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己为人的大医许叔微与《普济本事方》——百家讲坛:《名医是这样成名的》文字稿.doc
《舍己为人的大医许叔微与《普济本事方》——百家讲坛:《名医是这样成名的》文字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舍己为人的大医许叔微与《普济本事方》——百家讲坛:《名医是这样成名的》文字稿.doc(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舍己为人的大医许叔微与普济本事方百家讲坛:名医是这样成名的文字稿名医是这样成名的之许叔微01宋朝有个许叔微 忽然成为孤儿的许叔微立下了远大的志向,但是年仅十一岁的他有能力解决好生活中的各种困境吗?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之下,他还有余力去好好读书吗?百家讲坛正在播出。根据记载,许叔微从未拜哪位高人为师,那么这样一个三餐不继的乡野孤儿,这样一个每日熬夜读书的年轻人,怎么就突然成了一位治病高手呢?他自学成才的秘诀究竟是什么?中医学博士罗大中,为您精彩讲述古代名医们的成长故事,敬请关注名医是这样成名的许叔微第一集宋朝有个许叔微。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徐叔微的医案,他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医生,当时太医院有个御医张太医
2、,家里有个妇女得了外感病,古代说是伤寒,症状是:“发热、恶风、紫菡。脉浮而弱。”张太医治疗了没有效果,就来请徐叔微,徐叔微来了一看说:“当服桂枝”,张太医说我们家有做好的桂枝汤,桂枝汤是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里开的第一个方子,治疗营卫不和的表虚证,当人体体表虚弱,外邪来袭的时候,尤其是寒邪来袭的时候,会出现桂枝汤症,主要表现是发热,然后恶寒恶风,然后是自汗出,尤其以自汗为主要,桂枝汤组成很简单,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就这五味药。张太医说家里有,徐叔微说多吃,喝了好多次结果一点效果都没有,就又请徐叔微来问原因,徐叔微也奇怪,按说对症了一剂药应该见效,徐叔微让他们把药拿来看一下,一看徐叔微说要
3、用错了,桂枝是桂树的树枝,你虽然用的是桂树上的东西,但是你用错了,桂树上有两种药材,肉桂,肉桂树上的厚皮,桂枝,肉桂树上细的树枝,肉桂气味厚重,治疗内脏,温阳敛气。桂枝是治疗表皮,辛温发散,吃了通行血脉,让人微微地出汗。你们家用的肉桂错了。然后徐叔微亲自抓药,文献记载是:“一啜而解”。徐叔微就是这样,治疗效果特别好,对张仲景的方子研究的特别深,这个方子他告诉人们肉桂树上用什么位置的比较好,芍药分成白芍和赤芍两种,什么时候用白芍,什么时候用赤芍,这些在之前研究伤寒论的人都没有注意到,很多医生错用,所以临床疗效就不好,徐叔微研究伤寒论在历史上市特别有地位的,是中医伤寒学派的建立者之一,现在很多医生
4、都在学习徐叔微的临床思想,都很佩服徐叔微。公元1091年,在江苏省的仪征地区,也就是今天的仪征市,正面临着瘟疫的威胁,很多人都得了瘟疫。在一个家里出现了非常凄惨的景象,一个中年男人奄奄一息躺在床上,一个小孩正在喂药,这个小孩只有十一岁,他就是徐叔微,这个中年人就是徐叔微的父亲,患瘟疫很多天了,病的非常重。请了好多医生,都没有太大效果,这个时候已经濒临病危的境地了,父亲把头转向徐叔微说,你长大了一定好好读书,读好书,做好人,这个时候徐叔微还不明白父亲话的意思,就努力地往心里记,就在当天夜里徐叔微失去了父亲。这个家里只留下徐叔微和母亲了,日子过的很艰难,在失去父亲不久的一天,徐叔微听到厨房有人倒地
5、的声音,过去一个母亲倒在地上,普济本事方记载:“忽一日气厥,牙噤涎潮”,因为他母亲过度悲伤和辛劳,此刻昏倒在地上,把徐叔微吓坏了,赶快跑出去找医生,医生一看说是中风了,用泄法把疾滞给泄出去,于是开了一个“大通园”现在是成药,徐叔微母亲吃完马上就泄,泄完精神开始涣散了,再请医生不来了。就在当天徐叔微的母亲去世了,徐叔微当时只有十一岁,他后来写道:“百日之间,并失怙恃,至今饮恨。”徐叔微在葬了母亲之后非常沉默,在这个时候,他立下两个誓言:第一,开始攻读医书,病痛把他父母的性命夺走了,他心中怀着无限愤恨。很多老百姓的性命被病痛夺走了,他在普济本事方说:“及长成人,刻意方书,誓欲以救物为心。”徐叔微因
6、为父母的去世,为了复仇,为了悲剧不在发生,开始攻读医学,走上了从医的道路。第二,一辈子免费看病不收老百姓的钱,一定要拯救病痛中的人,父母的生命没法挽救了,但是别人的生命是可以挽救的,他在普济本事方说:“誓欲以救物为心。予而不求其报。”“顾始终不索酬谢”。这说明徐叔微发的心特别大,他愿意为老百姓付出一切,一点不计较个人利益,这在中国历史是非常特殊的。一个孤儿首先遇到的是吃饭问题,但是文献没有记载,真正让人有所成就的是信念,而不是骄纵的孩子,徐叔微在这个时候读书非常刻苦,他在普济本事方说自己患过两种病,一种肠风下血,就是痔疮。另外一种停饮,就是水饮下去不能正常运行,停留在体内,成为水湿之邪。怎么患
7、的这个病呢?徐叔微在普济本事方说:“始因年少时夜坐为文”,看书,写文章很累,就左边的身体趴到桌子上,时间长了就喝点饮料,睡觉左边着床,时间长就出问题了,一喝水发现水从身体左边往下走,每过十来天一定呕吐酸水,然后身体出了一种怪毛病,夏天的时候,右边身体出汗,左边身体一点汗没有。这个病患了好长时间,为了治病到处求访名医,都没有效果,他就自己翻医书,把过去的名方找出来,自己吃,也没有效果。然后就自己琢磨,水在自己身体里形成了巢穴,把身体机能改变了,这是水湿为患,他就用苍术克制水湿,苍术虽然去水湿,但是有点辛燥,他就把大枣肉磨成肉泥和香油,和苍术拌成药丸自己吃,效果特别好,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把自己
8、的病治好了。徐叔微没有因为成为孤儿放弃学习,反而是拼命的刻苦的学习。当时年轻人都要去考科举的,徐叔微的科举之路非常不顺利。第一,当时的世道非常不好,北宋末年的时候,政治昏庸,奸臣当道,考科举是难度很大的。第二,徐叔微自己也没有尽力,他把精力都放医书方面,对科举花费的力气很小。就在科举不顺利的时候,命运之手向他伸出橄榄枝,有人给他官坐,徐叔微竟然拒绝了,徐叔微在考科举的时候,露了一手医术,当时的权臣蔡京病了,别人都没有治好,徐叔微治后一个晚上就好了。蔡京很高兴,就像给他官坐,徐叔微刚刚落榜,就去做官不符合自己性格,就回到老家攻读医书。根据记载,许叔微从未拜哪位高人为师,那么这样一个三餐不继的乡野
9、孤儿,这样一个每日熬夜读书的年轻人,怎么就突然成了一位治病高手呢?秘诀是有的,就是伤寒杂病论,这是东汉张仲景写的中医中的经典中的经典,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四大经典一种说法,皇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另一种说法:皇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皇帝内经主要讲人体气血运行的理论,把中医的框架奠定了,一共只有十三个药方,更多是讲针灸调理经络。但看皇帝内经人们学不会看病。伤寒杂病论有200多个方子,理法方药严谨,这本书就奠定了中医临床的基础,它是一本划时代的巨著,在世界医学史上都有非常高的地位。这本书这么重要,但是它的命运非常坎坷,在唐代时候有个药王孙思邈,都没有见过这本书,江南的医生,有这本书
10、,但是不让别人看,密不传方。孙思邈在晚年的时候,才见到这本书说:“至于仲景,特有神功。”他就把能见到的部分都录到自己的千金要方里,保留下来一部分。后来在宋神宗的时候,有位翰林学士叫王珠,在皇家藏书的地方,看到了金匮玉函要略方,一看作者是张仲景,心里打了个惊雷,打开一看这书分三卷,上卷讲的是伤寒,中卷讲的是杂病,下卷讲的是方子。一比较,这本书就是伤寒杂病论,于是他赶快献给了皇上。北宋政府统治国家水平不怎么高,但是他重视医学,经过唐末的战争以后,给老百姓遭受很大疾苦,人口损失很严重,宋朝皇帝为了让社会繁荣起来,所以非常重视医药。北宋初年的时候,北宋刚刚建立,皇上就下诏让大家贡献医书,给钱,多了还给
11、官坐。献上来以后,经过筛选出版,宋朝的出版了很大型方剂类书,后来又成立了校正医书局,经过校正,把这本书分成两本出版,一本叫伤寒论,一本叫金匮要略。开始出书的时候,字很大很漂亮,但是用的纸多,价格高,看的人很少。大臣就向皇帝建议,印小一点字的书,皇帝就从裤府里拨钱,印小字本让老百姓看,上面写着“只收官纸工墨本价”不许挣钱,尽量便宜让老百姓看得起,这样伤寒论才普及气起来。就在徐叔微出生之前,这本书刊印了,有本书就流传到徐叔微手里,这样就成就了徐叔微。“同气相求,心有所感”,张仲景写的序言,和徐叔微的身世如此相近,序言写:“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
12、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他自己家里就是这种情况,一定能体会张仲景失去亲人的痛苦,张仲景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下写了伤寒杂病论,徐叔微看到书的时候一定非常感动。这是一条舍己为人的道路,这是一条拯救天下苍生的道路,徐叔微用一生证明了,他攀登医学高峰,最后达到了医学的至高境界,他从来不向病人收取任何费用,就在这天晚上徐叔微向着信念出发了,他为患者想,很多患者不理解他这是为什么呢?下次再讲 名医是这样成名的之许叔微02医生的至高境界 虽然徐树微年纪轻轻,医术精湛,但在他心目中一直有一个终极梦想,那就是要打到医生的最高境界,那么什么是医生的最高境界呢?徐树微治病的特点:第一,辩
13、证准确。徐树微是一个辩证高手,在中医诊病里有“八钢辩证”,就是徐树微最早提出来的,他在他的医书里边讲出来,什么是阴阳寒热,表里虚实,徐树微看病,往往能迅速的辩证船病情的主证那哪里,副证在哪里,要害在哪里。当时有个姓郭的人家,是个豪族,在徐树微的故乡,江苏仪征,郭家儿子是个大小伙子了,得了外感伤寒,症状是身热、头疼、恶风,最严重的一件事是大便不通,这个时候外感的症状反而成为其次了,最难受的是肚子胀。有钱人家请医生的问题是,请的医生太多了,这些医生依赖诊断,一人一个样,把郭先生搞的一头雾水,一个医生说这是大承气汤证,需要用大承气汤泻下,另一个医生说这是大柴胡汤证,用柴胡汤调理,还有位医生说用蜜煎导
14、,这是伤寒论里的一个方法,就是把蜜烘得浓缩了以后,做成像丸一样的东西,能够起融化的作用,这是世界上比较做的润便通便的方法,其他医生说的也是伤寒论里的方子,说完他们有互相辩论起来了。家人和亲戚朋友一听,觉得都有道理,也就分成几派跟着争论,把郭先生急的,不知道听谁的。大承气汤证,和大柴胡汤证的汤证,是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里边的一个特殊用法,这本书论述到当外邪来侵袭人体的时候,人体在反抗外邪的过程中,形成不同状态,伤寒论就详细描述了,这些不同状态的表现,和该去怎么治疗,这些不同的状态,是用什么来表示的呢?就是“症状”,比如说发烧这是一个症状,但是有个问题,一个症状不能反映身体的整个病理状态,发烧在很多
15、情况下,都会发烧,阴虚会发热,气虚也会发烧,受风邪了会发热,风热也会发热,一个发热会在很多情况下出现。张仲景就要用很多症状联系起来,表现出身体的一个状态,这个叫“症候”,中医有两个zheng字,一个是症,症状,单个的症状。一个是证,症候,一系列有关联的症状,联系在一起,反映身体某种病理状态的。“汤证”是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里边描述身体,每一种不同症候的时候,就是出于一种病理状态的时候,他只开出一个方子,用这个方子来调整这种状态,这个状态会用几个症状来描述它,但是方子是一个。那么这种情况下,这些一系列的症状,我们管它叫“汤证”,也叫“方证”。就是只要出现这些症状,就可以用这个方子。比如大承气汤证,
16、一说该用大承气汤,中医里都明白,说的不是一个方子,而是身体的一种状态,阳明腑实,热邪盘踞,与燥结相结合,导致大便秘结不通,然后里边特别热,津液耗伤,出现这种情形,就可以用大承气汤了。这是中医里简便的称呼,是张仲景为我们留下的一种系统。在这个系统里边,一个好的医生,一定对某种汤证里边具有那些症状掌握的特别清楚,一看到这些症状,马上要反映出来身体处于什么状态,然后该用张仲景的什么方子,水平低的医生,看了这些症状和别的混为一体了,脑子里出好多方子,什么情况摸不清楚。这个时候大家争论不下,只有郭先生胀着肚子在边上等着着急,定不下来,就把徐树微请来了,徐树微诊脉以后,做了一个奇特的举动,他伸手去摸患者脚
17、面上的脉,脚背的最高出有一个脉在跳动,在中医里叫“趺阳脉”,徐树微一诊断,浮且涩,根据这个脉象基本可以定下来了,他又问患者小便如何,患者说小便比较频繁,徐树微说这个叫“脾约证”。应该用“麻子仁丸”,徐树微一说完,郭先生更晕了,前三个还没定下来,现在出第四个了。“脾约证”就是当人身体里津液不足的时候,尤其在出汗或者排尿很多的时候,由于津液不足,胃里有热脾是虚的。脾虚津液不足以后,就不能去行其津液,功能会更加恶化,这个时候大便就会燥结在里边,张仲景用“麻子仁丸”,里边有火麻仁。里边富含油脂有滋润的作用,有杏仁是开肺气,润燥通便,还有蜂蜜也是润燥用的。所以治疗脾约证张仲景出的这个方子很谨慎,一方面有
18、大黄,有往下泻下的这些药物,同时还有润的药物,这个方子非常稳妥,大家听完还是不明白。这个时候郭先生的弟弟说话了:“诸君不须纷争,既有仲景证法相当不同此说何据,某虽愚昧,请终此说,诸医若何,各请叙述。”意思是讨论张仲景的学术思想,你们有什么不同意请说一下,结果:“众医默默,纷争始定”。这些研究伤寒论都没有徐树微研究的深入,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汤证怎么用说的不是很清楚。就用徐树微的麻子仁丸:“予以麻仁丸百粒,分三服,食倾间尽。”,就是在不长的时间里分三次吃了一百粒麻仁丸,就在这天晚上大便就通了,然后浑身出汗,这个病就解掉了。只用了一次药,病就好了,这就是徐树微辩证准确的地方,大家都夸奖徐树微,徐
19、树微自己笑不出来。他就想我认证准确算什么,为什么其他人都认错了,这就是徐树微高的地方,当时有很多医案就是别的医生辩证不清楚,错误治疗,徐树微去了,马上辩证出症结在那里,治疗很快就见效,这种情形徐树微遇到很多,因此他就像推动怎么让大家提高辩证水平呢?徐树微就想了一个简单的办法,开始写歌谣,用这种最通俗的方式普及医学知识,所以徐树微就写怎么来理解伤寒论的歌谣,徐树微写出了大名堂,后来这书出版了,叫伤寒百证歌,里面详细论述了,怎么去辩证,怎么去识别伤寒论里边的汤证,他把伤寒论打散了,把这些症状提出来,有多少种可能会是身体处于多少种不同的状态,我们该用那种方子,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伤寒论,对患者有利,对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普济本事方 名医是这样成名的 舍己为人 大医许叔微 本事 百家讲坛 名医 这样 成名 文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