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粽子教案900字范文(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挑粽子教案900字范文(9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挑粽子教案900字范文(9篇)挑粽子教案900字范文1 一个小小的粽子分散了我国人民的美妙祝福和深情寄予,端午节的传奇和习俗,为一个一般的日子增加了肤浅的意味、吉利的气氛,使它变得更有意义。 挑粽子教案900字范文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培育喜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采纳观赏法、小组合作等方法,激发对音乐的理解。 ?学问与技能】 了解“对唱”形式、“变换拍子”及壮族民族风俗,并能用美丽、委婉的声音演唱歌曲。 挑粽子教案900字范文3 ?包粽子是一首具有很浓的民族风味。歌曲采纳商调式形式记谱,实质为羽调式,二四拍。附点八分音符、切分节奏的运
2、用,使歌曲旋律欢快、热闹。歌词口语化,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特殊富有特色地衬词,给歌曲增加了节日喧闹气氛。 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 教学重点:歌曲表达的情感 挑粽子教案900字范文4 1、通过学唱能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表达出对一种亲情无尽地爱。 2、通过包粽子歌曲教学,让学生了解端午节民俗文化内涵,感受中国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3、通过认一认、唱一唱 延长音记号,把握好歌曲完毕音的时值。 教学重点: 1、通过学唱能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表达出对一种亲情无尽地爱。 2、通过认一认、唱一唱 延长音记号,把握好歌曲完毕音的时值。 教学难点:通过包粽子歌曲教学,让学生了解端午节民俗文化内
3、涵,感受中国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挑粽子教案900字范文5 (一)新课导入 播放电影刘三姐对唱视频片段,提问学生视频中的人物在做什么,四周的风光怎样,唱歌的人是谁,她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手。教师总结“视频当中的人们在有山有水的地方快乐地对唱,我们曾经学过“甲天下”的山水在广西桂林,这个漂亮的地方不仅有迷人的风景,更居住着一群勤劳和善、乐观开朗的壮族人民。除了刚刚播放的对唱歌曲,电影里还有另一首美丽的歌曲唱山歌,接下来我们伴随这首歌曲,一起走进我们的桂林,走进壮族。” (二)初步感知 1.初听歌曲,教师设置问题: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心情?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进展总结:歌曲的心情是美丽
4、、动听地,速度为中速。 2.再次倾听歌曲,教师设置问题:歌曲的节拍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进展总结:歌曲是由2/4和3/4交替进展的,这样的节拍我们叫做“交换拍子”。 (三)探究学习 1.学生学唱旋律,感受变换拍子的旋律特点; 2.找出旋律中的相像乐句,并依据特点划分乐句; 3.分乐句带入歌词,学唱歌曲,理解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4.观看歌词与旋律对应特点,找出“一字多音”,并把握“一字多音”的唱法; 5.跟随钢琴伴奏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长 介绍壮族风俗歌会“歌圩”,学生分成小组进展争论,影片中人们的演唱形式和学生自己演唱歌曲的形式有什么不同,结合歌曲唱山歌总结壮族民歌
5、的风格特点,由小组代表发言进展小组间的争论沟通。 (五)课堂小结 今日我们学习了歌曲唱山歌,走进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通过今日的学习,我们知道桂林不仅有漂亮的风景,还有悦耳的音乐以及和善的壮族人民。我们国家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文化,我们除了要了解这些文化,还应当爱护和传承我们国家的这些艺术珍宝,喜爱我们的民族文化。 挑粽子教案900字范文6 一、导入 。(课件:谜语) 1、谜语:一个白胖子,裹着绿毯子,腰里扎根细绳子(打一食品) 师:同学们,我们在哪个传统节日里吃粽子呢? 生:(端午节) 2、端午节的来历。(课件:故事)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吗? 学
6、生观赏端午节的故事影片 3、端午节的习俗。(课件:习俗) 师:同学们,你们能回忆一下在我们这儿的端午节是怎样过地? 生:挂艾叶,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等学生观赏端午节的习俗影片 二、学唱歌曲 1、观赏歌曲包粽子(课件:mv) 学生观赏包粽子mv 师:同学们,随着社会的进展,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不仅是对已故诗人屈原的思念,而且粽子还象征着幸福、团聚和平安。成为人们节日馈赠的佳品。教师这里有一位小姐妹,让我们来看看她在今年的端午节上把粽子送给了谁? 生:侨胞 师:为什么小姐妹把粽子送给侨胞? 生:(团聚、亲情、友情) 2、跟唱歌曲 师:是啊!同学们,小小的粽子系着世界每一个华人的心
7、,让我们一起为小粽子唱歌吧! 3、乐句教学 a、衬词教学(课件:乐谱 点击衬词变色,再次点击消失衬词意义。再次点击关闭。) 师:歌曲中你有哪些歌词不理解? 生:七不龙咚采采,八不龙咚采呀。 衬词:它没有什么实际意思,但在歌曲中具有衬托气氛,特出民族风格的作用。唱歌时要轻松而有弹性,第一个“七”字可略强一些。 b、乐句处理 留意此乐句中的休止符的精确把握,在演唱是可以把休止符换成衬词。如 留意此乐句中的吸气,要求吸气要准时。“哎“字发音要悠扬、连贯、圆润,(课件:乐谱 点击吸气符号变色,全部吸气符号都可以变色。) 留意此乐句是一个渐慢性乐句,在其次小节要求吸气要准时。 为延长音记号。假如把它加在
8、音符的上方,一般增长原音符时值的一般。 4、心情处理(课件:乐谱 点击欢快地消失问题,再次点击欢快地消失答案,再次点击关闭对话框。) a、端午节,小姐妹是怎样地心情呢? 乐曲的前半段是表达了小姐妹们端午节包粽子时愉悦地心情,在演唱时心情应当是一种愉悦地、欢快地。 b、端午节,多年没有回国得侨胞回来啦!小姐妹是怎样地心情呢? 乐曲的后半段是表达了小姐妹们在端午节将要见到侨胞时无比感动地心情,在演唱时心情应当感动地、期盼地。 5、齐唱歌曲 留意引导学生演唱时的心情。 三、拓展活动包粽子(课件:寄语) 1、教师示范,课件帮助。 2、学生包粽子(机动) 师:小姐妹把粽子送给了侨胞,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
9、己包一个粽子送给你身边的人。表达对他人的祝愿呢? 3、表达祝愿 学生相互沟通自己的作品,并将自己的作品送给小伙伴或好朋友,表达对他人的祝愿。 挑粽子教案900字范文7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中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美妙情感。 2、能够认真倾听,尝试用语言清晰完整地表达并体验语言嬉戏的欢乐。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做语言嬉戏的欢乐 难点:能够认真倾听,尝试用语言清晰完整地表达 材料与预备: 1物质预备:ppt、粽子糖、魔术盒 2阅历预备:玩过词语接龙和说静静话的嬉戏 活动过程: 一、兴趣导入 师:今日孙教师带来一个魔术盒,猜猜看里面是什么 师:原来啊是个粽子孙教师要考考你们了:什么时候
10、每家每户都要吃粽子呀? 小结: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我们都要吃粽子。香香的粽子里有各种各样好吃的馅料。 师:小朋友们都吃过什么馅的粽子? 师:今日教师带来的是一个奇妙的粽子,粽子里面包着什么馅呢?我们一起来来听听故事吧。 二、看看、听听、讲讲故事 (一)听听说说第一局部 在树林里,有一间小屋,小屋里住着一位老奶奶。老奶奶观察过很多事情,所以心里有了很多故事。可是,不幸的是老奶奶生了一场大病,等她病好了以后,她已经不能大声地讲故事。于是,老奶奶就来到河边采了青青的叶子回到家又把米洗洁净,老奶奶用青青的叶子白白的米包粽子,老奶奶心里想(放ppt) 我可以把故事包进粽
11、子里,让吃到粽子的人都会讲故事。老奶奶到森林里请来许多动物朋友。 1、师:小朋友们猜猜,都有谁来了呀? 吱吱吱,吱吱吱,来了一只小松鼠。老奶奶想: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小松鼠吃了粽子,肚子里立刻有了故事。哩哩哩,哩哩哩,来了一只小狐狸。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小狐狸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 2、师:小松鼠和小狐狸都吃了粽子,他们能讲出故事吗?为什么? 小结:原来啊小松鼠只会吱吱叫,讲不出故事。小狐狸只会一个劲地叫:“哩哩哩.”小狐狸也讲不出故事。 3、师:我们接着往下看还有谁来了?他们能讲出故事吗? 小白兔,小猴子,小鸟都来吃粽子。 老奶奶想: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小猴子,兔子、
12、小鸟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是小兔只会蹦蹦蹦,小鸟和小猴子只能“吱吱吱吱”他们都讲不出故事。 4、师: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讲不出故事,真焦急,怎么办?还能请谁来帮助呢?(小鹦鹉,小朋友。) (二)探讨请小姑娘的方法 1、师:原来小动物们要去请小姑娘去老奶奶家里吃粽子,看看,小姑娘情愿吗?为什么? 2、师:小动物们由于不会说话,只能追着小姑娘,吓得小姑娘逃跑了。我们小朋友能不能帮小动物们想一想,怎么样才能让小姑娘去老奶奶家里呢?(小动物们想了一个非常聪慧的方法) 小结:原来呀小动物们把蘑菇放在去老奶奶家的路上 小姑娘采着,采着她来到了森林小屋前。老奶奶在门口笑眯眯地朝她招手,似乎在说
13、“来吧来吧,请你吃粽子。香喷喷的粽子真好吃,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老奶奶想: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心里有了一个又一个故事。 3、小姑娘吃了粽子会讲出故事吗,我们连续看看下面的故事。 (三)完毕故事 哈,故事全吃到肚子里去啦!小姑娘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老奶奶一边听一边点头, 小动物们个个听得着了迷。 小姑娘觉得这还不够,她要把一肚子故事带到幼儿园,说给更多的小朋友听。 于是,小姑娘告辞了大家,她拎了满满一篮蘑菇,还带了满满一肚子的故事回家了。 三、做嬉戏,吃粽子 师:老奶奶最终有没有找到吃了粽子讲故事的朋友啊?(有,小姑娘) 老奶奶不但请小动物、小姑娘吃粽子,还要请我们小朋友吃粽子,但是在吃
14、粽子前要先完成三个嬉戏(藏在粽子里) 四、延长活动 孙教师呀变了个魔法把老奶奶奇妙的粽子变成了奇妙的粽子糖,吃了这个奇妙的粽子糖你就会讲奇妙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粽子里的故事,等到我们放学了把这颗奇妙的糖带回家,也把这个奇妙的故事带回家好不好? 挑粽子教案900字范文8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粽子的不同外形,大小及种类。品尝粽子的味道。 2、了解粽子的由来,知道粽子是横县的特产,激发幼儿喜爱家乡的情感。 3、培育幼儿的尝试精神。 4、乐于探究、沟通与共享。 重点难点 1.熟悉粽子态的不同外形及大小种类。 2.知道粽子是横县的特产。 活动预备 1、在活动区中摆放不同的粽子图片、包粽子材料及各种
15、味道不同粽子的实物; 2、包粽粑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猜谜语 “草叶包裹四角尖,再用细绳腰上栓, 白米猪肉里面塞,家家过年摆上桌。” 教师:“小朋友们猜对了,是粽子。今日我们一起来熟悉横县大粽。” 二、熟悉粽子 1、说说粽子外形。 (1)、教师:“你吃过什么样的粽子?它是什么外形的?”让幼儿自由说说自己观察过的粽子。 (2)、出示并介绍有关不同粽子的图片,让幼儿观看了解粽子的多种形 状。有三角粽、四角粽、长形粽子等。 2、说说粽子的味道。 (1)、教师:“有各种各样的粽子,那么你吃过的粽子是什么样的味道呢?里面包着什么呢?” (2)、让幼儿自由说说自己吃过的粽子,并说说不同的粽子用哪
16、些方法来吃才更好吃 。 (3)、请幼儿品尝粽子的各种味道,让幼儿懂得有甜粽、咸粽、原味粽,有白粽、肉粽、凉粽、花生绿豆红豆粽等,让幼儿感受粽子的各种美味。 3、熟悉包粽子的材料。 4、让幼儿熟悉粽子的由来。 三、教师小结: 横县大粽是广西横县人欢庆新春佳节的主要食品之一,横县有“无粽不成年”之说,也就是过年时没有粽子吃不像过年的意思。我们的横县大粽外形是平底、上拱、中部饱满隆起的长条形,就像怀着宝宝的妈妈一样多子多福。在材料则是以山上带香的粽叶和红绳索用作包裹,表示吉利的意思。人们在过年之前把粽子包好,在晚上放进锅里煮。在过年时一家人便围坐一起吃起锅大粽,代表全家团团聚圆。大粽多由妈妈亲自做作
17、,故称之为妈妈大粽,吃起来最有妈妈味道。 四、幼儿随着音乐跟着教师跳舞蹈包粽子完毕活动。 教学反思 首先我对目标的制定: 我制定的认知目标为了解粽子的外形、大小和种类,了解粽子的由来,知道粽子是横县特产;情感目标为培育幼儿喜爱家乡的情感。 其次,对组织的形式。 ?纲要中提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进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在这一活动中,以孩子们最熟识的大粽为切入点,让孩子关注家乡的美食,对家乡的地方特色产生兴趣和对劳动成果的喜爱。在活动过程中,运用各种不同粽子的图片让孩子们感知粽子的外形、种类;在活动区中投放包粽子用的粽叶、棉线、糯米
18、、绿豆花生等材料,让孩子直接了解粽子原来使用这些材料包成的。在活动中我是以层层深入的组织形式来完成活动目标,每一个环节都是为了完成活动目标效劳。 最终,师幼的互动。 大班孩子喜爱猜谜语,活动的开头就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出课题粽子,吸引孩子们的兴趣,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活动中,孩子们运用多种感官:想、看、说、听,自己叙述粽子的大小、外形等不同特征,教师在旁加以鼓舞,能使孩子原有的阅历得到梳理。 活动里我供应粽子实物让孩子观看,这样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把握粽子的多种外形,大小区分等特征,给孩子以直观的感性阅历。学问丰富后给孩子们品尝我预备好的几个品种的粽子,孩子们看着飘溢芳香粽子有说不出的快乐,他们品尝
19、不同粽子的同时也在一边谈论平常吃过的粽子有什么外形的,有什么味道的,还有馅儿又放有什么的。粽子的故事由来,教师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由孩子自由说说,教师不做确定与否认,而是对孩子加以鼓舞。最终再由教师对故事由来的小结,激发幼儿喜爱家乡喜爱生活,对家乡的特产宠爱。我作为教育者,在活动中起到主导的作用,适时、相宜的引导孩子把握学问。 在活动最终的环节中以壮族舞蹈包粽粑来推向高点,孩子们在欢快声中完毕活动。 缺乏之处:在环境创设中,图片和道具材料还预备不够充分、不够完善,我想,在下一系列活动中对环境创设的预备更要充分布置,让孩子熟悉横县特产横县大粽中,以一系列的活动来开展教学活动的。在下一个活动中
20、,我将在孩子已有的阅历根底上,给孩子供应包粽粑所需的材料,开展手工活动包粽粑,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对横县大粽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从而萌发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挑粽子教案900字范文9 一、作品赏析 (一)内容简介 住在树林里的老奶奶为小朋友们找到了很多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场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说话了,这可怎么办呢?聪慧的老奶奶把故事一个个全包进了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会讲故事了 (二)主题分析 通过叙述老奶奶把故事包进粽子里,然后再查找吃了会讲故事的孩子的曲折经受,引发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妙憧憬,同时激发起他们学讲故事的愿望。 (三)情节分析 密密的树林里有一座房子,里面住着谁呢?一位躺在床上、头上敷
21、着毛巾的老奶奶进入了小读者的视线:啊,住在里面的老奶奶病了!小读者是否很担忧呢? 拄着拐杖的老奶奶消失在屋外,她的病好了,可是她拿着白米和叶子做什么呢? 小动物们都来吃包着故事的粽子,可是“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不同小动物的叫声肯定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也引发了焦虑:松鼠、狐狸、百灵鸟它们不会说话! 于是小动物们找到了会说话的小姑娘,并动脑筋把她带到了老奶奶家,小读者的焦虑此时可以放下一半了。看,小姑娘吃了香喷喷的粽子,给大家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小读者肯定也很想听听吧! (四)角色分析 故事中的老奶奶胖胖的身体、自自的头发、围着围裙,除了生病的那幅画面,都是笑眯眯的、慈爱的表情,让人一看就觉得很
22、亲切。 故事中每个小动物的消失大都是笑眯眯、得意的样子,温存的性格一览无余。而在找不回小姑娘的那刻,每个小动物的眉毛纠结、嘴角下垂,显露出它们的苦恼。 小姑娘惊慌、惊异、快乐的表情变化,正是她对“粽子里的故事”从不知道到了解的心理转变过程,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印象深刻。 (五)图画分析 1画面构图、颜色 画面的颜色光明,大片黄黄的、橘色的暖色基调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故事所传递的暖和、祥和的气息,凸显了故事的主题。 在构图上,运用了大片的、简洁的背景来衬托人物和主题,使得人物的动作和表情非常清楚,突出了故事所要表现的主要情节。 2图画中隐藏的细节 图画书中老奶奶的发髻、褂子和布鞋,小姑娘
23、的朝天辫、花棉袄配小绿裤的服饰装扮,还有小背篓、小陶盆以及溪边淘米、洗粽叶的画面这些细节的刻画与故事的主线“粽子”串连起来,呈现出 浓浓的民俗韵味。 (六)语言分析 故事中的文字美丽,娓娓道来,其中也不乏跌宕的情节,增加了故事的可读性。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这句话反反复复,贯穿整个故事,使小读者读上去既琅琅上口,又充分表达了老奶奶的美妙心愿。 “粽叶”和“粽米”对于幼儿来说是新消失的词汇,但加上了“又青又香”和“又圆又白”这两对形容词就比拟简单理解和把握了。 “采、洗、包、吃、讲”这五个动词将整个故事的情节串连起来:采粽叶洗粽米包粽子吃粽子讲故事。 象声词“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的消
24、失既表现了不同动物的叫声,同时也使得整个故事更具童趣。 二、活动设计 (一)活动设计1 1、设计思路 老奶奶有很多好听的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场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说话了。为了把故事讲下去,聪慧的老奶奶把故事全包进了粽子里,并在小动物们的帮忙下开头查找吃了粽子会讲故事的小朋友 美丽的故事娓娓道来,不禁引发了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妙憧憬,也同时激发了他们学语言、讲故事的愿望。 2、活动目标 (1)听故事,理解老奶奶让大家“吃了粽子讲故事”的美妙愿望。 (2)乐于参加传话、词语接龙等语言嬉戏,体验听说的乐趣。 3、活动预备 图画书、ppt课件 自制大粽子两只:一只用来“传话”,一只用来“接龙” 粽子糖若干
25、4、活动过程 (1)阅历回忆,引发兴趣 出示封面: 一吃过粽子吗?粽子里有什么? 一听说过包着故事的粽子吗?今日就来听一听粽子里的故事。 (2)倾听、理解故事情节 包粽子(出示第15页): 一生病前,老奶奶有什么本事? 一老奶奶为什么要包粽子?她有什么愿望? 小结:原来,老奶奶的愿望是: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吃粽子(出示第61 2页): 一谁吃了老奶奶的粽子?它会讲故事吗? 一学学小动物吃了粽子后的样子。 小结:小动物们虽然吃了粽子,但是它们不会说话,所以不会讲故事。 讲故事(出示第1 322页): 一小动物用什么方法找来小姑娘吃粽子? 一小姑娘吃了粽子后怎么样? 小结:小动物们为老奶奶
26、引来采蘑菇的小姑娘,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粽子,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 完整观赏故事: 一小姑娘带着一肚子的故事回家了。假如你是小姑娘,你回家后会做什么呢? (3)迁移运用,开展嬉戏 一教师这里有几只大粽子,我们一起来吃粽子讲故事吧! (拆开第一只粽子。)传话嬉戏: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将词组传给每组的第一个,幼儿依次传话至最终一个,公布答案,比比哪组传的精确率高,哪组便获得品尝粽子糖的时机。 规章:传话者要附在听者耳边传话,声音不能响但应清楚;听话者要认真倾听传话内容,尽可能正确仿照并传递。 (拆开其次只粽子。)词语接龙: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教师说出词组后,由两组幼儿轮番依次接龙,直到接不
27、上为止,接上的一组可获得品尝粽子糖的时机。 规章:词头接词尾,可同音相接。 (4)延长活动 一你们吃了粽子也练了讲故事的本事,这里还有最终一只粽子,里面有很多好听的故事。教师把它放在区角里,下次你可以和朋友一起去试试一边吃粽子,一边故事接龙哦。 (二)活动设计2 1、设计思路 孩子们见过粽子、吃过粽子,但不了解粽子。包粽子、吃粽子作为我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以故事主要线索的形式消失,更易于为孩子承受和理解。怎样 包粽子?吃粽子的由来是什么?端午节还有哪些民俗活动?结合“我是中国人”的大班主题,粽子里的故事将引发二场孩子们关于“粽子”的大争论以及“端午”热。 2、活动目标 (1)熟识故事情节,能学说老奶奶的心愿。 (2)了解一些端午节的习俗,和朋友一起品尝粽子,共享节日的欢乐。 3、活动预备 镑图画书、ppt课件不同外形、不同馅料的粽子图片 不同馅料的粽子若干,餐刀、水果叉若干 4、活动过程 (1)导入激趣 一(播放课件。)你吃过粽子吗?粽子里有什么? 一(出示图片。)你还看到过怎样的粽子? 一听说过粽子里的故事吗? (2)叙述故事 完整叙述: 一老奶奶为什么要包粽子? 一谁吃了粽子?最终谁会讲故事? 一粽子里包着的究竟是什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