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专业课真题-对外经贸大学-99人文与行政学院-888行政学综合(所含科目:政治学、公共政策、公共部门经济学、行政管理英语、国际贸易学)2005(2005有答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行政学综合(刘芳完成行政法学部分05-8-17重新修改)(8月18日吴陈亮修改翻译部分)(8.17邓力文完成管理学部分).doc
《考研专业课真题-对外经贸大学-99人文与行政学院-888行政学综合(所含科目:政治学、公共政策、公共部门经济学、行政管理英语、国际贸易学)2005(2005有答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行政学综合(刘芳完成行政法学部分05-8-17重新修改)(8月18日吴陈亮修改翻译部分)(8.17邓力文完成管理学部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专业课真题-对外经贸大学-99人文与行政学院-888行政学综合(所含科目:政治学、公共政策、公共部门经济学、行政管理英语、国际贸易学)2005(2005有答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行政学综合(刘芳完成行政法学部分05-8-17重新修改)(8月18日吴陈亮修改翻译部分)(8.17邓力文完成管理学部分).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491行政学综合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1拥挤成本2外在性3X无效率4行政契约:5行政许可: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简述政策问题的基本特征。2简述导致政策调整的主要因素。3简述行政征收与行政征用的异同。4简述行政法中行政相对方实体法上的地位。5简述海关管理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三、论述题(第一题30分,第二题20分,共50分)1试论政治管理的方式和作用。2试论我国外贸法修改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四、翻译(英译汉,汉译英各10分,共20分)1英译汉(1)Inspired in part by the “
2、new public administration” movement and its ethical overtones, the normative definition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focused not on government agencies as mentioned, but on those phenomena that affected the public interest. This more dynamic philosophic approach could include not only government agencie
3、s and the actions of those agencies, but a plethora of other institutions, technologies, and interrelationships as well.(2)The person obligated to pay the Customs duty on import or export goods shall pay the amount levied within fourteen days following the date of issuance of the duty memo. In case
4、of failure to meet this time limit, a fee for delayed payment shall be collected by the Customs. Where the duties are over-levied, the Customs, upon discovery, shall refund the money without delay. The duty payer is entitled to ask the Customs for the refunding within one year of the date of duty pa
5、yment.2汉译英(1)公共管理的确涵盖积极的行为,它涉及政治及政策的制定,其核心在于政府的行政部门:与私人管理不同,它主要涉及法律的实施。然而,为了使公共管理的内涵更为具体,我们可以给出另一个的定义:公共管理就是使用管理的,政治的以及法律的理论和程序来实现立法,行政及司法权利,从而提高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2)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一般的司法机关,以及对作为监督对象的政府官员适用一般的法律原则来实施司法监督。为此,当政府同私人签订合同或侵犯了私人的权利时,政府将被视为法人并由此成为私法主体,而不再被视为公法主体。在次情况下,强制执行合同及纠正非法行为这样的适用于私法主体的一般司法做法
6、同样将适用于政府机构。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1拥挤成本(8.17邓力文)答:拥挤成本指当城市规模亏大,土地面积受限,人口密度增大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对拥挤成本的理解,可以把握住以下几点:(1)为了节约土地,不得不建高层建筑,它的单位造价大大高于平房。建筑越高,单位面积上住在高层的人越多,和同样面积的低层建筑相比,单位面积需要的电梯也越多,它抵消了高层建筑的好处。当层数非常多的时候,建筑物的面积有很大一部分被电梯所占用,于是不得不采用高速电梯,这又进一步加大了成本。(2)不但建筑物向高层发展,高人口密度还迫使交通也向多层发展。大城市差不多都有地下铁道、地下停车场或高架停车场。
7、买一套公寓房时还得买一个停车位,它的价钱也够吓人的。当然拥挤成本还包括道路交通的堵塞。这几乎成为大城市的通病,它的直接损失常达到当地GDP的510,而间接损失可能要加倍。(3)拥挤还导致环境的恶化。空气的污染、噪音、疾病的传染,都是城市所特有的现象。垃圾的运输和堆积,既占用土地,又产生各种污染。现代化的生活使每个人都消耗大量能源,进而导致大城市还会产生热岛效应。其结果就是整个城市的气温要比周围空旷地区高出三五度。环境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供水紧张。不靠大江大湖的大城市差不多都存在供水问题。解决的短期办法就是采地下水,结果使地下水位降低,地表下沉,地下水失去再生能力。(4)拥挤成本是由每一个人分摊承受
8、的,也是由每一个城市人口造成的。每一个人都意识不到自己在造成拥挤损失,而搬迁到大城市又有许多好处,所以人们向大城市集中是很自然的事。其结果就是城市人口越来越膨胀。拥挤成本增加对个人最直接的影响是土地价格和相应的房价上升。同时房地产又是一切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投入要素,房地产价格上升使得整个物价水平上涨,进而导致这些城市在与别的城市的竞争中丧失优势。2外在性(8.17邓力文)答:外在性又称“外部化”、“外部性”、“溢出性”、“外在影响”、“外部效应”、“外部问题”、“相邻效应”、“外差因素”、“外溢因素”等。当某个企业的经济行为(或者某个人的消费行为),经过非价格手段,直接地、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其他
9、企业的生产(或者其他人的效用),并且成为后者自己所不能加以控制的情况时,对前者来说就存在着外在性问题。例如,一个企业的生产活动(或者某个人的消费行为)所产生的污染,对周围企业的生产和周围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危害,就是明显的外在性的例子。外在性具有以下特征:(1)外在性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外在性的影响不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它不属于买者和卖者的关系范畴。(2)外在性产生于决策范围之外但具有伴随性,即外在性不是经济行为人本身决策的内容,但伴随着其生产或消费决策产生。换句话说,外在性是伴随着生产或消费而产生的某种副产品,它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是市场机制容许生产者或消费者在作出决策时可以忽视的行为后果。(
10、3)外在性与受损者之间具有某种关联性。外在性所产生的影响并不一定能明确表示出来,但它必定有某种正或负的福利意义。(4)外在性具有某种强制性,这种强制性是不能由市场机制解决的。(5)外在性不可能完全消除。外在性的存在导致市场失灵,表现为有负外在性的经济活动超过社会最优水平,因为这一类经济活动的部分成本是由社会或者他人承担的;而有正外在性的经济活动低于社会最优水平,因为这一类活动的部分收益被无关的第三者或整个社会获得。由于外在性的正负差异,致使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不能达到最优状态,进而使社会福利受损。在理论上,外在性使帕累托最优条件不能达到。在20世纪,生态环境恶化被公认为是普遍的、重大的社会
11、经济问题。研究与实践证明外性问题是经济增长中严重伴随的和普存在的现象,更是环境污染与生态失的重要经济原因。为消除负面的外在性,需采取措施使外部问题内部化,特别是使外部不经济内在化。就环境污染而言,要使生态环境治理费用进人生产流通成本,或者将产生外在性和受外部影响的双方合并为一个经济实体。例如,将排放污水的工厂与其下游的工厂合并,则外在性就内部化了,污水排放给下游工厂造成的损失将成为合并后的企的内部损失。同样,污水净化成本也变成合并后的企业的私人成本。这样,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就对等起来,这外在性问题就得以解决。3X无效率(8.17邓力文)答:X-效率(X-efficiency)是衡量企业内部效率
12、的一个概念,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莱本斯泰因(Leibenstein)于1996年提出。X-效率包括技术效率(TE)和配置效率(AE),在既定的投入下能获得最大产出的能力即是技术效率;配置效率指的是在一定的价格下,反映一个企业以最佳比例配置投入的能力。X无效率就是指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低下的现象。官僚机构往往不可能安全实现既定目标,从而供给方面产生X-无效率,其原因有两个:(1)官僚机构的目标很笼统,很抽象,难以度量,因而必须设置具体化的中间目标或操作性目标,以供官僚机构在运转实奉为准则。但是,操作目标只是正式目标的近似代替,实现操作目标只能以为着次优而不是最优,因而导致着X-无效率。(2)另一个原
13、因是目标的冲突。从供给方面看,官僚机构的X无效率也起因于公共产出的难于定义与度量:既难于从物质形态上,也难于从价值形态上度量。此外,导致X无效率的原因还有交易成本高与信息传递有损耗等原因。总之,企业之间的制度竞争最终表现在具有X效率的企业相对容易胜出,具有X-无效率企业相对容易败北。企业要尽量克服X无效率的产生。4行政契约答:行政契约指以行政主体为一方当事人的发生、变更或消灭行政法律关系的合意。行政契约可以根据契约双方当事人在自然状态下所处的事实上或法律上的地位分为对等契约和不对等契约。对等契约是由地位平等的当事人之间缔结的,在行政契约中属于对等契约的主要是由不具有隶属关系的行政主体之间签订的
14、契约;不对等契约是处于隶属关系的行政主体与其所属部门或人员或者相对人之间签订的行政契约,现实中大部分的行政契约属于此类。5行政许可答:行政许可指行政主体根据相对人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相对人从事为法律一般禁止的行为的权利和资格的法律行为。行政许可既有职权性,又有职责性,表现为它不仅是行政主体的一种调节、控制权力,又是行政主体对依法应得到被许可的利益的相对人所具有的一种职责和义务。行政许可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行政许可是一种依申请的行政行为。没有相对人的申请,行政主体不能主动实施许可行为。相对人应具备相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条件,并向行政主体作出相应的意思表示,即提交
15、许可申请书。 (2)行政许可是一种行政赋权行为。行政主体通过许可,赋予相对人某种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 (3)行政许可以“禁止义务”的存在为前提。禁止义务属于不作为义务。行政许可是对特定人解除禁止义务的行为。(4)行政许可通常采取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许可证是行政许可的主要表现形式,行政许可具备特定的形式要件,既便于行政主体和社会对获得许可的相对人和其他人相区别,也便于行政主体对相对人进行监督检查。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政策问题的基本特征。 答:政策问题指经由政策制定者认定,进入政府议程而欲加以解决的公共问题。传统上对政策问题性质的认定,基本上是将问题视为结构良好的政策问
16、题。这类问题所涉及的决策制定者人数少,解决问题的政策方案有限,政策目标的价值和偏好可以排列,每一政策方案的后果可以预知。事实上,当代政府遇到的公共政策问题,性质复杂,范围广泛。从公共政策问题构成内容上分析,可以认识到它的显著特征: (1)关联性在某领域中的政策问题,往往会影响到其他领域中的问题,许多相关的政策问题构成了有机的政策问题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没有两个问题(要素)在性质或行为上是全部同一的;每个问题的性质和行为都会对体系的整体性质和行为发生影响;每一个问题的性质和行为,以及作用于整个体系的方式,依赖于至少体系中另一个问题的性质和行为;政策问题体系不可能分解成完全独立的子集,如犯罪、贫穷、
17、失业、通货膨胀、能源、污染、卫生等子系统,彼此间只是相对独立系统。政策问题体系很难用某一种分析的方法去处理,分析多个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政策问题,需要从整体人手。 (2)主观性政策问题的形成是由社会现状中多种原因造成的,有着客观的基础。政策问题的提出,必须先由若干社会现象存在为其基本条件,这是必要但非充分条件。因为产生政策问题的外部客观状态,是经过人们由选择后进行界定、分类、解释和评价的。人们讲空气污染,可以由测定大气中的有毒气体和物质微粒来确定。但同样污染现状,人们可以用不同的标准确定它。即使由同一标准得到的污染数据,人们往往按着全然不同的方法给予解释。因此,政策问题是思想作用于环境的产物,是
18、由于将经验凭借人的判断力转变而成的智力活动的结果。 (3)人为性政策问题的存在,是源于人们改造社会的行为状态。只有当人们断定值得改变某种问题形势时,才可能讨论它,因此,政策问题的形成具有人为因素,既是人的主观判断产物,也作为对客观社会状态的合法解释而被人们所接受。离开了限定它们的个人或群体,政策问题就不存在。政策问题会涉及到许多相关人员,从关注到进入议程,都要通过人们的行为,均是人们活动的产物。这样,它们常常与人们的利益,价值和规范的冲突相联系。 (4)动态性社会问题与公共问题,反映了社会现状与期望的差距。社会现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对社会的期望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一直处于变化之
19、中,社会发展,形势变化,公共政策问题也必然随之变化。任何一个政策问题,既涉及到环境因素,也与前提条件、相关人员密切关联。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内部与外部因素都处于动态的变化与发展之中。需要指出,解决政策问题的方法也处于不停变化之中,即纵然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过时,解决之方法却有可能过时。 2简述导致政策调整的主要因素。 答:政策调整,是依据政策评价的结果,对实施中的现行政策采取补充、修正和终止的动态过程。所以政策调整有三个基本内容:一是政策补充,在被认为继续可行的政策中,增加新的内容,拓展政策的规范空间,以适应内外政策因素变化的需要;二是政策修正,改正政策中那些已被实践证明了的错误内容,同时还依据新
20、的政策环境,修订已经过时的内容,进一步增强与保证,政策实施的可行性;三是政策终止,取消失误的政策,重新制定新政策。下列因素导致政策调整: (1)政策目标发生改变 政策目标是公共政策的重要构成因素,政策内容的确定、政策方案的选择、政策手段的运用,都是以更好地实现政策目标作为依据的。一旦政策制定和执行主体的政策目标发生了变化,政策就必须加以调整。这种政策目标的改变,既可以发生在具体政策的层次上,也可能发生在国家的总政策、基本政策的层次上。 (2)政策环境发生改变 公共政策作为一个子系统,存在于社会母系统之中,并与众多子系统发生作用,其中比较重要的是环境系统,而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在这一公共政策系统之
21、外并与它发生相互作用的是环境超系统。政策问题归根到底是从环境中产生出来的,政策运行的条件和资源也都是由环境提供的。如果政策环境发生的变化已经对政策运行的条件与资源产生影响,或者已经超出了政策问题的状况,政策就必须适应环境作出调整。 (3)政策资源发生改变 与环境改变的依据有关联的是政策资源变化的依据。政策的制定、执行、监控、评估,都是需要一定类别、一定数量的资源作为支持的。政策资源并不楚一个现成的恒量,它与政策制定、实施主体实际掌握的公共管理权力、本身的权威、从环境中提取资源的能力有关。因此,政策资源也是一个变量,政策资源出现变化,政策的实施就需要进行调整。 (4)政策局限性的暴露 任何一项公
22、共政策,都不可避免地存在某种局限性。有些局限性是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由于人们主观的失误或客观条件的影响导致的;有些局限性是由政策的时空特点决定的。在政策实施前,或在政策执行初期阶段上,局限性不一定会立即暴露出来,但随着政策实施的深入,某些局限性就会起作用并影响政策的贯彻执行,这时政策调整的任务就会提上议事日程。 (5)政策的负面作用加大 与政策局限性有联系的是政策的负面作用。人们制定和执行政策,都是希望利用它来积极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因此,一项政策之所以确立,就是希望让它发挥积极的正面效用。但从辩证的观点看问题,任何政策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既有正面的作用,也有负面的作用。也许对某些政策来说,负面
23、作用往往要到政策执行的一定阶段才会表现出来。一旦政策的负面影响扩大,政策就必须进行调整,以抑制其负面的效应。 3简述行政征收与行政征用的异同。 答:行政征收指行政主体为了实现国家行政管理职能,根据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向行政相对人强制地、无偿地征集一定数额金钱或实物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征用是指行政机关为了实现特定的公共利益,以强制方式取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财产或者劳务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并给予适应补偿的行为。 (1)征收和征用也有共同之处,就是必须遵循三个原则。 公共利益需要的原则。公共利益是指社会整体利益和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在实践中要严格区别是社会公共利益需要还是商业利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专业课 对外经贸 大学 99 人文 行政学院 888 行政学 综合 科目 政治学 公共政策 公共 部门 经济学 行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5464242.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