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古代汉语(下).ppt
《(精品)古代汉语(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古代汉语(下).ppt(17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 代 汉 语(下)语音、诗词格律、修辞、标点、翻译、训诂一、语音一、语音(phonetics of Chinese)(一)概说一)概说可资利用的音韵工具书:1、曹述敬主编音韵学词典,湖南,1991年9月。2、李新魁、麦耘韵学古籍述要,陕西人民,1993年2月。3、唐作藩上古音手册,江苏人民,1982年9月。4、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北京大学,1986年。5、或可以利用汉语大字典上古音表/中古音表。(二二)何何以以学学习习音音韵韵学学?(学学习习古古语语音音的的意义。)意义。)1、明语法、明语法音韵学上的“破读”和“如字”术语,实际上就是指通过语音屈折变化以表现不同的词性或词义。所谓的“词类活用
2、”:不及物动词用如及物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为(及物和不及物)动词,其实应属于语音屈折变化形式的词法范畴。例如“衣”,做名词用时,意思是“衣服”,念y,平声;做动词用时,意思是“穿(衣)”,念y,去声。又如“冠”,当名词用时,意思是“帽子”,念gun,平声;当动词用时,意思是“戴(帽子)”,念gun。这种语法形式,古汉语术语把前者称为“如字”,把后者称为“破读”(或“读破”)。“如字”和“破读”,与某些西方语言,例如英语,颇有相似之处。例如:contractkntrkt,重音在前,为名词,意思是“契约、合同”;contractkntrkt,重音移后,为动词,意思是“缔结(契约、合同)”。又如:c
3、ontrastkntrst,重音在前,为名词,意思是“对比、对照”;contrastkntrst,重音移后,为动词,意思是“使对比、使对照”。这不能不说是人类语言的某些共性。所以,通过声调(或语音)的变化以表现不同的词性或词义之现象,某些中国学者和外国学者都认为属于词法上的屈折变化(inflection)形式(参周法高:中国古代语法构词编627页,中央研究院史语所,1962)。如果我们进一步考察现代汉语方言,可能会给我们更多的启示。例如粤语的次方言开平话。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开平话表现为语音音变的屈折形式:我i33我们i21;你nei33你们nik21;他(佢)kui33他们(屐)kik21(
4、参邓钧主编开平方言,湖南电子音像,2000年3月)。汉语中具有类似形式的方言不太多,已知的有陕西商县话、苏北赣榆话、吴语苏州话,等(参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50页、9798页,文字改革出版社,1989年6月第2版)。2、明词义或词性、明词义或词性(1):南风谓之凯风风。(尔雅释天)/诗有六义焉:一曰风风,上以风风化下;下以风风刺上。(诗关雎序)(2):沈沈者,莽也。(风俗通)/汎汎杨舟,载沈沈载浮。(诗小雅菁菁者我)(3):今吾于人也,听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靖郭君不听听。(战国策齐策一)(4)宫中府中,俱为为一体。(诸葛亮出师表)/而为为外廷所笑。(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3、知构词
5、、知构词通过语音的学习,可以了解古汉语中双声、叠韵、重叠等构词法则,就不容易误解词义。例如:磅礴=旁薄=旁礴=旁魄/匍匐=匍伏=伏服=俯伏等就都是双声词。黾勉=密勿=蠠没/优游=优繇=优犹=瀀嗂=优嗂=扰游等就都是叠韵词。因不明双声、叠韵而误解词义,自古以来屡见,下面举两个例子:(4)史记项羽本纪:“人马俱惊,辟辟易易数里。”辟辟易易,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解释说:“言人马俱惊,开张易旧处,乃至数里。”(5)犹豫犹豫,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解释说:“尸子曰:五尺犬为犹。说文云:陇西谓犬子为犹。吾以为人将犬行,犬好豫在人前,待人不得,又来迎候,如此往还,至于终日。斯乃豫之所以为未定也,故称犹豫。”例
6、(4)是叠韵连绵词,退避的样子;例(5)是双声连绵词,即“迟疑的样子”。重叠(reduplication),在古汉语中通常被称为“叠音词(字)”(以前称为“重言”或“叠字”),是复合词的一种类型。重叠词在词形方面也可能有多种形式。例如:狌狌=猩猩/云云(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道经)=芸芸(今本老子)。/蔡蔡(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道经)=察察(今本老子)/柬柬(楚简)=简简(诗商颂那:“奏鼓简简。”)/兽兽(楚简)=肃肃(诗大雅烝民:“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仓仓(楚简)=锵锵(诗大雅烝民:“四牡彭彭,八鸾锵锵。”按:“仓”也可能为“鎗”。说文卷十四金部云:“鎗,钟声也。”)/熙熙(今本老子二十章
7、:“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喜喜(帛书老子)。4、知通假、知通假(6)绝臣军粮,不得踵系系。(三国志袁绍传)/圣嗣未立,群臣继继望。(后汉书李固传)(7)庄公寤寤(通午吾)生。(左传隐公元年)寤寤,说文:“寤觉而有信曰寤。从梦省,吾声。一曰昼见而夜梦也。”(8)姜氏何厭厭(猒、饜)之有?(左传隐公元年)说文:厭,笮也。/笮,迫也。(9)子曰:德之不脩脩(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5、知形声字声旁、形旁的区别、知形声字声旁、形旁的区别例如:梅(楳、槑)/恕()/恬(甜省)/貌(豹省,说文卷八:皃,从人白,象人面形。)6、知声训、知声训例如:说文:日
8、,实也。太阳之精不亏。/天,颠也。/礼,履也。7、知特殊读音之特殊意义(词源)、知特殊读音之特殊意义(词源)或来自他民族,如:单于chny/突厥tqi(Turki)/身毒(India天竺)jund/yund/tinzh/tind;普通名词举一例:元稹会真记的“鸚鵡饑亂鳴,嬌娃睡猶怒。”嬌娃,其实是外语“獢犭圭”的异形,一种小狗(参陈寅恪:元白诗证史之莺莺传,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4期)。或来自方言,如:例:越人谓盐曰“馀”/越人谓齐人“多”(越绝书卷八)或来自地名,如:蚌埠bngb/费县bxin;或来自姓、氏、名,如:郦食其lyj/万俟mq/澹台tnti/李阳冰lyngnng;或来自官称,如:
9、仆射py/洗马xinm。8 8、明韵文明韵文韵文(例如赋、诗歌)之压韵(叶韵)、诗词曲格律,等。9 9、了解古今音的演变途径,尤其是普通话、了解古今音的演变途径,尤其是普通话与方言的对应的关系。与方言的对应的关系。(三三)汉汉语语语语音音史史的的分分期期(据据麦麦耘耘音音韵韵学讲稿学讲稿)上古时期(先秦两汉)上古前期I前11世纪以前(周朝建立以前)上古前期II前11前3世纪(周秦)上古后期I前2世纪公元前后(西汉)上古后期II13世纪(东汉)上古到中古的过度期34世纪(魏晋)中古时期(南北朝至北宋)中古前期58世纪(南北朝至盛唐)中古后期I89世纪(中唐至唐末)中古后期II1012世纪(五代北
10、宋)中古到近代的过度期1213世纪(南宋)近代时期(元以后)近代前期1315世纪(元及明前期)近代后期1620世纪(明后期及其以后)(四)术语(四)术语汉字音节=声+韵+调声/声母/字母(古)/声纽(古)/纽(古)。韵/韵母=韵头(介音)+韵腹(主要元音)+韵尾(阴声/阳声/入声)唐末僧人守温创三十字母,为:不、芳、並、明、端、透、定、泥、知、徹、澄、見、溪、群、疑、精、清、從、邪、照、穿、審、禅、心、影、曉、匣、喻、來、日。后人增六,是为三十六字母。每一字母代表一个“声”。相较于现代汉语21声母,在数量上多出25个。五音、七音和九音五音唇牙 喉舌齿七音唇牙喉舌舌齿齿舌齿九音重唇轻唇牙喉舌头舌
11、上半 半舌 齿齿头正齿(五)中古汉语声母表清(塞不送气)清(塞送气)浊(塞)浊(通)清(擦)浊(擦)唇音帮非f滂敷p並奉b明微m舌根音見k溪k群g疑喉音影喻以曉h匣喻云舌尖音端t透t定d泥n來l中古汉语声母表(续)舌尖音知 徹 澄 娘 精清從dz心s邪z照莊t穿初t崇d審生禪俟 舌面前音照章穿昌 禪常 日審書 牀船 中古声母系统三十六字母(中古后期声母)全清A次清全浊A次浊全清B全浊B重唇音帮p滂p 並b明m清唇音非 pf敷pf 奉 bv微非敷f 奉v牙音見k溪k 群g疑喉音影喻 曉h匣舌头音端t透t定d泥n中古声母系统(续)三十六字母(中古后期声母)半舌音來l舌上音 知 徹 澄 娘 齿头音
12、精 清 從 心s邪z正齿音 照t穿t牀禪d 審(禪)半齿音日 (六)中古汉语韵母表(六)中古汉语韵母表中古汉语因为有韵书传世,今天我们对韵母的数量是很清楚的:如果把调的因素也考虑进去,有206个韵部(据广韵)。剔除声调的因素,中古汉语的韵母也达91个。而且,古代的韵部只考虑韵腹和韵尾,介音不同也可以归入同一韵部。例如:、i、u这三个韵母,虽然韵头各不相同,但它们的韵腹都是,所以归为一个韵部。因此,相对于现代汉语35个韵母,古代汉语的韵母比现代汉语多得多。韵母是对语音较为粗疏的划分,如果进一步细分,则可以把韵母分为韵头(介音)、韵腹(主要元音)、韵尾(阴声韵尾元音、阳声韵尾鼻辅音和入声韵尾塞音)
13、三部分。唐孙愐撰唐韵,有二本:开元廿年本,简称“开元本”,分为195部,已佚;天宝十年本,简称“天宝本”,分为205部,今剩残卷。宋陈彭年撰大宋重修广韵,分为206部。至南宋刘渊撰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分为107部,因在平水(山西临汾)刻书,且作者是平水人,故又称为平水韵。到了元阴时夫撰韵府群玉,拯部并入冋部,得106部。韵母总表 古音 音标 今 音 音标東董送oonu冬宋uonu锺腫用 并入冬冬onu江講絳 inia韵母总表(续一)支紙寘ei 脂旨至Ii 之止志 i微尾未 ieiei魚語御o y虞麌遇并入魚魚 y韵母总表(续二)模姥暮uuu齊薺霽 iii祭泰 ii i佳蟹卦aii/ie/uia/
14、ie/ua皆駭怪夬aiie/i/uiie/ai/uai灰賄隊 iuiuei韵母总表(续三)咍海代廢ai/i i/eiai/ei真軫震enen n諄凖稕 并入真真unun臻 并入真真en n文吻問 nen n欣隐焮 并入真真inin韵母总表(续四)元阮願 n nyan魂混慁 并入元元 unun痕很恨enn寒旱翰n nan桓缓换 并入寒寒unuan删潸諫an n an韵母总表(续五)山産襇 并入删删 nan先銑霰 ninian僊獮線 并入先先inian蕭篠嘯 uioiau宵小笑 并入蕭蕭ioiau肴巧效auioiau韵母总表(续六)豪皓号 u oau歌哿箇 e 戈果過 并入歌歌e/uo 麻馬禡a
15、a陽養漾inia唐蕩宕 并入陽陽 na韵母总表(续七)庚梗映 en/in /i耕耿諍 并入庚庚en 清靜勭ini青迥經iing/ioni/iu蒸拯證 en 登等嶝并入蒸en 韵母总表(续八)尤有宥ououou侯厚候 并入尤尤ouou侵寢沁iminin覃感勘amin,nan談敢闞am nn韵母总表(续九)鹽琰艶 minian添忝掭 并入鹽鹽inian咸豏陷aminian銜檻鑑 并入咸咸inian嚴儼釅 minian凡范梵 并入嚴嚴 nan韵母总表(续十)屋okuu 沃ukuouo 燭 并入沃沃uu 覺 k eye 質iti 術 并入質質uu韵母总表(续十一)櫛 并入質質i 物 tuu 迄 并入物
16、物ii 月 t eye 没 并入月月oo 曷 te 韵母总表(续十二)末 并入曷曷oo 黠atiia 鎋轄 并入黠黠iia 屑 tieie 薛 并入屑屑 eye 藥 kioiau韵母总表(续十三)鐸 并入藥藥uouo 陌 koo 麥 并入陌陌 iai 昔ii 锡ikii 職 ki 韵母总表(续十四)德 并入職職e 緝ipii 合 pe 盍 并入合合e 葉 pieie 帖 并入葉葉ieie韵母总表(续十五)洽apiia 狎 并入洽洽iia 業并入洽洽(p)ieie 乏 并入洽洽 a音韵学根据韵母中主要元音及介音的发音状况的差異,把韵母划分为四“等”:“音韵有四等,一等洪大,二等次大,三四皆细,而
17、四尤细。”(江永音学辨微)用现代语音学术语来说,一二等韵没有i介音,所以声音“大”,三四等韵有i介音,所以声音“细”,二等韵的主要元音比一等韵稍前稍高,发音时口腔共鸣空间稍小,所以是“次大”,四等韵的主要元音比三等韵更前更高,发音时口腔共鸣空间最小,所以“尤细”。等与声母也有关系。因为声母和韵母有一定的配合关系。在等韵图中,轻唇音只出现在三等,舌头音只出现在一四等,齿头音没有二三等,正齿音没有一四等,日母只有三等。(七)古汉语声调(七)古汉语声调上古汉语的声调,是否存在四声是有疑问的。有人(例如首倡者明代的陈季立)认为,上古汉语只有平、入二声,其中,平分为长平和短平;入分为长入和短入。这就是后
18、来四声的滥觞。而以顾炎武(字宁人,号亭林。音学五书)、江永(字慎修,古韵标准)所论最详。后来,学者中或认为古音中无去声(例如段玉裁),或认为无上声(例如黄侃),或认为无入声(例如清孔广森)。周祖谟先生有古音有无上去二声辩(载问学集上册,中华,1966年1月第一版)一文,申论上古即有四声的语言事实。虽然这个问题仍未彻底解决,但现在大多数学者都赞同上古即有四声的观点。根据学者们对汉代典籍的考察,现在可以确切地肯定,至迟在汉代,汉语语音就已是四声具备了。到了南北朝时期,沈约(后人多有怀疑)、周顒等人提出“四声八病”之说,“四声”遂成定论。即平、上、去、入,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天子圣哲”。相较于现
19、代汉语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差異全在乎八个字“平分阴阳,入派三声”。例:阴平():屋、昔、锡、贴、餮、薛、泼,等;阳平():觉、狭、黠、辑、合、烛、德、盍(曷)、狎、乏、石、活、泊、勺,等;上声():索、辱、笔、骨、铁、雪、血、法,等;去声():沃、质、物、月、屑、药、陌、职、葉、叶、洽、术、末、麦、热、烈,等。今天的汉语方言,尤其是南方方言,多保留有入声。以南方方言为母语的一般可以分辨入声字。根据现代汉语方言的入声情况分析,一般认为,塞音(闭止音)尾p、k、t的发展是喉塞音尾,然后趋于消失。北方方言多没有入声。以北方方言为母语的则可参杨小源关于入声字(载当代诗词总廿四期,花城出版社,19
20、92年6月)一文。附:注音字母声母24:,古包字,帮母,拉丁文写作b;,攴草体,滂母,拉丁文写作p;,冃简体,明母,拉丁文写作m;,古簠字,敷母,拉丁文写作f;,古刀字,端母,拉丁文写作d;,同突,透母,拉丁文写作t;,古乃字,泥母,拉丁文写作n;,古力字,来母,拉丁文写作l;,见母1,拉丁文写作g;,丂字,溪母1,拉丁文写作k;,晓母1,拉丁文写作h;,丩字,见母2,拉丁文写作j;,畎本字,溪母2,拉丁文写作q;,下字,晓母2,拉丁文写作x;,古之字,照母,拉丁文写作zh;,彳字,穿母,拉丁文写作ch;,尸字,审母,拉丁文写作sh;,日字,日母,拉丁文写作r;,卩字,精母,拉丁文写作z;,七
21、字,清母,拉丁文写作c;,厶字,心母,拉丁文写作s。介母3:,一字,音衣,拉丁文写作i;,古五字,音乌,拉丁文写作u;,古去字,音于,拉丁文写作。韵母12:,丫字,音啊,拉丁文写作a;,呵本字,音峨,拉丁文写作e;,古也字,音耶,拉丁文写作ie;,古亥字,音哀,拉丁文写作ai;,音微,拉丁文写作ui;,幺字,音凹,拉丁文写作ao;,又字,音欧,拉丁文写作ou;,音安,拉丁文写作an;,古隐字,音恩,拉丁文写作en;,音肮,拉丁文写作ang;,古肱字,音鞥,拉丁文写作eng;,儿字,音而,拉丁文写作er。后新增:(标示“质”、“日”、“陌”、“缉”等入声韵母)、帀(标示、7个声母单独成音节时的省
22、略韵母)。声调:点于字母的四角,如图:左下阳平,左上上声,右上去声,右下入声。阴平不标示。1922年以后,改为(阴平,可不标)(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后废止)。(八)怎样考察古今声、韵、调的异同(八)怎样考察古今声、韵、调的异同1 1、从总体数量上考察(见前)。、从总体数量上考察(见前)。2 2、利用连绵词考察异同。、利用连绵词考察异同。双声:匍匐(唇音/俯伏)、蝙蝠(唇音)、萧瑟(广州话)叠韵:仓庚(康)、密(宓)勿、豁(辖)达、络绎(铎)3 3、从韵文考察。、从韵文考察。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楼。(王之渙登鹳雀楼)又例:千山鸟飞绝绝,万径人踪灭灭。孤
23、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雪。(柳宗元江雪)(九)反切(九)反切或称“反语”、“反言”、“反音”。简称“反”、“翻”、“切”。在反切创始以前,给文字注音用的是“直音”一法,也就是用同音字或读音相近的字给另一字标音。使用的术语或作“读若”,或作“读如”,或作“音(某)”、“(某)声”(有时用于标调)。反切起源:1、文字始创阶段。文字始创阶段。主张者:清刘熙载说文双声序:“切音始于西域乎?非也。始于孙炎乎?亦非也。然则于何时而起?曰:起于始制文字者也。”宋沈括、郑樵,清顾炎武也都持此说。2、东汉服虔、应劭时代。东汉服虔、应劭时代。主张者:章炳麟、吴承仕。经籍旧音序录:“寻颜师古注汉书,引服虔、应劭反语不
24、下十数事(服虔5例,应劭8例据音韵学词典)。服虔、应劭皆卒于建安中,与郑玄同时,是汉末已行反语,大体与颜氏所述相符。至谓创自叔然,殆非实情。”3、三国三国魏孙炎(字叔然)。魏孙炎(字叔然)。主张者:唐陆德明、张守节。经典释文条例:“古人音书,止为譬况之说,孙炎始为反语。魏晋以降,蔓衍实繁。”史记正义论音例:“先儒音字,比方为音。至魏秘书孙炎始作反音,又未甚切。今并依孙炎反音以传后学。”“以头曼为糸言糸之合音。”(胡应麟郑许字义异同评)4、西域婆罗门。西域婆罗门。主张者:宋郑樵曾说过类似的话。其实,在古代的典籍中,存在着类似于反切的合音字(词)。例如:於菟(楚方言)=虎;不聿(律)(秦方言)=笔
25、;窟窿=孔;之于=诸;于此(是)=焉。可能地,正是这些语言现象的存在,促使了反切的出现及应用。(按:上述例子,也有学者认为是古汉语语音存在复辅音的证据。例如章太炎,就据此而提出了著名的“一字重音说”。又如林语堂,见氏著古有复辅音说)反切的出现,证明了人们对音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音节=声母+韵母+声调。(十)中古汉语音节表(十)中古汉语音节表把字母和韵用图表的方式组合起来,就是等韵图,也就是古代的音节表。请参看下列图表。在读此图表前,首先解释一下此图中出现的术语。摄摄:也称“韵摄”。“指等韵图在归韵列字时把韵尾相同、元音相同或相近的各韵归并成的更大的类别。”“宋代韵图四声等子分为十六摄”:通、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古代汉语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