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6我们来做“热气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6我们来做“热气球”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6 我们来做“热气球” 教案教学设计6.我们来做“热气球”【教材简析】通过前面五课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空气具有质量、能占据空间,还可以被压缩。本课从热气球的升降现象引发学生思考和争论,并尝试依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有规律地解释热气球的升降现象。聚焦板块通过观看热气球以及热气球加热上升的图片,思考热气球上升的缘由并做出初步的解释。探究板块,主要通过指导学生制作和放飞“热气球”,让学生对“热空气会上升”的现象形成感性生疏,并通过研讨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有规律地进展解释。本课试验现象所指向的物理概念是: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减小,导致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学生只需要通
2、过简洁的热气球模拟试验方法,对空气的这种物理性质有一个感性直观的认知,知道热空气会上升,空气变冷后会下降就可以了,不需要对相关的物理原理进展深入学习。拓展板块,通过出示“孔明灯”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解释其飞行的原理, 对所学的学问加以稳固和应用。本课还渗透了课程标准中有关“运动”、“热”的内容:“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始终描述”以及“热可以转变物体的状态,以不同方式传递,热是人们常见的一种能量表现形式”。教师在进展教学设计时,需要对以上内容赐予适当关注。【学情分析】热气球是生活中比较好玩的一个物件,三年级的学生对此很感兴趣,甚至有一些学生有过亲身体验的经受,对热气球具有确定的生疏,具备
3、了了解“热气球是需要靠热才能进展升空”的这一前概念,但是对“热气球受热后是怎样飞起来的?”这一问题不能做出具体的解释,这正是本节课的着眼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学生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了解空气受热后温度上升,体积膨胀上升。2. 学生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了解热气球能升空是由于里面的空气受热1膨胀变轻,从而带动了热气球升空,空气冷却后热气球又会降下来。科学探究目标1. 在放飞“热气球”的活动中,能描述热气球上升和下降的现象,并对类似的现象进展解释。2. 在放飞“热气球”的活动中,能运用绘画、书写等形式进展设计和记录试验现象。科学态度目标1. 学生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知道在确定
4、条件下,科学试验是可重复的。2. 在放飞“热气球”的活动中,能针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或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学生通过拓展活动,了解孔明灯的飞行原理以及危害性。【教学重难点】重点:尝试让“热气球”升空并在此过程中了解“热空气”的上升现象。难点:用概括性的语言有规律地解释“热气球”升空及降落的现象。【教学预备】教师:蜡烛 1 支,点火器 1 个,塑料袋 1 个,纸筒 1 个,教学课件及视频。每个小组:塑料袋 1 个,蜡烛 1 支,纸筒 1 个,点火器 1 个,学习单,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提示课题预设 3 分钟 材料预备:教学课件1. 教师课件出示热气球的图片
5、,提问:有一些旅游景点会供给游客乘坐热气球的效劳,有没同学乘坐过热气球?你知道人们是怎样让热气球升上去的吗?预设:热气球是通过加热升上去的。2. 教师出示人们加热使热气球上升的图片,提问:认真观看,人们做了什么使热气球升了上去?预设:加热里面的空气。谈话:其实,人们在加热过程中并没有加热热气球本身,而是加热了里面的空气,那么加热后空气发了哪些变化,热气球又是怎么升上去的,今日我们在课堂上就要来做一个模拟热气球,通过模拟热气球来争论这个问题。3.板书课题我们来做热气球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引出本节课争论的主题热气球,调查本班中有否乘坐过热气球的学生,如有乘坐的学生,可以让他凭阅历先来介绍热气球升空的
6、过程。再通过热气球升空前的加热短视频,使本堂课争论的中心从热气球本身聚焦到热气球里面的空气,引发学生思考:空气加热后的到底产生了什么变化?二、探究:模拟“热气球”升空的活动预设 22 分钟材料预备:每个小组塑料袋1 个,蜡烛1 支,纸筒1 个,点火器1 个,学习单,学生活动手册1. 供给材料,尝试设计(1) 提问:教师有一个较大的塑料袋,这个就是今日我们课堂上的“热气 球”。固然,只有这一个塑料袋固然没法直接让它飞起来,还需要什么?预设: 用火来进展加热。教师出示蜡烛,演示用点火器点燃蜡烛,同时简洁介绍点火器的使用方法及留意事项。(2) 谈话:现在,我们能利用这个热源来让“热气球”升空了吗,谁
7、情愿上来试一下。学生尝试,觉察问题:直接用蜡烛加热塑料袋里的空气很难,简洁使塑料袋受热熔化变形。(3) 教师出示纸筒,提问:为了避开蜡烛火焰温度过高直接熔化“热气球”,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纸筒,你们知道纸筒怎样使用吗?小组同学争论,并在学习单上画出纸筒和塑料袋的位置画设计图。(4) 呈现学生的设计图,争论优劣及分析需要留意的事项:纸筒带有孔的一面靠下,需要进气;塑料袋的边缘不能过低,以免把进气孔堵住;纸筒上端温度照旧较高,塑料袋尽量避开直接接触纸筒上端设计意图:通过思考和尝试逐步引出材料,并在此过程中生疏到每一种材料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再通过画设计图,思考材料之间的组装方式,同时清楚生疏到活动过程中
8、应当怎么做,需要观看什么。2. “热力”升空,感知变化(1) 谈话:接下来我们不仅要让“热气球”升空,更重要的是争论它是怎样升空的。所以在活动开头之前,要首先看学生活动手册,来了解活动中重点需要观看和记录的内容。学生阅读活动手册,了解观看的重点及思考记录的方法。(2) 供给材料,学生活动:利用蜡烛、纸筒让“热气球”升空。 “升空”要点:小组同学要相互协作,袋口朝下尽量撑开,底部拉高使塑料袋处在一个最优状态,保证蜡烛能加热到塑料袋中足量的空气但不会加热到塑料袋本身;塑料袋需要加热比较长的时间,待它上升的趋势比较明显时,小组同学一齐放手,尽量让塑料袋竖直升空。本次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经受屡次失败
9、导致塑料袋受热熔化变形,所以教师需要多预备一些塑料袋供给应学生。(3) 完成学生活动手册上的内容,上交材料。设计意图:“热气球”升空的高度并非本次活动的重点,本活动意在通过模拟塑料袋的升空来了解加热后空气的变化,活动手册的记录尤为关键,所以在活动前安排学生通过阅读来了解活动的目的及记录的主要内容,以便在活动过程中找到观看的重点。在活动中,学生势必会在意“热气球”上升的高度,这需要教师对小组活动进展指导,也需要进展屡次尝试,来生疏升空的技巧及相互间协作的默契程度。三、研讨:试验觉察及解释预设 10 分钟 材料预备:教学课件 1回忆活动,分析成败(1) 争论:刚刚的活动中,有些小组的“热气球”飞的
10、很高,过了比较长的时间才落下来,说说看,你们时怎么做的?有什么技巧吗?(2) 争论:也有些小组的“热气球”飞的没那么高,也来说说看,你们是怎么做的?遇到了哪些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活动的成败,反思活动中做的到位和缺乏之处,便于再一次操作的改进。这个反思过程也是对于“热气球”升空原理的一个生疏过程。2争论分析,解释缘由(1) 呈现学生活动手册的记录状况,争论:加热前后,塑料袋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学生从袋子的体积,外表的温度,手拎的力度以及袋子的绷紧程度等方面来描述袋子的变化。再由袋子的变化思考空气加热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对学生的答复进展板书。(2) 争论:塑料袋加热后会上升,怎么解释?后来
11、又渐渐落下来,为什么?学生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比较有规律性的解释塑料袋升空及落下的缘由, 在解释的细节中,尤其期望学生能形象地描述加热前后袋中空气的变化。假设学生能用前面学习到的微粒来表征,说明学生的解释水平到达了较高的水平。设计意图:要解释热气球升空的缘由,首先要基于现象,所以首先争论袋子加热后的变化,通过袋子的变化分析空气的变化,生疏到袋子升空实际是由空气受热膨胀带动它升空所致。其次个问题需要学生组织语言进展解释,考察学生的表达及规律力气,教师可以让多个学生来进展表达和重复,以便让学生的生疏更为深刻。四、拓展:孔明灯飞行原理及危害的生疏预设 5 分钟 材料预备:教学课件1. 教师课件出示孔明
12、灯图片,提问:孔明灯是一种能够长时间自由飞行的飞行灯,我国一些地区有元宵节放飞孔明灯的习俗,谁来说说孔明灯飞行的原理?预设:它和热气球的原理一样,利用热空气膨胀会上升带动孔明灯飞行。 提问:为什么孔明灯飞行的时间会更长?预设:孔明灯的火源与灯一起飞行,可以持续加热。2. 教师课件播放视频燃放孔明灯的危害,提问:谁再来说说你对孔明灯有什么的生疏?预设:孔明灯降落的地方可能会引起火灾,所以不能在户外任凭放飞孔明灯。3. 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热气球”加热现象外表变热了“热气球”变得鼓起来空气体积膨胀空气变热了我们来做“热气球”手要拎着手要按住5空气会上升【学习单】在以以下图中画出纸筒和塑料袋的位
13、置【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本节课的活动手册,有 3 局部的内容。1.观看活动记录上有完成试验的一些要点提示,比方:加热前,塑料袋不遮挡入气孔,留神不要点燃塑料袋或者烧伤自己。2. 记录加热后袋子的状态,不用约束学生画在方框内,可以画在超过方框的地方, 比方:袋子飞到高处。其中,学生受第三课压缩空气中用小圆圈代表空气的颗粒的启发,想到画空气分子的运动方向,教师可以确定学生的想法。3. 记录自己对加热后塑料袋子的状态变化的解释。【作业设计】1.在放飞“热气球”的过程中,以下哪一项不正确。A.“热气球”的袋口边缘高于纸筒的进气孔。B.加热到“热气球”绷紧时,小组成员同时放手。 C.“热气球”加热导致变形
14、,连续用这个“热气球”进展试验。2.空气在加热过程中,。A.体积会被压缩B.会往上升C.会往下降3.孔明灯能持续飞行,主要是由于。A.孔明灯体积大B.孔明灯的热源温度高6C.孔明灯的热源与灯一起飞行12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水沸腾了 教案教学设计2、水沸腾了【学习内容】教科版三年上册第一单元其次课水沸腾了【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沸腾是水受热超过确定温度时发生的猛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科学探究目标1. 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看、试验、研讨等觉察事实,进展思维。2. 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看、试验结果,并对结果进展分析。3. 探究活动中,进展观看力气、归
15、纳力气和表达力气。科学态度目标1. 形成敬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2. 进展情愿与他人合作,乐于沟通的学习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生疏到水是地球上格外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重点】培育学生的试验力气,观看时要抓住沸腾时的主要特点及发生沸腾现象的挨次来进展观看。同时,培育学生的语言表达力气,让学生描述看到的现象,培育学生的归纳力气等。【学习难点】教学仪器的组装,使用仪器时的讲解示范,学生使用仪器时教师的指导。【学习预备】为学生预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预备: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时钟、湿抹布。教师预备: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
16、。【学习流程】一、聚焦1、同学们,你在家里烧过开水吗出示书中的第一幅烧水的图片或是几幅翻滚的火锅的图片?请你说说水烧开时有什么现象发生?。家里的锅是不透亮的, 现在,我们就把这个现象搬到试验室里,来争论一下出示图中烧水的试验装置。这样,我们会看得清楚一些。2、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假设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会消灭什么状况? 二、探究1. 说一说或画一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请同学们答复这里我承受让学生说一说的方式:讲解:当水加热到有大量的气泡冒出水面时就是水沸腾的现象板书:水沸腾。那么水沸腾有哪些隐秘呢?我们就来试验一下。2. 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看和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1.识试验器材和
17、使用方法1.介绍:三角架、石棉网、烧杯2.讲解酒精灯的使用方法:A、使用酒精灯时,先要检查灯芯,假设灯芯顶端不平或已烧焦,需要剪去少使其平坦,然后检查灯里有无酒精,灯里酒精的体积应大于酒精灯容积的 14, 少于 23。在使用酒精灯时,应留意,确定制止用酒精灯引烧另一盏酒精灯, 而应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用完酒精灯,必需用灯帽盖灭,最好要盖两次, 不行用嘴去吹灭,否则可能将火焰沿灯颈压入灯内,引起着火或爆炸。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慌张,应马上用湿抹布扑盖。 B.给物质加热酒精灯灯焰格外焰、内焰、焰心三局部,在给物质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由于外焰温度最高。3.温度计
18、的使用方法A. 手拿着温度计的上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遇到容器底或容器壁。B.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C.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连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外表相平。教师要边讲解边示范,也可以用微课的形式或是视频播放来进展讲解。4.安全教育使用酒精灯和温度计时要留意安全教育。用课件出示书中的提示:A.确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 B.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C.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D.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照旧是很烫的,不要用手触摸。三、研讨1. 试验一:水在加热过
19、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1.出示:活动手册表格1、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时间0 分钟 2 分钟 4 分钟 6 分钟 8 分钟温度计的示数水的变化2.先进展猜测,然后每组在试验时填写一份活动手册里的记录单3.学生试验,教师巡察指导4.学生汇报5.师生总结水在没加温时是常温,当水温上升到 100 摄氏度时开头沸腾,连续加温则水的温度保持在 100 摄氏度不变。2. 试验二:水在到达什么温度时沸腾?水沸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出示:活动手册表格2、水沸腾时的活动记录水 沸 腾水 沸 腾 时水 沸 腾 时时的温度水 中 的 现像水面的现象1.先进展猜测,然后每组在试验时填写一份活动手册里的记录单2.学生试验,教师巡察指导3.学生汇报4.师生总结水沸腾的温度是 100 摄氏度;水中有很多气泡上升;气泡在水面裂开逬出水花, 水面的水会不停翻滚;水面上会有大量的水气飞向空中。四、.讲解1. 沸腾是水受热超过确定温度时发生的猛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正常大气压下为 100温度计 100 摄氏度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根底规定的。2. 水变成水蒸气后的体积有没有变化呢?教师演示:将套有排空气体的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观看袋子的变化。水蒸气将袋子鼓起1). 说明白什么呢?2).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大。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呢?师生共同总结
限制150内