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凝幽居课文讲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题李凝幽居课文讲解.ppt(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畅言教育畅言教育本课时编写:巢湖市柘皋中学 葛庆国老师第一单元格律诗五首 题李凝幽居畅言教育课文导入课文导入 贾岛是唐代诗人,早年家境贫寒,曾落发为僧,后来受到韩愈的赏识,还俗参加科举,但还是屡试不第。贾岛很喜欢作诗,他作诗时非常讲究炼字,总是反复苦吟思索。有一天,贾岛骑着毛驴走在路上,得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可是第二句究竟用“推”好还是用“敲”好呢,贾岛冥思苦想,还用手作出推敲的样子,由于太专心,一头就撞进了当时任长安长官的韩愈的仪仗队中。仪仗队的士兵见状,马上把贾岛揪了下来,押到韩愈跟前。韩愈问明原委后,不但没有责备贾岛,还帮他分析用哪一个字更好。最后两人竟成了好朋友,推敲也
2、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写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大家认为,韩愈觉得哪一个字用得更好呢?韩愈这样认为的理由是什么呢?我们还要把这两句诗放回原诗中,认真推敲一番。畅言教育课文导入课文导入 中国自古就是诗歌璀璨的国度。诗人们的风格也不尽相同:或潇洒或沉郁,或粗犷或婉约。不仅如此,就连作诗的速度都有所差异:有的人七步成诗,他叫曹植;有的人指物立就,他叫方仲永;也有人作诗是慢工出细活,那么你知道最慢的诗写了多久么?猜猜看吧!“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他叫贾岛。畅言教育诗题简介诗题简介“题李凝”的意思是写给李凝的,李凝的身份是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知道?“幽居”是清幽的居所。这个清幽的
3、居所到底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诗歌,认真体会。畅言教育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与作者相关文学常识;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3.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4.懂得写作中讲究炼字的道理。畅言教育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贾岛,字浪仙,范阳(今北京)人早年贫寒,落发为僧,法名无本。19岁云游,识孟郊、韩愈等。贾岛人称“诗囚”又被称为“诗奴”,一生不喜与常人往来,唐才子传称他“所交悉尘外之士”。他惟喜作诗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工夫。自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畅言教育课文朗读课文朗读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
4、,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李凝幽居唐 贾岛畅言教育检查预习检查预习李凝:贾岛的友人,生平不详。幽居:幽静雅致的居处。邻并:一起居住的邻居。分野色:分享原野上的景色。移石:山顶云脚挪动,仿佛山石在移动。幽期:幽雅的约定。不负言:不违背约言。畅言教育初读感悟初读感悟 诗人沿着一条杂草丛生的小径走进荒芜的园子,幽居的旁边有一个池塘,池塘边上小鸟早已栖息。回去的路上,诗人经过一座小桥,月色下色彩斑斓的原野被桥分成两半。晚风吹拂,云影飘移,就像山石在移动,亦幻亦真,构成了一幅清幽寂静的月夜寻友图。畅言教育初读感悟初读感悟小结:这首诗紧扣“幽”字,首联写李凝所居之地的幽僻,颔联写
5、所居之地的幽静,颈联写所居之地环境的幽美,尾联抒发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幽情”层层铺垫,将诗人归隐志向表达得水到渠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抒发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畅言教育合作探究合作探究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首联属于环境描写,开篇点题(诗题中的“幽居”二字):一条野草丛生的小径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附近也没有别的人家。白描勾勒环境的幽深僻静,语言洗练,暗示出李凝是一位隐士。洗练:(语言、文字、技艺等)简练利落。首联属于什么描写,暗示了李凝怎样的身份?畅言教育合作探究合作探究颔联: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颔联描写自己步入幽居所见所闻的景色。句中的“僧”,是作者自称。诗人写
6、景,难在捕捉稍纵即逝的“瞬间”景致,此诗巧妙地抓住了一个富于诗情画意的瞬间。月色皎洁,池水潋滟,池边浓绿的树林里闪动着斑驳月光,鸟儿在树上栖宿。在这万籁俱寂的荒园里,一个僧人在轻轻敲门,其声笃笃,俨然一幅有声有色的图画!“鸟宿”在高处,是静景,“僧敲”在低处,有动态,有音响,一高一低,一静一动,相互配合得多么和谐!从字面意思看,这两句诗写出了什么意境?畅言教育合作探究合作探究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颈联写回归路上所见。诗人走过一条小桥,但见月光照耀下的原野,色彩斑斓;晚风轻拂,云脚(雾)飘散,仿佛山石在移动。这一联以幻写真,亦真亦幻,更显出月色的迷离,环境的清幽,造化的神奇。畅言教育合作
7、探究合作探究尾联: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尾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现作者对李凝怎样的期望?尾联是抒情,点明全篇主旨(卒章显志)。诗人面对友人幽居周围的幽美迷人景色,对隐逸生活无比神往。他在心里说,我暂且离去,不久当会重来,一定不负共同归隐的相约。畅言教育课堂小结课堂小结尾联点明诗的主旨:表达了诗人归隐的愿望。首联写友人李凝幽居的环境。颔联写幽居的静寂。(以动衬静)颈联写回归路上所见。前三联是写景叙事,作为铺垫,最后方托出此一主旨,即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畅言教育“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为千古名句,这两句诗好在哪呢?颔联描写自己步入幽居所见所闻的景色。此诗巧妙地抓住了一个富于诗情画意的瞬间。请看
8、,月色皎洁,池水潋滟,池边浓绿的树林里闪动着斑驳月光,鸟儿在树上栖宿。在这万籁寂寂的荒园里,一个僧人在轻轻敲门,其声笃笃,俨然一幅有声有色的图画!“鸟宿”在高处,是静景,“僧敲”在低处,有动态,有音响,一高一低,一静一动,相互配合得多么和谐。而且,我们还可以想象,这敲门的“笃笃”之声,定会惊动宿鸟,或引起它们零乱不安的啼鸣,惊而飞出,察看动静后复又返巢栖宿。十个字,意象密集,境界幽绝。重点突破重点突破畅言教育 也有人认为:结合全诗分析,“敲”比“推”应更符合诗歌的意境,也更符合诗人的心境。首先,“敲”字为“鸟宿池边树”提供了视觉依据。因“敲”惊动了宿鸟或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躁动,或是从鸟窝中飞出
9、转了个圈,又栖息巢中。不然用“推”只能从诗外寻找一些解说勉强的根据。其次,“敲”字将环境衬托得更为幽静,把诗人的心境表现得更为透明。试想:月光融融,一片寂静,走过草径荒园,来到友人门前举手敲门,耳闻一两声“咚咚”的敲门声音,却久久不闻友人应门,只见树上被惊起的宿鸟幽然之境顿出,孤寂之心情也不言而喻。用“推”虽然像朱光潜先生所说的那样“调和”,但是给人感觉,氛围不免死寂,缺乏生气;抒情主人公似乎毫无思想,精神麻木,形同槁木,这就无法与“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有所待有所期盼的活生生的灵魂对上号。重点突破重点突破畅言教育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早梅 齐己拓展延伸拓展延伸畅言教育 齐己曾拿此诗请教郑谷,郑谷读后说,“数枝”未若“一枝”佳”。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一枝”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拓展延伸拓展延伸畅言教育1.熟读并默写这首诗;2.学习“推敲”这种写作态度,修改自己的上一篇作文。布置作业布置作业畅言教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