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机构改革30年回顾与反思.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国政府机构改革30年回顾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政府机构改革30年回顾与反思.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热点聚焦?固陵撼噻l:|妻:穗木中国政府机构改革30年回忆与反思何颖摘要】本文以30年改革开放历史为线索,对中国政府机构6次改革进行了回忆与反思,认为:中国政府机构改革 的核心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开展的需要来调整政府机构的结构与运行,重点调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回忆机构改革的目标、方向与内容的根底上,本文对改革的价值与缺失进行了探 讨。关键词】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转变中图分类号130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863(2021)12-002107改革开放30年使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用 内容经历了精简机构、职能转变、理顺关系、职能整合、 30年时间走
2、完了西方100多年完善市场的道路,把西方政府转型的不同阶段;我国改革开放所形成的两大制度性100多年的开展压缩到30年,矛盾那么是不可防止的。中国 成果为政府机构改革提供7制度根底:即社会主义市场经30年的改革是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的。在这千头万绪的改 济体制与中国与世界在一系列制度平台上所建立起来的制 革中,总体上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主要解决的是 度化的开放与合作关系。改革开放30年,经济的开展、社 “国家和社会的矛盾(涉及横向分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会结构的变迁、人民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对政府结构与 (涉及纵向分权);劳动和资本的矛盾(涉及要素分权)问 运行模式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进而对
3、政府机构的设置和管 题。 然而,中国政府机构的改革无疑是解决上述三个矛 理方式也不断提出新的挑战。中国政府机构改革正是在回 盾的重要的物质承当者,因而毫无疑问成为中国改革、中 应这些挑战中不断改变自身、自我完善以适应经济和社会 国政府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开展的需要。中国政府机构改革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过程。是一个 一、政府机构改革的背景与动力 伴随着失败而不断前进的过程。中国政府在30年中进行了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背景与动力有着中国特色。“考 6次大的政府机构改革,大致每隔5年进行一次:1982、察中国三十年的开展,必须注意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的改1988、1993、1998、2003、2021
4、年。回忆30年中国政府机革开放是在政治对经济和社会根本失效的时代背景下开始 构改革的历程,我们认为有成就有问题,因此客观评价与 的。竹【23政府机构改革属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范畴,理论上讲 反思30年来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得与失,从中总结一些经应有政治机制、政治环境、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来促动和 验与教训,是我们行政管理研究者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支持,然而,中国的现实是,在改革的前20年,改革的中 回溯30年政府机构改革的过程,我们认为:政府机构心及重点是在经济及经济体制的改革上,政治体制改革滞改革的核心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开展的需要来调整政府机构 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国政府机构的改革是在适应于、 的
5、结构与运行,重点调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中央 效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中国的政府 与地方的关系。通过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管制政府向 机构改革就有别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改革规律而具有了改革 效劳政府的转型来调整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通过政府职能 背景单一化的特点:改革开放30年来,五年一次的政府机 转变来调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构改革总体上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进行的。随着 以解决公权过大过多,私权过弱过小的问题;通过政府的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开展,政府 向下分权来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解决集权与分权的 机构改革的步伐根本做到了同
6、步适应和逐步深化。由于中 问题。政府机构改革的方向随着历史的推进具有精简化、 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采取了“渐进过渡的方式,因此,每 分权化、市场化、国际化、效劳化的趋势。推动中国政府 次具体的政府机构改革的经济体制背景又都有所不同: 机构改革的本质动力是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市场化的驱动; 1982年机构改革,是在“方案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其内在动力表现为党的方针政策的推动与财政的压力。政 的条件下进行的;1988年机构改革,是在“公有制根底上府机构改革的层面由初期的政府机构结构调整的技术层面 有方案的商品经济的条件下进行的;1993年机构改革, 上升到职能转变、体制改革的政治层面;政府机构改革的
7、是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背景下进行2021年第12期 总第282期 21万方数据热点聚焦的;1998年机构改革,是在“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效劳型政府,2021年2月十七届 体制的过程中进行的;2003年机构改革,是在参加世贸 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 组织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2021年机构改革,是在完善社 见?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2021年3月我国开始以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进行的。可见,历次政府机构改 强化宏观调控职能、注重民生、建立大部制为内容的政府 革都是在随着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中基 机构改革。在上述过
8、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党是我国政本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为经济开展创造了有利条府机构改革的设计师,是机构改革的发动者,是推动政府 件的背景下进行的。机构改革的动力。中国政府机构改革背景的单一化特点,决定了中国政 然而,在我国,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并不直接参与 府机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即30年政府机构改革始终适 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与政府机构改革的具体实践活动,执政 应并服从于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开展的需要。回忆我国机 党的方针政策是通过政府来执行与实施的。正是由于我国 构改革的开展过程不难看出,适应并效劳于经济体制改革 政治制度的这一特点,导致并形成了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动 和经济开展的需要始终是
9、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使命和目 力的另一个特征:政府既是机构改革的推动者,又是被改 的。由此,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成为推动政府机构改革 革的对象的主客同表达象。这种改革动力的主客同表达象 的最为重要的、强劲的动力,成为政府机构改革的根底。 在现实中使政府陷入了较为为难的境地:一方面政府为适 经济体制改革的程度决定着政府机构改革的方向和进程。 应市场经济体制开展的需要而转变自身的职能,进行权力 30年来,每5年一次的政府机构改革都是在经济体制的改 的分化与下放,以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另一方面市场本身 革和经济开展到一定阶段进行的,并以适应经济体制改革 又排斥政府行为,在市场不成熟的情况下,政府的职能保
10、 和经济建设的进程为主要目的。政府机构改革的进程、目 留到什么程度为好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此时的政府进 标、内容及机构改革理论均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与进程 退两难。政府在机构改革中的这种主客同体的身份,增加紧密相关,并明显表征着经济体制改革的特征。在中国政了政府机构改革的难度和改革的本钱。这种情况与西方国 府机构改革的30年中,经济体制的改革构成了政府机构改家政府机构改革的动力是社会主导、民众及社会组织参与 革的外在的、强势的推动力量。不同中国的政府机构改革的主体是单一的政府,政府是 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动力并不仅限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主动的进行自我革命,社会、民众参与得不够,没有形成 推动。党的
11、方针、政策及政府对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那么是广泛的社会根底及社会、公众的监督,这也是我国政府机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另一个重要的动力。与西方国家政府 构改革为什么不断出现反复的原因所在。 机构改革动力来源于社会、民众不同,我国的政府机构改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第三个动力就是财政压力。“财 革的动力源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与方针政策。改革开放30 为庶政之母。为解决财政压力与财政危机是世界各国政 年以来,我国政府的6次规模较大的机构改革,每次机构 府机构改革的重要原因,我国也不例外,这主要表达在前 改革的指导路线、改革方向、政策目标都是我们党所决定 20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中。在19821998年的四次政府机 的
12、。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提出“方案经济为主,市场调 构改革中都把裁减机构、撤并部门和人员作为改革的重要 节为辅的经济体制政策,同年进行了以“精兵简政为 内容之一。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面对较大的财政压力。 目标的政府机构改革;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据财政部统计说明,1980年的行政事业费开支为404亿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根底上的有方案的商品经 元,占国家财政支出的30左右;1991年的行政事业费开 济,1987年12月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提出“国家调节市支达14095亿元,占国家财政支出的37;p1 1996年比 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政策,1988年进行了以“政府职能1993年行政
13、管理费增长了834,比同期财政收入增长高 转变为任务的政府机构改革;1992年lO月党的十四大 出14个百分点。【41针对这种情况,朱锫基总理曾经指出, 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钱到哪里去了呢?政府机关庞大,吃饭财政,把钱都 体制的论断,1993年进行了以“政企分开为内容的转 吃光了。竹【列由此可见,财政压力是推动政府机构改革的临 变政府职能的机构改革;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提出“要界动力。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如果说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是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外在 分开,1998年2月党的十五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国动力的话,那么,党的方针
14、政策与政府的自身革命及财政 务院机构改革方案?,1998年下半年我国进行了以“转变 的压力那么是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内在动力。然而,必须指政府职能为中心的涉及面最广、改革力度最大的一次政出的是,由于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是针对权力过于集中的府机构改革;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参加世界贸 方案经济体制,从简政放权人手的。一方面政府机构改革 易组织,“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良管理方式,2003 的内容顺应和表达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与要求;另一方 年2月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 面政府机构改革对经济体制改革又有着明显的、重要的推 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意见?,2003年下半年我国进行
15、了以 动作用。这种特殊的改革背景和战略选择引发了经济体制 “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强社会管理与公共效劳职能为 改革促进政府机构改革,政府机构改革促进经济体制改 方向的政府机构改革;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提出“深 革。形成了经济体制改革与政府机构改革你中有我、我中2021年第12期总第282期万方数据热点聚焦代固陵懒臻篱照有你,相互促进的相关性局面。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1998政府机构改革仍然坚持了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定 说,政府机构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结合位。由于1993年改革成果有限,当时政企不分的组织基 点。础、机构设置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 二、政府机构改
16、革的目标与方向出。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展,消除政企不分的组织基 在我国全面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机构改革始终具础,尽快改革并结束专业经济部门直接管理企业的政府体 有特定的和极其丰富的内涵,它既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制迫在眉睫。为解决问题,本次改革坚持了政府职能转变 组成局部,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既涉及到行政 的目标定位,但侧重点是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为具体目 管理的方方面面,又涉及到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相关内 标:加强宏观经济调控部门,调整和减少专业经济部门, 容;既有对旧体制弊端的改造,又有对新体制新机制的创 适当调整社会效劳部门,加强执法监管部门,开展社会中 新。因此,历次政府机构改革
17、的目标都具有多重性和不确 介组织。199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是涉及面最广、改革力度 定性的特征。 最大的改革。这次改革的历史性进步是政府职能转变有了 1982年政府机构改革的主要目标是解决经济建设中的重大进展,突出表达在撤销了几乎所有的行业经济部门, 领导体制问题,即“干部年轻化问题。改革的要点,一 这样政企不分的组织根底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消解,到目前是开始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二是精简了各级领导班 为止我们都还在享受着这次机构改革的成果。 子;三是加快了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步伐。这次机构改革200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 主要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行干部年轻化。改革没有触革,
18、迸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这次改革是在参加世贸组织的 动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管理体制,政府职能没有转变。由 大背景之下进行的。这次政府机构改革目标明确提出:政 于1982年机构改革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管理体 府职能应集中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 制、没有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等原因,政府机构不久又呈 务等四个方面,建设“行为标准、运转协调、公正透明、 膨胀趋势,因此国务院决定再次进行机构改革。 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这次改革重大的历史进步在1988年政府机构改革,是一次弱化专业经济部门分于抓住当时社会经济开展阶段的突出问题,迸一步转变政 钱、分物、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的职能,以到达增
19、强政府职能:建立国资委,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 府宏观调控能力和转向行业管理目的的改革。虽然这次改银监会,建立监管体制;组建商务部,推进流通体制改革; 革提出了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但由于当时经济体制改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调整国家平安生产监督管 革的目标不明晰,方案和市场关系的争执处于胶着状态。理局为国家直属机构,加强食品药品平安与平安生产监 政府职能转变根本是一个比拟模糊的概念。简政放权,搞管。这次改革为我国参加wro做了组织准备,使政府管 活企业,并没有改变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仅仅是政府与企理经济的体制适应世界贸易组织规那么的要求来定位与调 业在经济建设中的不同分工罢了。由此
20、看出,本次政府机整,是我国政府机构适应国际化要求的一次改革。 构改革的条件、时机不成熟,目标定位过高,缺乏可操作2021年机构改革的目标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 性,预期目的无法实现。刮这次改革的历史性奉献在于首善政府的公共效劳职能。经过30年的快速开展,我国正处 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这一命题。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开放进入关键由于后来一系列复杂的政治、经济原因,这一命题在实践期。在这一特殊时期,行政管理体制中仍存在着亟待改善中没有及时“破题,原定于1989年开展的地方机构改革 的不适应时代开展要求的东西,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进一 暂缓进行。 步消除体制性障碍
21、,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开展中的突出矛盾 1993政府机构改革目标首次提出“政府机构改革的目和问题。这次机构改革的目标是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那么 的是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1993年政 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 府机构改革是在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条件 着力优化组织结构,标准机构设置,完善运行机制,为全 下进行的,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来转变政府职 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组织保障。这次机构改革的要点,一 能;这次改革的要点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开展;二是着眼于保障 要求,按照政企职责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
22、原那么,转 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效劳;三是按照探索职 变职能,政企分开,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重 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要求,对一些职能相近的部门进 点是转变职能。此次改革,政府朝着市场经济的方向转轨。 行整合,实行综合设置,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可见,这次 政府职能开始转变。但因市场经济体制刚刚建立,不可能 政府机构改革不再是把裁减人员、裁减机构作为主要目 很快到位,机构只能以此为根底进行局部性精简,所以成 标,而把政府的管理能力和其应有的责任联系起来,强调 果有限。其历史性的奉献在于,首次提出政府机构改革的政府公共行政体系的效劳职能,与以往5次政府机构改革目的是适应建设社会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政府 机构改革 30 回顾 反思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