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集训课堂心得体会数学教学训练心得体会(4篇).docx
《数学集训课堂心得体会数学教学训练心得体会(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集训课堂心得体会数学教学训练心得体会(4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数学集训课堂心得体会数学教学训练心得体会(4篇)关于数学集训课堂心得体会一 一、课前的思索与预设 针对本课内容,看似简洁,实质内涵特别丰富的特点,结合本班学生大多数根底薄弱的现状。仔细思索了本节课中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力争能让学生听的清晰,练的活泼,学的轻松。所以课前思索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本课的学问点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倒数的熟悉”即对倒数的认知与识别。如何能够让学生很清楚的明白倒数的意义呢?以及如何找准一个数的倒数呢? 2、本课的关键点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倒数的意义教学,进展了认真的剖析,把意义分为几个局部:“乘积是1”,“
2、两个数”,“互为倒数”这三个局部,看起来简洁,但是每个局部再认真推敲,就发觉“怎么才能得到1;几个数,是几个什么样的数;“互为”如何理解呢?,在生活中有类似的思路可以迁移的事物吗?这些方面对学生清晰理解倒数的意义特别重要。 3、本课的着力点 基于对关键点的仔细思索,发觉“互为”一词比另两个关键点更难理解,难说的清晰。因此,必需在这个方面需要花功夫,下力气,由于理解这一关键点是学生把握倒数意义的标志,也是帮忙学生能识别“倒数”这一概念的方法之一。 4、本课的深化点(预设) 基于对倒数的意义的思索,发觉定义中的“两个数”这一关键点的外延特别丰富,两个怎样的数呢?能不能 都是整数?能不能都是分数?能
3、不能都是小数?有没有特别的数呢?比方整数都有倒数吗?小数都有倒数吗?分数都有倒数吗?由于整数中有0、1这样特别的数,还有负整数。小数中有有限小数、无限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它们有没有倒数这样的状况课堂中学生会消失这些疑问吗?消失了如何处理呢。假如不消失又如何处理呢。 二、课堂的实施与体会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课的导入局部,由一些好玩的文字引出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倒数,从形象直观上感受颠倒位置,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学生学习新学问做了充分的预备,为学生较好理解倒数的意义做了铺垫。 2、合作探究学习 变例题教学为学生自学课本,找到倒数的意义,并与学生一起剖析,发觉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然
4、后通过举例,检查学生的把握状况,小组合作争论:0和1的倒数问题,再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3、练习形式多样 充分利用教材的练习同时,我还适当地补充了练习的内容,使学生在练习中稳固,在练习中提高。比方设计的“每人出题同桌互说”,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也在课堂上用,做到真正把握。 三、课后思索与感悟 通过教学,我感受到教师在教学中应信任学生的力量,并积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帮忙者和促进者,教学中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 1、给学生独立思索的时间;信任学生能具有独立思索的力量,教学中每一个问题的提出,要使学生不是坐等听别人讲,而是能养成先自己积极思索的习惯。 2、 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时机;当学生有困惑
5、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集体才智,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相互学习、相互沟通,在合作中沟通、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解决困惑。 在教学中,我对于探求“0和1有没有倒数”环节,充分发挥合作沟通的作用,群策群力解决问题。为深入浅出的理解“互为”,我举例“互为同桌”,“互为朋友”,让学生觉得“互为”就在身边,对于理解关键点,就能引起共鸣。 在练习中,紧紧围绕关键点设计了三条推断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明白成为倒数的条件,缺一不行。 3、存在的困惑与缺乏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觉:大局部学生能够理解倒数的意义,把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但有少数学生对于倒数的熟悉,仅仅是停留在是不是分子、分母颠倒这一外表形式上,忽
6、视了两个数的乘积为1这一本质条件,于是他们错误的认为小数和带分数是没有倒数的。后来,虽然大局部学生通过简洁的沟通争论,明白了小数和带分数也是有倒数的,但是在找倒数时还是消失了0.5的倒数是5.0, 1 的倒数是1 错误的状况。 面对这样的状况,我感觉有些困惑,为什么教材仅在整数和真、假分数范围内教学倒数呢?后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面也涉及到小数和带分数的倒数问题,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是否需要补上相关的内容呢? 关于数学集训课堂心得体会二 在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让人哭笑不得的作业:“一棵大树高10厘米。”“小明的身高120米。”学生之所以消失这样的错误,主要缘由在于没有对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鲜亮的
7、表象。长度单位这个概念,二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对于什么东西是厘米、米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学习以前可能是从未听说过,这样学习起来学生的确有点困难。这样的例子从另一个侧面提示我们,对于这样的空间想象力量方面,学生还是比拟薄弱,教学时应当重视计量单位观念的形成,并将这方面的要求落到实处,在教学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时,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复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新知的理解,形成自己的体验。我觉得做到以下几点比拟重要。 一、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建立表象 1、体验1厘米的实际长度,可以通过下面的活动绽开。 量一量。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测量课桌的长,进而产生疑问:“为什么量同
8、一物体,而结果却不同?”使学生体验线段的长度是可以度量的,但需要一样的测量工具,熟悉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看一看。通过观看直尺,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就是1厘米。再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加强对1厘米的感受。画一画。让学生在练习纸上画出1厘米的线段,再次直观感知1厘米。比一比。请每个学生拿一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放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然后抽掉小正方体,左手手指不要动,看一看1厘米的长度,再比出1厘米,最终用直尺量一量或把小正方体塞进去验证一下,比的长度是不是大约1厘米。估一估。给学生供应长1厘米左右的学具,
9、让学生利用已有的1厘米表象进展估测,再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记一记。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体验1米究竟有多长,可以安排下面的活动。 看一看。直观感受1米的长度。量一量。量出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比一比。两手把米尺拉直,手的位置不动,把米尺放掉,看看1米的长度。再把眼睛闭起来想想1米的长度,最终睁开眼睛,用手再次比画出1米的长度。排一排。排1米长的队伍,每两人间保持一脚的距离,看看大约排几个人。走一走。自然、匀称地走1米长的一段路,数数大约要走几步。 这样教学,把教材上“静止状态”的学习材料转化为“动态生成”的活动情境,有助于增加学生的
10、学习兴趣,形成对新知的体验,促进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二、在估测中熟悉形成概念 1厘米、1米的概念比拟抽象,学生简单遗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建立概念,可让学生尝试利用自己肢体上的某些大约长是1厘米、1米的部位或学习用品、生活用品中的1厘米、1米来帮忙记忆。如学生大拇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小指其次个关节的长大约是1厘米;二年级学生脚到胸口的距离大约是1米,记住这些“身体尺”,对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概念或进展估测都大有好处。 估测是对事物的整体把握,是对事物数量的直觉推断。估测与数的熟悉、量的计量相协作,能加深学生对数的理解,增加敏捷处理日常数量关系的力量。在教学中,我们应鼓舞学生大胆估测,比拟各自的
11、估测结果,沟通各自的估测策略,展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想法,相互借鉴,不断提高学生的估测力量。 估测不是信口胡说。因此,估测一条线段长几厘米,一般不要让学生任凭报出几厘米,而是要求他们想一想用什么工具、方法可以帮忙估测。比方,引导学生通过用小手指尖到手腕的距离大约是10厘米来和这一条线段比拟,从而得出更加合理的结果。教学中,教师除了留意挖掘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如身体上的其他部位或四周的其他物品进展估量、测量,增加估测和实际测量的时机外,还要充分运用教材所供应的练习题。要把估测的结果与实际测量的结果进展比拟,找出估测与实际测量的误差,培育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估测力量。 三、在应用中拓展理解概念 学生对
12、长度单位的理解还应与实际测量严密结合起来。测量是教学难点。假如教师直接向学生讲解测量的方法,学生的学习可能会轻松顺当,但考虑到一些学生已经会测量物体的长度,因此可尝试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然后沟通、争论,总结测量的方法。用直尺量物体的长度,对学生来说简单消失的错误有:从尺的一端开头量,而没有用直尺上的0刻度线与所量物体的一端(起点)对齐;不会敏捷使用直尺,不知道直尺上任何一个刻度都可以作为测量物体长度的起点。另外,在量的过程中,局部学生对直尺的掌握不够自如。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讲解,悉心指导,让学生切实把握测量方法。把尺的边与物体的边靠近着平行摆放,而尺的0刻度线要对齐物体边的一端。学生在进
13、展操作性学习的过程中,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既可以丰富感性熟悉,又能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小学生熟悉事物带有很大的形象性,只要供应较多的详细事例,使他们在思维过程中积存起丰富的感性材料,就可以帮忙他们逐步学会抽象出数学概念的方法。基于这种状况,在数学教学中培育儿童观看力显得尤为重要。在培育儿童观看力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仅观看事物的外表现象,而且要透过现象观看事物的本质。要指导他们渐渐懂得看问题应当从什么角度看。同时,要教会他们特殊留意进展分析、比拟。 关于数学集训课堂心得体会三 本单元是在学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根底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本单元不仅仅是
14、学习计算的方法和技能,还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运算的含义,进展数感,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教材设计了“套圈嬉戏”“乘船”“乘车”“今日我当家”四个学生熟识的现实情境,通过这些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和理解数学,强调数学与社会的联系,同时注意培育学生的数感,注意让学生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注意学生估算意识的进展。培育学生的估算意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今日我想就“估算”进展反思: 第一、在“创设情境”时,我向提出估算的任务,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有利于培育学生的估算意识,也给学生的思索留下了充分的空间。
15、其次、课堂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索,学生中会消失不同的估算方法。 第三、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来验证估算的结果是否正确,自然地引入下面的教学。如“套圈嬉戏”中,创设情境:调皮与笑笑都特别喜爱套圈,最近他俩进展了一次套圈竞赛,并把成绩记录下来了,请同学们看看统计表,调皮能赢吗? 第一次 其次次 第三次 调皮 24 29 44 笑笑 23 30 41 (学生思索)师:请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估量的。(学生小组沟通)能把你的估量方法说给全班同学听吗?(全班沟通)生1:我发觉调皮除了其次次比笑笑成绩低,其他两次都比笑笑高,所以我认为调皮能赢。生2:调皮两次得20多分,1次得40多分,而笑笑1次20多分,1次3
16、0多分,1次40多分,所以笑笑赢。生3:第一次调皮比笑笑多1分,其次次笑笑比调皮多1分,他们就一样多了,而第三次调皮又比笑笑多。所以我也认为调皮赢了。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进展了估量,得到了不同的结果,究竟是谁赢了呢?我们来算一算吧。 关于数学集训课堂心得体会四 1、假如我继承可观的财产,我在数学上可能没有多少价值了。拉格朗日 2、给我五个系数,我讲画出一头大象;给我六个系数,大象将会摇动尾巴。al柯西 3、天才=1的灵感+99的血汗。爱迪生 4、事类相推,各有攸归,故枝条虽分而同本干知,发其一端而已。又所析理以辞,解体用图,庶亦约而能周,通而不黩,览之者思过半矣刘徽 5、我不知道,世上人会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 集训 课堂 心得体会 教学 训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