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学生与汉语教师之间的沟通障碍及对策.doc
《少数民族学生与汉语教师之间的沟通障碍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数民族学生与汉语教师之间的沟通障碍及对策.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设计题目:少数民族学生与汉语教师之间的沟通障碍及对策 系部: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摘 要 云南省分布在我国西南边陲的云贵高原之上,其地貌、河流、气候等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复杂。尤其是奇特多变的地形环境更造就了云南复杂的民族分布格局,历史上这一带经济落后,各民族甚至同一民族内各部落之间经济联系处于割裂状态,进而限制了各族群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汉文化之间的交流也呈现出多处空白状态,语言障碍就是其中之一。虽然自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云南省进行了大力的开发,并且建设学校,兴办教育,但是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教师之间仍然存在着语言交流上的问题。问题的原因有地理气候因素,学校
2、教师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等诸多方面。因此要想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交流障碍问题,我们除了要克服地形气候因素以外,还应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师汉语教学专业程度,大力推进“双语教育,培养一支高素质“双语教师队伍,并注重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充分认识“双语教学对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以及所容易出现的弊端。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双语教学;成因;对策 AbstractDistributed in Yunnan Province, southwest China s Yunnan-Guizhou Plateau border on top of its topography
3、, rivers, climate and other special natural and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factors complicated. Especially strange and varied terrain environment more complex created Yunnan ethnic distribution pattern , the history of this area of economic backwardness , the nation and even within the same nation in
4、economic ties between the tribes fragmented state , thus limiting the economy between various ethnic groups cultural exchanges. Exchanges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also showing multiple blank state , the language barrier is one of them . Although the state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 Yunnan
5、Province has been vigorously developing and building schools, run schools , but minority students and teachers still exists between the Ha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on the issue. Problems occur as a geographical and climatic factors , school teachers and family factors,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other
6、 aspects. Therefore, apart from overcoming the terrain climate factors, should also strengthe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compulsory school minority areas , to enhance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ve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 cultivate a high-quality bilingual teachers, and focus on creating a good learni
7、ng environment , fully aware of the bilingual teaching role in promot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s well as prone to defects.Keyword:Minority areas;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Bilingual teaching;Causes;Countermeasure目录 一、云南地区民族分布概况 神奇、富饶、美丽的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东西横跨864.9公里,南北纵长990公里。土地面积39.41995年统计数据万平方公里;总
8、人口4192万人1999年。东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东北面以金沙江为界,与四川省隔江相望;西北紧靠西藏自治区;西面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国境线长达4061公里,是全国陆地边界线最长的省份之一。云南,雪域高原与热带雨林共存,高山深谷和阔坝平湖相间,集结了全国二分之一的动植物种类,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其中除了除汉族外,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共有25个少数民族,他们分别是:彝、白、哈尼、壮、傣、苗、傈僳、回、拉祜、佤、纳西、瑶、藏、景颇、布依、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诺、水、蒙古、布朗、独龙、满,占全省总人口的近1/3。另外,有15个民
9、族,如怒族、独龙族、傣族等为云南省独有民族,各民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色彩斑斓的民族文化。一、 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教师之间沟通障碍的原因(一) 地理地形条件因素的影响云南省分布在我国西南边陲的云贵高原之上,其横断山区等地形起伏较大的高原山区、高大的山系、崎岖的山路以及纵横交织的河流,将云南省划分成众多的相对隔离的地理单元。如横断山区即三江并流地区,高大的山系纵贯南北,横断东西,交通不便,这使得居住在这一地带的居民处在一个相对隔离的“世外桃源中。历史上这一带经济落后,各民族甚至同一民族内各部落之间经济联系处于割裂状态,进而限制了各族群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这就导致了各族群在独立的空间中开
10、展,进而产生了相对独立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民族以及五彩缤纷的民族文化。但正是这种相对独立的民族和民族文化的形成,也就不可防止的造成了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相交融的缺失,最明显的方面就表达在语言交流的障碍上。例如在教育教学上这一问题就显而易见,因为一名教师其传道授业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够和我们的学生对话,能够让学生明白老师授业的内容,但是我们少数民族的学生都是在学习普通话之前都已学会了自己的语言的,这对后来学习普通话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心理学上来讲,这种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产生的干扰作用称为前抑制作用,从语言的获得上来说,这些民族语、方言是作为学生的第一语言在幼儿时期随着年龄的长大在周围
11、环境的作用下自然习得的,而普通话对学生来说往往是在正规的学校才开始学习的。心理语言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的效果远远胜于语言学得Language Learning。这种根深蒂固的原来的语言对学习的影响非常大。(二) 自然气候条件因素的影响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云南有很多少数民族的分布除了与特定的地形条件因素有关联外,也与特定的气候条件因素有着极大的关系。温暖湿润的河谷地区与高寒的高山高原地区的常形成不同的民族群体与文化,滇南的热带季风气候区与云贵高原上气候较温凉的地区也常形成有巨大差异的民族文化。而云南又是一个多高原、山地分布的地区。尤其是在
12、三江并流地区,崇山峻岭、河谷纵深,山地气候垂直地理分异较为明显,因而在这一地区河谷、山腰、山顶等各部位分布有众多民族,且各族文化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然而正是因为这种巨大的气候差异导致了外来人口会很难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也就从另一个方面阻碍了文化的传播。例如在滇南地区气候类型为终年炎热、夏季多雨的热带季风气候。长期在这一地区生活的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便应用着相应的抗热、防潮等措施以保证其正常的生产生活。但这时如果有一位生长于北方平原干地形枯燥气候地区的汉族老师来到滇南地区任教,他必定会不适应这里的气候条件,从而导致他会有可能离开,这就限制了教育交流的进行。而多年来本地民族教师一直用本民族语言
13、教学,没有重视汉语的学习,大多数年轻教师和老教师没有汉语根底,无法正常的运用汉语进行教学。正规汉语教师的长期缺乏也就导致了少数民族学生对标准普通话学习的障碍,从而影响到语言交流。(三) 学校及教师因素的影响 由于受地形条件因素的限制,云南各少数民族在相对独立的空间中开展的同时还造成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的落后。在新中国成立前,云南各民族还分别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封建领主制、封建地主制等不同社会开展阶段,流行着原始的、古老的民族风俗。有些民族甚至没有属于本民族的文字,本民族的诗歌、曲调、传说、故事等均靠口口相传的古老方式一代代的继承下来。过去人们在日常生活及一些重大事情发生时以原
14、始的刻木、结绳的原始方式来作记录。这也是云南地区教育落后的根源。虽然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国家对云南地区的教育事业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使得其有了巨大的飞跃式的进步,但是由于地形气候以及民族因素等条件的制约,云南很多地方的教育教学条件还很落后,由于聚居地过于分散无法到达综合办学的要求,很多地方还实行着单小制度。什么是单小呢?单小就是指在一所小学内只有小学一至三,三个年级,只能进行最根本的小学低年级教育。在这些学校里教室陈旧破败有的甚至是危房;教学设备紧缺有的甚至连最根本的黑板和课桌都没有;师资力量就更不要提了,一所学校里大多只有一到两位本地老师,而其普通话教学能力也不容乐观。当前,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
15、学校推进的“双语教学,普遍存在的是“一缺、二低的问题,即专业汉语教师人数严重缺少,教师素质低、教学质量低。由于现有的专业汉语教师多数是在民语学校的“民考民教师,汉语口语表达和用汉语写作的能力低下;同时因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特别是乡镇小学、初中和教学点专业汉语教师严重缺乏,汉语教学难按要求系统地授课,造成教学质量较低的现实。从这些学校毕业后进入初高中就读的大局部学生的情况来看,汉语水平普遍低下。而同汉语师资力量较充足、汉语教学质量较好的小学、初中毕业的学生相比,在掌握汉语方面的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学生在中小学就读期间,虽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直到高中毕业,其汉语根底仍然较差。并且“双语教师短缺,汉语
16、专业教师严重缺乏,但为了开设汉语课,在无奈之下,学校安排非汉语专业毕业的教师任汉语课教师。这些学校的汉语教学根本上没有什么效果。这种情况在乡镇遥远学校和教学点尤为突出。这些地区由于“双语教学起步较晚,没能够及时培养出合格的“双语教师,担任“双语班教学任务的教师根本上是临时工或汉族教师,学前“双语教育无教师编制,且经费投入缺乏,有些学校不能及时发放临时教师工资,这就造成“双语临时教师队伍的极不稳定,这些因素使个别学校的“双语教学工作面临着困境。各校的汉语教师人数有限,由于教学任务负担过重从而影响教学质量。虽然有些民语教师取得较高级别的HSK汉语水平证书,但是不能胜任“双语教学任务,所以一些学校都
17、招聘了临时教师或让一些老教师退居二线,扣他们的一局部工资招聘临时教师,但有些不尽人意,所以双语教师短缺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双语教学工作,直接影响今后的“双语教学工作的深入推广。同时遥远地区民族学校不能按国家规定开设汉语课程,也是造成学生汉语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四) 生活环境及家庭状况的影响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地形气候及民族因素条件的限制,导致了少数民族群众生活空间相对的狭小和闭塞,与外界接触少。而其生活的村寨又大多是由氏族结构为核心,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文化和所讲的语言都是相同的,所以很多学生都是在学习普通话之前都已学会了自己本民族的语言,这对后来学习普通话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在家
18、庭生活中有些父母和学生交谈时不注意讲普通话,学习“汉语的气氛不浓。有些父母倒是注意讲普通话但是由于外出打工把孩子交由爷爷奶奶照料,而老一辈人大多是不会说普通话的,种种因素造成了学生在学校所学的普通话在家里得不到稳固,也就无法运用自如了。学生在学校学到的汉语无法联系生活实际,所以汉语水平较低,而高寒山区的孩子更是如此。由于这些学生一句汉话也不懂,这对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产生影响,而且多年来民族教师一直用本民族语言教学,没有重视汉语的学习,大多数年轻教师和老教师没有汉语根底,觉得汉语很难学,就出现了畏惧情绪和逃避的态度,甚至有些教师出现了恐惧心理。这也是汉语老师和少数民族学生之间无法正常交流的重要因
19、素之一。二、 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教师之间沟通障碍的对策(一) 克服地形限制加强对外沟通,扩大聚居地规模一直以来云南的少数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地形气候及民族因素条件的限制,导致其地区经济、文化相对的落后,教育事业也就得不到良好的开展,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教师之间连沟通都成问题。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这一困扰我们许久的问题呢?我认为我们首先应当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与外界的交流,这里指的交流是多方面的,如播送,电视,互联网等,当然了这一切的交流途径都离不开畅通的交通条件。俗话说的好“要想富,先修路而我要想改变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闭塞状况修路是很重要的,只有修好了路我们才能走出大山,更快更好的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少数民族 学生 汉语 教师 之间 沟通 障碍 对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