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理论基础3.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二章 理论基础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理论基础3.ppt(1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理论基础学习目标1.了解学习理论各流派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和实用范围2.理解各种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基本教学原则和规律3.能够把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应用在不同的教学实际中。4.理解“经验之塔”理论的内容和基本观点5.理解传播的概念和类型、网络传播的特征6.理解教育传播的要素、过程、和典型模式,熟悉教育传播的方式和规律7.了解系统科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学习内容学习内容 一、学与教的理论二、视听教育理论三、传播理论四、系统科学理论一、一、学与教的理论学与教的理论思考问题并举例:学习究竟是什么?思考问题并举例:学习究竟是什么?学习是求知的过程;学习是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产
2、生行为变化的过程;学习是获取知识或技能的过程;学习是学和习的结合,是认知实践和巩固练习的过程;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潘菽认为,“人的学习是个体掌握人类社会经验的过程”。那么,到底什么是学习呢?那么,到底什么是学习呢?一、一、学与教的理论学与教的理论学习理论是关于人类如何学习的理论,它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件的系统阐述,主要研究人类与动物的行为特征和认知心理过程。另外,教学理论是解决如何教的问题,它与学习理论相互依赖,且,学习理论是教学理论的基础。因此,研究学与教的理论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是如何发生的、有那些规律、是什么样的过程、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还使教育、教学有更坚实的理论
3、基础。关于学习理论的划分,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在本书中学习理论大体分为三类: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但是,我国著名的学习理论专家施良方教授划分为如下:刺激反应理论、认知主义理论、折中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不管流派如何划分,但流派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观点总体上是相同的,因此,主要学习流派的内涵。学习理论的流派学习理论的流派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作出与此对应的反应,这种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作出与此对应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接(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接(S-R)就是所谓的
4、学习。就是所谓的学习。行为主义理论早期的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桑代克(EdwardL.Thordike)、华生(JohnWatson),斯金纳(B.F.Skinner)等。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学习观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IvanPavlov,18701932)是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创立者。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消化生理现象时,把食物呈现在狗面前,并测量起唾液分泌,通常狗吃食物时才会分泌唾液。然而,巴甫洛夫偶然发现狗尚未吃到食物,只是听到送食物的饲养员的脚步声,便开始分泌唾液。巴甫洛夫没有放过这一现象。他开始做一个实验。先给狗听一个铃声,狗没有反应,然而在给狗铃声之后紧接着呈现食物,并经反复
5、多次结合后,单独听铃声而没有食物,狗也“学会”了分泌唾液。铃声和食物多次结合从一个中性刺激变成了一个条件性刺激,引起了分泌唾液的条件性反应,巴甫洛夫将这一现象称做条件反射,即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认为条件反射的生理机制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并认为学习就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学习就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这个实验给大家什么样的启发呢?举例说明二、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观桑代克(18741949)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教育家,是动物心理实验的首创者,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他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认为人类是由动物进化来的,动物和人一样进行学习,只是复杂程度不同而已。因此他通过动物实验来研究学
6、习,提出了联结主义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他从1896年开始,在哈佛大学用小鸡、猫、狗、鱼等动物为实验研究的对象,系统地研究动物的学习行为,所设计的最为成功的实验之一就是“猫开门”的实验。1、猫开门实验1898年,桑代克做了关于猫的学习实验。他把一只饿猫关入迷笼(问题箱)中,笼外放有鱼和肉。笼中有一踏板用绳子和门闩连在一起,只要踏下踏板,笼门可打开。猫在笼中用爪够不到食物,于是乱咬、乱蹦。后来偶然碰到踏板,笼门打开,取到食物。实验者在门外记录猫从进去到出来的时间。,然后又将猫放回笼中。猫仍然需要经过乱咬、乱跳等过程才能逃到笼外,但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猫的无效动作逐渐消除,打开笼门所需的时间逐渐减少
7、。最后,猫一入笼内,就能打开笼门而取得食物。桑代克得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猫的学习是经过多次的试误,由刺激情境与正确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所构成的。2、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学习的联结说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情境(以S代表,Stimulate)有时也叫刺激,包括外界情境和思想、情感等大脑内部情境。反应(以R,reflect代表)包括“肌肉与腺体的活动”和“观念、意志、情感或态度”等内部反应。所谓联结,就是结合、关系、倾向,指的是某种情境只能唤起某种反应,而不能唤起其它反应的倾向。用“”作为引起或导致的符号。联结的公式为:联结的公式为:SR。桑代克根据实验研究的结果认为,
8、所有的学习都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通过一系列细小的步骤按顺序逐渐达到的。“学习即形成联结;教学则是安排各种情境,以便导致理想的联结并感到满意。人是伟大的学习者,主要是因为人可以形成非常多的联结。教育的目的在于形成、保持、消除、改变或引导各种联结。(2)学习过程是试误的过程桑代克认为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建立的。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终于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同学们,人生的道路也是在不断的尝试和修正的过程建立的,不怕你学不会,就怕你不去学!不怕你学不会,就怕你不去学!(3)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三大定律
9、桑代克提出三个学习定律即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A准备律:是指当学习者有准备而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以活动也会感到烦恼。例子,猫实验。B效果律:是指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因伴随着满意的结果而增强,因伴随着烦恼的结果而减弱。C练习律:是指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的应用应用会增这个联结的力量,而联结的失用失用(不练习)则会使联结减弱。同时,他又指出,没有强化的练习是没有意义的。(大学生例子)请大家思考并举出相应的例子!对桑代克的评论桑代克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用动物进行学习研究的人,他还写就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桑代克揭示了动物的试误学习过程,用刺激反
10、应之间的直接联结取代了传统联想主义的观念之间的联想,从而奠定了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三、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观华生(J.B.Waston)(1878-1958)美国的心理学家,于1913年首次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旗帜,他也因此成为美国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华生对心理学的影响很大,但主要不是因为他提出了学习理论,而是他对心理学研究方法上的贡献。华生把行为主义与刺激反应心理学结成了一体。他主张对心理学要进行完全客观的实验研究。华生对心理学中使用意识、感觉、知觉、激情、情绪和意义等术语感到不满,认为应该用“刺激与反应”和“习惯形成”等术语来表述。他认为:他认为:学习是塑造外显的行为,而
11、内部的心理状态是不可知的;学习是塑造外显的行为,而内部的心理状态是不可知的;学习是刺激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人的反应完全由客观刺激反应的联结,人的反应完全由客观刺激决定。决定。他的著名实验:他的著名实验:(1)小艾伯特实验力图证明:刺激反应形成的联结可以)小艾伯特实验力图证明:刺激反应形成的联结可以控制或分析所有的行为,也包括情绪反应。(控制或分析所有的行为,也包括情绪反应。(11个月的个月的婴儿)婴儿)(2)小白鼠实验力图推翻桑代克的效果率)小白鼠实验力图推翻桑代克的效果率(介绍实验)(介绍实验)提出学习律:提出学习律:频因(频因(frequency)律,律,近因(近因(recency)律律
12、 但是,华生力求把人的各种心理现象简化为肌肉和腺体的一些活动和习惯,否认人的主观世界和意识的作用,使他成了一个极端的环境决定论者。他的最著名、被引证得最多的一段话表明了这一点,他说:给我一打健康而又没有缺陷的婴儿,把他们放在我所设计的特殊环境里培养,我可以担保,我能够把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甚至是乞丐或窃贼,而无论他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或他祖先的职业和种族是什么。观点对吗?你能接受吗?WHY四、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习观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创始人,是美国当
13、代著名的心理学家。1、斯金纳的学习实验研究斯金纳(B.F.Skinner1938)在特制的实验箱(斯金纳箱,)内研究白鼠和鸽子的学习。实验的特点:隔音、潮湿的箱有开关;箱子外连接一个记录白鼠踏木板和鸽子啄键盘的次数的系统;实验者还可以外界去干涉:灯光、声音、电击等。实验结果表明:动物可以反复做出斯金纳称之为“自由操作的反应(free-operantresponding)”。所谓“自由”,即动物的行为不像在迷笼里那样受到限制;所谓“操作”,是因为动物的反应是主动地作用(或操作)于环境。2.斯金纳的强化原理认为学习是反应概率的增加,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也就是说:强化增强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
14、。强化增强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斯金纳区别了两种强化类型:正强化(positivereinforcement,又称积极强化)负强化(negativereinforcement,又称消极强化)。同样道理,他把强化分为: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也就是他的核心观点:自由操作条件反应。他认为间歇强化效果更佳。请大家思考并举出相应的例子!3、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的五大原则、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的五大原则 在教学理论的贡献就是程序教在教学理论的贡献就是程序教学,学,20世纪世纪20年代初创造的教年代初创造的教学机器,但不是计算机程序,学机器,但不是计算机程序,是一个采用个别化自动教学方是一个采用个别化自动教学方式的机
15、器,叫做机器教学。式的机器,叫做机器教学。把讲的内容作成卷纸状,遮盖把讲的内容作成卷纸状,遮盖起来,只把问题呈现在新知识起来,只把问题呈现在新知识下方,通过问题来学习新知识。下方,通过问题来学习新知识。学习过程是:先看问题再看内学习过程是:先看问题再看内容,最后看答案,比较简单的容,最后看答案,比较简单的机器。机器。试图解决当时教育实试图解决当时教育实践的缺陷:践的缺陷:学习的强化方式学习的强化方式是消极的是消极的 行为和强化之间行为和强化之间时间间隔太久时间间隔太久 缺乏巧妙程序缺乏巧妙程序 班级教学使得对班级教学使得对单个学生的行为强单个学生的行为强化太少化太少当然,程序教学在60年代已经
16、发展的很不错,对今天的教学设计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很大的基础铺垫作用,但是,无论如何,机器永远不能代替我们的老师,永远只能辅助于教学。积极反应原则小步子原则及时强化原则自定步调原则低错误率原则五大原则五大原则(五)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A.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是美国新行为主义的一个派别,创立于1977年。班杜拉认为儿童的社会性行为是通过对他们生活中他人行为的观察而获得的。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所谓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观察学习可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即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和动机过程)。这种观点:榜样学习的力量,情景中学习。总
17、结: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是只注重有机体的外在反应,而不注重有机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认为有机体的内部心理活动是不可知的,是“黑箱”,有机体只是被动的接受刺激,通过尝试错误来获得正确的反应,而不需要心理活动的参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和心理机制,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的的行为,布鲁纳等人的“认知结构”认为,学习是把新的知识整合到个学习是把新的知识整合到个体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体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虽然每个个体的认知结构不同,但只要我们对知识的表征系统进行设计,就可通过个体的主动探索进行学习,认为学习者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探求者。1 1、格式塔学习理论(顿悟的过程
18、)、格式塔学习理论(顿悟的过程)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19121912年年,是德语Gestalt的音译,这个词也有人翻译成“完形”,但它除了完形的意思以外,有格式、结构、整体性以及动力性等内含。它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当时流行的构造它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当时流行的构造主义元素学说和行为主义主义元素学说和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刺激反应”公式,认为公式,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集合,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集合,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循环。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循环。对知觉的研究:对知觉的研究:人类知觉的选择性人类知觉的选择性 一个构造主义心理学
19、家问你,你在桌子上看见了什么。“一本书”“不错,当然是一本书。”“可是,你真正看见了什么?”“你说的是什么意思?我真正看见什么?我不是已经告诉你了,我看见一本书,一本包着红色封套的书。”“对了,你要对我尽可能明确地描述它。”“按你的意思,它不是一本书?那是什么?”“是的,它是一本书,我只要你把能看到的东西严格地向我描述出来。”“这本书的封面看来好像是一个暗红色的平行四边形。”“对了,对了,你在平行四边形上看到了暗红色。还有别的吗?”“在它下面有一条灰白色的边,再下面是一条暗红色的细线,细线下面是桌子,周围是一些闪烁着淡褐色的杂色条纹。”“谢谢你,你帮助我再一次证明了我的知觉原理。你看见的是颜色
20、而不是物体,你之所以认为它是一本书,是因为它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仅仅是感觉元素的复合物。”那么,你究竟真正看到了什么?格式塔心理学家出来说话了:“任何一个蠢人都知道,书是最初立即直接得到的不容置疑的知觉事实!至于那种把知觉还原为感觉,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只是一种智力游戏。任何人在应该看见书的地方,却看到一些暗红色的斑点,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病人。”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知觉到的东西要大于眼睛见到的东西;任何一种经验的现象,其中的每一成分都牵连到其他成分,每一成分之所以有其特性,是因为它与其他部分具有关系。由此构成的整体,并不决定于其个别的元素,而局部过程却取决于整体的内在特性。完整的现象具有它本身
21、的完整特性,它既不能分解为简单的元素,它的特性又不包含于元素之内。德国心理学家柯勒最为著名。柯勒通过观察黑猩猩在目的受阻的情境中的行为反应,发现黑猩猩在学习解决问题时,并不需要经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是通过观察发现情境中各种条件之间的关系,然后才采取行动。柯勒称黑猩猩此种类型的学习为顿悟(Insight)。S-RS-R不是直接联系的,中间有意识作为中介。不是直接联系的,中间有意识作为中介。在柯勒看来,顿悟是主体对目标和达到目标之手段之间关系的理解,顿悟学习不必靠练习和经验,只要个体理解到整个情境中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顿悟就会自然发生。2、托尔曼的认知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目的说 托尔曼(E.C,
22、Tolman)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曾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托尔曼认为自己是一名行为主义者。他坚持主张理论要用完全客观的方法检验。但他不同意把情境(刺激)与反应之间看成是直接的联系,即SR。他提出“中介变量”的概念,认为中介变量是介于实验变量和行为变量之间并把二者联系起来的因素。具体说,中中介介变变量量就就是是心心理理过过程程,由心理过程把刺激与反应联结起来。因此SR的公式应SOR,O即代表中介变量。他的学习理论就是从上述观点出发,通过对动物学习行为全过程的考察而提出的。(1)学习是有目的的托尔曼认为动物学习是有目的的,其目的就是获得食物。个体通过对当前的刺激情境的观察和已有的过去经验而建立
23、起对目标的期望。认为学习就是期望的获得。(2)对环境条件的认知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托尔曼认为有机体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环境条件,他必须认知这条件,才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目的和认知是托尔曼学习理论中的两个重要中介变量,所以称他的学习理论为认知目的说。3、布鲁纳的认知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发现说布鲁纳(T.S.Bruner)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系家。1960年,他同乔治.米勒一起创建了哈佛大学认知研究中心。1957年,苏联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对美国震惊很大,使美国政治、经济、安全受到威胁。这使美国考虑空间竞争和科技落后是教育上的原因造成的。1959年,国家科学院召开中小学数
24、理课程改革会议,布鲁纳是会议主席。他的会议总结在1960年公开发表,题目为教育过程,在其中提出了他的课程论思想,包括其学习理论。它成为当时美国中小学教改的基本思想并影响世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1)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认知结构是人的认识活动赖以形成的心理结构。认知结构是递进的、多层次的,由低级向高级水平发展。布鲁纳把认知结构称为“表征”(representation)。并认为表征有三种:动作性表征、映象性表征和符号性表征。这三种表征在儿童智慧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婴幼儿时期(1、2岁),主要是依靠动作去对付世界;第二阶段
25、:三岁后至七岁儿童,开始在头脑中利用视觉和听觉的表象或映象代表外界事物并尝试借助映象解决问题;第三阶段:大约从六、七岁开始即符号表征阶段这时个体能运用语言、数字等符号代表经验,同时应用这些符号来学习和获得经验。(2)、提倡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布鲁纳说:“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晓的事物的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或方法。”布鲁纳之所以强调发现学习,首先应归因于他对教学目标的看法。他认为,教学不仅应当尽可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科学内容,还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且自动的思想家;这样的学生当他在正规的学校教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章 理论基础3 第二 理论基础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