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为政以德复习.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精品)为政以德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为政以德复习.ppt(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课第一课 为政以德为政以德一、本课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总的思想内容:孔子主张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德治”或或“礼治礼治”。二、本课二、本课具体的思想内容具体的思想内容:21,以德为政,以德为政 23,教民(法治、礼治),教民(法治、礼治)139,富民、教民,富民、教民 127,富民、正己,富民、正己 15,161,正己,正己 1117,举贤(去恶),举贤(去恶)129,富民,富民 136,正己,正己 1219,正己,教民,正己,教民 220,正己,教民,举贤,
2、正己,教民,举贤 145,正己(德治),正己(德治)三、章节梳理三、章节梳理 21子曰: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居其所而众星其所而众星共共之。之。”【评析评析】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以道德教化为治国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国的基本
3、原则是德治德治,而非严刑峻法。,而非严刑峻法。成语成语 众星拱北众星拱北: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拱,环线在周围保卫着,拱古作共。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拱,环线在周围保卫着,拱古作共。北,北辰,北极星。北,北辰,北极星。23子曰:子曰:“道道之以政,之以政,齐齐之以之以刑刑,民,民免免而无耻;道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格。”本章内容本章内容教民教民。【评析评析】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针。孔子认为,刑罚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
4、,不能使人懂得犯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治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的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治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为政以德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治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治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提问提问:材料提出哪两种治理百姓的方法?孔子认为哪一种更好材料提出哪两种治理百姓的方法?孔子认为哪一种更好?13
5、9子子适适卫,冉有仆。子曰:卫,冉有仆。子曰:“庶庶矣哉!矣哉!”冉有曰: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既庶矣,又何加焉?”曰:曰:“富富之。之。”曰:曰:“既富矣,既富矣,又何加焉?又何加焉?”曰:曰:“教之。教之。”【评析评析】在本章里,孔子提出在本章里,孔子提出“富民富民”和和“教民教民”的思想,而的思想,而且是且是“先富后教先富后教”。这是正确的。但这并不是说,对老百。这是正确的。但这并不是说,对老百姓只富不教。在孔子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姓只富不教。在孔子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所以,在这里,一定要注意深入理解孔子的原意。的问题。所以,在这里,一定要注意深入理
6、解孔子的原意。127子贡问政。子曰:子贡问政。子曰:“足足食,足兵,民食,足兵,民信信之矣。之矣。”子贡曰:子贡曰:“必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曰:“去兵。去兵。”子贡曰: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曰:“去食。自古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本章内容是本章内容是富民富民、正己正己。问:孔子在本文段中论述的是政府的问题还是老百姓的问题?问:孔子在本文段中论述的是政府的问题还是老百姓的问题?说说你对说说你对“民无信则不立民无信则不立”的理解。的理解。答案:答案:孔子在本文段中论述的是政府(国家
7、)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从古到孔子在本文段中论述的是政府(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从古到今,粮食、国防、信义都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基本问题。粮食充足可以解决人今,粮食、国防、信义都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基本问题。粮食充足可以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军备充足就不会有民的温饱问题,军备充足就不会有“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挨打”的危险,取信于民就可以使的危险,取信于民就可以使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使社会进步而繁荣。如果有一天,人民对社会,对政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使社会进步而繁荣。如果有一天,人民对社会,对政权都已经失去基本的信任,那才是一个民族真正可悲的。权都已经失去基本的信任,那才是一个民族真正可悲
8、的。(答案不求统一,只要合理即可。若论说成老百姓的问题,论说民无诚信则不立,(答案不求统一,只要合理即可。若论说成老百姓的问题,论说民无诚信则不立,也可。)也可。)课文练习课文练习P5第一题第一题 15子曰:子曰:“道道千乘之国,千乘之国,敬敬事而信,节事而信,节用用而爱人,使而爱人,使民以时。民以时。”本章内容是本章内容是正己正己。【评析评析】孔子在本章中所说的话,主要是对国家的孔子在本章中所说的话,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执政者而言而言的,是关于的,是关于治理国家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的基本原则。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即要
9、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这是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这是治国安邦治国安邦的基本点。的基本点。提问提问:治理国家要注意哪些问题?(要做到哪些)治理国家要注意哪些问题?(要做到哪些)成语成语 节用爱人节用爱人:节约财用,爱护百姓。:节约财用,爱护百姓。161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评析评析】这一章的内容是这一章的内容是正己正己,也又反映出孔子的,也又反映出孔子的反战思想反战思想。他不主张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国际、国内的问题,而希望采他不主张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国际、国内的问题,而希望采用礼、义、仁、乐的方式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为政 复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