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docx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学问点梳理高中生物必修 2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觉察隐性遗传因子 把握 隐性性状性状分别 自交 杂合子相对性状显性遗传因子显性性状表现一、根本概念:(1) 性状是生物体形态、构造、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2)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3显隐性性状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试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4) 性状分别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5) 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6) 自交具有一样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7) 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
2、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展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8) 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9)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10)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一样位置,把握相对性状的基因。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11) 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二、孟德尔试验成功的缘由:(1) 正确选用试验材料: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 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争论(3) 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展分析(4) 试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3、观看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试验验证三、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高豌豆矮豌豆P:AAaaF1:高豌豆F1: Aa自交自交F2:高豌豆 矮豌豆F2:AAAaaa3: 11 :2:11 / 18二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黄圆绿皱P:AABBaabbF1:黄圆F1:AaBb自交F2:黄圆 黄皱绿圆绿皱自交F2:A-B-A-bbaaB-aabb9:3: 3: 19:3: 3: 1在 F2 代中:4 种表现型:两种亲本型:黄圆 9/16绿皱 1/16两种重组型:黄皱 3/16绿皱 3/169 种基因型:完全纯合子AABBaabbAAbbaaBB共 4 种1/16半纯合半合AABbaaBb
4、完全杂合子AaBbAaBBAabb共 4 种2/16共 1 种4/16四、对试验现象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都是由基因把握的。把握显性性状的是显性基因,把握隐性性状的是隐性基因。2、体细胞中把握生物性状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基因组成一样的为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为杂合子。3、生物体在四分体时,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别,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这样杂合子就会形成两种不同的配子,两种配子的数量是一样的。4、在受精时,不同基因组成的配子是自由结合的。5、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6、隐性性状不是不能表现出来的,而是指在 F1 中未能表现出来的,但在 F2 中可表现出来。五、小结后代性状分别比说明13:1
5、杂合子X杂合子1:1杂合子X隐性纯合子1:0纯合子X纯合子 ;纯合子X显性杂合子2n 对基因杂交F1 形成配子数F1 配子可能的结合数F2 的基因型数F2 的表现型数F2 的表型分别比124323:12416949:3:3:12n2n4n3n2n3+1n其次章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依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表达在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基因在染色体上 证据:果蝇杂交白眼伴性遗传:色盲与抗VD佝偻病现代解释:遗传因子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一、减数分裂 1进展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展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
6、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削减一半。2. 过程染色体同源染色体联会成着丝点分裂精原 复制 初级四分体穿插互换次级 单体分开精变形精细胞精母 分别自由组合 精母细胞子染色体2N2NN2NNNDNA2C4C4C2C2CCC3. 同源染色体A a Bb 外形着丝点位置和大小长度一样,分别来自父方与母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是一个四分体,含有两条染色体,四条染色单体区分:同源与非同源染色体;姐妹与非姐妹染色单体穿插互换是指等位基因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如一条为AB 的染色体和一条ab 的染色体在交换后可得到Ab 及 aB 两条基因型的染色体,基因发生重组合。一般人的体细胞都含有同源染色
7、体 所以染色体数为偶数。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1、 部位:动物的精巢、卵巢;植物的花药、胚珠2、 精子的形成:3、卵细胞的形成1 个精原细胞2n1 个卵原细胞2n间期:染色体复制细胞体积增大间期:染色体复制 细胞体积增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学问点梳理大DNA 加倍,染色体不加倍DNA 加倍,染色体不加倍1 个初级精母细胞2n1 个初级卵母细胞2n前期:联会、四分体、穿插互换2n 前期:联会、四分体 穿插互换2n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n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n后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别2n后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别2n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 ,染色体数目减半末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8、2 个次级精母细胞n1 个次级卵母细胞+1 个极体n 前期:n 前期:n中期:n中期:n后期:着丝点断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后期:着丝点断裂,染色单体分成两组染色体,染色体体数目加倍2n 为两组染色体,染色体体数目加倍2n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n末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n4 个精细胞n1 个卵细胞n+3 个极体n变形4 个精子n三个极体都退化消逝,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三、受精作用及其意义:1、受精作用: 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2、受精作用的意义: 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多样性及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随机性,导致后代性状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表达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9、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有重要意义。3.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DNA、染色体的变化4nDNA染色体2nn 0精卵原细胞精卵原细胞受精卵时间的有丝分裂的减数分裂受精作用的有丝分裂4. 推断分裂图1、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中的卵细胞的形成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假设为奇数减数其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减数其次分裂后期,看一极 假设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4 / 18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学问点梳理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联会、四分表达象、同源染色体的分别减数第一分裂
10、无同源染色体减数其次分裂4、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别一极无同源染色体减数其次分裂后期三推断同源染色体行为无同源染色体,则为有丝分裂联会、四分体分别,则为减 I一极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6 / 185、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鉴别技巧:一数二看三推断一数染色体数目二看 同源染色体奇数减 II偶数有同源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减 II四、萨顿假说1. 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2. 依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在杂交中保持完整和独立性成对存在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3. 证据: 果蝇的限性遗传红眼 XWXWX白眼XwYXW Y红眼XWXw红眼XWXW:红眼 XW
11、Xw:红眼 XW Y:白眼 XwY 一条染色体上有很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4. 现代解释孟德尔遗传定律分别定律:等位基因伴同源染色体的分开独立地遗传给后代。自由组合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五、伴性遗传的特点与推断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患病为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患病为伴性。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伴 Y 染色体遗传病遗传特点隔代遗传,患者为隐性纯合体 代代相传,正常人为隐性纯合体隔代遗传,穿插遗传,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代代相传,穿插遗传,患者女性多于男
12、性传男不传女,只有男性患者没有女性患者实例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多/并指、软骨发育不全色盲、血友病抗 VD佝偻病人类中的毛耳六、遗传图的推断致病基因检索表A1 图中有隔代遗传现象隐性基因B1 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几率相等)常染色体B2 与性别有关C1 男性都为患者Y 染色体C2 男多于女X 染色体A2图中无隔代遗传现象(代代发生)显性基因D1 与性别无关常染色体D2 与性别有关E1 男性均为患者Y 染色体E2 女多于男(约为男患者 2 倍) X 染色体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一、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1. 染色体是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其中 DNA 是一切生命现象的表达者。在有丝分裂、受精作用
13、和减数分裂 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连续性。2. DNA 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是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 试验和 噬菌体侵染细菌 试验。3.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1) 试验目的: 证明什么事遗传物质 。(2) 试验材料: S 型细菌、R 型细菌 。 S 型细菌 外表光滑 有荚膜 有毒 R 型细菌 外表粗糙 无荚膜 无毒(3) 过程: R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S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杀死后的 S 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无毒性的 R 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从 S 型活细菌中提取 DNA 、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参与 R 型活细菌中培育,觉察只
14、有参与 DNA ,R 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 型细菌。(4) 结果分析:过程证明: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过程证明:转化因子是 DNA 。(5) 结论: DNA 是遗传物质4.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1) 试验目的: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还是蛋白质 。(2) 试验材料: 噬菌体 。(3) 过程: T2噬菌体的 蛋白质 被35S 标记,侵染细菌。 T2噬菌体内部的 DNA 被32P 标记,侵染细菌。(4) 结果分析:测试结果说明:侵染过程中,只有 DNA 进入细菌,而35S 未进入,说明只有亲代噬菌体的 DNA 进入细胞。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 遗传的。
15、DNA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5. RNA 是遗传物质的证据:(1) 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 蛋白质 不能使烟草感染病毒。(2) 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 RNA 能使烟草感染病毒。6. 结论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极少数的病毒的遗传物质不是 DNA ,而是 RNA 。二、DNA 分子的构造1. DNA 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每个分子都是由成千上百个 4 种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长链。2. 构造特点: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 反向 平行盘旋而成的 双螺旋 构造。外侧:由 脱氧核糖 和 磷酸 交替连接构成根本骨架。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氢键连接 形成碱基对。碱基对的形式
16、遵循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即A 确定要和 T 配对(氢键有 2 个),G 确定和 C 配对(氢键有 3 个)。3. 双链DNA 中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 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 胞嘧啶C的量。三、DNA 的复制1. DNA 的复制概念:是以 亲代DNA 为模板合成 子代DNA 的过程。2. 时间:DNA 分子复制是在细胞有丝分裂的 间期 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 间期 ,是随着 0染色体 的复制来完成的。3. 场所: 细胞核 。4. 过程:(1) 解旋:DNA 首先利用线粒体供给的 能量 在 解旋酶 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2) 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 模板 ,以
17、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遵循 碱基互补配对 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3) 形成子代 DNA:每一条子链与其对应的 模板 盘旋成双螺旋构造,从而形成 2 个与亲代DNA 完全一样的子代DNA。5. 特点:(1) DNA 复制是一个 边解旋边复制 的过程。(2) 由于合成的 DNA 分子中,都保存了原 DNA 的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叫 半保存复制 。6. 条件:DNA 分子复制需要的模板是 DNA 母链 ,原料是 游离的脱氧核酸 ,需要能量ATP 和有关的酶。7准确复制的缘由:(1) DNA 分子独特的 双螺旋构造 供给准确的模板。(2) 通过 碱基互补配对 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生物 必修 知识点 梳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