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生物考前指导.doc





《2010高考生物考前指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高考生物考前指导.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高考生物考前指导一、选择题的审题技巧选择题是生物学高考中的一种主要题型,能否答好选择题是能否拿到满意分数的根底。随着命题技术的进步,选择题的立体感和动态迁移感愈来愈强,迷惑性越来越大。因其答案的唯一性,又不象非选择题那样具有一定伸缩性,一旦审题出现偏误,就会导致全错。因此,做好选择题的关键是能否认真审题。1 找准题眼所谓题眼,就是题目考查的重点或主旨所在。找准了题眼就是找到了析题的关键处、解题的突破口,就为理清解题思路奠定了坚实的根底。因此,审题时要努力挖掘题目中显性的或隐性的题眼。例1 胚胎干细胞研究在医学上有重大应用价值。通过移植胚胎干细胞期望可以治疗以下哪一组疾病 糖尿病高血压2
2、1三体综合征老年痴呆症白化病肝衰竭A、B、C、D、点评:此题学生在答题时,多数是回忆课本中的例子,单纯靠记忆,但这些病例要全记住也不容易,所以较难得分。其实此题的“题眼是由“胚胎干细胞能得到什么,能得到细胞群、组织、器官等,凡由体内细胞群、组织、器官等功能下降或缺陷引起的疾病理论上可通过培养胚胎干细胞来移植治疗。2 识别陷阱在命题过程中,为了考查考生思维的准确性,增加试题的难度,命题者常会故布疑阵、巧设陷阱,有时一道选择题中会设一个或数个陷阱,考生一不留神就会误入其中。这就要求在审题过程中要抓住题目的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仔细推敲,方能识别陷阱之所在。例2 在细胞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 A核酸
3、 B脱氧核糖核苷酸 C脱氧核糖核酸 D核糖核酸点评:实际考查中,绝大多数同学选A。错误的原因在于这些同学牢记了“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必修本第一册,但无视了题干中“在细胞中这一条件限定语。命题者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巧妙地设置了一个陷阱。3 辨明词义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许多在字面上非常相近的概念或名词,但它们的实际意义却相差很大,如原生质层和原生质体、氧化分解和水解、代谢终产物和消化终产物、细胞死亡和细胞凋亡等。命题者常会以此为基点,考查考生对这些概念、名词理解的深刻程度。所以,不仅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重这方面知识的积累,在审题过程中对这些概念和名词也应格外留意。例3 蛋白质水解后的终产物是:
4、A多种氨基酸 B各种分子量不等的多肽C二氧化碳、水和尿素 D包括以上三项点评:考查时很多同学选C,原因在于没有辨明“水解和“氧化分解这两个名词的内涵。 4 排除干扰设置干扰是一项重要的命题技术。设置干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题干中设置干扰性语句;二是在备选项中设置干扰,即干扰项。所谓干扰项,就是备选项本身所阐述的知识内容是正确的,但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不符。考试中,考生对于错误选项容易排除,但对于干扰项的排除难度较大。例4 在维持人体体温恒定的调节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存在拮抗作用C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D此调节过程
5、以体液调节为主。点评:该题D选项是错误选项,B项和C项是干扰项。5 克服思维定势思维定势的最大特点是不善于区分新认知对象和旧有经验之间的差异,仅仅凭借旧有经验就直接套用在新认知对象上,常常跳不出旧有的“框架模式,使思维误入歧途。所以,在面对考题时,要对题目的背景和条件详加考察,进而确定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否在此运用。例5 在缺氧条件下,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用于本细胞的光合作用,至少要通过几层生物膜:A2 B4 C6 D8点评:此题考查时,得分率极低。很多学生读完题目之后,由于思维定势的作用,立即作出“二氧化碳产生于该细胞的线粒体这样的判断,而对“在缺氧条件下这一条件视而不见。故误选
6、B。 变式训练:在缺氧条件下,人体某个肌肉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中,至少要通过几层生物膜:A3 B4 C5 D66挖掘潜在因素潜在因素是题目本身没有指明而又隐含其中的因素。审题时,考生假设不能找出这一因素,那么解题过程就会陷入困境或误入歧途。因此,在审题时,应认真研读考题,充分挖掘其中的潜在因素,使之显性化。例6 据统计,在美国东部棉尾兔有8种,而西部多山地区那么有23种。在棉尾兔的物种形成过程中,以下哪种因素可能起到重要作用:A变异 B遗传 C地理隔离 D生殖隔离点评:考生选D者甚多。这些考生认为题目中每一种棉尾兔都分别是一个物种,因而错选。其实题目中已作了暗示,由“在棉尾兔的物种形
7、成中可见,所有的棉尾兔都属于同一个物种,其潜在因素是:东部的8种和西部的23种棉尾兔都是该物种的不同亚种。认识到这一点,答案也就不难确定了。 二、实验题高分力争实验方案的评价要领常见题型的分析和解答技巧随着生物高考越来越重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实验题形式日趋多样化,其中实验评价题是较常见的形式,考查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对照实验的评价由于生物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差异性等原因,生物实验大多采用对照实验法,即确定实验组后,根据等量原那么和单一变量原那么设置相应对照组,即要求不同实验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余条件控制在同一适宜条件下,观察比拟两者的差异。通过对照比照实验才能得出科学结论。1.1
8、看实验有无设置对照组,如没有那么要增加相应对照实验。此属最常见题型。如01年全国理综高考卷252题是评价和完善实验方案的开放性实验设计题,题目给出实验目的、材料、用具、方法、步骤、结果和结论。要求学生运用对照实验原理设计和完善实验方案,即要补充设计对照组实验的方法步骤来证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方向运输的结论。例1. 某人为研究叶绿体中色素对太阳光的吸收情况,设计了如下实验:先用丙酮提取叶绿体中色素后将色素提取液置于玻璃容器内,将容器置于自然光源和三棱镜之间,从三棱镜后的屏幕上观察连续光谱中减弱的色带。即可了解叶绿体中色素对不同波长可见光的吸收情况。请分析此实验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高考 生物 考前 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