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与《马可·波罗游记》新探.doc





《马可·波罗与《马可·波罗游记》新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可·波罗与《马可·波罗游记》新探.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马可波罗与马可波罗游记新探 马可波罗与马可波罗游记新探 【英文标题】A New Exploration of Marco Polo and His Book of Marco PoloSHEN Youliang(History Department, ZhanjiangNormalCollege, ZhanjiangGuangdong 524048, China) 【标题注释】基金项目:湛江师范学院博士专项科研项目(1998年度) 【作 者】申友良 【作者简介】申友良(1964),男,湖南邵东人,湛江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博士后,从事历史学研究。湛江师范学院历史系,广东湛江524048 【
2、内容提要】怎样正确认识和看待马可波罗与马可波罗游记,特别是找到一条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这对马可波罗学来说已是当务之急了。而解决马可波罗问题的关键,是不能只躺在马可波罗游记上去研究所谓的“马可波罗学”。其实,“马可波罗”这个名字不一定是指某个特定的人,而是指当时的一批东西方交通的开拓者。“马可波罗”就是他们的代名词,马可波罗游记就是他们当时历险经历的总结。 【英文摘要】How to recognize Marco Polo andhisstorybookofMarcoPolo correctly, especially how to find a rightwaytosolvethe probl
3、em, its an urgent matter for Marco Polos study.Inthesphere of learning, there aretwoschoolsofthought,affirmative group andnegativegroup. Thetwocontendingsides havent any direct evidence, so they havearguedsincethe end of 19th century.If we change our study method, we can find the socalled “Marco Pol
4、o”isnt a special man, but he is a substituteforexplorers in direct connection of Chinese andWestern. Bookof Marco Polo summarized the explorers experiences, andhavemade a new eraThe Marco Polo Era. 【关 键 词】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游记/中西交往/马可波罗时代Marco Polo/Book of Marco Polo/be in contact with China andabroad/the Mar
5、co Polo Era中图分类号:K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 4702(2001)01006006马可波罗与他的故事马可波罗游记,早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然而,国际马可波罗学却形成了两种相互对立的学派,即肯定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的“肯定论者”和怀疑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的“怀疑论者”。学术界大多数学者(包括国外学者)都认为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然而也有一部分学者特别是国外学者一直持怀疑态度,1995年英国学者Frances Wood(吴芳思)博士的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一书就是其中的代表。解决马可波罗问题的出路在哪里呢?关键的一点就是不能只躺在马可波罗游记上去研究所谓的“马可波罗学”。目前国内
6、外学者们都承认马可波罗游记在开拓东西方交流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我们又何必去计较马可波罗是谁呢?其实,“马可波罗”这个名字不一定是指某个特定的人,而是指当时的一批东西方交通的开拓者。“马可波罗”就是他们的代名词,马可波罗游记就是他们当时历险经历的总结。一、“肯定论者”的“确凿证据”国内“肯定论者”以杨志玖先生为代表。他从40年代起就不断地同国内外的“怀疑论者”进行论战,先后发表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文章,14514对马可波罗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国外“肯定论者”以英国的亨利玉尔(Henry Yule)2 和德国的傅海波(Herbert Franke)3和法国的伯希和(Paul Pelliot
7、)(注:伯希和(Pull Pelliot,18781945),保罗佩利奥的汉名。法国汉学家,法兰西科学院院士。著有敦煌千佛洞、马可波罗游记校注(与穆耳合作)、元朝秘史、马可波罗游记诠释等,还有有关中西交通史的论文数百篇,均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等为代表。他们在指出马可波罗游记的缺陷和失误的同时,基本上承认马可波罗到过中国。4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 他们对于马可波罗与马可波罗游记的态度都是相当谨慎和严肃的。国内外“肯定论者”之所以肯定或承认马可波罗到过中国,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理由:一是人们对马可波罗与马可波罗游记的善意解释。早在杨志玖先生找到永乐大典上那段公文之前,国外许多学者就已经认为或承
8、认马可波罗曾到过中国以及马可波罗游记的真实性。其代表性人物是德国的傅海波、英国的亨利玉尔和法国的伯希和。在19世纪的90年代,英国的马可波罗研究专家亨利玉尔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导言中一一列举了马可波罗游记中存在的缺陷和失误。他认为马可波罗游记中对中国的记载有多处缺陷,如长城、茶叶、妇女缠足、用鹭鸶捕鱼、人工孵卵、印刷书籍、中国汉字及其它奇技巧术和怪异风俗等等,还有许多不确定的地方,如中国的地名多用鞑靼语或波斯语、记载成吉思汗死事及其子孙世系关系失误、攻陷襄阳城等等5。 但是他没有怀疑过马可波罗到过中国这一事实。德国的马可波罗研究专家傅海波曾经说过,“不管怎样,在没有举出确凿证据证明马可波罗的书只
9、是一部世界地理志,其中有关中国的几章是取自其它的、也许是波斯的资料(他用了一些波斯词汇)以前,我们只好作善意解释,假定(姑且认为)他还是到过中国。”5 法国的东方学家伯希和虽然花费了很多时间为马可波罗游记作了大量的注释,但对马可波罗书中的疏失也是表示谅解的。国内杨志玖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重大发现更进一步使人们相信了马可波罗到过中国。杨志玖先生在永乐大典第19418 卷“站”字韵引元朝的经世大典站赤门6 上发现了记载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的那段公文,后来便成为“肯定论者”的确凿证据,至少国内的“肯定论者”是这么认为的。杨志玖先生几乎在他的所有批驳性论文中都提到这条“确凿证据”,用它来
10、作为批驳“怀疑论者”的致命武器。这段公文虽然一个字都没有提到马可波罗,但至少能够说明马可波罗游记所记载的关于他们随从波斯使臣离华回国的内容有着一致的地方。学者们根据这条材料后来还推断出马可波罗他们由中国泉州从海道回国的具体时间在1291年初。对于这一条材料,学术界一致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在汉文文献中发现的唯一的有关马可波罗的间接记录。这也是国内外“肯定论”学者唯一感到欣慰的地方,至少可以用这条材料来抵挡一下“怀疑论”学者的穷追猛打了。 另一方面的原因是马可波罗游记所记载的某些内容若非亲身经历是不可能知道得那样详细具体的。许多学者认为马可波罗游记的内容都是在重述一些尽人皆知的故事,比如元朝的远征日本
11、、王著叛乱、襄阳回回炮、波斯使臣护送阔阔真公主等。但是,马可波罗游记所记载的某些内容却使学者们很惊奇。比如,马可波罗游记对江苏镇江基督教礼拜堂的记载,已在当时元朝人俞希鲁编写的至顺镇江志中找到了证明。马可波罗在游记中提到马薛里吉思曾治理镇江城三年,修建了两座基督教礼拜堂,并注明了修建的时间是公元1278年。这与至顺镇江志是相吻合的。马可波罗游记关于杭州的记载说,杭州当时称行在,是世界上最美的城市,商业兴隆,有12种行业,每种行业有12000户。城中有一个大湖(即西湖),周围达30 英里,风景优美。这些记载在乾道临安志和梦梁录等古籍中得到了印证。其它的如苏州的桥很多,杭州的人多,还有卢沟桥等等。
12、马可波罗游记的记载都相当地详细、具体,这些材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不可能从道听途说中得到的,同时也不可能从所谓的“导游手册”中得到的。二、“怀疑论者”的“四个论据”怀疑马可波罗游记的真实性,可以说是从马可波罗游记诞生的那天就开始了。 1298 年, 由马可波罗口述, 鲁思蒂谦诺(Rusticiano)笔录的马可波罗游记终于完成了。由于当时人们称呼马可波罗为“马可百万”,因此,这部书也就被称为关于世界奇事的百万书。1324年,马可波罗在临终前就有人请他取消他游记中说的“一些似乎不可相信的事”,他的答复是:“我还没有说出自己所见所闻的一半。”7()长期以来,国内外一直有人在怀疑马可波罗游记的真实性
13、问题,从而出现了一批持怀疑论的学者。19世纪末,经过法国学者颇节()、英国学者玉尔和法国的伯希和等为马可波罗游记所做出的辩解和努力,再加上欧洲人对于世界地理认识的扩大和深入,马可波罗游记中的许多问题都已经得到合理的说明,其真实性问题似乎得到了解决。然而到了20世纪的60年代,德国的学者傅海波又开始就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提出质疑。870 年代美国学者海格尔()也认为马可波罗只到过中国的北方。980 年代英国学者克鲁纳斯()甚至全盘否定马可波罗游记的真实性,认为它是马可波罗与笔录者鲁思蒂谦诺合作的一场“克里空”(虚假报道);10到了90年代,英国学者吴芳思(Frances Wood)出版了一部题为
14、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的著作,执著地坚持怀疑论的立场。11怀疑论者所持的论据,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1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史籍中没有一件关于马可波罗游记的可供考证的材料;(2)有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在书中未曾提到,如茶叶、汉字、 印刷术等;(3)书中有些记载存在失实或错误,如冒充献炮攻襄阳、 蒙古王室谱系混乱不清等;(4)从波斯文的导游手册中抄来的。12(P.2627)对怀疑论者的这些苛刻要求,中国学者以杨志玖先生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许多问题都已经有了合理的解释和说法。对于怀疑论者的第一个论据,黄时鉴先生做了很好的论述。他认为这个论据实际上并没有说服力,理由有两点:一方
15、面,并非所有来华的外国人都会被载入中文文献。这一点吴芳思自己也承认,她说中世纪“越过中亚”的传教士“多如牛毛”,但在中文史料中找不出几个人的姓名来。另一方面,来华的外国人即使被载入某一中文文献,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它也有可能已经佚失。马可波罗的名字不见于存世的中文文献,是否即可确证他并未到过中国?尽管某些学者提出这个问题的大前提是中文文献十分丰富,而且记载详细,马可波罗是这样一个有名的人物,一定会被记录下来,不会漏记。但是这个大前提是不成立的。因为中文文献的丰富与连贯并不等于中国的历史文献一定会记下任何事情和任何人物,而且一个不漏地流传下来。现在我们看到的元代文献中,留下的名字实在是太少了,马可
16、波罗并不是一个特殊的例外情况。就连吴芳思认可的到过中国的鄂多立克,他的大名在中文文献中也是找不到的。由于元代文献的大量佚失,即使马可波罗的名字曾经被记载下来,他的名字也可能消失。正是在其他学者从中文文献中确实找不到马可波罗名字的时候,杨志玖先生发现了一条史料,据此可以证明马可波罗真的到过中国。然而杨志玖先生从“站赤”中发现的这条珍贵的史料,现在也只见于明朝初年编撰的永乐大典的残本之中,如果当年英法联军将永乐大典毁灭得更加彻底的话,今天谁还能发现它呢?也许是由于怀疑论者多少意识到他们的第一个论据缺乏说服力,所以他们更喜欢在第二个论据上大做文章,即吴芳思所说的“漏写”问题。怀疑论者因为在马可波罗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 波罗 游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