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课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文化交际课件.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跨文化交际一 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及实用价值1定义:广义和狭义的跨文化要点提示:本学科聚焦的视点和普通文化研究的差异:不是研究某一单个文化,而是研究文化之间接触、碰撞、摩擦、冲突、渗透及有效的交际。广义的跨文化交际应当包括不同社团、不同家庭或不同企业之间具有不同价值观念人群之间的交际和融通,也包括不同民族、不同语言文化人群的交际。本课程主要聚焦的是民族和国家的宏观层面,也就是不同国家之间的人群如何融通。2.“睡衣外穿、内衣外晒”的文化解读和核心价值观解码要点提示:文化接触的表象存在很多看似啼笑皆非的现象,如果不追根溯源,不同文化的人群就会停留在互相嘲笑的层面上。茶后饭余的笑料之中其实隐藏着很深层的
2、文化根源。跨文化研究的意义就是揭示表象后的深层行为逻辑,并达到理解另一种文化人群的目的。 3.老外的恋爱误区及其透视出的文化语境差异要点提示: 文化的碰撞和冲突往往使身在其中的人们不能清醒地来看待发生的问题。偏见和从自我文化出发的固执不是正确的跨文化交际态度。只有理解了问题是如何发生的,才具备融通的条件。这也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实用价值。二 言语的跨文化交际1“彼得,下雨了”的深层语义和高语境、低语境要点提示: 语境的概念由美国社会学家Hall于1977年提出。它指的是两个人沟通之前需要了解和彼此共享的背景知识。这种共享的背景知识多少和语境高低是正相关的。高语境沟通不需依赖太多编码清晰的言语,而
3、低语境沟通则相反。国家和国家的沟通存在着语境高低之分:德国、瑞士、美国和中国、日本就分属低语境文化和高语境文化。了解这一差别是理解言语交际行为的重要工具。2“你吃饭了吗?”和“How are you?”作为问候语是如何体现交际背后的深层原则的?要点提示: 中外交际模式的不同其实也是语言学习的障碍之一,语法正确的句子未必是交际中最得体的句子,有时甚至还让人惊奇不解。而交际模式其实也是由更深层的社会原则制约的,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制约原则。3交际中常见的语用失误:日本人的“谢谢”,中国人的“你结婚了吗?”“每个月工资多少?”和社交语用失误。要点提示: 在言语交际中导致交际者本人未能取得完满交际效果的
4、差错统称为语用失误,社交语用失误是指交际中因不了解或忽视谈话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这类现象是语言学习中的常见现象。我们说:外语口语能力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是交际能力,不能得体合适地交际,即使再流利的外语也是不地道的。这就需要跨越文化的了解和努力。4“吃牛肉”“吃狗肉”和“牛”“狗”的文化隐喻。要点提示: 每一种语言的一部分词汇都有特定文化的附加义,而这种附加意义理解的缺失会影响我们对另一种语言深层语义的理解。而词汇的这种深层的文化附加意义常常来源于一个文化的特定生活状态,对这种生活状态的领悟和理解其实已经超越了单纯语言习得的层面,这也是跨文化研究的领域之一。三 非言语的跨
5、文化交际1 体态语:目光、微笑和手势体现出来的差异和误解。要点提示:体态语是身体语言,是以身体动作为媒介的非言语交际行为。但不同文化之间的体态语有较大的差别。体态语的误解有时会导致非常激烈的文化冲突。传统意义上的目的国礼仪培训就是为了减少文化冲突发生的机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看,体态语在每一种文化里都是约定俗成的,不管是否理解它的制约规则,在目的国文化中只有正确使用这一条途径。不然会为当地文化所不容。2 客体语:日本文化之“小”和俄罗斯文化之“大”;“上岛”和“缤咖啡”之不同的咖啡。要点提示:客体语是指某一文化中物质的有意无意的展示。它包括与人体有关的相貌、服装、饰物、气味、笔迹等,也包括了
6、所有的人工用品。客体语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表象,向我们昭示了某一类文化人群的喜恶,也从侧面表现了他们的价值观念。了解不同文化的客体语,既是文化融入的要求,也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最直接的就是商业价值。3 空间语:拥挤的耐受度、人际距离及折射出的领地观念;空间取向的差异。要点提示: 空间语所传递的信息主要通过领域观、体距观以及空间取向来表示,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领域观。东西方差异比较大的就是私人的领域观,这使文化有了离散性和聚拢性之分,这也是很多文化冲突的来源。理解了这种不同,就能更好地达成不同文化之间的谅解。4时间语:两种时间观念和时间取向。要点提示:不同文化的时间观念可大体上分为环形和线形两种。采
7、用线形时间观念的人惜时如金,因为时不再来。采用环形时间观念的人以轮回的视点来看待时间,因此没有时间的紧迫感,也不太守时。另外,线形观念的人在某一个时间段倾向于作一件事,而环形观念的人在某个时间段倾向于几件事同时做。时间取向有过去、现在、未来三种,也可按短期和长期取向的标准来划分。过去取向的文化喜好历史、偏爱回忆,欧洲的德法和中国、韩国属于这一类。未来取向的文化以美国为典型。现在取向的文化偏向于及时行乐。如果以长期取向和短期取向来划分(郝夫斯特Hofstede):“放长线,钓大鱼”属于前者,而“一锤子买卖”属于后者。时间观念和时间取向是人们行为方式的制约系统之一,是较深层的文化因素。理解这种差别
8、能使跨文化的交际者减少误解。四 跨文化理论之解读1 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因人因事而异还是一视同仁。(强皮纳斯Trompenaars,)要点提示:普遍主义者强调用法律和规章指导行为,原则对任何事和任何人都是适用的,不能因人而异,我们只能做正确的事情。特殊主义者强调任何事情都要具体分析,正确和错误有时是相对的。因此由此导引出“法治”和“人治”两种社会模式。这两种模式不能单纯以高下优劣来判断,它们是不同的,它们影响着跨文化者的跨文化过程。2 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5个考察文化的参量。(蔡安迪斯)要点提示:蔡安迪斯的这个理论是考察个体文化导向的,但某一个具体的民族和国家则需看哪一种人数占优来确定其倾向。
9、他提出了五个方面:个体对自我的定义(独立个体还是群体一员);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的相对重要性(个人集体的关系);个人态度和社会规范决定个体行为时的相对重要性(“我喜欢这么做”还是“我不做,别人会怎么想?);完成任务和人际关系对个体的相对重要性(完成任务还是建立人脉);个体对内群体和外群体的区分程度(自己人还是外人?)。在此基础上,他又用水平和垂直这两个变量补充了他的理论。他的理论使我们更容易对不同的文化进行比较,然后在交际过程中做出更好的意义协商。3 中性和情绪化:激情四射和不动声色冰与火的反差。(强皮纳斯)要点提示:这也是考察文化特点的维度之一。指的是人际交往中情绪外露的程度。情绪表露含蓄微弱
10、的文化被称为中性文化,情绪表露鲜明夸张的文化被称为情绪文化。前者以日本为典型,后者以拉丁文化为典型。两种不同的倾向会造成人们对对象人群的种种误判,因此也是跨文化时需要关注的问题。4 关系特定和关系散漫:德国人与美国人的交际模式差异。(强皮纳斯)要点提示:德国人Kurt Lewin提出了两类交往方式。美国人公共空间大,私人空间小,但私人空间极封闭。德国人的公共空间小并且是封闭的,但一旦进入了他的公共空间就可以进入他的私人空间。另外,美国人的朋友圈子是一个个不相往来的特定圈子,而德国人的朋友圈子则可以互通。因此,当这两类人交往时,有很多彼此间的不解和挫折感。这个维度解释了不同文化人际交往的特征,但
11、其中隐含着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5 权力距离:塔形结构和扁平结构。(郝夫斯特Hofstede)要点提示:权力距离是指社会中的人群对权力分配不平等这一事实的接受程度。接受程度高的国家,等级分明,权力距离大。接受程度低的,人际关系较为平等,权力距离小。权力距离影响着一个国家乃至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对跨文化管理者来说,这是一个需要认真面对的话题。五 文化差异的深层解码之一:思维方式1 牛,草,猴子的不同整合-关系和范畴的不同视角。要点提示:某些文化在思维方式上更关注人所处的关系聚合,更关注构成某一事件的多方面因素,这是集体主义文化形成的重要原因。而另外一些文化更倾向于关注脱离背景的特殊物体,关心如何把
12、握这些物体的规则并达到操控这些物体的目的,这是个体主义文化形成的深层原因。这种思维传统分别要上溯到中国古代社会和古希腊。因此,东西方的孩子从一定程度上说是分别在关系和物体的不同世界中长大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是造就文化差异的因素。2 是“鱼儿在游”还是“鱼儿在快乐地游着”?-物体和情感的不同关注。要点提示:西方人关注独立的特殊事物的同时,也强调人的独立。亚洲很多文化在强调关系的同时也发展了对他人的情感关怀。中文和英文问候方式的真正差别其实来源于此。对情感态度的敏感性亚洲人强于很多欧美国家的人。这也是一部分问题的来源,尤其在跨文化管理中需要注意。3 校园枪击案的不同文化解读-基本归因之差别。要点
13、提示: 由于前述的思维方式差异,在事物的因果关系问题上,有些文化更倾向于将事情的发生归因于事物的复杂背景,而另一些文化更倾向于从做事的人或事情本身找原因。前一种文化会指责后一种文化太机械、太教条,后一种文化会指责前一种文化不愿承担责任,缺乏责任感。这种差别影响了很多方面,甚至影响了东西方不同的写作模式。4 中庸之道还是单项选择?-二元论和辩证思维导致的方法论。要点提示: 辩证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本土最古老的哲学:道家哲学。其实质是关注矛盾、关注如何超越矛盾、关注矛盾中存在的真理。而西方人坚守的一些逻辑原则(如同一律和非矛盾律)与辩证法的精神是相对立的。同一律强调事物就是它本身而不是其它事物,
14、非矛盾律强调一个命题不能既是真的又是假的。由这种思维差异导致了问题解决的不同策略:中国人偏好折中,走中间道路,而美国人就强调主导原则。了解这一点,对跨文化谈判是有帮助的。六 文化差异的深层解码之二:价值观念1.价值观念的特征和价值观念系统。要点提示: 价值观念是一种规范性、评价性的观念存在;它一般存在于一个特定的群体;它对人的活动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念系统包括四个子系统:目标系统、手段系统、规则系统和制约系统。它可以是个人的,可以是民族国家的,也可以是人类的,它也体现在经济、道德、政治、审美、知识各个领域。2.价值观念的深层结构。要点提示:标志个人文化身份的是家庭、宗教和国家。这是个人价值观念的
15、深层结构。人类的文化冲突也基本上在这三个层面上发生。3.中国传统价值观与西方价值观念的对比。要点提示: 中国儒家的传统价值观是道德,墨家是“公利”,法家是权力,道家追求的道可称为绝对价值。西方价值观建立在天赋人权的基础上,其目标是追求幸福,其途径是自立和自我设计,其规则是公平竞争,其制约是法律保障。而现代中国社会的巨大快速变迁使中国社会的现代价值观具有较大的个体的离散性。这是外国人与中国人交际时的一大难点。 七 中外文化差异导致的教育理念差异:1 天赋人权观念导致的差异:自由平等、个性张扬和纪律严明、整齐划一。要点提示: 这种差别体现在宏观的教育原则中,也体现在具体的教学细节上,例如鼓励学生提
16、问、允许学生插嘴,甚至连教室和桌椅安排都体现出巨大差异。中国学校的学生干部模式和西方学校的社团模式正是深层价值观念的反映。 2 价值目标不同导致的差异:“寓教于乐”和“十年寒窗”。要点提示:游戏和趣味性的重视正是源于对幸福这个价值目标的追求。而寒窗苦读,是由于要克己自律,是道德和精神修养的必修功课。这种不同的教学理念导致了不同的教学行为。3 手段不同导致的差异:是自主创新还是熟练技能?要点提示:求同和求异根植于不同的文化土壤,是充分发展个体的能力,使其与众不同;还是让其融入群体社会,成为他人认可的个体?这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和两条不同的道路。这也是教育者和教育原则中存在的潜意识。这种潜意识影响了我
17、们选择的教育行为。4 社会传统导致的差异:教材和实务-知识和实用的不同偏向。要点提示:由于西方文化的精神强调对客体的征服和控制,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和操纵客体的行为,实用主义的倾向明显。强调教育与实践结合成为重要的观念。我们的传统是让知识成为人精神修养的一部分,知识可以调养精神气质最后可以让个人和谐地融入社会和自然的背景中,因此强调“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种非外部导向的教育理念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国教师和家长的行为选择。背唐诗就是一个典型例证。5 社会现实导致的差异:深度拓展和横向贯通的反置。要点提示:从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来看,由于注重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知识之间、学科之间的横
18、向贯通应该是我们的强项。但科举考试的流弊影响了中国人在各个学科领域内的贯通和发展。现代又由于我们对学位层阶的看重,影响了我们在学科之间的横向贯通。而一向以逻辑深度见长的欧美人,在越来越多科学领域出现学科交互的现实中,开始强调贯通。这种现实和传统的东西方反置,使我们有必要反思我们的教育现状。6 作为中国教育理念渊源的孔子教育思想的现代反思。要点提示:“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教育是精神修养的一部分,是人文教育而非技能教育。“诵 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这是重要的学以致用的思想。但他只是将学和见闻、学和思结合起来,但没有阐述过学和实践的关系。“博学之,审问之,慎
19、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也是以知识为本位而不是以实践为本位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体现了苦读的特点。学习对一个个体来说本身就是快乐,不必追求除此之外的其它快乐。“不愤不启,不排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重视教学介入的时机,并注意启发式教学。“有教无类”是一个教育权利平等的概念,“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是因材施教的概念,但也体现了教育层阶的不平等。 从现代的角度来看,可暂时抛开像“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这类微观层面的学习观点,来看他大的教育原则有哪些是被现代的中国教育继承的,哪些是已经失落的,哪些是可以和西方教育对话的,哪些在原则上是和西方教育原则冲突的。反思这样的问题也是反思东西方文化碰撞背景下我们的教育理念。跨文化参考书目跨文化交际概论 胡文仲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跨文化非语言交际 毕继万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跨文化传播(美)萨默瓦,波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外国文化与跨文化交际 樊葳葳,陈俊森,钟华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跨文化管理 陈晓萍 清华大学出版社跨文化商务交流案例分析 窦卫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跨文化对话平台他者的智慧(法)米歇尔苏盖,马丁维拉汝斯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跨文化交际学选读 杜瑞清,田德新,李本现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