Rett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证实了第一个有编码反式作用因子的基因突变导致的人类疾病,这种基因突变是否也可导致其他相关表型如孤独症、非综合征性智力低下等那么尚待研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在探讨中:1、神经病理及神经放射:(1)患者存在大脑、小脑普遍萎缩,大脑皮层锥体细胞树突数目减少,树突突触形成不良;2全脑神经元细胞体积减少,无活动性神经
5、变性的证据,无神经元数目减少;(3)前脑胆硷能神经元数目减少;4 基底节神经元细胞内黑色素减少;(5)单光子衍射CT扫描SPECT示23岁患儿脑血流灌注类型相当于23个月正常婴儿。2、生化研究证实:1本病患儿新皮层、海马、丘脑和基底节的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AT活性显著降低,与神经病理发现的在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神经元减少一致。脑脊液生长因子的水平下降。神经生长因子是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发育所必需的。胆碱能神经元功能缺陷为初始因素,可引起其他的生理缺陷和锥体外系功能障碍。另外,前脑胆碱能神经元上的雌激素受体分布不同,固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的易损性,此点可解释患者比例差异。2 在尸检组织和脑脊液中生物胺水平变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3 儿童心理 行为 异常 诊断 矫治 Rett 综合症 3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