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群体53.ppt
《第五章 群体5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 群体53.ppt(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 群体第一节第一节 群体的普遍性群体的普遍性第二节第二节 群体的要素和类型群体的要素和类型第三节第三节 群体中的社会关系群体中的社会关系第一节第一节 群体的普遍性群体的普遍性u一、群体的定则u二、群体的两重本性u三、准群体一、群体的定则一、群体的定则群体的定则是指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人的群体性有哪些群体的定则是指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人的群体性有哪些定律。这些定律是我们观察群体时的出发点。定律。这些定律是我们观察群体时的出发点。1 1人是群居性的动物人是群居性的动物2 2人以某种共同利益为基础形成规模不等的各种群体人以某种共同利益为基础形成规模不等的各种群体 3 3人的行为主要取决于所属群体和群体
2、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人的行为主要取决于所属群体和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与相互影响 4 4人与群体隔绝就会片面发展生物性,而失掉人的类属性人与群体隔绝就会片面发展生物性,而失掉人的类属性例例1 1:野兽群中长大的孩子:野兽群中长大的孩子 例例2 2:1313世纪欧洲的弗雷德里克二世做过一个试验世纪欧洲的弗雷德里克二世做过一个试验例例3 3:在与世隔绝中长大的孩子:在与世隔绝中长大的孩子 例例4 4:半隔绝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半隔绝环境中长大的孩子 二、群体的两重本性二、群体的两重本性 1.1.互助是群体的内向本质。互助是群体的内向本质。2.2.互争是群体的外向本质。互争是群体的外向本质。任
3、何群体都具有互助与互争的双重本质。互助主要表现在群任何群体都具有互助与互争的双重本质。互助主要表现在群体内部,互争主要表现在群体之间。互助把人们往群体中吸体内部,互争主要表现在群体之间。互助把人们往群体中吸引与凝聚,互争把一部分人分离开来。群体的力量主要通过引与凝聚,互争把一部分人分离开来。群体的力量主要通过互助发挥出来,群体的界限主要通过互争显现出来。在一定互助发挥出来,群体的界限主要通过互争显现出来。在一定的条件下,群体的内向本质会外化,群体的外向本质会内化,的条件下,群体的内向本质会外化,群体的外向本质会内化,出现群体间的互助与群体内的互争,使互助与互争两种性质出现群体间的互助与群体内的
4、互争,使互助与互争两种性质交织在一起。群体进步的标志是群体内向本质外化的扩大,交织在一起。群体进步的标志是群体内向本质外化的扩大,以及群体外向本质内化的缩小。以及群体外向本质内化的缩小。三、准群体三、准群体1、准群体的定义2、准群体的水平分类3、准群体的垂直分类4、对准群体的分析1 1、准群体的定义、准群体的定义准群体(quasi group),它是指人与人之间已有某种联系,有一定程度的共同关心点,有可能在某些时候形成集团,但目前还没有组织起来的人群。准群体不是一种组织结构,其成员只是具有某种松散的联系。2 2、准群体的水平分类、准群体的水平分类主要有三种类型:(1)群众(2)大众(3)公众(
5、1 1)群众)群众(crowdcrowd)即面对面相互接触,以共同的情绪意见反应为纽带的临时聚集的人们。美国社会学家赫伯特布鲁默把人群分作四种类型:A.偶集人群,又称临时人群(aggregate),它是所有人群中结构最松散的一种,它只不过是一群个人的集合体。B.常规人群,又称传统人群,是按照一定活动目的集合在一起的人群,其结构相对严谨;“常规”是指,它们遵照已经建立的社会准则或常规进行行动。C.表现人群,又称抒情的人群,通常是为了其成员的个人满足而组织起来的,它是一种随着活动的终结而结束的人群。D.行动人群,又称暴众,这是有一定的目标作为行动的指南,正在行动的人群。(2 2)大众)大众大众(m
6、asses),指基于间接的相互接触,以共同的情绪意见反应为纽带的人们。(3 3)公众)公众公众(public),指基于间接的相互接触,以理性判断为纽带的人们。3 3、准群体的垂直划分、准群体的垂直划分(1)种姓,指同一人种,世袭统一的家族。封闭的等级制度称种姓制度。(2)阶级,指在社会经济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因而具有不同利益的集团。(3)阶层,具有许多相似性的社会地位群体。4 4、对准群体的分析、对准群体的分析准群体没有内在的群体的组织结构,没有明确的界限,只是一种极为松散的、临时聚集的或并没有相互接触的,具有混沌状态的人群。准群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实的群体。准群体通常是虚拟群体,可以
7、不是真正的群体。它是一种具有某些相似性的社会特征的人群,即社会类属(social category),便于统计学上进行分析的群体。第二节第二节 群体的要素和类型群体的要素和类型一、群体的构成要素二、群体的类型三、小群体群体概念的层次群体概念的层次群体概念按照群体结构性的程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核心层次,称正式群体,即组织;第二层次是非正式群体,即初级群体;第三层次是准群体,即没有组织结构的,仅有某种松散联系的人群。社会学者定义群体,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狭义的,在第一与第二层次上进行定义;第二种是内涵更为广泛,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层次的意义的定义。一、群体的构成要素和形成动因一、群体的构成
8、要素和形成动因1、群体的构成要素2、群体的形成动因1 1、群体的构成要素、群体的构成要素(1)要有共同的活动(2)要有相似的群体归属意识(3)要有相互作(4)持续较长的时间群体是具有共同评价与情感、持续地进行相互作用与共同活动的个人有机集合体。2 2、群体形成的动因、群体形成的动因群体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各种需要而形成的。这些需要主要是:(1)生物性需要(2)工具性需要(3)表意性需要(4)互助性需要二、群体的类型二、群体的类型1、古尔维奇(G.Gurvitch)的分类(一)2、古尔维奇(G.Gurvitch)的分类(二)3、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4、内群体与外群体5、参照群体1 1、古尔维奇的分
9、类(一)古尔维奇的分类(一)(1)内容:单功能、多功能、超功能;(2)容量(成员多少):小、中、大、巨;(3)持续时间(存在的时间):暂时的、持续的、永久的;(4)律动(有规律的活动):缓慢、一般、快速;(5)分散程度:远离、人为接触、定期集合、经常结合;(6)形成基础:实际组织的、任意组织的、强制组织的;(7)接近方式:公开接近、神秘接近、有条件的接近;(8)外部化程度:非组织化、部分组织化、完全组织化;非组织化等于非结构化;2 2、古尔维奇的分类(二)古尔维奇的分类(二)(9)功能:第一类是亲族、血缘、地区经济活动;第二类是经济的、营利性的与非营利性活动;(10)定向:分割、联合;(11)
10、对来自社会渗透所采取的接受程度:抵制、部分接受、完全接受;(12)群体间的一致程度:完全一致、部分一致、不一致、排他性;(13)约束方式:有条件的、无条件的;(14)控制组织的原则:控制、合作性的(契约性的);(15)统一的程度:一元化的、联邦性的、同盟性的。3 3、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1)什么是初级群体?(2)初级群体的功能(3)什么是次级群体?(4)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的区别(1 1)什么是初级群体?)什么是初级群体?初级群体(primary group),它是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最初加入的群体。这一概念由美国社会学家库利(Charles H.Cooley)1909年时首先提
11、出,把那些具有在少数人之间有亲密持久关系特征的群体定义为初级群体。家庭、邻里、同龄群体就是初级群体的主要形式。后来,社会学者将朋友、老乡、正式组织中具有密切关系的同事等,也视为初级群体。这种初级群体具有亲密的、面对面交往和合作、人数较少等特征。(2 2)初级群体的功能)初级群体的功能A.提供社会资源。B.交流情感与思想。C.初级群体可以调节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成为个人与社会加强联系的桥梁或缓和冲突的地带。D.安排闲暇消遣。(3 3)什么是次级群体?)什么是次级群体?次级群体(secondary group),指非个人性的、规模较大的、成员很少直接接触的、功利性的群体。它的形式就是工厂、机关、学校
12、、军队。次级群体的关系是一种个人进入社会后必须加入的群体。次级群体是为了特定的目标有意识地组织起来的,这个特定目标是预先确定的,具有明确的功利性质。(4 4)初级群体与次级群)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的区别体的区别A.从形成的途径来看,前者是自然形成的,后者则是基于社会的某种需要,按照社会的契约人为地加以组织的。B.从成员对其活动参与的性质来看,在前者的活动中,个性可以任意展示,情感可以充分投入,而在后者中重视的是角色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而轻视情感。C.从成员互动来看,前者没有明确的规范约束,个人活动余地较大,在后者中成员的互动要按照严格的规章进行,而且规模越大,结构越复杂,规章制度就越多。D.从成员
13、之间的关系来看,前者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关系。在后者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是一种公事公办的业缘关系。E.从功能上看,前者的功能是综合性的,如家庭能满足生育、消费、感情、教育、娱乐等多方面的功能,后者的功能则往往是单一的、专门化的。4 4、内群体与外群体、内群体与外群体(1)内群体(2)外群体(3)内群体与外群体的界限(1 1)内群体)内群体内群体(in-group),也称“我们群体”,指成员之间具有共同归属感,相互团结与合作的群体。它不一定是要个人加入的群体,是根据成员自己与群体关系密切程度的自我感觉及与群体所持态度来划分的一种群体。美国社会学家萨姆纳在民俗论中提出,根据
14、群体成员对待群体的立场和态度,可把群体划分为内群体与外群体。凡是成员感到自己与群体关系密切,对群体的归属感强的群体,就是内群体。(2 2)外群体)外群体外群体(out-group),也称作“他们群体”,是与内群体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凡是自己没有加入的由他人组成的或这群人与自己无关的群体。(3 3)内群体与外群体的界限)内群体与外群体的界限 内群体与外群体的划分,是以群体成员的主观态度为标准的,是一种准群体的划分方式。内群体与外群体的区别涉及到界限(boundaries),即互动发生的范围与限制。内群体与外群体的界限,在次级群体之间是有形的、正式的、明确规定的,有会员证、工作证、徽章、旗帜等。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章 群体53 第五 群体 5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