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记承天寺夜游.ppt
《课件—记承天寺夜游.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记承天寺夜游.ppt(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1、写诗对王安石变法暴露出的弊端进行讽谏,遭新党中的小人陷害,引发“乌台诗案”。4、逝世于常州。3、他心直口快,敢于坦诚相言。5、生于四川眉山。6、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8、字子瞻。7、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同列于“唐宋八大家”。9、号东坡居士。对,这个人是 。他是中国古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位旷世奇才的一篇小品文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作者介绍作者介绍作者介绍作者介绍原文填空原文填空原文填空原文填空写作背景写作背景写作背景写作背景原文译文原文译文原文译文原
2、文译文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总结课文总结课文总结课文总结课文文言词语文言词语文言词语文言词语课外作业课外作业课外作业课外作业课文赏析课文赏析课文赏析课文赏析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返回返回返回返回下一页下一页下一页下一页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窗口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
3、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都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返回返回返回返回 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革新、实行新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因而被捕下狱。后出狱,责授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有时也游乐于山水,咏唱雄伟江山,感怀英雄人物,写下了许多极其动人的散文和词,如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返回返回返回返回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返回返回返回返回欣然:念:遂:相与:空明
4、:交横:盖:但:耳:高兴的样子考虑、想到于是共同、一起形容水的澄澈交错横斜原来只是罢了返回返回返回返回 1 1、苏轼夜游的原因:、苏轼夜游的原因:2 2、作者心理活动变化过程的句子:、作者心理活动变化过程的句子:3 3、说出与张怀民心有灵犀的句子:、说出与张怀民心有灵犀的句子:4 4、描写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描写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好境界的句子:美好境界的句子:5 5、文中画龙点睛的句子:、文中画龙点睛的句子:6 6、表现、表现“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句子:的句子:月色入户。月色入户。念无与为乐者。念无与为乐者。怀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件 记承天寺 夜游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