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毕业论文-某职业技术学院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doc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某职业技术学院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设计毕业论文-某职业技术学院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doc(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毕 业 设 计 论 文建筑设计某某职业技术学院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摘要: 通过校园的规划设计实践,初步探索了适应现代教学思路的校园建设模式,将缓解用房不足的困难改善办学条件等环境,盘活现有教育资源并融入了“天人合一”的景观设计思想。 关键字: 校区总体规划,道路规划,绿化景观规划Abstract: By the fact that Wuxi commerce occupation Tec Jiulong campus plan designs practice,the first step has probed the construction pattern adapting to moder
2、n teaching train of thought campus, with the thought relieving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using insufficient difficulty of house to improve the condition running a school waiting for an environment , revitalize now available resources for education to melt to have entered theory that man is an integ
3、ral part of nature together.Key words: school area master plan , road plan , afforestation landscape plans 目 录第一章 绪论11.1 项目背景11.2 工程概况11.3 设计依据:11.4 区域现状条件分析2区位与交通2自然条件2基地现状条件分析2第二章 规划原则和总构思32.1. 规划原则32.2. 总体构思42.2.1 以生态核心为环境主体结构4校园建筑同周围山林景色相溶5多层次交往空间,为现代素质教育提供外部条件5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大学校园6第三章 用地布局73.1. 用地布局原则7
4、3.2. 总平面布局73.3. 功能布局73.3.3. 教学中心区73.3.4. 学生生活区83.3.5. 体育运动区8第四章 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94.1. 空间组织94.2. 景观特色94.2.1. 生态环境营造94.2.2. 多层次的园林空间10第五章 道路和绿地系统规划1151 道路系统规划1152绿地系统规划11第六章 建筑风貌13设计概念13设计总则14第七章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7经济技术指标:17规划用地平衡表17分项面积指标18第八章 设计总结19致谢20参考文献:21第一章 绪论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一大批新学校、新校区在不断的建立。校园建筑
5、并不复杂,但这里孕育着莘莘学子的希望和梦想。这种包涵校园氛围的规划,较理想的做法是可将城市设计的方法引入校园设计。在此过程中,重点并非是规划与设计具体形态的建筑,而是一整套游戏规则,这里包含对空间和单体建筑控制要素,以及执行方法,提倡公众参与,建立一套可以不断完善的机制。尤其是使用的主体人群师生们的意见应当受到重视。老校区的整合,应使建筑在功能上的不足得到弥补,整合建筑内外空间,并使不同年代的建1.1 项目背景某某职业技术学院现有校园分散在锡惠、横山、九龙个校区。九龙是建设中的新校区,与旧校区相临。新校区的建设将对缓解办学用地,用房不足的困难,改善办学条件等环境,盘活现有教育资源,提高学校综合
6、发展势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1.2 工程概况1.项目名称:某某职业技术学院九龙校区校园总体规划2.建设规模:规划总用地面积为公顷,建筑面积为333800,在校学生规模为11500人。3.设计内容:校区总体规划,道路规划,绿化景观规划等。1.3 设计依据:1.某某职业技术学院九龙校区校园规划设计任务书2.国家教育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1992)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有关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要求4.国家颁布的有关政策、法规、建筑规范1.4 区域现状条件分析区位与交通某某技术学院九龙校区位于现校区西南方向,处于无锡太湖北面,钱姚路南面,西环路以东,交通十分便利。自然条件(1)气候某某
7、市常年主导风为东南风。年平均气温,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000毫米,全年无霜期为23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00小时左右。(2)生态环境学院建设基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海洋气候区,四季分明。用地内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景色宜人,生态环境良好 。1.4.3基地现状条件分析新校区位于现九龙校区西南方向,在无锡版图上位于无锡太湖北面,钱胡公路南面,规划扩宽的西环路以东交通十分便利,该地一面临山,山形自然生动,植被丰富树种繁茂。基地属于山区浅丘陵地带,地块内最高点海拔米,最低点海拔米。无复杂丘陵、沟谷地形。自然形态良好的丘陵位于基地东、西和南面,基地内有几个比较小的水塘。经实地考察得知,东面有一个处
8、丘陵伸入基地里面,但山体由于挖山采石的原因遭到破坏,景观比较差,因此在规划中把山体进行平整改造。 第二章 规划原则和总构思2.1. 规划原则校园总体规划综合考虑建设目标、功能、用途,基地地形环境及当地有关部门所提的建设要求和标准等因素,确定以“园”为核心,体现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地域化、生态化和可持续化原则。 现代化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顺应教育内涵的变化。21世纪的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将是:教育民主化、教育终身化、教育职能多样化、教育结构多样化。高等教育的内涵,由传统的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以人的发展和素质培养为中心的开放式教育转化。这一趋势是本校园规划的理论基础。适应大学社
9、会化、开放化的要求。利用大学的优势,充分开发开放,形成周边地区的“文化科技中心”,合理控制科技园和教学区的布局,将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结合为一体。顺应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要求新时期教育改革要求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及多学科的综合;为大学向更高层次发展提供良好的机会。因而校园设计将有必要加强教学中心区的集中布局,改善各系封闭独立的布置,以利于资源共享和学科交流,并以个体独立,大体集中的布局模式达到高效、便捷的智能型教学环境。 网络化立足于世界高科技的教学手段和设施、方法,使科技网络在校区普及与接轨。以信息时代特征为指导,反映信息教育和教学智能化的特点,改善各系独立封闭的布置,把单幢布置与集中布局相结合,以
10、适应学科交叉的教学、科研模式,创造一个资源共享,联系便捷的智能型校园科研教学环境。体现学科空间密切联系与交融。在规划布局、外部空间上均体现网络化的特点,营造流通、交流、接触方便的交往空间,体现研究性大学激励思想、创造知识的环境特点。 园林化以园为核心,形成组团绕园而生,校园因园而活的规划特色,营造校园治学氛围和文化环境。以外部空间的城市设计为核心,营造规划、园林、景观、建筑单体一体化的整体校园人居环境。 地域化通过营造多层次的园林,延续并弘扬江南传统园林的空间神韵与精粹,从而突出地域文化,形成与众不同的校园风格。借鉴江南传统建筑的院落组合手法,在建筑群体的设计上深化地域特色的塑造。化整为零,融
11、于山水,使校园建筑同周围的山体环境有机协调。 生态化以生态环境意识为指导,使行为环境和形象环境有机结合,尊重自然生态优先,结合地域、地区特点,以高起点的环境艺术及景观设计创造一个现代化的生态校园环境。体现科技与人文,人工与自然的交流、融合与共生。以多层次的绿化生态环境组织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浑然交融的生态空间。 可持续化以生态化的校园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全球主题,节约能源,保护自然生态,采用生态技术。采用动态发展原理进行规划,制定利于扩展、具有弹性的校园总体规划,考虑分期建设的可行性,做到近远期结合,实现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2.2. 总体构思校区的规划立意要新,起点要高,要具有超前意识,留有发展
12、余地,通过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的规划设计,体现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生态化的特点,使用功能合理明确,各项公用和服务设施力求齐全,以适应人们在教学、科研和文化、生活质量等方面不断提高的需要,使校园规划更具有科学和文化氛围,以高起点建设二十一世纪现代化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人学校园。 以生态核心为环境主体结构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人工物质环境中,人的心灵更加向往回归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本方案突出地域文化,结合传统建筑与园林的优秀建筑文化传统,营造校园治学氛围和文化环境,方案将“借鉴传统园林空间处理手法,强化大学校园的园林特征”作为规划设计的主要指导原则之一,以园为核心,形成规划特色。将以连接教学中
13、心区和科技园的共享生态园林、及轻松曲折的景观步行道构成的规划骨架,同时对建筑间距、尺度、高度、位置加以控制,形成了建筑错落有致,空间有收有放的布局,形成了以共享生态区为核心、教学与生活一体化的信息园林布局。校园建筑同周围山林景色相溶充分考虑建设场地周围的秀美山林景色,以小组团式的体量布置化整为零,形成错落有致的“山林村落”般的校园景观。力争避免连续集中的大体量建筑对山林景观尺度的破坏。在各个建筑功能组团之间设置大量的集中绿化,并使其与周围山林的绿化环境相联通,共同形成山林绿化与校围建筑的指状交错的局面,使校园建筑同山林绿化环境保持最大的接触面。歌功能区以园林基本结构成簇群式的发展,各园有各自的
14、中心与步行系统,形成相对独立高效运作的系统。各园布局紧凑,形成网络,创造密度适宜,尺度亲切的园林式建筑空间。园林中心之间通过步行为主的联系轴线,形成联系紧密的多中心结构,中心生态园林使各个功能区之间的联系路径得以强化,形成联系紧密的多中心结构,中心生态园林使各个功能区之间的联系路径得以强化,通过穿过整个园区的人们把场地的各个部分连接在一起。同时各个建筑园林空间又共同围合出校园中心的生态园林,并向中心生态园林打开,使各建筑园林能引入校园中心的生态园林的景观。从而形成了校园中有园林,园林中有建筑的势态,实现建筑与环境的最大融合。2.2.3多层次交往空间,为现代素质教育提供外部条件园与建筑结合,从群
15、体外部空间到单体内、外部空间的过渡,其要旨在于提供多层次人与自然融合的交往空间,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遇、交谈与思辩中得到创造性的升化,学生不仅在课堂以内受到教育,还能在整个生活中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激发创造性的思维。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整合,边缘学科的产生,督促教学中心区的布局模式走向集中化。方案采用细胞系统式教学区布局,使各系既相对独立易于管理,又方便交流资源共享。多层次交往空间,提供人与人面对面交往的良好互动环境,吸引人从电脑网络的数字化生存空间中来到真实的社会空间。2.2.4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大学校园可持续发展对大学对校园体现在两个方向,其一是校园的生态化,其二是校园自身的发展余地
16、。校园在规划中尽量保留原有生态环境,同时人工营造优美的园林山水生态环境。在规划道路中,采用外环线的方式,可使汽车不穿越中央绿化带方便地到达各个建筑的组团,以尽可能地减少汽车噪声与废气对校园空气的污染。停车场地尽可能地规划在建筑物的架空层和地下停车库。其二在校园规划适应学校今后的整体发展,使今后的发展用地能够同已有的校园布局有机相连。第三章 用地布局3.1. 用地布局原则1功能分区明确、布置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满足教学与生活要求,留有一定发展余地。2基地与外界、基地内部保持良好的交通和运输联系,出入口和内部道路符合人流与车流的要求,各运动流线保持顺畅、短捷。3.2. 总平面布局根据学校特点
17、,遵照有关布置原则,结合地块特征进行校区总平面布置。校园包括教学中心区、学生宿舍区和体育运动区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校区的东北面布置为教学楼群,为满足城市规划的绿地率要求,提高校园环境质量,在校区中部开挖湖面,设置生态公园,形成生态型的校园中心空间。在基地边界上按城市规划的退缩要求,安排大片绿化休闲用地,形成绿化景观带并与城市共享。3.3. 功能布局校园大致分为六大功能区:. 校前区:位于校园北面,是校园与社会对话的窗口,以入口广场和主校门为主体,进入校园中心区的空间序幕。. 生态共享区:是整个校园的核心,最大的园林空间,师生课余时间活动交往的主要场所。. 教学中心区教学中心区由主要教学建筑及其所
18、环绕的生态共享区组成。教学中心区东侧为公共教学楼群。实训实验楼群放在教学区西侧,靠近西环路,使噪声源远离中心区。东西两侧的教学建筑错落布置,形成曲折多变的空间界面,为中心区营造丰富的空间效果。中央生态共享区由中心水面及沿岸生态绿地组成,形成校园的景观主体,树立了新世纪生态校园的形象,成为学生活动交往的重要场所。学校图书馆位于教学中心区中央,以其突出的体量作为视觉的焦点和主轴线的对景,突出其标志性地位。. 学生生活区学生生活区布置在校园南部。沿山脚灵活布置,由多个宿舍组团及学生食堂围绕中心绿化带布置而成,作为独立的功能分区,便于管理。学生宿舍区由普通学生宿舍和高级学生宿舍组成,形成与教学中心区对
19、比鲜明的,尺度宜人,氛围亲切的生活空间。. 体育运动区体育运动区分成3个部分布置在校园的不同位置,距离校园门口及学生宿舍区较近,方便学生使用,同时利于向社会共享。第四章 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4.1. 空间组织在校园总体空间组织上着意创造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空间形态,每组建筑群形成各具特色的庭院空间,完成从室内空间到公共活动空间的过渡,为全校题生提供充满活力、富有人情味的交流场所。(1)层次分明以中央生态共享区及主入口中轴线为主导,形成第一层次公共交往空间,并从中生出教学区各建筑组团围合的第二层次园林空间,然后再生出第三层次建筑物内部的私密庭园空间,从而形成树干式的丰富多变而又井然有序的校园交往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设计 毕业论文 职业技术学院 详细规划 设计 说明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