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12第十二章散体物料压力理论.ppt
《(精品)12第十二章散体物料压力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12第十二章散体物料压力理论.ppt(1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2-1 历史背景历史背景M.S.Ketchum总结了了几个早期在欧美国家进行的实验,同时也包括他自己的几项实验。这些实验包括实验和真实的粮仓模型,但所使用的压力测试设备的灵敏度都不十分精确。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实验都没能检测出物料在流动过程中的压力变化(高于静态值)。因此,不论是通过Janssen还是Airy方法得到的实验结果与实际中筒仓散体物料的压力值相近的结论都是不正确的。然而,尽管其中的一些实验考虑了漏斗位置的变化对于筒仓侧壁压力值的影响,但在设计中却没有针对这一影响提出解决方案。从1940年开始,伴随着测量技术的显著进步,世界上许多国家又进行了很多精确度较高的研究。这些实验运用了先进
2、的分析方法,让人们对于筒仓散体物料在运动中的特性有了更好的理解。同时,这些新的实验也揭示了Janssen和Airy的方法并不十分准确,甚至对于静态的物料也不太实用。另外,卸料过程中的侧压力也比用他们的方法得到的结果大很多。本章,作者大致按照时间顺序总结介绍了以下几项实验。12-2 Tachtamishev的实验的实验S.G.Tachtamishev因第一个运用全尺寸工业筒仓进行精确实验而成名。他揭示了在卸料过程中物料的流动类型和他们对侧压力的影响。在1938到1939年之间,S.G.Tachtamishev在Baku(USSR)进行了一系列关于散体物料的实验,他指出,在卸料过程中,筒壁的侧压力
3、是运用Janssen方法得到结果的2到3倍。1941年,他运用混凝土筒仓又进行了砂子和小麦的卸料实验。结果表明,在卸料过程中,物料为砂子的筒壁侧压力值为静态侧压力的1.65倍,小麦的也达到了1.35倍。通过观察,他把流动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叫做nondynami流动(图12-1a),这种流动中,卸料口的上方形成了一个中心柱,它一直延伸到物料的顶部,物料主要沿着这个“柱子”向下流动,而周围的物料保持不动。现在这种流动被称为漏斗或者岩心流动。第二种被称为dynami流动(图12-1b),特点是筒仓内整体物料的移动。他指出,这种流动不会发生除非当仓内大部分已经空的时候。这种流动先于第一种流动模型形
4、成。然而,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整体流动就会发生,并且仓壁物料的流动要比中心处物料的流动慢。S.G.Tachtamishev发现,第二种流动产生的侧压力要比第一种流动产生的侧压力大得多。因为第二种流动很像液体的流动,他指出,物料和仓壁之间的摩擦系数要比第一种流动中的摩擦系数小(和大侧压力相对应)。现在,这种流动被认为是主要的流动形式。12-3 Marel 和和Ander Reimbert(法法国国)的实验的实验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Marel和AnderReimbert提出了很多可供在筒仓中计算侧压力的方法(他们计算动态和静态条件下的散体物料压力方法在本书的第二章中已经介绍)。在1941年到1943
5、年,Reimbert进行了deep-bin模型实验。试验中采用了粘贴应变片。模型有不同的类型,尺寸和高度。他进行这个实验是在人们形成这样一种观点加强型混凝土仓(小麦仓)不能满足要求之后。竖向垂直裂缝在混凝土仓的上部壁上出现并一直延伸到卸料口处。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裂缝产生的原因是“静力学作用”,在卸料过程中该侧压力达到最大,然而,最初粮仓的设计设并未考虑该因素。然而,仓壁上部出现裂缝显得不可思议,因为尽管上部应力比设计应力较大,裂缝也不应该出现。这些仓是根据Janssen的理论设计的。验证为了该理论,Reimbert建立了圆形料仓模型,它有两个半环状管片组成。他们依靠足以承受侧压力的背带来平衡载
6、荷,该侧压力是通过Janssen公式计算得到的。在达到物料设计高度允许值以前背带就打开了。这就表明,通过Janssen理论计算的侧压力小于实际值,他的计算结果只在静态中适用。和Janssen的理论不同,我们猜测:1、比值,侧压力和垂直压力的比值不是固定的,是随着散料的高度和仓的形式而改变的。2、在矩形筒仓中,在同一高度,长边和短边处的平均侧压力是不相等的。3、在液压半径和深度相等的多边形和环形仓中,平均压力也是不相同的,其大小与仓的形式有关。1943年在巴黎,Marel和AnderReimbert公布了上述发现,并提出了决定动态物料压力大小的新理论。从1953年后期到1954年,在Reimbe
7、rt的指导下,由LaboratoriesduBatimentetTravauxPublics进行了全尺寸的关于小麦存储仓的精确实验。该实验运用电热丝的磁带量具直接测得了仓体的环向应变。该实验采用大的钢制玉米粒,在装料的过程中没有出现问题,但在卸料过程中却突然发生了严重翘曲。为了检查修复的有效性,在装、卸料过程中增加了对仓壁应变的测量。chateau-landon 仓实验仓实验筒仓的容量为1000公担(100t),底为4.1m*4.1m的正方形,高10.0m。1953年9月,当11个粘贴应变片安装好之后,第一个实验就开始了。一个月之后,又开始了有14个粘贴应变片的实验。装料和卸料连续进行,不间断
8、。一夜内的时间内完成装料和卸料通过对装料和卸料过程的对比,我们看到,在卸料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侧压力。卸料过程中压力的增长值显示了以下特征(见图12-2)。对比图12-2,我们可以看出,即便在同一仓中装着同样的物料,超压系数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在2。2m深处,实验1和实验2的超压系数分别为1.39和1.69。在5.2m深处,其系数又分别为1.76和2.39。这种极端的变化使我们没有机会可以去估计一个合适的超压系数值。在这些被实验的仓筒中,它们的上半部有严重的问题被发现,这非常令那些专家疑惑,因为他们认为最大的应力应该发生在仓的底部。这些试验更加清楚的表明,在装料过程中筒壁上的有规律可循的压力曲线
9、可以通过计算得到。然而,在卸料过程中,由于物料的扰动,我们不太可能精确估计物料的特性从而来指导筒仓的设计。Reimbert指出,他们最近的多数实验都表明,通过动态系数的改变来增加侧压力值。他们已经在动态计算中引入了以下几个系数:超压系数,偏心漏斗等其他因素。Depression柱柱在小麦卸料的过程中,Reimbert提出了几种方法来阻止侧压力的增加。他们把这种方法叫做depressioncolumn或者anti-dynamictube。它是一根穿孔的管子,通常用钢材制成。这根管子通常布置在卸料口的上方,由料斗和筒仓顶部结构支撑。当卸料口接近或者在筒壁上的时候,它通常也被布置在筒壁上。管框架布置
10、在筒壁上可以比布置在筒中心处更好的抵抗弯曲。通过该管卸料可以很好的实现分层卸料,物料被自上而下卸下,下部的物料保持静止。为了证明该装置在卸料过程中消除动态压力的有效性,实验采用卧式槽钢结构的实验模型和全尺寸模型。随后,Masniere的筒仓模型,为八面体,边长6.5ft,高71.5ft。电子粘贴应变片被布置在筒壁的内侧三个高程处,13ft,32.5ft和距离顶部65ft处。在这个装置中,应变片被并排布置,一个平行,一个垂直,这样可以他们测得的结果就可以相互比较。测得的结果表明,筒仓在卸料的过程中,物料的侧压力并没有增加,这与Reimbert计算的动态结果想接近。因此可以得出,在有anti-dy
11、namictube装置的筒仓中,物料在卸的过程中是有规律的。因此,可以根据Reimbert的理论设计出这种类型的筒仓。同时,要指出的是,depressioncolumn仅仅适用于非粘性材料。即便是对于有轻微粘性的材料也不合适。12-4 Kim的实验(的实验(USSR)1948到1953年之间,V.S.Kim在SovietUnion进行了很多实验模型和全尺寸模型实验,其目的是研究阻止在粮食输送过程中的筒壁裂缝。这些裂缝被认为是在卸料过程中的动态压力产生的。像他的前驱Tachtamishev一样,Kim总结了两种卸料方式:funnel和shafttype,同时还有一个混合模型。Kim在仓内外壁同时
12、进行了观测。外侧的观测方法是:在仓壁上开了一些空洞,在这些空洞上装上玻璃片。在5个不同高度出沿着圆周分别开了4个空洞,一共20个空洞“玻璃”。内部的观察则通过人在仓内进行观察。在funnel中,当卸料时,仓壁周围的物料不会流动。而在物料的中部会形成漏斗型流动形式。透过玻璃观察到,在shaftflow中,物料大规模向下流动而不会有funnel。这些观察的结果证明了在流动类型和物料压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shaft中才观察到有很大的压力增加。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如果我们可以发现一种能够控制物料流动的装置那么动态压力就可以避免。Kim指出,对于funneltypeofflow,在物料和筒壁之间的摩
13、擦系数应该很大;也就是说,筒的内壁应该比较粗糙。此外,应该沿着仓的横截面均匀的装料。这样的话,底层的物料就会因为上层物料的挤压而变得密实。另外一个标准是仓的高度和直径之比不应大。在浅檐仓中,他们的比值应为1.5或者更小,物料在卸料过程中会表现出funnel-like的形式。Kim相信以上描述只是为了确保筒仓中的流动为funnel,但并不是说都很可靠。他说,根据实验的结果,有两种可行的方法可以确保funnel,尽管不考虑在筒仓壁上由于流动造成的水平压力的增加。第一种方法是环状方法。这种做法是在仓内壁上几个不同高度的地方加上木质的圆环。另一种方法是在卸料口的上方设置穿孔的管子,这种方法来源于Rei
14、mberts。Kim也用方形木柱仓进行了实验。图12-4比较了通过Kim和Janssen方法得到的侧压力。这些数据是钢筋混凝土仓的模型得到的,直径24ft4in,高度69ft。在每一层每个90度设置一个粘贴应变片。曲线B是在卸料过程中粘贴应变片的数据。在每一层,水平压力都是六个连续实验中四个粘贴应变片数值的平均值。结果显示,卸料为大规模流动。曲线B也说明,在第四层,动态压力是静态压力的1.9倍,如果以为Janssen结果(A曲线)是静态的压力。第五层的时候变成了1.75倍。C曲线表示的水平压力值是三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实验模型是在仓内壁上有三个圆环的筒仓模型,直径10ft8in。(apart)
15、。这些平均值(funnelflow)比Janssen方法得到的结果要小。曲线D显示的是在卸料过程中的应变片数值。筒仓的模型中在卸料口的上方有方形的木条(边长为4ft3in高为39ft4in)。卸料类型为funnel。D曲线上所有的数值都比Janssen方法的小。这些曲线显示了圆环和方形木条在卸料过程中对于侧压力减小的影响。还进行了其他一些混凝土筒仓模型实验,内直径为17ft5in,高度为108ft。图12-5显示了该实验结果和Janssen实验结果之间关于侧压力的差异。曲线B的值是在卸料过程中得到的,是大规模流动。图线的形状表明流动是不稳定的。Kim指出,在这些实验中,筒仓模型壁上的垂直裂缝达
16、到了3/4in。曲线C显示了在同一模型中在卸料过程中的压力,区别是在内壁上安装有环状的木条。这些圆环为8ft10in.apart。这些环没有减小动态压力值。然而,在第四层和第二层压力出现了较大的增加。再一次,大规模流动模型又出现了。Kim还指出,那些木环并没有明显的使流动变为漏斗型流动。曲线D为在卸料过程中的数值,模型中设置尺寸为3ft11in的方形木条,从卸料口到物料顶部。在这个试验中,该柱很明显的阻止了动态压力的增加,该结果与Janssen方法的结果很相近。在Kim的21ft4in为直径的模型的试验中,他用木圆环把三个模板连接在一起。间距为6in*6in。圆环的宽度和筒仓的直径之比为1:4
17、3。共10ft8in,apart(筒仓直径的一半)。图12-4中曲线C显示:这些圆环很明显的使发生漏斗型流动,而不使动态压力增加。在第二阶段的试验中,筒仓直径为17ft5in,圆环的宽度为3.25in,厚度为4.75in。环的直径和筒仓的直径之比为1:64。Again,ringswerespacedatonehalfthesilodiameter。图12-5中曲线C显示,圆环并没有减低侧压力。据观察,该流动为压力增加型的大规模流动。相对较窄的圆环被用来解释为何他们的作用不够明显。Kim声称这是唯一的一个实验,那就是圆环没有产生积极的作用效果。他相信,假设不设圆环,漏斗型流动就不会获得,而不论圆
18、环的大小和间距。他强调,圆环不小于6in到8in,同时间距没超过仓直径的一半。Kim发现,方格形能很有效的降低侧压力,通过在筒仓内实现人工的漏斗型流动模型。他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大仓套小仓。在装料过程中,物料在侧口装是可以同时装进筒仓和方形柱。Kim解释说,鉴于物料是在内外同时装,柱子内外部的压力是一样的。在卸料过程中,外部静态的物料在方形柱上的压力是不变的,但在内部却有动态的增加。这些内部的压力使外部离散是物料保持静止,阻止其进入下部柱子的入口处,直到柱子内部的物料高度和其周围物料的高度一致。Kim说,筒仓内壁上的裂缝宽到足以通过物料。这些裂缝已经在内部通过建立和筒壁一样厚度的墙来修复了。Ki
19、m说,正是用来阻止压力增大的圆环和方形柱导致了裂缝的产生。Kim建议的另一种解决压力增大的方法是用空隙来替代穿孔的管子。这可以通过在墙上的空隙来切成空洞,同时可以用来卸料。通过这种方式,空隙墙就会发挥反动力柱子的作用,在相邻的两筒仓之间。Kim实验中的其他观察结果:1、装料的速度或者临时中断装料本不能从根本上影响仓体的最大压力。2、仓体中统一深度处的物料,其密度和所受压力在装料过程中要比卸料过程中大。3、粮食的密度可能会影响卸料的类型。然而,致密的物料并不一定会产生funnelflow。4、仓壁的侧压力在卸料过程中往往要比装料过程中大。5、通常,在卸料过程中,仓壁四周的侧压力是不一定的(在给定
20、的高度)。6、仓壁上的竖向摩擦力在卸料过程中要比装料过程中大。12-5 PETROV 和他的团队的实验和他的团队的实验(USSR)1958年,Gipro-Cement研究院的B.A.Petrov和M.P.Simasheva进行了一系列的全尺寸混凝土仓模型实验。自1951年该种类型的仓一直被用来盛放散装水泥。侧压力大小通过粘贴在各个不同标高处的钢筋混凝土的水平粘贴应变片的伸长来决定。应变的记录数连续的,同时测量水泥的深度,在以下装载过程中:1、在装载过程中2、卸载的过程中通气3、卸料口关闭和筒仓是装满的情况下通气通气规则:压缩空气,压力大小为3kg/cm2。空气通过筒仓底部的孔注入。Akmian
21、skTestSilo一个有由六个单仓组成的仓群被用来进行实验。以下是几何参数:内部直径:8.1m(26.6ft)高度:16.9m(55.4ft)壁厚:18cm(7.7in)散体水泥通过仓底部的中心的卸料口下料。6个测量点被布置在距离仓底4.9m高的仓壁上,另外,在7.25m处也布置一个监测点。图12-6曲线显示的是Akmiansk仓壁上根据不同的装载情况测得的侧压力,包括以下几个位置:4.9m,6m,8m,10m和12m。在松软条件下散水泥的比重为1150kg/cum(公斤每立方米)。在之后密度变为1450kg/cum,在震动压实之后密度又变为1730kg/cum。Oktiabr Test S
22、iloOktiabr仓是一排有4个混凝土单仓组成的群仓。其中最后一个仓被用来进行实验,其规格如下:仓内壁直径:10m仓高:25m筒仓壁厚:20cm卸料口在仓底部以上1m的仓壁上。粘贴应变片沿着仓壁四周分别在9个标高处安置(每隔2到3m一个),同时,在仓底部也有。另外,仓内水泥的温度也被时刻记录。图12-7(a,b)的曲线显示的是Oktiabr实验所得的,在装料和卸料过程中仓壁的侧压力。图12-7(a)为沿垂直方向的水平压力大小,图12-7(b)水平方向压力的变化,位置上在底部4.5m处。同时,为了对比,对应地也画出了通过Janssens公式算得的静态压力值。也标出了运用苏联标准而设计的压力值。
23、对于Oktiabr实验,我们得到,水泥的初始松散密度为1050kg/cum,固结后密度1430kg/cum,震动压实后密度为1650kg/cum。通过这个实验,Petro和他的同事们得到以下结论:1、在仓被装满的时候,深度为24M处仓壁的实际侧压力是通过Janssen公式得到结果的1.4到1.6倍。2、Duringsidewithdrawal,压力陡增,达到了Janssen公式计算结果的1,5到2.2倍。3、在装料过程中,水泥在仓壁的压力在任一标高处都是无规律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在卸料的过程中,其压力基本符合某种规律。依据他们实验,他们建议针对中心卸料方式的仓,应在仓下部2/3高度内采用超
24、压系数为2.0,而卸料口在仓壁上的超压系数为2.2。而对于上部1/3的高度建议采用的超压系数为1.5。这些超压系数适用于Janssen方法理论,容重为1600kg/cum的物料,休止角为30度的物料。12-6 PLATONOV AND KOVTUN实实验验(USSR)91959年,P.Platonov和A.Kovtun公布了他们关于谷料仓的一些实验成果,同时介绍了关于计算仓壁压力的方法。实验分别在三个混凝土谷物仓上进行,一个在Nikolaevo市,另一个在Odessa,第三个在Novorossiysk。三个试验中所采用的物料均为小麦。表12-1给出了实验的相关数据。竖向和水平向压力在装料和卸料
25、的过程中都被测量且自动记录。图12-8表示的是实验测得的侧压力和竖向力,一个是在装料过程中,另一个是在卸料过程中。在Odessa的实验图中也给出了通过Janssen公式计算的压力曲线。观察发现,在装料过程中,随着物料高度的增加压力也随之增加,最终达到一个极限值。正如图12-8所示,装料过程中的实际的压力值比Janssen公式算的的结果要稍大。然而,随着卸料口的开放,竖向和侧向压力也是变化的。卸料刚一开始,水平压力就开始陡增,同时产生振动。仓壁上产生的振动最为明显,仓中心的振动减弱。在卸料过程中,记录的最大压力值是Janssen公式的2.32(Nikolaevo),2.13(Odessa)和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12 第十二 散体 物料 压力 理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